房玄齡有些愣神,覺得自己好像畫蛇添足了,甚至可以說不僅畫蛇添足反而是把李寬逼到了自己最不想看到的道路上。
本來嘛,李寬確實沒有打算繼任太子之位,在安平成婚之後便要迴台北,經過房玄齡這麽一出,李寬的決定依舊沒改變,隻是那句一切聽陛下的吩咐說明了太多。
什麽叫一切聽陛下的吩咐?
簡單的說,李寬本來無心太子之位,但是隻要李世民下旨,冊封他為大唐太子,他便不會反對,盡管心中或許不太想要接任太子之位,但依舊會坐上那個位置。
“楚王殿下,難道你真要壞了自古的規矩?”房玄齡的聲音有些冷。
一來,他實在不理解李寬為何突然改變,或者說他覺得李寬騙了自己,李寬一直說自己無心大唐皇位是騙人的,李寬其實一直就覬覦著大唐的皇位,不然怎麽可能因為他幾句話便一改初衷。
二來,李寬爭奪皇位觸犯了他的堅持和人生信仰,嫡庶之別的規矩不能壞。
“房相,自古以來的規矩是什麽?”李寬一眨不眨的盯著房玄齡,不等房玄齡開口便笑道:“如果說是嫡庶之別,本王認為這個規矩在皇家可行不通。”
李寬歎了口氣,語氣平緩,“您老是老臣了,為大唐江山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本王相信您老希望看到的是大唐愈發繁榮昌盛,而不是局限與皇位上坐的那個人是嫡子還是庶子。
說句不客氣的話,大唐的皇位若是在本王手裏,至少比在老四或者老九手裏要強吧,本王不敢說自己可以比肩當今陛下,難道本王連老四和老九也比不了?
您老想想,是不是這個理?”
房玄齡點了點頭,李這話沒有反駁的理由。
論治理才能李寬比李泰和李治優秀太多,而且朝堂上的手段等等,房玄齡也相信李寬比李泰和李治優秀,畢竟李寬也是做過皇帝的人。
“關於嫡庶之別,本王也能理解您的想法,但是本王認為皇室中不必遵循這個規矩也不是無的放矢,一個國家的繁榮,除了百姓之外,最重要的便是皇帝的賢能了。
嫡子若不賢,為何不能立庶子?
自古長幼有序,嫡庶有別,這個道理本王不是不理解,但是為了江山社稷,本王認為當立賢不立長,立賢不立嫡。”
房玄齡沉默了,過了一會兒才說道:“那殿下可曾想過,若是按照殿下的規矩,將來的皇子之間會有多少爭端?”
房玄齡的意思,李寬也能明白。
長幼有序,嫡庶有別的規矩也不是沒有好處,至少可以杜絕許多皇子覬覦皇位的心思,但是要說有多好,卻也未必。
就像李承乾,他即是嫡子又是長子,當了二十年的太子,可最終的結果如何呢?
所以總得來說,立賢的規矩是比自古遵循的長幼有序、嫡庶有別的規矩要好的,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就拿他李寬來說,眾皇子之中他是最為賢能,看看其他皇子的意思,支持他上位的人占了多數,這不是他自誇,而是事實。
如果皇子之中有人能令大多數人信服自己才能,這便足夠說明一切。當然了,這不可能保證江山萬萬年,社會的發展最終會淘汰到封建製度,李寬比誰都清楚。
大唐的江山能延續多少年?
天知道。
將來的事隻能留給後代人,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如果大唐皇位真傳到了他手中後盡心盡力,不管是治理國家還是教導繼承人。
“至於您這個問題,我相信您老心中其實有答案的,其實不論何種規矩,皇子中覬覦皇位的人又何曾少過?”
