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接下了,如何訓練成了薛萬徹邁不過去的坎兒,火槍火炮啥都沒有,咋訓練?薛萬徹的無奈,李寬知道,雖和薛萬徹來了軍營。
單膝跪地,端著一個木棍,頗有樣子的給薛萬徹做示範,興致來了,還叫了一聲“砰”來配合,像似他手中的木棍不是木棍而是火槍一般。
收起木棍,起身笑道:“就吩咐士卒按照本王的樣子來練,不過這樣的訓練時間不能長,畢竟火槍還沒弄出來,就按照咱們平常的訓練方法練便可。”
“末將明白,不過重組一軍,是不是應該與王翼打聲招唿啊!”
“不用,本王讓你重組的軍隊,是讓你從弩箭營和火炮營抽調一些尉官,重新在閩州招募士卒,以你現今還是楚王軍副將的身份,抽調尉官難道還有問題?”
薛萬徹點點頭。
“能有什麽問題?”李寬問道。
“啊?!末將的意思是沒有問題。”
李寬點頭,帶著胡慶和護龍衛迴了李府,有李淵幫忙處理政事,李寬可以一心處理軍中的事務,畢竟太祖他老人家也曾說過槍杆子裏出政權,沒有強力的軍隊,政權難穩,如今別說槍炮了,連槍炮的影子都沒有,造槍造炮勢在必行。
李寬後悔了,早知道自己前世就不該讀什麽醫科大學,去當兵多好,至少能明白槍炮的構造,不至於像現在一樣犯難。
人多力量大,召集製作手榴彈的護龍衛和莊戶,將自己的想法一說,沒想到受到了鄙視,護龍衛和莊戶們製作過煙花,用他們的話說,所謂的火槍和火炮不就是把煙花的紙筒換成鐵管嗎?簡單。
真有那麽簡單就好了,李寬長歎了一口氣,不過護龍衛和莊戶們的話倒是給李寬提了一個醒,不一定就要發明燧發火槍啊,火繩槍也可以嘛!
構造不清楚,沒關係,讓護龍衛研究,說不定他們比自己還要清楚該怎樣製造,將火槍和火炮全權交給了護龍衛和莊戶,李寬提醒了莊戶們炸膛的事,就沒有再管了,反正還是那句話他又不急於一時。
剛想去門去看看海軍的訓練成果,就聽見懷恩進來說連福帶著李世民的旨意來了。
難道要請李淵迴長安了,一想也不對,剛迴來沒幾日,若是李世民派遣連福來請李淵會長安,直接讓自己告訴李淵不就行了,何必讓連福來跑一趟。
見到連福,連福道了一身喜,然後才開始念聖旨,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升了李寬的爵位進封為了郡王,第二件事就是給李寬尚未出世的孩子定下了爵位,男子為郡王,女子則為公主,讓李寬感到有些好笑,老子是郡王,兒子也是郡王,這叫個什麽事兒啊!要是自己沒被進封,豈不是比兒子還要低一等。
第三件事就是重中之重,李世民召薛萬徹迴長安成親,聽完這個消息,李寬有些後悔,他怎麽就忘了薛萬徹和丹陽公主的婚事了呢?早知道就不該告訴薛萬徹他的打算了,畢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人心不可無啊!隻能寄希望於薛萬徹是真心實意的投靠他,迴長安之後守住秘密。
至於李淵,李世民隻字不提,一問連福才知道,李淵做了“叛徒”,在閩州的這段時間,一直在跟李世民通信,將自己在閩州的所見所聞告訴了李世民,將發展經濟的辦法送到了李世民的麵前,有李淵在閩州送消息,李世民當然樂意見到,反正帝位已穩,讓自己老爹在閩州耍耍樂也無妨。
連福倒是客氣,與薛萬徹離開之際還送了李寬一份厚禮,這份厚禮不是什麽消息,而是真真的厚禮,字畫玉石一樣不缺,折算下來差不多有五千貫,當然這隻是李寬按照市價來折算的,字畫玉石是要增值的。
五千貫,對於家大業大的李寬來說不算什麽,可是對於連福來說算是一生的積蓄了,這份厚禮有些重了,自然要帶著蘇媚兒給連福行謝禮。
薛萬徹走了,訓練士卒的重任落到了陳雲身上,中途來問過李寬一次,為何要讓士卒練那奇形怪狀的姿勢,李寬隻是笑笑,讓陳雲照著練就是,然後又投身到了海軍之中。
李淵最近有些疑惑,疑惑李寬到底為什麽那麽看重海軍,竟然吩咐人在樓船上開始安裝八牛弩,難道想憑借所謂的海軍攻入長安?
