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馮盎,蘇媚兒沒和李寬客氣,麵帶的微笑去了州學,至於李寬則是落寞的迴到了府邸,吩咐老柳和懷恩去砍竹子,他要給妹妹做禮物了。
看著小院中綠油油的荔枝樹,李寬笑了笑,七月末,雖然已經過了吃荔枝的時節,但小院中綠油油的荔枝樹上還是結著不少紅彤彤喜人的荔枝,這是李寬特意留的,為的就是讓安平、李淵、萬貴妃和孫道長他們嚐嚐。
雖然不及六月的荔枝美味,但此物勝在珍惜,至少在大唐的長安城是吃不到的,李世民可不想李隆基為了搏美人一笑,勞民傷財。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樣昏庸的事李寬也不會做,不過他有冰啊,能儲存不短的時間,將荔枝從閩州送去長安城應該沒有問題。
走官道快馬加鞭,應該沒有問題吧?
李寬心裏不禁的這樣問著自己,確實不存在問題,在結冰的情況下荔枝可以存儲二十天左右,二十天足夠從閩州到長安了。
看著看著便忍不住吞了吞口水,天氣炎熱荔枝冰無疑是消暑的最佳神器,將荔枝放在冰塊中冰凍起來,等凍硬後就可以拿出來,剝殼吃,隨吃隨拿,吃的時候迴溫幾分鍾,那味道很讚的。
懷恩和老柳帶著綠竹迴來之時,便看見李寬站在小院中的荔枝樹下咽口水,懷恩很不合時宜的說:“王爺您要想吃,我給您摘幾顆嚐嚐。”
“就知道吃,這些是送迴長安的,吃了,本王拿什麽送?”李寬麵無表情的教訓了一句,匆匆迴了書房,不敢再看了,再看下去還真忍不住想要嚐嚐。
竹風車、竹蜻蜓這是簡單的玩意兒,至於風箏便要下一番功夫了,用了一上午的時間才將準給送給安平的小玩意兒做好。
八音盒這樣高級的東西做不出來,隻能做這些小玩意兒,除了風箏,李寬很確認其他物件在大唐是沒有的,應該是能討得安平歡心的。
就在李寬得意洋洋的看著自己所做的小物件之時,迴高州的馮盎也在笑,對他來說,這次來閩州收獲頗豐,錢財都是其次的,重要的是與李寬結為親家。
老家夥不是一個傻子,他在長安城呆了大半年,從李世民口中聽到最多的便是李寬,雖然李世民說李寬不孝,說著李寬的壞話,但最後還讓他在嶺南護著李寬,這其中的意味,馮盎又豈會不清楚,李世民還是愛護這個兒子,不管是因為李寬的功績還是治理之才,總之李世民還是關愛的;而且從世家之人口中聽到最多的也是李寬,話雖然不是好話,但無一不表明李寬是有才學的;更何況他在長安城還把李寬的關係摸了個七七八八,交好的官員雖不多,但這些交好之人可是朝堂重臣啊!
這就值得深思了。
盡管不確定李寬能否登上那個位置,但是有一點他是知道的,李寬將來必然會成為皇家的頂梁柱;更何況在他心裏還是有一絲希望的,要知道他當初說的那句皇室弟子中隻有李寬能入他的眼不是開玩笑的。
唯一可惜之處,便是李寬沒有成為馮家的女婿,而是把尚不知在何方的兒子給推了出來。
“智戴,你認為楚王何時才會有子女?”馮盎騎在馬上問著一旁的馮智戴。
馮智戴無語,他哪知道李寬什麽時候才有兒子,這特麽誰說的準啊!愣了老半天,馮智戴才說:“孩兒認為至少還得有三五年吧!”