房玄齡歎了口氣,想要繼續說點什麽,李寬搶先開口道:“房叔,如果您還想說其他的,已經沒有那個必要了,您也知道我的性格,我說了一切聽陛下那就是聽陛下的,絕不會有任何改變,您請迴吧。”
到底是老臣了,為大唐江山奉獻了一生的心血,如今隻是理念不同而已,李寬依舊敬重房玄齡。
可惜的是,李寬最終似乎未能說服房玄齡。
房玄齡迴府之後,便叫兩個兒子去了書房,府上誰也不知道房玄齡與兩個兒子說了些什麽,隻知道房遺愛帶著兒子氣衝衝的連夜離開了房府,住到了自己在長安城中購買的宅子。
第二天,房家上上下下似乎才知道自家老爺做出了怎樣的決定,因為自家老爺讓房家所有管事迴了房府,當著所有人的麵吩咐,凡與楚王府有關的產業全部清算,該給賠償給賠償不說,還讓管事送一萬貫到桃源村,感激楚王府在商業上對房家的照顧。
唯一不同的是,屬於房遺愛與楚王府有聯係的產業一點沒動。
房家可不是小門小戶,單單拿房家的產業來說都不算小,房玄齡做出這種動作,可以說在長安城鬧出的動靜比前不久大唐滅了薛延陀還要大。
長安城中的商戶們都在說房玄齡忘恩負義,房家有如今這般富庶全靠楚王府這些年的照拂,如今有幾個錢了,就要單飛了。
房玄齡的門生故吏,雖不明白房玄齡的做法,但恩情沒忘,對楚王府經營的產業越發嚴苛,房玄齡斬斷與楚王府的交情不過幾日的時間,便有不少官員前往修建住宅區的地方查詢,令承包的商戶們敢怒不敢言。
朝中的大人物們感受不一。
魏征有些不明白房玄齡為何搞這麽一出,曾私下找過房玄齡,據說從房家出來的時候,魏征是罵罵咧咧出來的,絲毫不給房玄齡一點麵子。
長孫無忌談不上高興,對於房玄齡的選擇,他隻有一句評價,房玄齡失心瘋了。
在宮裏的李世民似乎也不太明白房玄齡的用意,得知第一手消息後,砸了龍案上的茶杯,同樣罵著房玄齡失心瘋,然後召房玄齡進了宮。
隨即喜憂參半,喜的是從房玄齡口中得知了兒子的打算,憂的是房玄齡似乎真的反對兒子接掌太子之位,讓他很為難。
至於李泰和李治自然是高興的,對於李泰而言,房家打壓楚王府對他也有一定的好處,畢竟李治還沒有進入他的眼中。
李治的高興更簡單,得到堂堂房玄齡的支持,再加上一個長孫無忌,自己就是現在與楚王府鬥一鬥也沒什麽擔心的,這足夠了。
最後就要說到楚王府一係的人馬,房家的門生故吏打壓楚王府的產業,楚王府一係的人便打壓你房家的產業,你要查,咱們就都查。
不過楚王府一係出動的人馬不多,也就商業上的李道興和官場上的司農寺的孫行,而作為直接受害人的李寬和李哲父子沒有任何動作。
但就是這樣,也在長安城中鬧出了不小的風波,最顯著的變現便是,不過幾日光景,長安城的米價便上漲了兩文,而房府現下重要的產業就是米行。
宮裏的李世民坐不住了。
倒不是說他擔心米價上漲帶來的影響,畢竟這些年百姓富庶了不少,上漲兩文而已,算不得大事。而且,隨著這些年對嶺南和涼州等地的開發,占城稻的推廣,大唐不缺糧食,他隨時都可以調集糧食壓價。
商業上的打壓很容易處理,隻不過這出鬧劇太難看了。
李世民看著禦史遞上的奏折歎了口氣,自言自語道:“朕竟然差點受蒙蔽了,厲害了。”說完便讓連福宣召房玄齡進宮。
房玄齡再次被召進宮了,李世民對房玄齡沒多說其他的,隻說了兩句話。
一句是,軍校和寬兒所言的住宅區皆重要,朕不希望再有任何影響。
第二句是,差不多了。
有李世民出麵,事情便簡單了,在房玄齡拜訪桃源村之後的第十日,房玄齡門生故吏打壓楚王府結束了,而且楚王府的速度也出奇的快,房家這便一結束,楚王府的打壓也結束了。
兩者之間就像是一出戲,但誰都沒有認為這是一場戲,畢竟房玄齡不僅被李世民召進了皇宮,李寬也被李世民召進了皇宮。
本來嘛,李寬確實沒有打算繼任太子之位,在安平成婚之後便要迴台北,經過房玄齡這麽一出,李寬的決定依舊沒改變,隻是那句一切聽陛下的吩咐說明了太多。
什麽叫一切聽陛下的吩咐?
