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過得簡單,一碗麵兩塊兔肉便算是過生日了,卻別有一番風味,來大唐十多年了,還是第一次過這般簡單的生日,李寬沒感覺到什麽,就是懷恩和老柳他們一個勁兒的說簡單了。
飯後,何縣令看著帶著滿足笑容的兒子,他沒笑反而默默地流起了淚,一抽一抽的,不是委屈到了極致不會有這樣表現。
看著何縣令的樣子,李寬心裏也不舒坦,說到底何縣令也算是老熟人,談不上朋友但也不是敵人,熟人落難了難免有種感慨,想當初何縣令在太原也是過著老爺般的生活,現在被發配到嶺南連家中妻兒一頓麵食也吃不上。
“老何啊,你在太原到底幹什麽了,竟然被貶到了閩州,還是一個下縣縣令,比起原本的太原縣令也差太遠了,而且你可是投靠了太原王氏的,難道王氏就不管你了?”
李寬這話像似觸及了何縣令的敏感之處,擦幹了臉上的淚水,一臉怒容道:“殿下,我被貶謫到嶺南就是太原王氏做的,就因為我懲戒了王氏子弟,我也是按照大唐律例辦的啊,依舊還是被王氏趕出了太原,本以為出了太原城可以去其他地方,沒想到王氏那般心狠,把我弄到了嶺南。”
“老何,你可別騙本王,你當初可是太原王氏鐵杆支持者,王氏能這般心狠?”
“殿下,我算是看明白了,世家大族,他們在意的隻有家族子弟,像我這樣的一個小小縣令他們是不會在意,反正投靠世家大族的小官員很多。”解釋了一句,何縣令長歎了一口氣,“我現在也看明白了,世家大族是不可靠的,咱們這種尋常士子不會被世家放在眼裏的。
說心裏話,我當初聽到殿下來閩州的消息,曾擔憂過,殿下也知道當初在太原我是聽王氏的吩咐,可以說我與殿下之間有化不開的仇怨,但我心裏卻期盼殿下能早日來,殿下這些年在長安城的所作所為我都清楚,今生能跟著殿下辦事確實像老柳所說那般是我分福氣。”
是不是福氣李寬不清楚,他自己都不知道能走到哪一步,或許運氣不好明日就死了也是有可能的,今後的事情誰又說的準呢?放眼當下才是重要的,他現在就很好奇何縣令到底因為什麽處罰了王氏子弟導致自己被流放到了嶺南。
在大唐貶謫一個上縣縣令要皇帝下旨,而李世民為何會同意王家的請求?這點李寬能想通。
當初何縣令的作為自然是逃不過李世民和李淵的眼睛的,隻不過李世民看不上一個小小的縣令而已,李寬估計若不是因為王氏出身的朝堂官員請旨貶謫何縣令,李世民估計都給忘了,不過既然王氏請了旨,李世民應該便是順水推舟的答應了,畢竟太原王氏沒落了,李世民也要裝裝樣子,照顧一下。
“老何,王氏子弟到底幹了什麽傷天害理的事情讓你按照大唐律例來處置?”
