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雙心血樹(1)
太奶一下急了,這麽貴重的東西這麽能收,忙打發太爺給一鞭子送去,爺爺一看盒子裏的金元寶很熟悉,正是跟一鞭子去鳳凰山洞裏尋到的一對兒金元寶。
太爺此時都已經準備帶著金元寶出門了,被爺爺攔了下來,接著爺爺就把金元寶的來曆說了一遍,聽的一家人如癡如醉。
可事兒講完了,太爺太奶仍然不知道這一鞭子把金元寶給自己家送來是什麽意思,細心的姑奶在放金元寶的木盒底下發現了一張字條,爺爺接過字條,讀了起來。
周兄,這對兒東西乃是我無意中得來,修道之人命中不得大貴,眼下又是年景將至,就送與周兄,還望周兄笑納。
太爺太奶一聽爺爺讀完了紙條,這對兒元寶送迴去也不好,是不送也不好,最後還是太奶開口了:“罷了,別多想了,娃兒反正跟那小鳳香已經定親了,日後就是一家人,就當是給娃兒的禮吧。”
說完就把這對兒金元寶收了起來,不知道藏到哪兒去了。
過年自然是熱鬧無比的,對於爺爺這個年齡的孩子更是歡樂無比,很多在這個年代已經消失不見的事物,是那個年代孩子們的最愛。
過完了,走完親戚,剛出十五,一鞭子就來把爺爺接了過去,繼續鍛煉,雖說這年味兒還沒有斷,但鍛煉起來一鞭子卻毫不留情,爺爺幾度偷懶,都被一鞭子抓到,一番教育,爺爺被收拾的很慘,很慘。
說起來爺爺也很奇怪,明明一鞭子已經在樹底下睡著了,但爺爺的鍛煉一緩,一鞭子必定會睜開眼。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開春,這麽長時間的鍛煉,配合一鞭子後來教的心法跟每頓午飯晚飯之前必有的幹娘不知道用什麽東西給燉的湯,爺爺的體質已經提升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高度。
首先說,一路小跑二十公裏左右的路程,爺爺隻用差不多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就能跑下來,而且隻是微微的臉紅氣喘,跳繩的話,不用半分鍾的功夫就能破百。
隻是這在缸沿兒上行走的本事一鞭子一直沒讓爺爺嚐試,爺爺其實自己也很好奇自己現在能不能在缸沿上行走,央求一鞭子,卻被一鞭子在腦門上狠狠敲了一下,道:“還沒學會走呢,先想學跑,好好練,不準分心。”
一開春兒,一鞭子就讓爺爺迴家跟著太爺學木匠手藝,那個年代,開春是大部分手藝人最忙的時候,木匠自然也不例外,伐樹,買木材,蓋房,修房,打家具,都擠在一起。
太爺帶著爺爺匆忙趕工,這家做完做那家,雖說爺爺跟著太爺忙著幹活,卻覺得現在木匠的活兒太輕鬆了,至少比跟著一鞭子鍛煉要輕鬆的多。
這天,趕著中午結束了這家的活兒,算好了工錢,太爺剛領著爺爺迴到家裏,就有人趕著馬車來找太爺。
來人是別處的木匠,進門後急乎乎的跟太爺說:“於哥,南麵兒龍子山上有幾顆柏樹要賣,我聯係了一下,想把這幾科柏樹包下來,你要不?”