“你小子不會認為僅憑你小子所謂的海軍就能奪得帝位吧?”李淵找了李寬,問出了自己心中疑惑。
“當然不會,樓船最多能承載一千人,一千人進長安,連個浪花都翻不起,您認為孫兒有這麽傻嗎?”
“那你小子為何······”
李寬打斷道:“您是想問孫兒為何看重海軍是吧!”
李淵點頭。
“因為孫兒打算出征台灣,想要占領台灣,守住台灣,海軍必不可少。”
“台灣是何處,為何祖父從未聽說過。”
“台灣就是夷州啊,祖父聽說過夷州吧!“
“夷州?!可是沈瑩口中的那個夷州?”
“沈瑩是何人,孫兒不知,不過想來也是那個夷州。”
這就怒了,朝著李寬就是一腳,夷州在李淵看來那比不毛之地還要不毛之地,好好的出征夷州作何。
“祖父,您老人家踹我作何?”
“今日祖父踹死你小子。”說話間又踹了兩腳,李淵這才說道:“你小子這些年的書都讀到狗肚子身上去了?也好意思開口說出征夷州,出征夷州沒有一點好處不說,還勞民傷財,不踹你踹誰?”
“孫兒不出征夷州,如何自立稱帝?”李寬迴答的理直氣壯。
“你小子到底知不知道夷州是個什麽地方,夷州在臨海東南,去郡二千裏。土地無雪霜,草木不死。四麵是山,眾山夷所······舅姑子婦男女臥息共一大床,交合之時,各不相避。能作細布,亦作斑紋布,刻書其內,有文章以為飾好也。”顯擺了一番自己的學識,李淵突然驚道:“你小子說什麽?要去夷洲自立稱帝?”
見李寬點點頭,沒說的,又是一頓踹,李寬沒有反抗也沒跑,他知道李淵是為了自己好,等到李淵踹到氣喘籲籲,李寬幫著李淵捋順了氣息,才歎道:“爭奪帝位之路向來兇險,更何況祖父您也知道孫兒的身份,如今的皇子之中誰都有資格爭奪帝位,唯獨孫兒沒有,以前隻有孫兒一人,孫兒不怕,可是如孫兒有孩子了,說心裏話孫兒怕了,孫兒隻求能給孩子找一個安穩的地方,雖說夷州荒僻,不過孫兒還是有把握建設好的,孫兒辜負了祖父期望,望祖父體諒。”
沉默,兩人都在沉默,良久之後,李淵抱著一線希望問道:“真不打算迴長安了?”
“不迴了,長安就留給皇子們去鬧吧,如果有可能,祖父也別迴長安了,留在閩州吧!將來孫兒打下了台灣,就接祖父過去享福。”
“享福?”李淵啐了李寬一口,怒道:“你小子的心思別以為祖父不知道,夷州荒僻,沒多少人,你小子想祖父留在閩州,待你小子打下夷州之後,遷移人口之時讓祖父幫忙。”
話說,生氣就生氣嘛!幹嘛吐口水,多不衛生啊!
李寬抹了一把臉上的口水,舔著笑臉道:“果然什麽事都瞞不過祖父。”
雖說打下台灣之後,能在台灣稱帝,可是閩州依舊是大本營,至少在台灣尚未發展起來之時,是李寬的大本營,想要調取閩州的資源補給台灣,不能少了一個坐鎮後方的人,而李淵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真不想迴長安了?”李淵還是不死心,好好的大唐偏偏不要,非要去什麽夷州,這小子到底是怎麽想的啊!
