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很生氣,非常生氣。
自從李寬迴到李府上讓胖廚子帶上仆從去打穀場做酒席,李淵知道這是為李綱先生踐行之後就氣唿唿的坐在沙發上。
“當年朕讓李綱出山位列朝堂,這老頭兒還說不願意,跟朕說什麽老臣能在李家莊頤養天年,是老臣之福;現在隻是世民讓他出山教導太子,他便要辭行歸去;而且現在寬兒正值傷心期間他怎敢···怎敢如此。”
沙發上的萬貴妃伸手輕拍著李淵的胸口,給李淵順氣,“陛下,消消氣,消消氣,何必為李綱生氣,李綱也是了朝堂為了大唐的江山著想。”
不知何時出現在堂屋的李寬,朝著李淵一笑,“皇祖父不必生氣,人各有誌,李綱先生一心為朝堂,皇祖父應該高興啊。況且孫兒都不曾生氣,您有什麽好氣的,說來當年還是孫兒攔住李綱先生不讓他跟您出山的。”
朝滿臉笑容的孫兒看了一眼,撇了撇嘴,你小子還敢說你不生氣,不生氣,你不叫那老頭兒李師父而叫李綱先生?你不生氣,你唬誰呢?
沒理會這個現在笑裏藏刀的孫子,自顧自的在沙發上生悶氣,而李寬也不知道說什麽,獨自迴到了書房在宣紙上寫寫畫畫。
【長安城西市已經落到自己的手裏,張信現在應該有能力做到朝東市進發。這東市大多掌握在勳貴的手上,不過裴寂那老家夥乃是皇祖父的心腹,想來不會與自己為難,先動一動裴寂那老家夥,刺探下勳貴對東市的反應,如果反應過於激烈,便暫時不進東市,還能與裴家有轉圜的餘地。】
寫好一張宣紙,放在書桌的抽屜中,繼續在宣紙上寫著,【人際關係,大哥杜伏威關係莫逆;李道宗兄弟算是親近;杜如晦有交情,但交情不深;平陽公主也算是親近。】
看著宣紙上的聊聊幾人,歎了一口氣,自言自語道:“人還是太少了,這些人能在朝堂上替自己說話嗎?罷了!”說完便拿出火折子將剛寫好的宣紙給燒了。
既然不能保證這些人能在自己危難的時候拉一把,那就用商業讓自己在長安城中站穩腳跟,將來萬一與李世民鬧翻之時,看看是否能利用商業網脫身。
想到此,便繼續開始在宣紙寫著關於商業的計劃。
當初李淵告訴他,君要臣死臣不得死的時候他就想著弄個保命的計劃,但是他當時也隻是一想,之後便覺得你走你的陽光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可是這次一道聖旨便將他的想法擊打的支離破碎,這才明白他的想法有多天真,有時候不是你想怎樣就會怎樣的,皇權也不是說說而已,那真的是至高無上的權利,無人可以違抗。而他也知道自己的性格,難免不會做出對於李世民而言所謂的大逆不道之事,這由不得他不做一份詳細的計劃。
寫了一下午,這才把完整的商業計劃寫好,看著厚厚的一遝商業計劃,李寬笑了,笑的很開心,等老子把這些商業計劃完成之後,讓你們這些蠢材見識見識你們所認為的低賤商業是何等的威力。
寫好計劃這都快到用飯的時間,來到堂屋看著堂屋中沒擺上飯食,剛要發怒這才想到他讓人去做宴席去了,出堂屋就見著李淵和萬貴妃在竹樓中乘涼,身後還有一群打扇的侍女和小黃門。
“祖父、祖母,去打穀場用飯了。”
李淵冷冷的吐出兩個字“不去。”萬貴妃朝著李寬無奈一笑。
老頭兒還生氣了。
“祖父,您老要是不去今晚可沒有飯食,廚子都讓孫兒給安排去做飯去了,今晚府上可沒人給您做飯。”
“祖父說不去就不去。”
“那孫兒去了。”轉身要走,隻是沒走兩步又迴到了李淵的身邊,在李淵的身邊悄聲說了兩句,李淵哈哈大笑,“真的?”
