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杜伏威帶著家將出現在了楚國公府,說不感動是假的,畢竟情義這東西總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消失的,離京三年,杜伏威依舊不問緣由就帶人前來,足以說明當初的情義並未因三年時間消磨。
抱拳道謝,翻身上馬,百餘人趕往兵部尚書府。
侯君集沒見到,候旭也沒見到,一問才知道侯君集去上早朝了,候旭在太子左司禦率府當差。
杜伏威一直遊離在朝堂之外,無權無勢,得罪李承乾的事不能讓杜伏威做,讓杜伏威迴來杜王府,李寬帶著護龍衛進了皇宮,順道去了一趟太子的東宮,將東宮顯德殿砸成了一地碎片,這才到了太極殿。
“閩州總管楚國公求見。”殿門的外的將士高聲唱名。
剛跨進殿門,就聽見龍案上的李世民說要把自己綁了下獄,李寬愣住了,他是來彈劾的,這還沒說話呢,怎麽就要被下獄了呢?
定眼一瞧,原來大殿中跪著一個小黃門啊,看來砸東宮的事,在場的眾人知道了,砸了東宮,下獄也是應該的,下獄就下獄吧!
笑嗬嗬的看了一眼暴怒的李世民,沒說一個字,任由將士將自己帶走,這樣的笑容讓在場的眾人愣住了,被下獄也能這麽開心。
龍案上的李世民從李寬的笑容中看到了滿滿的諷刺,自尊心受不了了,堂堂皇帝誰人敢諷刺,這就準備開口處置了,隻聽下方的李承乾道:“父皇,兒臣顯德殿被砸事小,母後病症事大,還望父皇讓楚國公替母後診治之後,再將楚國公下獄。”
李承乾這話一出口,贏得了滿堂喝彩,大唐重孝道,太子不計較自己的顏麵,還能想著皇後娘娘的病情,很好。就連暴怒的李世民也因為李承乾的這句話,冷靜了下來,老懷寬慰。
李寬冷笑,終於開口了:“想要本國公出手救治皇後娘娘,可以,除非陛下將候旭交給我,下旨懲戒太子殿下和兵部尚書,否則免開尊口,就算本國公被處斬也不會出手。”
盡管疑惑李寬為何要李世民下旨處罰太子和侯君集,魏征依舊出班教訓道:“楚國公放肆了,你怎敢用皇後的病症要挾陛下?”
“本國公當日進長安之時,魏侍中曾言道一切違法之事秉公辦理,現在看來簡直可笑至極,堂堂中郎將被構陷下獄,致使家破人亡,魏侍中卻視而不見,難道太子犯法了就不能處置了?”李寬環視了一周,怒道:“既然朝堂不能給陳中郎將一個交代,那就隻好本國公替他要一個交代了,砸了顯德殿隻是剛剛開始,本國公一旦出獄,兵部尚書也跑不了。”
說完,沒理會疑惑不解的李世民,自顧自的往大理寺方向走。
“站住,今日之事沒有論斷,你以為朕會輕易放過你?”李寬對皇家人不待見,李世民知道,但以李寬的性格還不至於在這種事情上說謊構陷太子,當即一拍龍案,怒視李承乾,大喝道:“楚國公所說之事,是否屬實。”
李承乾理直氣壯道:“兒臣並未構陷陳雲,當初陳雲泄露宮中秘聞,按律理當斬首示眾,兒臣念在陳雲多年功勞,加之任城王和杜王求情這才貶他為奴,此事任城王叔亦知曉。”
見李世民看向自己,李道宗出班道:“此事微臣確實知曉,當年陳雲曾在宮外大談息王功績乃是實情,隻是微臣不知太子殿下是從何知曉的。”
沒等李世民繼續發問,李寬率先提問了:“那侄兒問問任城王叔,陳雲在宮外說息王功績是何年?為何要等到貞觀六年才下令處置?”
“此乃貞觀元年發生之事,而處置陳雲乃是因孤在監國期間有人上奏,遂於貞觀六年處置,有何不妥?”李承乾接過了話頭。
“大大的不妥,其中相隔五年,當年之事誰能說清,當初向你上奏之人難道就不能是構陷陳雲嗎?事關中郎將,未移送大理寺和刑部審案,全憑你一人決斷,這將大唐律法置於何地?魏侍中,你現在主管訴訟,你認為太子此舉合乎律法嗎?”