“殿下自從武德九年之後,太原的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想必殿下也清楚,太原王氏不再像以往了,太原城中出現了高平王······”
“這些本王都知道,高平王叔乃是陛下支持的人,有陛下默默在背後支持,高平王叔想必是變得有些囂張了吧!”一想到曆史上記載的李道立,想到李十億當初送來的書信,李寬便猜了七七八八,估計此事和李道立脫不了幹係。
當然,造成這樣的局麵的是他自己,認真算起來此事跟他也有一點關係。
“不錯,高平王有陛下暗中支持,在太原越發的跋扈,除了殿下您在太原的產業沒有受到影響之外,凡是太原的其他商戶都受到了高平王的打壓,其中以王氏為最。王氏在太原多年,又哪受得了這樣的氣,所以王氏子弟便帶人在春風樓鬧事······”
“明白了,所以高平王叔便找到你這個太原縣令,讓你按照律法辦事是吧!”李寬笑道,說實話,李道立在太原的作為他了解一些,總體上來說,李道立的做法對他是有好處的,就因為李道立越發的跋扈,李十億借此機會收購了不少的小產業,否則當年送迴來的收益哪能比得上長安城中的收益。
“殿下猜測的不錯,一邊是高平王一邊是太原王氏,本就難以處理;就算當初我投靠了太原王氏,可是王氏的子弟當著眾人的麵打砸高平王的春風樓,我就算想偏向太原王氏也做不到,隻能依照大唐律法判了王氏子弟入獄一年,僅僅隻有一年的時間,太原王氏便上奏陛下說我貪墨了兩百貫錢財,完全是按照大唐的律法來的,沒有加罪也沒有脫罪,我是有苦無處訴說啊,要是落在別的官員身上最多不過是罷官迴老家罷了,可是落在我身上就是貶謫到嶺南,而且終生不得迴鄉啊!”
說完,何縣令又開始默默垂淚。
李寬沒有問何縣令到底有沒有貪墨,因為沒有必要,既然王氏敢那樣說,何縣令必然是貪墨了的,在太原城這般富庶地方為官,能做到不貪墨李寬才感覺奇怪。
“本王還有一個疑惑,按你所說,既然終生不得還鄉,那你大可以學其他被貶謫的官員,得過且過便好,為何還要盡心治理轄區呢?”
“殿下,我就是一個尋常的士子,百姓到底有多苦,我也清楚;當初剛為官之時也曾有抱負,希望能治理好一縣之地,希望百姓說我是一個好官,可是不知在什麽時候忘記了初衷,漸漸的靠向了太原王氏;如今被貶謫到了南安,我終於找迴初衷,為官者若是不能為百姓謀利便算不得官。”
“說的好,這話說的提氣。”老插嘴道。
李寬不敢確定何縣令說的是真心話還是為了在他麵前表現出忠肝義膽的形象,畢竟何縣令當初在太原可算是左右逢源,這樣的人說的話李寬不敢全信。
不過,不論何縣令是因為什麽這樣說,隻要能治理好南安,李寬便是高興的。
飯後,何縣令看著帶著滿足笑容的兒子,他沒笑反而默默地流起了淚,一抽一抽的,不是委屈到了極致不會有這樣表現。
看著何縣令的樣子,李寬心裏也不舒坦,說到底何縣令也算是老熟人,談不上朋友但也不是敵人,熟人落難了難免有種感慨,想當初何縣令在太原也是過著老爺般的生活,現在被發配到嶺南連家中妻兒一頓麵食也吃不上。
“老何啊,你在太原到底幹什麽了,竟然被貶到了閩州,還是一個下縣縣令,比起原本的太原縣令也差太遠了,而且你可是投靠了太原王氏的,難道王氏就不管你了?”
李寬這話像似觸及了何縣令的敏感之處,擦幹了臉上的淚水,一臉怒容道:“殿下,我被貶謫到嶺南就是太原王氏做的,就因為我懲戒了王氏子弟,我也是按照大唐律例辦的啊,依舊還是被王氏趕出了太原,本以為出了太原城可以去其他地方,沒想到王氏那般心狠,把我弄到了嶺南。”
“老何,你可別騙本王,你當初可是太原王氏鐵杆支持者,王氏能這般心狠?”