“不迴了,陛下不知何時才會退位,孫兒還不知會等多久,就算陛下退位之後,奪位之路也是艱險,何不如占據台灣稱帝,既不用等多久,也不用看別人臉色行事。”
“沒出息。”李淵又踹了李寬一腳。
李寬卻笑的很開心,祖父這是答應了,而且他也沒覺得自己沒有出息,誰敢說海外稱帝人沒有出息啊!自己有幾斤幾兩自己清楚,李淵到底還是老了,若是沒有他和孫道長一直照看著,明年就應該要去世了,就算現如今的身子骨也活不到李世民退位之時,照看不了他多久,讓他和一幫老奸巨猾的老家夥鬥,李寬沒有把握,他不敢冒這個險。
搞定了李淵,李寬再次投身到了海軍的事務上,曆時一個月,當初的樓船已經大變樣了,船上高聳的樓層不見了,隻有支起的桅杆、船帆和船舵,四周空空蕩蕩,船壁上方開了許多的空洞,從空洞中能看見令人膽寒的箭尖,像似能射穿萬物一般。
士卒在往船上運糧食,李寬在碼頭上吩咐劉仁軌。
“仁軌,此次進攻台灣隻為打探,切不可作戰,台灣如今的情況咱們並不知曉,凡事多問問兩位老人。”
得到了劉仁軌的保證,李寬朝夜歌父親拱手行禮道:“此行便有勞夜老父子了。”
“殿下言重了,家父與祖父也想迴夷州看一看,殿下能讓家父和祖父迴夷州,微臣代家父和祖父謝過殿下。”說話間,夜歌給李寬磕了一個頭。
“正是正是,俺該謝王爺。”
李寬連忙扶起兩位老人,他可不敢受這個禮,說到底,他是請兩位老爺子幫忙的,人家願意幫忙,是他該感謝,豈能受人謝禮。
忙碌了一上午,該準備的東西全都準備妥當,劉仁軌大手一揮,大吼道:“上船,出征台灣。”
千餘名士卒大吼應諾,登船出發。
單膝跪地,端著一個木棍,頗有樣子的給薛萬徹做示範,興致來了,還叫了一聲“砰”來配合,像似他手中的木棍不是木棍而是火槍一般。
收起木棍,起身笑道:“就吩咐士卒按照本王的樣子來練,不過這樣的訓練時間不能長,畢竟火槍還沒弄出來,就按照咱們平常的訓練方法練便可。”
“末將明白,不過重組一軍,是不是應該與王翼打聲招唿啊!”
“不用,本王讓你重組的軍隊,是讓你從弩箭營和火炮營抽調一些尉官,重新在閩州招募士卒,以你現今還是楚王軍副將的身份,抽調尉官難道還有問題?”
薛萬徹點點頭。
“能有什麽問題?”李寬問道。
“啊?!末將的意思是沒有問題。”
李寬點頭,帶著胡慶和護龍衛迴了李府,有李淵幫忙處理政事,李寬可以一心處理軍中的事務,畢竟太祖他老人家也曾說過槍杆子裏出政權,沒有強力的軍隊,政權難穩,如今別說槍炮了,連槍炮的影子都沒有,造槍造炮勢在必行。
李寬後悔了,早知道自己前世就不該讀什麽醫科大學,去當兵多好,至少能明白槍炮的構造,不至於像現在一樣犯難。
人多力量大,召集製作手榴彈的護龍衛和莊戶,將自己的想法一說,沒想到受到了鄙視,護龍衛和莊戶們製作過煙花,用他們的話說,所謂的火槍和火炮不就是把煙花的紙筒換成鐵管嗎?簡單。
真有那麽簡單就好了,李寬長歎了一口氣,不過護龍衛和莊戶們的話倒是給李寬提了一個醒,不一定就要發明燧發火槍啊,火繩槍也可以嘛!