太爺一聽,這龍子山上的柏樹可是在這周邊出名,木質好,打出來的家具不容易變形,比平常的柏樹奈潮,奈旱。
太爺當時就應了下來,這龍子山的柏木可是就那麽幾顆了,雖說有新種苗,但成才也需要時間,龍子山的柏木雖說是極品,但生長的極慢,現在僅剩的幾棵可是伐一棵就少一棵了。
約好了一會兒迴來就出發去看樹,那人就匆匆趕著馬車走了,太爺匆匆吃過飯就開始收拾收木材的家夥事。
收拾妥當,就等著那人來了,太爺坐在門口的小板凳上抽煙,爺爺這會兒也吃完了飯,下炕坐在門檻上看著太爺。
一會兒的功夫那人就迴來了,車上還拉著兩個人,看樣子都是木匠,太爺忙拿著收拾好的家夥事上了車,爺爺也跟在太爺後麵上了車。
一路上馬車趕的很急,車上的幾個人都是木匠,趕車的是北山外的陳木匠,眼睛好使,看長度什麽的拿準兒。
坐車的兩個木匠一胖一瘦,胖的是離這兒有差不多四十多公裏的清風嶺的木匠,瘦胖子的搭檔。
一路太爺跟車上的人有一搭無一搭的閑聊,馬車趕了近兩個小時的路才到了龍子山。
傳說這兒從天上掉下來過龍的後代,落地後打了個滾就死了,屍體就化成了這連綿的山脈,整個山脈結束的時候還有幾座小山丘,傳說就是這龍子的尾巴。
所以這群山脈就被統一稱為龍子山,龍子山上荒蕪一片,隻有這被周圍群山擋住的塊兒空地上有片樹林,周邊還有人家,雖然有路通山外,但坑坑窪窪的石頭小路把坐在馬車上的幾個人顛的不輕,特別是爺爺,顛簸的都有些惡心了。
最後索性下車跟著馬車小跑起來,到了地方,爺爺臉不紅氣不喘,車上的兩個木匠都有點兒看傻了眼。
這塊平地,其實就是這群山中唯一一塊兒沒有山的地方,也有個名號,叫龍空地,村子的名字就叫龍空村。
趕著馬車進了村,到了一戶人家門口停住,趕車的木匠下車敲開了門,說明了來意,主家便把一行人讓了進去,喝過了茶,幾個人一商量,先看樹。
主家就領著人朝村外走去,小路兩旁種著柏樹苗,最外麵的最大,越往裏越小,小路盡頭就是一片參天樹林,已經不知道在這兒長了有多少年月了。
主家指著最外圍的幾顆柏樹說道:“就是那幾棵,你們看看成色。”
木匠們就圍了上去,量了一下樹的直徑,又估計了一下樹的高度,幾個人又湊在一起商量了一下,最後決定幾個人合夥把這幾棵樹都買下來,跟主家談好了價錢,交了定金,約好了明天一早就來伐樹,一行人就趕著馬車往迴走。
迴到家,已經快到吃完飯的點兒了,爺爺問太爺:“爹,那幾棵樹,咱留的哪棵啊?”
太爺:“就是最外麵的那兩顆,成色最好的兩棵。”
太奶一下急了,這麽貴重的東西這麽能收,忙打發太爺給一鞭子送去,爺爺一看盒子裏的金元寶很熟悉,正是跟一鞭子去鳳凰山洞裏尋到的一對兒金元寶。
太爺此時都已經準備帶著金元寶出門了,被爺爺攔了下來,接著爺爺就把金元寶的來曆說了一遍,聽的一家人如癡如醉。
可事兒講完了,太爺太奶仍然不知道這一鞭子把金元寶給自己家送來是什麽意思,細心的姑奶在放金元寶的木盒底下發現了一張字條,爺爺接過字條,讀了起來。
周兄,這對兒東西乃是我無意中得來,修道之人命中不得大貴,眼下又是年景將至,就送與周兄,還望周兄笑納。
太爺太奶一聽爺爺讀完了紙條,這對兒元寶送迴去也不好,是不送也不好,最後還是太奶開口了:“罷了,別多想了,娃兒反正跟那小鳳香已經定親了,日後就是一家人,就當是給娃兒的禮吧。”
說完就把這對兒金元寶收了起來,不知道藏到哪兒去了。
過年自然是熱鬧無比的,對於爺爺這個年齡的孩子更是歡樂無比,很多在這個年代已經消失不見的事物,是那個年代孩子們的最愛。
過完了,走完親戚,剛出十五,一鞭子就來把爺爺接了過去,繼續鍛煉,雖說這年味兒還沒有斷,但鍛煉起來一鞭子卻毫不留情,爺爺幾度偷懶,都被一鞭子抓到,一番教育,爺爺被收拾的很慘,很慘。
說起來爺爺也很奇怪,明明一鞭子已經在樹底下睡著了,但爺爺的鍛煉一緩,一鞭子必定會睜開眼。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開春,這麽長時間的鍛煉,配合一鞭子後來教的心法跟每頓午飯晚飯之前必有的幹娘不知道用什麽東西給燉的湯,爺爺的體質已經提升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高度。
首先說,一路小跑二十公裏左右的路程,爺爺隻用差不多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就能跑下來,而且隻是微微的臉紅氣喘,跳繩的話,不用半分鍾的功夫就能破百。
隻是這在缸沿兒上行走的本事一鞭子一直沒讓爺爺嚐試,爺爺其實自己也很好奇自己現在能不能在缸沿上行走,央求一鞭子,卻被一鞭子在腦門上狠狠敲了一下,道:“還沒學會走呢,先想學跑,好好練,不準分心。”
一開春兒,一鞭子就讓爺爺迴家跟著太爺學木匠手藝,那個年代,開春是大部分手藝人最忙的時候,木匠自然也不例外,伐樹,買木材,蓋房,修房,打家具,都擠在一起。
太爺帶著爺爺匆忙趕工,這家做完做那家,雖說爺爺跟著太爺忙著幹活,卻覺得現在木匠的活兒太輕鬆了,至少比跟著一鞭子鍛煉要輕鬆的多。
這天,趕著中午結束了這家的活兒,算好了工錢,太爺剛領著爺爺迴到家裏,就有人趕著馬車來找太爺。
來人是別處的木匠,進門後急乎乎的跟太爺說:“於哥,南麵兒龍子山上有幾顆柏樹要賣,我聯係了一下,想把這幾科柏樹包下來,你要不?”