“殿下,我算是看明白了,世家大族,他們在意的隻有家族子弟,像我這樣的一個小小縣令他們是不會在意,反正投靠世家大族的小官員很多。”解釋了一句,何縣令長歎了一口氣,“我現在也看明白了,世家大族是不可靠的,咱們這種尋常士子不會被世家放在眼裏的。
說心裏話,我當初聽到殿下來閩州的消息,曾擔憂過,殿下也知道當初在太原我是聽王氏的吩咐,可以說我與殿下之間有化不開的仇怨,但我心裏卻期盼殿下能早日來,殿下這些年在長安城的所作所為我都清楚,今生能跟著殿下辦事確實像老柳所說那般是我分福氣。”
是不是福氣李寬不清楚,他自己都不知道能走到哪一步,或許運氣不好明日就死了也是有可能的,今後的事情誰又說的準呢?放眼當下才是重要的,他現在就很好奇何縣令到底因為什麽處罰了王氏子弟導致自己被流放到了嶺南。
在大唐貶謫一個上縣縣令要皇帝下旨,而李世民為何會同意王家的請求?這點李寬能想通。
當初何縣令的作為自然是逃不過李世民和李淵的眼睛的,隻不過李世民看不上一個小小的縣令而已,李寬估計若不是因為王氏出身的朝堂官員請旨貶謫何縣令,李世民估計都給忘了,不過既然王氏請了旨,李世民應該便是順水推舟的答應了,畢竟太原王氏沒落了,李世民也要裝裝樣子,照顧一下。
“老何,王氏子弟到底幹了什麽傷天害理的事情讓你按照大唐律例來處置?”
“殿下自從武德九年之後,太原的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想必殿下也清楚,太原王氏不再像以往了,太原城中出現了高平王······”
“這些本王都知道,高平王叔乃是陛下支持的人,有陛下默默在背後支持,高平王叔想必是變得有些囂張了吧!”一想到曆史上記載的李道立,想到李十億當初送來的書信,李寬便猜了七七八八,估計此事和李道立脫不了幹係。
當然,造成這樣的局麵的是他自己,認真算起來此事跟他也有一點關係。
“不錯,高平王有陛下暗中支持,在太原越發的跋扈,除了殿下您在太原的產業沒有受到影響之外,凡是太原的其他商戶都受到了高平王的打壓,其中以王氏為最。王氏在太原多年,又哪受得了這樣的氣,所以王氏子弟便帶人在春風樓鬧事······”
“明白了,所以高平王叔便找到你這個太原縣令,讓你按照律法辦事是吧!”李寬笑道,說實話,李道立在太原的作為他了解一些,總體上來說,李道立的做法對他是有好處的,就因為李道立越發的跋扈,李十億借此機會收購了不少的小產業,否則當年送迴來的收益哪能比得上長安城中的收益。
“殿下猜測的不錯,一邊是高平王一邊是太原王氏,本就難以處理;就算當初我投靠了太原王氏,可是王氏的子弟當著眾人的麵打砸高平王的春風樓,我就算想偏向太原王氏也做不到,隻能依照大唐律法判了王氏子弟入獄一年,僅僅隻有一年的時間,太原王氏便上奏陛下說我貪墨了兩百貫錢財,完全是按照大唐的律法來的,沒有加罪也沒有脫罪,我是有苦無處訴說啊,要是落在別的官員身上最多不過是罷官迴老家罷了,可是落在我身上就是貶謫到嶺南,而且終生不得迴鄉啊!”
說完,何縣令又開始默默垂淚。
李寬沒有問何縣令到底有沒有貪墨,因為沒有必要,既然王氏敢那樣說,何縣令必然是貪墨了的,在太原城這般富庶地方為官,能做到不貪墨李寬才感覺奇怪。
“本王還有一個疑惑,按你所說,既然終生不得還鄉,那你大可以學其他被貶謫的官員,得過且過便好,為何還要盡心治理轄區呢?”
“殿下,我就是一個尋常的士子,百姓到底有多苦,我也清楚;當初剛為官之時也曾有抱負,希望能治理好一縣之地,希望百姓說我是一個好官,可是不知在什麽時候忘記了初衷,漸漸的靠向了太原王氏;如今被貶謫到了南安,我終於找迴初衷,為官者若是不能為百姓謀利便算不得官。”
“說的好,這話說的提氣。”老插嘴道。
李寬不敢確定何縣令說的是真心話還是為了在他麵前表現出忠肝義膽的形象,畢竟何縣令當初在太原可算是左右逢源,這樣的人說的話李寬不敢全信。
不過,不論何縣令是因為什麽這樣說,隻要能治理好南安,李寬便是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