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若是不出兵高句麗,那大唐陛下那裏該如何交代?”胡慶小心的問道。
大軍出征高句麗一事,上至李寬下至尋常士卒無任何一人願意,其中自然是包括了胡慶的,可是作為臣子得替君王考慮那是本職,所以胡慶還是問了出來。
李寬不在意的笑道:“朕是大唐王爺不假,可朕依舊是華國帝王,若是出征高句麗於我華國有何利益?至於交代,朕為何要給二伯交代?”
說到底,李寬心裏還是有些不太滿意李世民的做法的。
早前便去了信,請李世民共同出兵倭國,可李世民不僅沒出兵不說,還將震天雷交給了間人皇女,平添了李寬掃滅倭國的難度。
當然,這不是李寬不答應出兵高句麗最重要的原因。
李寬之所以不出征,一來,高句麗對於華國根本沒有任何好處;二來,李寬有自知之明。
李寬很清楚自己的本事,自從自己率軍以來,根本談不上用兵法戰勝任何一場戰役。
最初攻打馮家,那是借助了他自己的身份,讓馮家不敢妄動,才有了和局的出現,若是他沒有楚王這個身份,當初馮盎就能讓他剛剛組建的楚王軍覆滅。
去台灣之後,攻打南洋群島和中南半島,其實與他的關係亦不大,就算是最困難的時期,那也是借助了火器之利,他自己根本就不通兵法。
若說李寬對戰爭有獨到的見解,大抵就隻有看待敵方戰力的眼光了。
除此之外,對於戰爭上的事情,李寬可謂一竅不通。
而且重要的是,李寬對於李世民這次攻打高句麗的戰事的結果很清楚,至少曆史上記載的結果很清楚。
在不久之後,李世民就會命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兵四萬,戰艦五百艘由海路前往平壤;命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騎兵、步兵六萬人前往遼東,海陸並進擊高麗,並要求新羅、百濟、奚、契丹分路發兵。
而且等到開年之後,李世民就會親自率兵出征高句麗,但禦駕親征的李世民也最終沒能覆滅高句麗。
所以,在李寬看來,他去不去其實根本沒多大的關係,畢竟他不可能抽調走在倭國的所有士卒,充其量隻能抽調一萬左右的人手去高句麗,而一萬人在李世民動了真火,舉國之力攻打高句麗的情況下,隻能算是九牛一毛罷了。
而且,他能支援李世民的已經支援了,火炮、樓船、手雷,這些東西就是李寬一直以來的倚仗,既然都給了李世民,那他就沒有必要前去了。
去了,最多也就能掙個名聲罷了,可是用手下士卒的性命去掙來的名聲,得不償失,且李寬本身就是一個不怎麽注重名聲的人。
早已想明白的李寬對於李世民出征高句麗之事根本就不在意,他現在關心的是出征藤原京的大軍傷亡了多少,間人皇女什麽時候將四國和九州兩島正式的劃分給華國。
“王翼可曾說間人皇女答應朕的事何時兌現,可曾說軍中傷亡情況?”
明明才在說關於出征高句麗之事,卻瞬間談到了倭國和華國大軍的情況上,胡慶一時間愣住了,迴神之後立即迴道:“陛下,有您的吩咐,王將軍等人就是帶著士卒從旁用火炮協助,傷亡幾乎沒有。
至於間人皇女答應陛下的事,送來的消息之中尚未提及。”
此時,李寬像似頓悟了一般,突然想明白了間人皇女的打算。
以間人皇女剛登基的地位,她根本不敢將九州和四國明目張膽的劃分給華國,畢竟九州和四國兩島雖不發達,但也是倭國的領土,不是剛剛登基的間人皇女就能做主的。
一切的一切都隻是空口說白話罷了,自己竟然著了道,竟然僅憑口頭上的協議就幫助間人皇女登上了帝位。
李寬無奈一笑,當即問道:“胡慶,按照大軍的歸程,還有多少日能與咱們匯合?”
“大概還有半月的時間。”胡慶迴道。
“半月嗎?等到大軍一到,迴九州正好是過年的時間吧!”