簡單的說,李寬本來無心太子之位,但是隻要李世民下旨,冊封他為大唐太子,他便不會反對,盡管心中或許不太想要接任太子之位,但依舊會坐上那個位置。
“楚王殿下,難道你真要壞了自古的規矩?”房玄齡的聲音有些冷。
一來,他實在不理解李寬為何突然改變,或者說他覺得李寬騙了自己,李寬一直說自己無心大唐皇位是騙人的,李寬其實一直就覬覦著大唐的皇位,不然怎麽可能因為他幾句話便一改初衷。
二來,李寬爭奪皇位觸犯了他的堅持和人生信仰,嫡庶之別的規矩不能壞。
“房相,自古以來的規矩是什麽?”李寬一眨不眨的盯著房玄齡,不等房玄齡開口便笑道:“如果說是嫡庶之別,本王認為這個規矩在皇家可行不通。”
李寬歎了口氣,語氣平緩,“您老是老臣了,為大唐江山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本王相信您老希望看到的是大唐愈發繁榮昌盛,而不是局限與皇位上坐的那個人是嫡子還是庶子。
說句不客氣的話,大唐的皇位若是在本王手裏,至少比在老四或者老九手裏要強吧,本王不敢說自己可以比肩當今陛下,難道本王連老四和老九也比不了?
您老想想,是不是這個理?”
房玄齡點了點頭,李這話沒有反駁的理由。
論治理才能李寬比李泰和李治優秀太多,而且朝堂上的手段等等,房玄齡也相信李寬比李泰和李治優秀,畢竟李寬也是做過皇帝的人。
“關於嫡庶之別,本王也能理解您的想法,但是本王認為皇室中不必遵循這個規矩也不是無的放矢,一個國家的繁榮,除了百姓之外,最重要的便是皇帝的賢能了。
嫡子若不賢,為何不能立庶子?
自古長幼有序,嫡庶有別,這個道理本王不是不理解,但是為了江山社稷,本王認為當立賢不立長,立賢不立嫡。”
房玄齡沉默了,過了一會兒才說道:“那殿下可曾想過,若是按照殿下的規矩,將來的皇子之間會有多少爭端?”
房玄齡的意思,李寬也能明白。
長幼有序,嫡庶有別的規矩也不是沒有好處,至少可以杜絕許多皇子覬覦皇位的心思,但是要說有多好,卻也未必。
就像李承乾,他即是嫡子又是長子,當了二十年的太子,可最終的結果如何呢?
所以總得來說,立賢的規矩是比自古遵循的長幼有序、嫡庶有別的規矩要好的,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就拿他李寬來說,眾皇子之中他是最為賢能,看看其他皇子的意思,支持他上位的人占了多數,這不是他自誇,而是事實。
如果皇子之中有人能令大多數人信服自己才能,這便足夠說明一切。當然了,這不可能保證江山萬萬年,社會的發展最終會淘汰到封建製度,李寬比誰都清楚。
大唐的江山能延續多少年?
天知道。
將來的事隻能留給後代人,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如果大唐皇位真傳到了他手中後盡心盡力,不管是治理國家還是教導繼承人。
“至於您這個問題,我相信您老心中其實有答案的,其實不論何種規矩,皇子中覬覦皇位的人又何曾少過?”