“真的。”
“那祖父便陪你小子去。”
打穀場許多莊戶臉上帶著不舍與不解,不舍李綱先生離開桃源村,桃源村將會失去一個教授孩子讀書的大儒;不解,為何莊主府上眾人總是對李綱先生怒目而視。
李府的仆從那是李寬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的,對李寬那是忠心耿耿,而他們也知道自家王爺才因老夫人離開而傷心不已甚至昏倒,而這被自家王爺認定為師父李綱老頭兒卻要在此時為了前程離開,在他們心目中李綱先生在桃源村的一切都是自家王爺供給的,現在為了自己的前程離去那無異於忘恩負義,雖然他們目不識丁可是這忘恩負義他們還是明白的,他們瞧不起李綱,還想讓他們給好臉色,怎麽可能。
一行人來到打穀場,見著徐文遠和李綱,李淵那小眼都快飛到天上去了,重重的“哼”了一聲,帶著萬貴妃去了上座。
李綱和徐文遠有些奇怪,這是誰惹太上皇了?
“弟子見過徐師父,學生見過李綱先生。”
李綱無奈的苦笑,現在若是他還不明白那他也當不了三任太子的老師了。李綱不僅無奈還有些疑惑,他知道李寬的性子,這不是李寬原來的作風,可是現在這樣的李寬有些讓他看不明白。
既然為李綱舉辦謝師宴,自然要說幾句,李綱先生先是上台說了說感謝的話,談了談在桃源村的感受,最後還有些不舍的感慨了一番。
而李寬作為桃源村的莊主,自然也要說兩句,“李綱先生明日便要迴長安了,但是李綱先生在桃源村所做的一切大家都應該記住,是他教授你們一年多的學業;凡是我們桃源村在李綱先生門下學習過的人,以後見到李綱先生都給本王執弟子之禮,明不明白。”
“王爺,我們明白。”
明白了,桃源村的孩子都是進過學的人,他們又豈會不懂李寬的話外之意。
現在王爺都不叫李師父而叫李綱先生了,還說我們桃源村,這便是將李綱視為桃源村之外的人了,沒有人追究自家王爺為何會這樣說,在他們看來自家王爺既然這樣說了,他們便照著做即可。即便有些孩子對李綱尊敬有加,可是要和李寬相比還是差了一些。
謝師宴明明是應該學生師父都高興的宴會,學生們倒是高興有吃有喝,可是李綱卻怎麽也笑不出來,他身邊的徐文遠也是一臉的苦笑,李老頭兒與寬兒之間的師徒情誼算是沒了。
宴席結束,李寬領著李綱教授過的孩子們高聲道:“學生恭送李綱先生迴府,祝李綱先生前程似錦。”
位於一旁的李淵聽聞此言,哈哈大笑。
自從李寬迴到李府上讓胖廚子帶上仆從去打穀場做酒席,李淵知道這是為李綱先生踐行之後就氣唿唿的坐在沙發上。
“當年朕讓李綱出山位列朝堂,這老頭兒還說不願意,跟朕說什麽老臣能在李家莊頤養天年,是老臣之福;現在隻是世民讓他出山教導太子,他便要辭行歸去;而且現在寬兒正值傷心期間他怎敢···怎敢如此。”
沙發上的萬貴妃伸手輕拍著李淵的胸口,給李淵順氣,“陛下,消消氣,消消氣,何必為李綱生氣,李綱也是了朝堂為了大唐的江山著想。”
不知何時出現在堂屋的李寬,朝著李淵一笑,“皇祖父不必生氣,人各有誌,李綱先生一心為朝堂,皇祖父應該高興啊。況且孫兒都不曾生氣,您有什麽好氣的,說來當年還是孫兒攔住李綱先生不讓他跟您出山的。”
朝滿臉笑容的孫兒看了一眼,撇了撇嘴,你小子還敢說你不生氣,不生氣,你不叫那老頭兒李師父而叫李綱先生?你不生氣,你唬誰呢?