魏征:“······”
能不把這件事牽扯到老夫頭上嗎?貞觀六年之時,老夫還未主管訴訟。
沒等到魏征的迴答,李寬繼續說:“再者說,你一個監國太子,威信還能比得上陛下,上奏之人為何不稟告陛下偏偏稟告於你?更何況,息王的功績算是宮中秘聞嗎?就本國公看來,就算談論息王功績沒錯,犯得著因此事將四品中郎將貶為奴嗎?甚至派人將陳雲妻子侮辱致死,這是一個國太子能幹出來的事?這就是堂堂兵部尚書的家教,你侯君集連家人都教導不善有何資格高居廟堂之上,有何資格高居兵部尚書一職?”
李寬怒指侯君集。
“放肆,難道在你看來息王還有功於國不成?”李世民大怒,息王有功於國,那不就是說他得位不正嗎?
“沒錯,微臣認為息王確實有功於國,息王的功績在場諸位誰敢否認?奪取西河、智取霍邑、防禦潼關、智破劉黑闥那一件於國無功?”問完,目光放在魏征身上,繼續問道:“魏侍中,你當年為息王謀臣,你認為息王有功於國嗎?”
魏征:“······”
見魏征沉默以對,李寬不在意的笑了笑:“如果說息王唯一的錯,就是錯在不該謀反,但是息王的功績乃是事實,為何不能說?”
李建成的功績,在場之人中,不管是李建成的舊部還是李世民的心腹誰都知道,可是話不是這麽說的,畢竟一經謀逆,其功不計。
自從做了皇帝,就沒人敢在他麵前提起李建成,就算提起也是說李建成於國無功,他乃順應天命;如今自己的親生兒子竟然揭開了這塊傷疤,李世民怒喝一聲放肆,然後就是太極殿混亂不堪,因為李世民昏倒了。
說實在的,李寬也沒想到自己的一番話會讓李世民昏倒,愣了片刻之後,急衝衝的走上了龍椅給李世民把脈,畢竟有了兒子,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毫無壓力了,要是李世民有個三長兩短,他恐怕得跟李母為伴了。
抱拳道謝,翻身上馬,百餘人趕往兵部尚書府。
侯君集沒見到,候旭也沒見到,一問才知道侯君集去上早朝了,候旭在太子左司禦率府當差。
杜伏威一直遊離在朝堂之外,無權無勢,得罪李承乾的事不能讓杜伏威做,讓杜伏威迴來杜王府,李寬帶著護龍衛進了皇宮,順道去了一趟太子的東宮,將東宮顯德殿砸成了一地碎片,這才到了太極殿。
“閩州總管楚國公求見。”殿門的外的將士高聲唱名。
剛跨進殿門,就聽見龍案上的李世民說要把自己綁了下獄,李寬愣住了,他是來彈劾的,這還沒說話呢,怎麽就要被下獄了呢?
定眼一瞧,原來大殿中跪著一個小黃門啊,看來砸東宮的事,在場的眾人知道了,砸了東宮,下獄也是應該的,下獄就下獄吧!
笑嗬嗬的看了一眼暴怒的李世民,沒說一個字,任由將士將自己帶走,這樣的笑容讓在場的眾人愣住了,被下獄也能這麽開心。
龍案上的李世民從李寬的笑容中看到了滿滿的諷刺,自尊心受不了了,堂堂皇帝誰人敢諷刺,這就準備開口處置了,隻聽下方的李承乾道:“父皇,兒臣顯德殿被砸事小,母後病症事大,還望父皇讓楚國公替母後診治之後,再將楚國公下獄。”
李承乾這話一出口,贏得了滿堂喝彩,大唐重孝道,太子不計較自己的顏麵,還能想著皇後娘娘的病情,很好。就連暴怒的李世民也因為李承乾的這句話,冷靜了下來,老懷寬慰。
李寬冷笑,終於開口了:“想要本國公出手救治皇後娘娘,可以,除非陛下將候旭交給我,下旨懲戒太子殿下和兵部尚書,否則免開尊口,就算本國公被處斬也不會出手。”
盡管疑惑李寬為何要李世民下旨處罰太子和侯君集,魏征依舊出班教訓道:“楚國公放肆了,你怎敢用皇後的病症要挾陛下?”