房玄齡歎了口氣,想要繼續說點什麽,李寬搶先開口道:“房叔,如果您還想說其他的,已經沒有那個必要了,您也知道我的性格,我說了一切聽陛下那就是聽陛下的,絕不會有任何改變,您請迴吧。”
到底是老臣了,為大唐江山奉獻了一生的心血,如今隻是理念不同而已,李寬依舊敬重房玄齡。
可惜的是,李寬最終似乎未能說服房玄齡。
房玄齡迴府之後,便叫兩個兒子去了書房,府上誰也不知道房玄齡與兩個兒子說了些什麽,隻知道房遺愛帶著兒子氣衝衝的連夜離開了房府,住到了自己在長安城中購買的宅子。
第二天,房家上上下下似乎才知道自家老爺做出了怎樣的決定,因為自家老爺讓房家所有管事迴了房府,當著所有人的麵吩咐,凡與楚王府有關的產業全部清算,該給賠償給賠償不說,還讓管事送一萬貫到桃源村,感激楚王府在商業上對房家的照顧。
唯一不同的是,屬於房遺愛與楚王府有聯係的產業一點沒動。
房家可不是小門小戶,單單拿房家的產業來說都不算小,房玄齡做出這種動作,可以說在長安城鬧出的動靜比前不久大唐滅了薛延陀還要大。
長安城中的商戶們都在說房玄齡忘恩負義,房家有如今這般富庶全靠楚王府這些年的照拂,如今有幾個錢了,就要單飛了。
房玄齡的門生故吏,雖不明白房玄齡的做法,但恩情沒忘,對楚王府經營的產業越發嚴苛,房玄齡斬斷與楚王府的交情不過幾日的時間,便有不少官員前往修建住宅區的地方查詢,令承包的商戶們敢怒不敢言。
朝中的大人物們感受不一。
魏征有些不明白房玄齡為何搞這麽一出,曾私下找過房玄齡,據說從房家出來的時候,魏征是罵罵咧咧出來的,絲毫不給房玄齡一點麵子。
長孫無忌談不上高興,對於房玄齡的選擇,他隻有一句評價,房玄齡失心瘋了。
在宮裏的李世民似乎也不太明白房玄齡的用意,得知第一手消息後,砸了龍案上的茶杯,同樣罵著房玄齡失心瘋,然後召房玄齡進了宮。
隨即喜憂參半,喜的是從房玄齡口中得知了兒子的打算,憂的是房玄齡似乎真的反對兒子接掌太子之位,讓他很為難。
至於李泰和李治自然是高興的,對於李泰而言,房家打壓楚王府對他也有一定的好處,畢竟李治還沒有進入他的眼中。
李治的高興更簡單,得到堂堂房玄齡的支持,再加上一個長孫無忌,自己就是現在與楚王府鬥一鬥也沒什麽擔心的,這足夠了。
最後就要說到楚王府一係的人馬,房家的門生故吏打壓楚王府的產業,楚王府一係的人便打壓你房家的產業,你要查,咱們就都查。
不過楚王府一係出動的人馬不多,也就商業上的李道興和官場上的司農寺的孫行,而作為直接受害人的李寬和李哲父子沒有任何動作。
但就是這樣,也在長安城中鬧出了不小的風波,最顯著的變現便是,不過幾日光景,長安城的米價便上漲了兩文,而房府現下重要的產業就是米行。
宮裏的李世民坐不住了。
倒不是說他擔心米價上漲帶來的影響,畢竟這些年百姓富庶了不少,上漲兩文而已,算不得大事。而且,隨著這些年對嶺南和涼州等地的開發,占城稻的推廣,大唐不缺糧食,他隨時都可以調集糧食壓價。
商業上的打壓很容易處理,隻不過這出鬧劇太難看了。
李世民看著禦史遞上的奏折歎了口氣,自言自語道:“朕竟然差點受蒙蔽了,厲害了。”說完便讓連福宣召房玄齡進宮。
房玄齡再次被召進宮了,李世民對房玄齡沒多說其他的,隻說了兩句話。
一句是,軍校和寬兒所言的住宅區皆重要,朕不希望再有任何影響。
第二句是,差不多了。
有李世民出麵,事情便簡單了,在房玄齡拜訪桃源村之後的第十日,房玄齡門生故吏打壓楚王府結束了,而且楚王府的速度也出奇的快,房家這便一結束,楚王府的打壓也結束了。
兩者之間就像是一出戲,但誰都沒有認為這是一場戲,畢竟房玄齡不僅被李世民召進了皇宮,李寬也被李世民召進了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