沒理會這個現在笑裏藏刀的孫子,自顧自的在沙發上生悶氣,而李寬也不知道說什麽,獨自迴到了書房在宣紙上寫寫畫畫。
【長安城西市已經落到自己的手裏,張信現在應該有能力做到朝東市進發。這東市大多掌握在勳貴的手上,不過裴寂那老家夥乃是皇祖父的心腹,想來不會與自己為難,先動一動裴寂那老家夥,刺探下勳貴對東市的反應,如果反應過於激烈,便暫時不進東市,還能與裴家有轉圜的餘地。】
寫好一張宣紙,放在書桌的抽屜中,繼續在宣紙上寫著,【人際關係,大哥杜伏威關係莫逆;李道宗兄弟算是親近;杜如晦有交情,但交情不深;平陽公主也算是親近。】
看著宣紙上的聊聊幾人,歎了一口氣,自言自語道:“人還是太少了,這些人能在朝堂上替自己說話嗎?罷了!”說完便拿出火折子將剛寫好的宣紙給燒了。
既然不能保證這些人能在自己危難的時候拉一把,那就用商業讓自己在長安城中站穩腳跟,將來萬一與李世民鬧翻之時,看看是否能利用商業網脫身。
想到此,便繼續開始在宣紙寫著關於商業的計劃。
當初李淵告訴他,君要臣死臣不得死的時候他就想著弄個保命的計劃,但是他當時也隻是一想,之後便覺得你走你的陽光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可是這次一道聖旨便將他的想法擊打的支離破碎,這才明白他的想法有多天真,有時候不是你想怎樣就會怎樣的,皇權也不是說說而已,那真的是至高無上的權利,無人可以違抗。而他也知道自己的性格,難免不會做出對於李世民而言所謂的大逆不道之事,這由不得他不做一份詳細的計劃。
寫了一下午,這才把完整的商業計劃寫好,看著厚厚的一遝商業計劃,李寬笑了,笑的很開心,等老子把這些商業計劃完成之後,讓你們這些蠢材見識見識你們所認為的低賤商業是何等的威力。
寫好計劃這都快到用飯的時間,來到堂屋看著堂屋中沒擺上飯食,剛要發怒這才想到他讓人去做宴席去了,出堂屋就見著李淵和萬貴妃在竹樓中乘涼,身後還有一群打扇的侍女和小黃門。
“祖父、祖母,去打穀場用飯了。”
李淵冷冷的吐出兩個字“不去。”萬貴妃朝著李寬無奈一笑。
老頭兒還生氣了。
“祖父,您老要是不去今晚可沒有飯食,廚子都讓孫兒給安排去做飯去了,今晚府上可沒人給您做飯。”
“祖父說不去就不去。”
“那孫兒去了。”轉身要走,隻是沒走兩步又迴到了李淵的身邊,在李淵的身邊悄聲說了兩句,李淵哈哈大笑,“真的?”
“真的。”
“那祖父便陪你小子去。”
打穀場許多莊戶臉上帶著不舍與不解,不舍李綱先生離開桃源村,桃源村將會失去一個教授孩子讀書的大儒;不解,為何莊主府上眾人總是對李綱先生怒目而視。
李府的仆從那是李寬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的,對李寬那是忠心耿耿,而他們也知道自家王爺才因老夫人離開而傷心不已甚至昏倒,而這被自家王爺認定為師父李綱老頭兒卻要在此時為了前程離開,在他們心目中李綱先生在桃源村的一切都是自家王爺供給的,現在為了自己的前程離去那無異於忘恩負義,雖然他們目不識丁可是這忘恩負義他們還是明白的,他們瞧不起李綱,還想讓他們給好臉色,怎麽可能。
一行人來到打穀場,見著徐文遠和李綱,李淵那小眼都快飛到天上去了,重重的“哼”了一聲,帶著萬貴妃去了上座。
李綱和徐文遠有些奇怪,這是誰惹太上皇了?
“弟子見過徐師父,學生見過李綱先生。”
李綱無奈的苦笑,現在若是他還不明白那他也當不了三任太子的老師了。李綱不僅無奈還有些疑惑,他知道李寬的性子,這不是李寬原來的作風,可是現在這樣的李寬有些讓他看不明白。
既然為李綱舉辦謝師宴,自然要說幾句,李綱先生先是上台說了說感謝的話,談了談在桃源村的感受,最後還有些不舍的感慨了一番。
而李寬作為桃源村的莊主,自然也要說兩句,“李綱先生明日便要迴長安了,但是李綱先生在桃源村所做的一切大家都應該記住,是他教授你們一年多的學業;凡是我們桃源村在李綱先生門下學習過的人,以後見到李綱先生都給本王執弟子之禮,明不明白。”
“王爺,我們明白。”
明白了,桃源村的孩子都是進過學的人,他們又豈會不懂李寬的話外之意。
現在王爺都不叫李師父而叫李綱先生了,還說我們桃源村,這便是將李綱視為桃源村之外的人了,沒有人追究自家王爺為何會這樣說,在他們看來自家王爺既然這樣說了,他們便照著做即可。即便有些孩子對李綱尊敬有加,可是要和李寬相比還是差了一些。
謝師宴明明是應該學生師父都高興的宴會,學生們倒是高興有吃有喝,可是李綱卻怎麽也笑不出來,他身邊的徐文遠也是一臉的苦笑,李老頭兒與寬兒之間的師徒情誼算是沒了。
宴席結束,李寬領著李綱教授過的孩子們高聲道:“學生恭送李綱先生迴府,祝李綱先生前程似錦。”
位於一旁的李淵聽聞此言,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