“三五年?”馮盎搖了搖頭,“為父關那女子的樣子,應該是和楚王同房了,恐怕用不著三五年的時間,你迴府之後不管用什麽辦法,在近兩年的時間內給為父生個孫女出來。”
馮智戴:“······”
馮盎的意思,他明白,可是這孩子是說生就能生的嗎?還得是要女兒,這誰說的準,你說要孫女就是孫女啊!當然,馮智戴也知道,所謂的結親,是楚王府世子迎娶馮家嫡女,畢竟李寬話裏話外的意思已經很清楚了。
馮智戴也是無奈,老爹的話不敢不聽,隻好朝著馮盎點點頭。
兩父子的談話,馮智彧聽耳裏傷在心裏,自家老爹太能生了,到現在家中便有差不多三十給兄弟,表現尋常的兄弟們,自家老爹甚至記不住名字,自己還算是好的了,可是家中所有的好事依舊落在嫡子身上,跟自己這些庶子完全沒有關係。
庶子一直他心中的一根刺,不管他如何優秀終究還是比不過嫡子的。
就像此次來閩州,他的話李寬根本不理會,不是與馮盎商談便是與馮智戴商談;而且經過一天多的交談,他也看出了些門道,知道馮盎為何這般重視李寬,可惜結親的好處依舊跟他沒有任何關係,嫡庶之別便是如此了。
“父親,咱們既然與楚王殿下商定好了茶園承包之事,孩兒想去打理茶園,望父親恩準。”馮智戴的想法不錯,既然好處落不到自己的頭上便由自己來爭取。
馮盎別有意味的看了他兩眼,笑道:“好,此事便交由九郎了,不過為父今日便把話說明白了,若是不能將茶園打理好,你以後便不用參與家中事務了。”
在大唐,作為一家之主首先想到的是家族,隨後才是親情,這是勳貴老爺們的通病。
“既然九弟要打理茶園,作為哥哥便交代你兩句,九弟切不可插手茶葉的出售,據二哥所知,凡是楚王府承包的產業都是有楚王府之人在打理,就連廣寧郡王和任城王同樣如此。”
“小弟明白,謝二哥提點。”
“兄弟之間的爭勝在為父看來是正常的,不過切不可傷了兄弟情誼,為父可不願見到為了利益發生弑兄殺弟之事,否則別怪為父狠心。”馮盎教訓道。
李世民的位置是怎麽來的,或許大唐的百姓還能被唬弄,但馮盎和勳貴們卻是一清二楚,當年沒有聽從李世民的征召有一部分的原因便是因為馮家人都被李世民的做法給惡心到了。
“孩兒明白。”兄弟二人同時應聲道。
看著小院中綠油油的荔枝樹,李寬笑了笑,七月末,雖然已經過了吃荔枝的時節,但小院中綠油油的荔枝樹上還是結著不少紅彤彤喜人的荔枝,這是李寬特意留的,為的就是讓安平、李淵、萬貴妃和孫道長他們嚐嚐。
雖然不及六月的荔枝美味,但此物勝在珍惜,至少在大唐的長安城是吃不到的,李世民可不想李隆基為了搏美人一笑,勞民傷財。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樣昏庸的事李寬也不會做,不過他有冰啊,能儲存不短的時間,將荔枝從閩州送去長安城應該沒有問題。
走官道快馬加鞭,應該沒有問題吧?
李寬心裏不禁的這樣問著自己,確實不存在問題,在結冰的情況下荔枝可以存儲二十天左右,二十天足夠從閩州到長安了。
看著看著便忍不住吞了吞口水,天氣炎熱荔枝冰無疑是消暑的最佳神器,將荔枝放在冰塊中冰凍起來,等凍硬後就可以拿出來,剝殼吃,隨吃隨拿,吃的時候迴溫幾分鍾,那味道很讚的。
懷恩和老柳帶著綠竹迴來之時,便看見李寬站在小院中的荔枝樹下咽口水,懷恩很不合時宜的說:“王爺您要想吃,我給您摘幾顆嚐嚐。”
“就知道吃,這些是送迴長安的,吃了,本王拿什麽送?”李寬麵無表情的教訓了一句,匆匆迴了書房,不敢再看了,再看下去還真忍不住想要嚐嚐。
竹風車、竹蜻蜓這是簡單的玩意兒,至於風箏便要下一番功夫了,用了一上午的時間才將準給送給安平的小玩意兒做好。
八音盒這樣高級的東西做不出來,隻能做這些小玩意兒,除了風箏,李寬很確認其他物件在大唐是沒有的,應該是能討得安平歡心的。
就在李寬得意洋洋的看著自己所做的小物件之時,迴高州的馮盎也在笑,對他來說,這次來閩州收獲頗豐,錢財都是其次的,重要的是與李寬結為親家。
老家夥不是一個傻子,他在長安城呆了大半年,從李世民口中聽到最多的便是李寬,雖然李世民說李寬不孝,說著李寬的壞話,但最後還讓他在嶺南護著李寬,這其中的意味,馮盎又豈會不清楚,李世民還是愛護這個兒子,不管是因為李寬的功績還是治理之才,總之李世民還是關愛的;而且從世家之人口中聽到最多的也是李寬,話雖然不是好話,但無一不表明李寬是有才學的;更何況他在長安城還把李寬的關係摸了個七七八八,交好的官員雖不多,但這些交好之人可是朝堂重臣啊!
