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太陽係的內部,在眾多的高質量星體之間,巨大的引力拉扯會對利用蟲洞進行星際跳躍產生巨大的影響,輕則影響星係空間跳躍的位置精度,重則導致飛船船毀人亡。
所以飛船航行的第一步就是飛出太陽係,並離開足夠遠的一段距離,然後才可以進行空間跳躍。
根據漢克的計算,這段時間大概需要四到五年的時間。
茫茫星空,無垠星海,一艘小小的飛船正在急速前進,速度大概達到了一百公裏每秒。可是就算如此,要達到距離最近的氣態行星,木星,也還需要大概六個多月,將近將近七個月的時間。
沒有錯,白亦非和漢克的宇宙航行第一站目的地,就定在了木星。因為木星那裏有近乎無限的核燃料。
雖然地球上的核聚變燃料也很充足,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以及莫斯科當地民眾的強烈反抗,直接導致了之前在地球上,沒有收集到足夠宇宙長時間航行的核聚變燃料。
在上飛船之前,其實白亦非也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的猶豫,因為如果上了飛船,在人工智能和漢克的眼皮底下,他是不能悄悄離開飛船,返迴現實主位麵中去的。
按照現在各個位麵時間同步的原則,那麽他將會有十年的時間無法和親人團聚,親人們尤其是父母,作為家中的獨子,他們會不會因為自己失蹤十年而著急傷心?萬一再發生點什麽,那白亦非就是萬死也難以贖罪了。
而且這不是最重要的,他現在有了長生水晶,在水晶的作用下,白亦非獲得了無盡的生命,十年時間對於他以後漫長的生命來說,根本算不得什麽,可是他在現實位麵的親人卻沒有這種能力,想到十年後,即便沒有出什麽事情,眾人再次相聚,自己麵容無改,而他們卻衰老憔悴,這讓白亦非如何麵對這種物是人非的現實。
還有《亮劍》位麵,十年時間,不說其他的,抵抗島國侵略者的戰爭也早就結束了吧?
原本在幾個月之前剛剛穿越的時候,白亦非還沒有什麽想法,畢竟那時他的實力低微,自保尚且不足,可是自從接觸了漢克和外星飛船之後,白亦非的想法就漸漸地發生了改變,他總覺得自己能夠做些什麽,至少能夠讓華夏一方少些傷亡,為民族多保存一些底蘊。
其他的事情不說,算了算時間,《亮劍》位麵那場在大半年後即將發生的慘案應該可以避免了吧!
所幸的是,這段時間,白亦非對於自己的穿越異能不斷摸索,終於有了新的進展。
他的穿越異能發現了第二種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各個位麵的時間將不會互相產生影響。
因此白亦非將原本的第一種模式稱為時空同步聯動模式,在這種情況下穿越,各個位麵的時間如同被放在一起的同等大小的齒輪,一個齒輪轉動,其他的齒輪會以相同的速度轉動,所以時間的流速是一致的。
而第二種模式,被白亦非稱為時空隔絕模式,還是那些齒輪,不過它們沒有被放在一起啊,是相互不關聯的,這樣一來,其中的一個齒輪發生轉動,可是其他的齒輪卻毫無影響。
舉個栗子,比如他在現實位麵穿越了,在其他的位麵進行了一次超越光速的宇宙航行,根據相對論的基本原理,可能白亦非的這次宇宙航行隻進行了大概有兩三個星期,而那個宇宙中的時間卻已經過去了幾十萬年。
如果選擇第一種時空同步聯動模式進行穿越,那麽等他迴到現實位麵,那麽時間也到了幾十萬年以後,不要說自己的親人朋友了,可能會連人類都已經滅絕,甚至地球都已經毀滅了。
可是如果選擇第二種時空隔絕模式,那麽等他迴來之後,現實位麵會連一秒鍾都沒有過。畢竟兩個位麵的時間是相互隔絕的,在其他位麵無論待多少時間,都不會對現實位麵的時間產生影響。
隻是第二種穿越異能模式,即時空隔絕模式,也有一定的限製,不是每一個位麵都能使用這種模式的。
就是每穿越五個位麵中,隻能指定其中一個位麵,在這個位麵中使用時空隔絕模式(主要是方便作者君在兩種模式間切換)。
也就是說,如果白亦非在《莫斯科陷落》位麵使用了時空隔絕模式,那麽《亮劍》位麵,包括接下來將要穿越的三個位麵,白亦非都不能用使用時空隔絕模式了。
思考了一下,白亦非覺得以後的事情,以後去操心,當下眼前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於是白亦非在宇宙航行之前,果斷地將穿越模式調整成第二種時空隔絕模式。
在確定了不管在這個位麵停留多長時間,現實位麵的的時間都不會變化之後,白亦非這才安心地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宇宙航行之路。
剛到飛船上的時候,白亦非其實是很激動的,飛船上的每一個東西,每一處設計對於他來說都是極為高大上和新奇的東西,得到了漢克的允許,白亦非首先開始熟悉宇宙飛船的各個功能區的艙室。
材料儲存間、材料加工間、設備製造間、主控機房、維修通道等等,除了燃料室和引擎室這些極為危險的艙室之外,幾乎每一個艙室都有白亦非的足跡。
這些艙室中的每一個儀器設備在他的眼中都是極為頂尖精密的存在,分離和檢測不同同位素的質譜儀,檢測星球元素組成的光譜分析儀,探測輻射強度的蓋革計數器等等。
由於白亦非在現實中的身份,他平時並沒有接觸過這些儀器,初次聽說,總有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不過到了材料加工室的時候,白亦非總算是能夠大概弄明白了原理。
這個艙室用的是多緯度立體打印技術。需要製造零件或是設備的時候,飛船內會有專門的傳送帶,直接從材料儲存室把處理好的原料運過來,最後把製造好的成品送出來,整個過程由人工智能控製,不需要人工參與的。