太爺一聽,這龍子山上的柏樹可是在這周邊出名,木質好,打出來的家具不容易變形,比平常的柏樹奈潮,奈旱。
太爺當時就應了下來,這龍子山的柏木可是就那麽幾顆了,雖說有新種苗,但成才也需要時間,龍子山的柏木雖說是極品,但生長的極慢,現在僅剩的幾棵可是伐一棵就少一棵了。
約好了一會兒迴來就出發去看樹,那人就匆匆趕著馬車走了,太爺匆匆吃過飯就開始收拾收木材的家夥事。
收拾妥當,就等著那人來了,太爺坐在門口的小板凳上抽煙,爺爺這會兒也吃完了飯,下炕坐在門檻上看著太爺。
一會兒的功夫那人就迴來了,車上還拉著兩個人,看樣子都是木匠,太爺忙拿著收拾好的家夥事上了車,爺爺也跟在太爺後麵上了車。
一路上馬車趕的很急,車上的幾個人都是木匠,趕車的是北山外的陳木匠,眼睛好使,看長度什麽的拿準兒。
坐車的兩個木匠一胖一瘦,胖的是離這兒有差不多四十多公裏的清風嶺的木匠,瘦胖子的搭檔。
一路太爺跟車上的人有一搭無一搭的閑聊,馬車趕了近兩個小時的路才到了龍子山。
傳說這兒從天上掉下來過龍的後代,落地後打了個滾就死了,屍體就化成了這連綿的山脈,整個山脈結束的時候還有幾座小山丘,傳說就是這龍子的尾巴。
所以這群山脈就被統一稱為龍子山,龍子山上荒蕪一片,隻有這被周圍群山擋住的塊兒空地上有片樹林,周邊還有人家,雖然有路通山外,但坑坑窪窪的石頭小路把坐在馬車上的幾個人顛的不輕,特別是爺爺,顛簸的都有些惡心了。
最後索性下車跟著馬車小跑起來,到了地方,爺爺臉不紅氣不喘,車上的兩個木匠都有點兒看傻了眼。
這塊平地,其實就是這群山中唯一一塊兒沒有山的地方,也有個名號,叫龍空地,村子的名字就叫龍空村。
趕著馬車進了村,到了一戶人家門口停住,趕車的木匠下車敲開了門,說明了來意,主家便把一行人讓了進去,喝過了茶,幾個人一商量,先看樹。
主家就領著人朝村外走去,小路兩旁種著柏樹苗,最外麵的最大,越往裏越小,小路盡頭就是一片參天樹林,已經不知道在這兒長了有多少年月了。
主家指著最外圍的幾顆柏樹說道:“就是那幾棵,你們看看成色。”
木匠們就圍了上去,量了一下樹的直徑,又估計了一下樹的高度,幾個人又湊在一起商量了一下,最後決定幾個人合夥把這幾棵樹都買下來,跟主家談好了價錢,交了定金,約好了明天一早就來伐樹,一行人就趕著馬車往迴走。
迴到家,已經快到吃完飯的點兒了,爺爺問太爺:“爹,那幾棵樹,咱留的哪棵啊?”
太爺:“就是最外麵的那兩顆,成色最好的兩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