這就值得深思了。
盡管不確定李寬能否登上那個位置,但是有一點他是知道的,李寬將來必然會成為皇家的頂梁柱;更何況在他心裏還是有一絲希望的,要知道他當初說的那句皇室弟子中隻有李寬能入他的眼不是開玩笑的。
唯一可惜之處,便是李寬沒有成為馮家的女婿,而是把尚不知在何方的兒子給推了出來。
“智戴,你認為楚王何時才會有子女?”馮盎騎在馬上問著一旁的馮智戴。
馮智戴無語,他哪知道李寬什麽時候才有兒子,這特麽誰說的準啊!愣了老半天,馮智戴才說:“孩兒認為至少還得有三五年吧!”
“三五年?”馮盎搖了搖頭,“為父關那女子的樣子,應該是和楚王同房了,恐怕用不著三五年的時間,你迴府之後不管用什麽辦法,在近兩年的時間內給為父生個孫女出來。”
馮智戴:“······”
馮盎的意思,他明白,可是這孩子是說生就能生的嗎?還得是要女兒,這誰說的準,你說要孫女就是孫女啊!當然,馮智戴也知道,所謂的結親,是楚王府世子迎娶馮家嫡女,畢竟李寬話裏話外的意思已經很清楚了。
馮智戴也是無奈,老爹的話不敢不聽,隻好朝著馮盎點點頭。
兩父子的談話,馮智彧聽耳裏傷在心裏,自家老爹太能生了,到現在家中便有差不多三十給兄弟,表現尋常的兄弟們,自家老爹甚至記不住名字,自己還算是好的了,可是家中所有的好事依舊落在嫡子身上,跟自己這些庶子完全沒有關係。
庶子一直他心中的一根刺,不管他如何優秀終究還是比不過嫡子的。
就像此次來閩州,他的話李寬根本不理會,不是與馮盎商談便是與馮智戴商談;而且經過一天多的交談,他也看出了些門道,知道馮盎為何這般重視李寬,可惜結親的好處依舊跟他沒有任何關係,嫡庶之別便是如此了。
“父親,咱們既然與楚王殿下商定好了茶園承包之事,孩兒想去打理茶園,望父親恩準。”馮智戴的想法不錯,既然好處落不到自己的頭上便由自己來爭取。
馮盎別有意味的看了他兩眼,笑道:“好,此事便交由九郎了,不過為父今日便把話說明白了,若是不能將茶園打理好,你以後便不用參與家中事務了。”
在大唐,作為一家之主首先想到的是家族,隨後才是親情,這是勳貴老爺們的通病。
“既然九弟要打理茶園,作為哥哥便交代你兩句,九弟切不可插手茶葉的出售,據二哥所知,凡是楚王府承包的產業都是有楚王府之人在打理,就連廣寧郡王和任城王同樣如此。”
“小弟明白,謝二哥提點。”
“兄弟之間的爭勝在為父看來是正常的,不過切不可傷了兄弟情誼,為父可不願見到為了利益發生弑兄殺弟之事,否則別怪為父狠心。”馮盎教訓道。
李世民的位置是怎麽來的,或許大唐的百姓還能被唬弄,但馮盎和勳貴們卻是一清二楚,當年沒有聽從李世民的征召有一部分的原因便是因為馮家人都被李世民的做法給惡心到了。
“孩兒明白。”兄弟二人同時應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