胡慶想了想,迴道:“算算咱們前來的時間,迴到九州島差不多正是宣武五年年初。”
不知不覺已經快立國五年了,出征倭國也快兩年了,該迴去了。
李寬心裏感歎萬千,長歎了口氣,吩咐道:“立即吩咐所有在外的士卒的趕迴此地,收拾收拾,等大軍一到,咱們便迴九州。”
對於倭國,李寬顯然是沒有那麽仁慈的,在王翼等人出征的這段時間,留守在李寬身邊的士卒們也沒休息,早就被李寬派遣到了江之川沿岸的各個集市打劫。
如今,李寬明白了間人皇女之前的打算,那所有人就該迴九州和四國留守了,說到底九州和四國還是得要他的大軍守住了,那才是華國的地盤。
世上的一切,還是得靠實力說話。
周邊的士卒迴來的遠比王翼等人率領的大軍迴來的快,在李寬見到士卒們迴來時候的樣子,不由的皺起了眉頭。
事情也很簡單,就是士卒之中竟然有不少人是帶著倭國女人迴來的。
對於婚姻的問題,華國和大唐差不多,不規定一定要一夫一妻,隻是規定了成婚的年紀。
當然,對於妾室性命的保護是要比大唐好很多的,所以大多數有錢人家依舊三妻四妾,不過倒也不至於出現妾室被隨意扔到亂葬崗的情況。
可是,對於士卒們強搶倭國女人為妾的行為,李寬是不滿意的。
倒不是不滿意士卒們納倭國女人為妾不滿,而是對於強搶女人這樣的行為不滿。
“去問問到底是怎麽迴事?”李寬朝身邊的護龍衛吩咐道。
不久,護龍衛便帶著笑臉迴來了,給出了答案。
事實上,李寬想多了,這些跟著士卒們迴來的倭國女人並非是士卒們強硬的綁迴來的,對於軍中條例,士卒們可沒忘記,那種禽獸不如的行為,他們沒有做出來。
迴來的倭國女人們都是他們用錢買的,要不然就是自願跟著他們的迴來的,而且士卒們甚至還喜歡娶倭國的女人們為妻。
這點倒是出乎了李寬的意料,畢竟華國的所有人如今也如大唐人一樣,甚至比大唐人還要驕傲,看待異國人都是撇著眼看的。
不過想到倭國尋常女人的那些情況,想到倭國女人那種以夫君為天的理念,李寬也就釋然了,畢竟大家都是男人嘛,誰又不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以自己為天呢!
看著一隊又一隊的士卒帶著女人和財寶返迴,李寬還是很謹慎的吩咐人查問了一番。
雖說知道士卒們皆未在觸犯軍法的情況帶著倭國女人迴來的,但查問卻是為了給士卒們敲響一個警鍾——自己是軍人,不是強盜。
敲打是必要的,畢竟此番前來的倭國的士卒要留下大部分人,若是不敲打,或許等到下一次換防之時,留下的士卒也就難以稱得上士卒了。
士卒們陸陸續續的迴來,等到周邊所有的士卒迴來了,王翼等人才率領大軍返迴。
剛返迴,在還沒有聽過王翼等人的稟報,在剛見到王翼等人時,李寬便吩咐道:“所有人登船,即刻撤出倭國。”
大軍出征高句麗一事,上至李寬下至尋常士卒無任何一人願意,其中自然是包括了胡慶的,可是作為臣子得替君王考慮那是本職,所以胡慶還是問了出來。
李寬不在意的笑道:“朕是大唐王爺不假,可朕依舊是華國帝王,若是出征高句麗於我華國有何利益?至於交代,朕為何要給二伯交代?”
說到底,李寬心裏還是有些不太滿意李世民的做法的。
早前便去了信,請李世民共同出兵倭國,可李世民不僅沒出兵不說,還將震天雷交給了間人皇女,平添了李寬掃滅倭國的難度。
當然,這不是李寬不答應出兵高句麗最重要的原因。
李寬之所以不出征,一來,高句麗對於華國根本沒有任何好處;二來,李寬有自知之明。
李寬很清楚自己的本事,自從自己率軍以來,根本談不上用兵法戰勝任何一場戰役。
最初攻打馮家,那是借助了他自己的身份,讓馮家不敢妄動,才有了和局的出現,若是他沒有楚王這個身份,當初馮盎就能讓他剛剛組建的楚王軍覆滅。
去台灣之後,攻打南洋群島和中南半島,其實與他的關係亦不大,就算是最困難的時期,那也是借助了火器之利,他自己根本就不通兵法。
若說李寬對戰爭有獨到的見解,大抵就隻有看待敵方戰力的眼光了。
除此之外,對於戰爭上的事情,李寬可謂一竅不通。
而且重要的是,李寬對於李世民這次攻打高句麗的戰事的結果很清楚,至少曆史上記載的結果很清楚。
在不久之後,李世民就會命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兵四萬,戰艦五百艘由海路前往平壤;命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騎兵、步兵六萬人前往遼東,海陸並進擊高麗,並要求新羅、百濟、奚、契丹分路發兵。
而且等到開年之後,李世民就會親自率兵出征高句麗,但禦駕親征的李世民也最終沒能覆滅高句麗。
所以,在李寬看來,他去不去其實根本沒多大的關係,畢竟他不可能抽調走在倭國的所有士卒,充其量隻能抽調一萬左右的人手去高句麗,而一萬人在李世民動了真火,舉國之力攻打高句麗的情況下,隻能算是九牛一毛罷了。
而且,他能支援李世民的已經支援了,火炮、樓船、手雷,這些東西就是李寬一直以來的倚仗,既然都給了李世民,那他就沒有必要前去了。
去了,最多也就能掙個名聲罷了,可是用手下士卒的性命去掙來的名聲,得不償失,且李寬本身就是一個不怎麽注重名聲的人。
早已想明白的李寬對於李世民出征高句麗之事根本就不在意,他現在關心的是出征藤原京的大軍傷亡了多少,間人皇女什麽時候將四國和九州兩島正式的劃分給華國。
“王翼可曾說間人皇女答應朕的事何時兌現,可曾說軍中傷亡情況?”