構造不清楚,沒關係,讓護龍衛研究,說不定他們比自己還要清楚該怎樣製造,將火槍和火炮全權交給了護龍衛和莊戶,李寬提醒了莊戶們炸膛的事,就沒有再管了,反正還是那句話他又不急於一時。
剛想去門去看看海軍的訓練成果,就聽見懷恩進來說連福帶著李世民的旨意來了。
難道要請李淵迴長安了,一想也不對,剛迴來沒幾日,若是李世民派遣連福來請李淵會長安,直接讓自己告訴李淵不就行了,何必讓連福來跑一趟。
見到連福,連福道了一身喜,然後才開始念聖旨,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升了李寬的爵位進封為了郡王,第二件事就是給李寬尚未出世的孩子定下了爵位,男子為郡王,女子則為公主,讓李寬感到有些好笑,老子是郡王,兒子也是郡王,這叫個什麽事兒啊!要是自己沒被進封,豈不是比兒子還要低一等。
第三件事就是重中之重,李世民召薛萬徹迴長安成親,聽完這個消息,李寬有些後悔,他怎麽就忘了薛萬徹和丹陽公主的婚事了呢?早知道就不該告訴薛萬徹他的打算了,畢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人心不可無啊!隻能寄希望於薛萬徹是真心實意的投靠他,迴長安之後守住秘密。
至於李淵,李世民隻字不提,一問連福才知道,李淵做了“叛徒”,在閩州的這段時間,一直在跟李世民通信,將自己在閩州的所見所聞告訴了李世民,將發展經濟的辦法送到了李世民的麵前,有李淵在閩州送消息,李世民當然樂意見到,反正帝位已穩,讓自己老爹在閩州耍耍樂也無妨。
連福倒是客氣,與薛萬徹離開之際還送了李寬一份厚禮,這份厚禮不是什麽消息,而是真真的厚禮,字畫玉石一樣不缺,折算下來差不多有五千貫,當然這隻是李寬按照市價來折算的,字畫玉石是要增值的。
五千貫,對於家大業大的李寬來說不算什麽,可是對於連福來說算是一生的積蓄了,這份厚禮有些重了,自然要帶著蘇媚兒給連福行謝禮。
薛萬徹走了,訓練士卒的重任落到了陳雲身上,中途來問過李寬一次,為何要讓士卒練那奇形怪狀的姿勢,李寬隻是笑笑,讓陳雲照著練就是,然後又投身到了海軍之中。
李淵最近有些疑惑,疑惑李寬到底為什麽那麽看重海軍,竟然吩咐人在樓船上開始安裝八牛弩,難道想憑借所謂的海軍攻入長安?
“你小子不會認為僅憑你小子所謂的海軍就能奪得帝位吧?”李淵找了李寬,問出了自己心中疑惑。
“當然不會,樓船最多能承載一千人,一千人進長安,連個浪花都翻不起,您認為孫兒有這麽傻嗎?”
“那你小子為何······”
李寬打斷道:“您是想問孫兒為何看重海軍是吧!”
李淵點頭。
“因為孫兒打算出征台灣,想要占領台灣,守住台灣,海軍必不可少。”
“台灣是何處,為何祖父從未聽說過。”
“台灣就是夷州啊,祖父聽說過夷州吧!“
“夷州?!可是沈瑩口中的那個夷州?”
“沈瑩是何人,孫兒不知,不過想來也是那個夷州。”
這就怒了,朝著李寬就是一腳,夷州在李淵看來那比不毛之地還要不毛之地,好好的出征夷州作何。
“祖父,您老人家踹我作何?”
“今日祖父踹死你小子。”說話間又踹了兩腳,李淵這才說道:“你小子這些年的書都讀到狗肚子身上去了?也好意思開口說出征夷州,出征夷州沒有一點好處不說,還勞民傷財,不踹你踹誰?”
“孫兒不出征夷州,如何自立稱帝?”李寬迴答的理直氣壯。
“你小子到底知不知道夷州是個什麽地方,夷州在臨海東南,去郡二千裏。土地無雪霜,草木不死。四麵是山,眾山夷所······舅姑子婦男女臥息共一大床,交合之時,各不相避。能作細布,亦作斑紋布,刻書其內,有文章以為飾好也。”顯擺了一番自己的學識,李淵突然驚道:“你小子說什麽?要去夷洲自立稱帝?”