“本國公當日進長安之時,魏侍中曾言道一切違法之事秉公辦理,現在看來簡直可笑至極,堂堂中郎將被構陷下獄,致使家破人亡,魏侍中卻視而不見,難道太子犯法了就不能處置了?”李寬環視了一周,怒道:“既然朝堂不能給陳中郎將一個交代,那就隻好本國公替他要一個交代了,砸了顯德殿隻是剛剛開始,本國公一旦出獄,兵部尚書也跑不了。”
說完,沒理會疑惑不解的李世民,自顧自的往大理寺方向走。
“站住,今日之事沒有論斷,你以為朕會輕易放過你?”李寬對皇家人不待見,李世民知道,但以李寬的性格還不至於在這種事情上說謊構陷太子,當即一拍龍案,怒視李承乾,大喝道:“楚國公所說之事,是否屬實。”
李承乾理直氣壯道:“兒臣並未構陷陳雲,當初陳雲泄露宮中秘聞,按律理當斬首示眾,兒臣念在陳雲多年功勞,加之任城王和杜王求情這才貶他為奴,此事任城王叔亦知曉。”
見李世民看向自己,李道宗出班道:“此事微臣確實知曉,當年陳雲曾在宮外大談息王功績乃是實情,隻是微臣不知太子殿下是從何知曉的。”
沒等李世民繼續發問,李寬率先提問了:“那侄兒問問任城王叔,陳雲在宮外說息王功績是何年?為何要等到貞觀六年才下令處置?”
“此乃貞觀元年發生之事,而處置陳雲乃是因孤在監國期間有人上奏,遂於貞觀六年處置,有何不妥?”李承乾接過了話頭。
“大大的不妥,其中相隔五年,當年之事誰能說清,當初向你上奏之人難道就不能是構陷陳雲嗎?事關中郎將,未移送大理寺和刑部審案,全憑你一人決斷,這將大唐律法置於何地?魏侍中,你現在主管訴訟,你認為太子此舉合乎律法嗎?”
魏征:“······”
能不把這件事牽扯到老夫頭上嗎?貞觀六年之時,老夫還未主管訴訟。
沒等到魏征的迴答,李寬繼續說:“再者說,你一個監國太子,威信還能比得上陛下,上奏之人為何不稟告陛下偏偏稟告於你?更何況,息王的功績算是宮中秘聞嗎?就本國公看來,就算談論息王功績沒錯,犯得著因此事將四品中郎將貶為奴嗎?甚至派人將陳雲妻子侮辱致死,這是一個國太子能幹出來的事?這就是堂堂兵部尚書的家教,你侯君集連家人都教導不善有何資格高居廟堂之上,有何資格高居兵部尚書一職?”
李寬怒指侯君集。
“放肆,難道在你看來息王還有功於國不成?”李世民大怒,息王有功於國,那不就是說他得位不正嗎?
“沒錯,微臣認為息王確實有功於國,息王的功績在場諸位誰敢否認?奪取西河、智取霍邑、防禦潼關、智破劉黑闥那一件於國無功?”問完,目光放在魏征身上,繼續問道:“魏侍中,你當年為息王謀臣,你認為息王有功於國嗎?”
魏征:“······”
見魏征沉默以對,李寬不在意的笑了笑:“如果說息王唯一的錯,就是錯在不該謀反,但是息王的功績乃是事實,為何不能說?”
李建成的功績,在場之人中,不管是李建成的舊部還是李世民的心腹誰都知道,可是話不是這麽說的,畢竟一經謀逆,其功不計。
自從做了皇帝,就沒人敢在他麵前提起李建成,就算提起也是說李建成於國無功,他乃順應天命;如今自己的親生兒子竟然揭開了這塊傷疤,李世民怒喝一聲放肆,然後就是太極殿混亂不堪,因為李世民昏倒了。
說實在的,李寬也沒想到自己的一番話會讓李世民昏倒,愣了片刻之後,急衝衝的走上了龍椅給李世民把脈,畢竟有了兒子,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毫無壓力了,要是李世民有個三長兩短,他恐怕得跟李母為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