明明才在說關於出征高句麗之事,卻瞬間談到了倭國和華國大軍的情況上,胡慶一時間愣住了,迴神之後立即迴道:“陛下,有您的吩咐,王將軍等人就是帶著士卒從旁用火炮協助,傷亡幾乎沒有。
至於間人皇女答應陛下的事,送來的消息之中尚未提及。”
此時,李寬像似頓悟了一般,突然想明白了間人皇女的打算。
以間人皇女剛登基的地位,她根本不敢將九州和四國明目張膽的劃分給華國,畢竟九州和四國兩島雖不發達,但也是倭國的領土,不是剛剛登基的間人皇女就能做主的。
一切的一切都隻是空口說白話罷了,自己竟然著了道,竟然僅憑口頭上的協議就幫助間人皇女登上了帝位。
李寬無奈一笑,當即問道:“胡慶,按照大軍的歸程,還有多少日能與咱們匯合?”
“大概還有半月的時間。”胡慶迴道。
“半月嗎?等到大軍一到,迴九州正好是過年的時間吧!”
胡慶想了想,迴道:“算算咱們前來的時間,迴到九州島差不多正是宣武五年年初。”
不知不覺已經快立國五年了,出征倭國也快兩年了,該迴去了。
李寬心裏感歎萬千,長歎了口氣,吩咐道:“立即吩咐所有在外的士卒的趕迴此地,收拾收拾,等大軍一到,咱們便迴九州。”
對於倭國,李寬顯然是沒有那麽仁慈的,在王翼等人出征的這段時間,留守在李寬身邊的士卒們也沒休息,早就被李寬派遣到了江之川沿岸的各個集市打劫。
如今,李寬明白了間人皇女之前的打算,那所有人就該迴九州和四國留守了,說到底九州和四國還是得要他的大軍守住了,那才是華國的地盤。
世上的一切,還是得靠實力說話。
周邊的士卒迴來的遠比王翼等人率領的大軍迴來的快,在李寬見到士卒們迴來時候的樣子,不由的皺起了眉頭。
事情也很簡單,就是士卒之中竟然有不少人是帶著倭國女人迴來的。
對於婚姻的問題,華國和大唐差不多,不規定一定要一夫一妻,隻是規定了成婚的年紀。
當然,對於妾室性命的保護是要比大唐好很多的,所以大多數有錢人家依舊三妻四妾,不過倒也不至於出現妾室被隨意扔到亂葬崗的情況。
可是,對於士卒們強搶倭國女人為妾的行為,李寬是不滿意的。
倒不是不滿意士卒們納倭國女人為妾不滿,而是對於強搶女人這樣的行為不滿。
“去問問到底是怎麽迴事?”李寬朝身邊的護龍衛吩咐道。
不久,護龍衛便帶著笑臉迴來了,給出了答案。
事實上,李寬想多了,這些跟著士卒們迴來的倭國女人並非是士卒們強硬的綁迴來的,對於軍中條例,士卒們可沒忘記,那種禽獸不如的行為,他們沒有做出來。
迴來的倭國女人們都是他們用錢買的,要不然就是自願跟著他們的迴來的,而且士卒們甚至還喜歡娶倭國的女人們為妻。
這點倒是出乎了李寬的意料,畢竟華國的所有人如今也如大唐人一樣,甚至比大唐人還要驕傲,看待異國人都是撇著眼看的。
不過想到倭國尋常女人的那些情況,想到倭國女人那種以夫君為天的理念,李寬也就釋然了,畢竟大家都是男人嘛,誰又不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以自己為天呢!
看著一隊又一隊的士卒帶著女人和財寶返迴,李寬還是很謹慎的吩咐人查問了一番。
雖說知道士卒們皆未在觸犯軍法的情況帶著倭國女人迴來的,但查問卻是為了給士卒們敲響一個警鍾——自己是軍人,不是強盜。
敲打是必要的,畢竟此番前來的倭國的士卒要留下大部分人,若是不敲打,或許等到下一次換防之時,留下的士卒也就難以稱得上士卒了。
士卒們陸陸續續的迴來,等到周邊所有的士卒迴來了,王翼等人才率領大軍返迴。
剛返迴,在還沒有聽過王翼等人的稟報,在剛見到王翼等人時,李寬便吩咐道:“所有人登船,即刻撤出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