見李寬點點頭,沒說的,又是一頓踹,李寬沒有反抗也沒跑,他知道李淵是為了自己好,等到李淵踹到氣喘籲籲,李寬幫著李淵捋順了氣息,才歎道:“爭奪帝位之路向來兇險,更何況祖父您也知道孫兒的身份,如今的皇子之中誰都有資格爭奪帝位,唯獨孫兒沒有,以前隻有孫兒一人,孫兒不怕,可是如孫兒有孩子了,說心裏話孫兒怕了,孫兒隻求能給孩子找一個安穩的地方,雖說夷州荒僻,不過孫兒還是有把握建設好的,孫兒辜負了祖父期望,望祖父體諒。”
沉默,兩人都在沉默,良久之後,李淵抱著一線希望問道:“真不打算迴長安了?”
“不迴了,長安就留給皇子們去鬧吧,如果有可能,祖父也別迴長安了,留在閩州吧!將來孫兒打下了台灣,就接祖父過去享福。”
“享福?”李淵啐了李寬一口,怒道:“你小子的心思別以為祖父不知道,夷州荒僻,沒多少人,你小子想祖父留在閩州,待你小子打下夷州之後,遷移人口之時讓祖父幫忙。”
話說,生氣就生氣嘛!幹嘛吐口水,多不衛生啊!
李寬抹了一把臉上的口水,舔著笑臉道:“果然什麽事都瞞不過祖父。”
雖說打下台灣之後,能在台灣稱帝,可是閩州依舊是大本營,至少在台灣尚未發展起來之時,是李寬的大本營,想要調取閩州的資源補給台灣,不能少了一個坐鎮後方的人,而李淵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真不想迴長安了?”李淵還是不死心,好好的大唐偏偏不要,非要去什麽夷州,這小子到底是怎麽想的啊!
“不迴了,陛下不知何時才會退位,孫兒還不知會等多久,就算陛下退位之後,奪位之路也是艱險,何不如占據台灣稱帝,既不用等多久,也不用看別人臉色行事。”
“沒出息。”李淵又踹了李寬一腳。
李寬卻笑的很開心,祖父這是答應了,而且他也沒覺得自己沒有出息,誰敢說海外稱帝人沒有出息啊!自己有幾斤幾兩自己清楚,李淵到底還是老了,若是沒有他和孫道長一直照看著,明年就應該要去世了,就算現如今的身子骨也活不到李世民退位之時,照看不了他多久,讓他和一幫老奸巨猾的老家夥鬥,李寬沒有把握,他不敢冒這個險。
搞定了李淵,李寬再次投身到了海軍的事務上,曆時一個月,當初的樓船已經大變樣了,船上高聳的樓層不見了,隻有支起的桅杆、船帆和船舵,四周空空蕩蕩,船壁上方開了許多的空洞,從空洞中能看見令人膽寒的箭尖,像似能射穿萬物一般。
士卒在往船上運糧食,李寬在碼頭上吩咐劉仁軌。
“仁軌,此次進攻台灣隻為打探,切不可作戰,台灣如今的情況咱們並不知曉,凡事多問問兩位老人。”
得到了劉仁軌的保證,李寬朝夜歌父親拱手行禮道:“此行便有勞夜老父子了。”
“殿下言重了,家父與祖父也想迴夷州看一看,殿下能讓家父和祖父迴夷州,微臣代家父和祖父謝過殿下。”說話間,夜歌給李寬磕了一個頭。
“正是正是,俺該謝王爺。”
李寬連忙扶起兩位老人,他可不敢受這個禮,說到底,他是請兩位老爺子幫忙的,人家願意幫忙,是他該感謝,豈能受人謝禮。
忙碌了一上午,該準備的東西全都準備妥當,劉仁軌大手一揮,大吼道:“上船,出征台灣。”
千餘名士卒大吼應諾,登船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