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今天是個請客吃放的好時間,房遺愛他們在曲江池設宴款待李寬,李泰在曲江池設宴款待眾位兄弟姐妹及其丈夫,李世民也在宮裏設宴款待大臣。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李世民紅著老臉,問道:“玄齡、道彥,你們兩家的小子在芙蓉園設宴招待寬兒?”


    這個問題很突兀,前腳還在與大臣們迴憶當年的金戈鐵馬,吹著自己三千鐵騎破竇建德十萬大軍,後腳就問這麽一句,無論是誰也反應不過來。


    房玄齡和李道彥愣了片刻,連連點點稱是,心裏卻泛起了嘀咕,陛下不會信佛之心又複發了吧!


    作為朝臣,還是頂尖的朝臣,李世民前些年是如何崇尚佛教的,他們可清楚,佛教之所有有那麽多的門人信徒,與李世民這個當皇帝的脫不了幹係。


    最近幾年,長安城附近新修建佛寺增加了整整四百餘間,可以說有上行下效的關係,但由李世民下令修建的便有一百多間,修建佛寺的銀子比翻修皇宮的銀子還多。


    最近幾年,李世民聽佛門高僧將經的次數那更是多的已經記不清了,哪怕是長安城中的區區番僧,稍微有點名氣便會被李世民請進宮,為了聽和尚將經,有時候連求見的重臣都不見。


    可見,李世民前些年是如何崇尚佛教的。


    雖說因為李寬的關係,李世民下旨查處天下佛門,佛門糜爛的事情爆在了光天化日之下,令不少人對佛門生出了厭惡之心,但誰知道李世民會不會故態萌發,一心向佛。


    要知道,房玄齡和李道彥兩家與佛門之間可是有不少的牽連,房玄齡家恨佛門,李道彥家因幫襯楚王查處佛門有功,官升一級,今日又正好是兩家兒子答謝李寬之時,李世民有此一問,不得不讓他們深思李世民這句話是不是在敲打他們,是不是在給朝臣們傳遞一個信號,佛門之事差不多了。


    見兩人點頭稱是,李世民不由得搖了搖頭,看向長孫無忌:“無忌,聽說衝兒也在芙蓉園?”


    “是的,陛下,今日午時與魏王殿下去的芙蓉園。”長孫無忌仿佛對曆來忌憚的太子之爭絲毫不在乎,直接言明了自家嫡子跟著李泰一同前往。


    聽到這句話,李世民再次搖了搖頭,隨即大笑不止,被宴請的官員們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有這麽可笑?


    房玄齡和李道彥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了,想到了佛門還想到了如今太子之位空懸,但發現李世民的笑容真誠,笑聲真摯,兩人才放下心,也不知道李世民在笑個什麽勁兒,失心瘋了啊!


    李世民為何發笑?


    無他,他腦海中出現了李泰與李寬在曲江池碰麵的景象。


    前不久李泰突然找他說要為李惲慶賀生辰,打算宴請眾位兄弟姐妹,問他這個父皇去不去。


    李泰性格如何,他還能不清楚,宴請兄弟姐妹為七子慶賀生辰,這是會發生在四子身上的事,他就是死也不信。


    所以李世民也就順便打聽了一下,不打聽不知道,一打聽才知道房玄齡家的小子和李道彥家的小子也在曲江池設宴招待李寬,而且是同一天。


    李世民多精啊,瞬間就想通了李泰的小伎倆。


    這種無關痛癢的小伎倆他打心眼裏瞧不上,曲江池是不小,但是想要給李寬添堵,就必須臨近李寬他們吃飯的地方,說不得就會碰上,碰上之後的結果,或許就不是李泰給李寬,而是李泰給自己心裏添堵了。


    如今太子之位空懸,李世民雖未表現出任何中意的皇子,但明眼人都知道李寬的機會比李泰大,到時候李泰宴請的兄弟姐妹們會怎麽做,這還用想嗎?


    李泰失計較了,這就是李世民搖頭的原因。


    其實李世民對李泰還是抱有一線希望的,太子之位總要有定下的那一天,選誰做太子,如今皇子之中隻有兩個人選,一個李寬一個李泰。


    發自肺腑得說,李世民想要李寬接任太子,但李寬一直不願意,他隻能拖著,可是若是拖到他快要不行的那一天了李寬還是不願意,那就隻能給李泰。


    畢竟強行讓李寬繼任太子之位,誰也不敢肯定李寬會不會犯牛脾氣,甩手走人,一旦甩手走人,皇子們勢必大打出手,於國而言便是災難,大唐是他一生心血,他不願見到這樣的局麵。