所以飛船航行的第一步就是飛出太陽係,並離開足夠遠的一段距離,然後才可以進行空間跳躍。
根據漢克的計算,這段時間大概需要四到五年的時間。
茫茫星空,無垠星海,一艘小小的飛船正在急速前進,速度大概達到了一百公裏每秒。可是就算如此,要達到距離最近的氣態行星,木星,也還需要大概六個多月,將近將近七個月的時間。
沒有錯,白亦非和漢克的宇宙航行第一站目的地,就定在了木星。因為木星那裏有近乎無限的核燃料。
雖然地球上的核聚變燃料也很充足,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以及莫斯科當地民眾的強烈反抗,直接導致了之前在地球上,沒有收集到足夠宇宙長時間航行的核聚變燃料。
在上飛船之前,其實白亦非也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的猶豫,因為如果上了飛船,在人工智能和漢克的眼皮底下,他是不能悄悄離開飛船,返迴現實主位麵中去的。
按照現在各個位麵時間同步的原則,那麽他將會有十年的時間無法和親人團聚,親人們尤其是父母,作為家中的獨子,他們會不會因為自己失蹤十年而著急傷心?萬一再發生點什麽,那白亦非就是萬死也難以贖罪了。
而且這不是最重要的,他現在有了長生水晶,在水晶的作用下,白亦非獲得了無盡的生命,十年時間對於他以後漫長的生命來說,根本算不得什麽,可是他在現實位麵的親人卻沒有這種能力,想到十年後,即便沒有出什麽事情,眾人再次相聚,自己麵容無改,而他們卻衰老憔悴,這讓白亦非如何麵對這種物是人非的現實。
還有《亮劍》位麵,十年時間,不說其他的,抵抗島國侵略者的戰爭也早就結束了吧?
原本在幾個月之前剛剛穿越的時候,白亦非還沒有什麽想法,畢竟那時他的實力低微,自保尚且不足,可是自從接觸了漢克和外星飛船之後,白亦非的想法就漸漸地發生了改變,他總覺得自己能夠做些什麽,至少能夠讓華夏一方少些傷亡,為民族多保存一些底蘊。
其他的事情不說,算了算時間,《亮劍》位麵那場在大半年後即將發生的慘案應該可以避免了吧!
所幸的是,這段時間,白亦非對於自己的穿越異能不斷摸索,終於有了新的進展。
他的穿越異能發現了第二種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各個位麵的時間將不會互相產生影響。
因此白亦非將原本的第一種模式稱為時空同步聯動模式,在這種情況下穿越,各個位麵的時間如同被放在一起的同等大小的齒輪,一個齒輪轉動,其他的齒輪會以相同的速度轉動,所以時間的流速是一致的。
而第二種模式,被白亦非稱為時空隔絕模式,還是那些齒輪,不過它們沒有被放在一起啊,是相互不關聯的,這樣一來,其中的一個齒輪發生轉動,可是其他的齒輪卻毫無影響。
舉個栗子,比如他在現實位麵穿越了,在其他的位麵進行了一次超越光速的宇宙航行,根據相對論的基本原理,可能白亦非的這次宇宙航行隻進行了大概有兩三個星期,而那個宇宙中的時間卻已經過去了幾十萬年。
如果選擇第一種時空同步聯動模式進行穿越,那麽等他迴到現實位麵,那麽時間也到了幾十萬年以後,不要說自己的親人朋友了,可能會連人類都已經滅絕,甚至地球都已經毀滅了。
可是如果選擇第二種時空隔絕模式,那麽等他迴來之後,現實位麵會連一秒鍾都沒有過。畢竟兩個位麵的時間是相互隔絕的,在其他位麵無論待多少時間,都不會對現實位麵的時間產生影響。
隻是第二種穿越異能模式,即時空隔絕模式,也有一定的限製,不是每一個位麵都能使用這種模式的。
就是每穿越五個位麵中,隻能指定其中一個位麵,在這個位麵中使用時空隔絕模式(主要是方便作者君在兩種模式間切換)。
也就是說,如果白亦非在《莫斯科陷落》位麵使用了時空隔絕模式,那麽《亮劍》位麵,包括接下來將要穿越的三個位麵,白亦非都不能用使用時空隔絕模式了。
思考了一下,白亦非覺得以後的事情,以後去操心,當下眼前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於是白亦非在宇宙航行之前,果斷地將穿越模式調整成第二種時空隔絕模式。
在確定了不管在這個位麵停留多長時間,現實位麵的的時間都不會變化之後,白亦非這才安心地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宇宙航行之路。
剛到飛船上的時候,白亦非其實是很激動的,飛船上的每一個東西,每一處設計對於他來說都是極為高大上和新奇的東西,得到了漢克的允許,白亦非首先開始熟悉宇宙飛船的各個功能區的艙室。
材料儲存間、材料加工間、設備製造間、主控機房、維修通道等等,除了燃料室和引擎室這些極為危險的艙室之外,幾乎每一個艙室都有白亦非的足跡。
這些艙室中的每一個儀器設備在他的眼中都是極為頂尖精密的存在,分離和檢測不同同位素的質譜儀,檢測星球元素組成的光譜分析儀,探測輻射強度的蓋革計數器等等。
由於白亦非在現實中的身份,他平時並沒有接觸過這些儀器,初次聽說,總有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不過到了材料加工室的時候,白亦非總算是能夠大概弄明白了原理。
這個艙室用的是多緯度立體打印技術。需要製造零件或是設備的時候,飛船內會有專門的傳送帶,直接從材料儲存室把處理好的原料運過來,最後把製造好的成品送出來,整個過程由人工智能控製,不需要人工參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