    說實在話,他到現在都還想不明白李寬為何會對人人都期盼坐上的太子之位不屑一顧。


    李世民喝一口酒,臉上帶著笑,心裏卻在歎息,青雀終究隻是在學識一途上稍顯聰慧罷了,該換人了。


    確實,像似李泰這種手段,或許有拉攏人心的意味在其中,但本質上李世民敢肯定是為了給同在曲江池用飯的李寬添堵,而且還極有可能給自己添堵。


    考慮不全麵,甚至可以說漏洞百出,這樣心性和手腕登上皇位,又豈是朝堂臣子的對手。


    或許李泰登基之後能守住大唐,但李世民如今想要的不是一個守成之君,而是一個能帶著大唐走向越發繁榮的君主,能保大唐萬年江山的君主。


    李寬是最符合李世民心中人選的人,但李世民不能把所有的寄托都放在李寬身上,他需要候選人令他安心,就算將來李寬死活不接掌大唐帝國,有李寬從旁照看,朝臣也不敢胡作非為,架空皇帝的權利。


    這點,李世民很肯定。


    李泰怎麽也沒想到,自己請皇室成員們吃個飯而已,就已經被遠在皇宮的父皇踢出了太子候選人的陣營。


    還未等到他說出那句“殺子傳弟”的混帳話,皇位便已經與他無緣了。


    想到換人,李世民腦海之中便浮現起了眾位皇子的麵容,一個個皇子的麵容從他腦海之中滑過,就像似放幻燈片一樣。


    滑過一個,李世民便在心裏搖頭,直到李明的麵容都滑過之後,李世民才發現自己最希望的人還是李寬。


    不能想那小子。


    李世民暗暗告誡自己,然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篩選,剛剛到李恪,李世民腦海之中不由得浮現出了一個人——李承乾。


    除去李寬之外,李承乾是李世民如今最滿意的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李承乾其實是比李泰更加優秀的。


    李承乾任太子十九年,受到的教導幾乎是關於為帝者的手段與心性,論手段與心性,諸位皇子之中無人能及。


    可是一想到,李承乾如今的身份,李世民還是放棄了。


    繼續選,選到九子李治之時,李世民點了點頭。


    其實李世民自己都不知道,他並非是想從所有皇子之中選出太子候選人,他在腦海之中過濾人選,隻是為他自己找一個借口罷了。


    拋開李寬不談,所有皇子之中,他希望繼位的皇子還是他的嫡子。


    論治理之才,李治比不上李恪,李恪在封地博得了一個賢能的稱號,這不是朝臣們給的,而是封地百姓給的,而李治又有什麽治理之才?


    坐擁晉州之地,連每年的雪災都需要朝堂和楚王府幫忙解決,甚至連李愔都比不上,至少李愔在蜀地,從未向朝廷要過一分銀子,治理災害的錢財皆由蜀王府獨力支撐。


    但李世民卻偏偏選了李治,嫡庶之別,強大如斯。


    李世民心不在焉,朝臣們看在眼裏,卻沒人敢說什麽,依舊和周圍的老兄弟談天說地,誇讚一下對方的子孫,然後等著對方誇讚自家兒子,謙虛一番。


    李世民迴神,從嘈雜之中竟然聽到了晉王兩個字,不由得將目光轉向了開口之人,長孫無忌。


    頓時,李世民眼神中出現了怒火,隨即又一閃而逝。


    長孫無忌都已經放棄青雀了嗎?


    李世民心中發出了疑問。


    長孫無忌這些年一直交好魏王,他能理解,長孫府和楚王府之間的矛盾化不開。


    不提當年那一巴掌的恩怨,李寬獻上鹽鐵之法後,長孫府與楚王府之間的恩怨就解不開了,李寬當年的做法那是往死裏整長孫府,直接斷了長孫府的根基。


    如今長孫無忌卻提到晉王,一如當年長孫無忌放棄李承乾,在朝臣之中提到魏王是一樣的,盡管過去七八年了,李世民依舊記憶清晰。


    當然,這不表示長孫無忌就放棄了李泰,畢竟李治也是長孫無忌的親侄兒,但李世民卻很肯定。


    長孫無忌老謀深算,但李治如今卻有些單純,閑來時他詢問李治的學業,不免從李治口中聽到長孫表兄幫忙的話,以前不覺得有任何問題,畢竟親表兄幫村一些乃是正常。


    但現在想起長孫無忌當年放棄李承乾的時候,他知道長孫無忌是打算投資在李治身上了。


    明知道他李世民內心是屬意李寬,卻反其道而行之,李世民心中有怒,可想到李寬與長孫無忌之間的矛盾,李世民的怒火也熄滅了。


    說到底,當年的恩怨也有他的一部分原因。


    至於長孫無忌放棄李泰,李世民沒有生氣,真的。


    一如當年長孫無忌放棄李承乾一樣,他理解。


    長孫無忌不像其他大臣有過多的選擇,他是長孫皇後的嫡親兄長,他隻能在長孫皇後誕下的兒子之中做出選擇。


    最重要的一點,長孫無忌想要保住家族不衰弱,隻得提前投資,長孫府已經到頂了,隻有從龍之功方可保證家族繼續繁榮下去。


    所以李世民堅定了想法,將李治作為了太子候選人,至少在長孫無忌和他的教導下李治······或許也差不了多少。


    至於李泰,從此便安心做一任逍遙王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承包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觀並收藏大唐承包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