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說到了軍器監,臣想到了一人,也在此次推舉的名單之中。就是這個蘇攜。”


    “此人乃是哲宗時的宰相蘇頌的幼子,現在在丹陽做知縣事。”李綱俯首說道。


    “蘇頌?”趙桓一愣,他還真不知道這個人。


    李綱顯然看出了趙桓對此人的不熟悉,說道“官家請隨我來。”


    趙桓和李綱走的並不遠,也沒有走出宮城,就在東掖門宮城上,看到了一個高約三丈的木樓。


    夕陽西下,霞光照的汴京街頭的小孩子的臉紅彤彤的,而四處跑動的駿馬,也被染成了金紅色。


    遠處茶肆的小兒,站在牆根之下,笑盈盈的看著旅人臉色變得金紅。


    整個汴京陷入了火的海洋,甚至連汴河的水麵和船舶,亦是如此。


    天上的雲,如同燒著了一樣,從東方燒向了西方,如同一團劇烈的火焰,在天空鋪灑著。


    這等盛景,猛地出現在趙桓眼前,讓趙桓有些猝不及防。


    他抓穩欄杆,看著汴京鐵塔倒影下,有些頑童在蹦蹦跳跳的踩著陰影處。


    這就是自己控製下的國度,這美好的盛景,一如既往。


    沒有在金人的鐵蹄之下變得支離破碎。


    這就是自己一直兢兢業業,不敢妄自尊大的原因。


    這世界如此的美好,不能因為自己的決策的失誤,導致千千萬萬的百姓流離失所,受盡屈辱。


    他身上的責任真的很重,不敢一時的鬆懈,李綱擔心他妄自尊大,殊不知,趙桓多麽的謹小慎微。


    趙桓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他很少有時間好好端詳著大宋,原來如此的繁盛。


    這就是自己這群人守護著的世界嗎?


    “太宰帶朕來這裏,是要做什麽?”


    趙桓對著汴京繁華的盛景發呆了很久,直到太陽沉於西山之下,火光在天邊消失的時候,趙桓才開口問道。


    平時裏太過忙碌,李綱在這個汴京城裏,待了十多年了,也未曾見過如此盛景,也是愣神很久。


    這就是他們做事的意義啊!


    “官家請看,這是水運儀象台。”李綱指著不遠處的木製三層樓說道。


    “這最上層的露天的平台,設有渾儀一座,用龍柱支持,下麵有水槽以定水平。”


    “渾儀上麵覆蓋有遮蔽日曬雨淋的木板屋頂,為了便於觀測,屋頂可以隨意開閉,構思比較巧妙。露台到儀象台的台基有三丈之高。”


    “最妙的是這渾儀的可隨天陽時時而動。渾針隨時可以指著太陽。”


    “就是有一樣不好,那就到了夜晚這渾儀依舊轉動,渾針就指著地下,咄咄怪事。”李綱有些歎氣的說道。


    渾儀哪裏都好,太陽升起的時候,就會指到東方,但是在夜晚的時分,還指著地下,難道這太陽還能在地底下不成?


    趙桓聽著李綱的描述,看著不遠處的渾儀的渾針,指著地平線的方向,愣愣的發呆。


    這渾儀下的鼇雲圭表,清晰可見,四條巨龍撐著整個渾儀,那是龍柱。


    他在未來到大宋的時候,曾經去過天文台,這台渾儀其實並沒有指錯,這種裝置,就是天文台一直在用的裝置,天文台追蹤裝置,轉儀鍾。


    可以補償地球自轉,使天文台的望遠鏡可以隨時對準同一片天區。


    這是離日心說一步之遙了啊!


    李太宰,你再好好想想!朕不想搞成全知全能啊!


    “太宰,若是太陽真的在地下呢?”趙桓笑著問了一句,如同玩笑話一樣,不經意間問道。


    “官家說笑了,天日昭昭而煌煌,安能九幽下沉寂……”李綱說著說著,就愣住了。


    他可不是讀經學讀傻了的讀書人。


    他是個軍器監少丞,是兵部侍郎,走南闖北多年,為了讓武庫和軍器監恢複運轉,不知道下了多少心力的人。


    趙桓稍一點撥,李綱如同醍醐灌頂一般,看著地平線的方向,手都在抖,說道“官家可是說,這太陽,在地下?”


    “朕沒這麽說,朕開玩笑的。”趙桓臉上掛著笑容,繼續說道“若是太宰若有所悟,寫成個劄子遞上來。”


    李綱已經聽明白了趙桓話裏的意思,顯然官家已經知道了太陽真的在“地下”。


    但是官家為何不細說,顯然是因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這道理隻有自己實實在在的領悟,才是自己的道理。


    而且顯然這句話的背後,蘊含著天地之間的至理,官家不名言,讓他自己領悟,顯然給他的史書評定,加上一段美談了。


    “謝官家隆恩。”李綱俯首說道。


    “行了,你繼續說這個水運儀象台。朕很感興趣。”趙桓顯然對這個三層樓高的木製建築物興趣極為濃鬱。


    “這水運儀象台的中層,是一間沒有窗戶的密室,裏麵放置渾象。”


    “天球的一半隱沒在地平之下,另一半露在地平的上麵,靠機輪帶動旋轉,一晝夜轉動一圈,星圖密布,再現了星辰的起落等天象的變化。”


    “共雕琢了一千四百四十七顆星宿。是我們能夠看得清楚的所有星宿了。”李綱指著第二層說道。


    站在趙桓的角度,是看不到這第二層的渾象。


    “走去看看。”趙桓拾級而下,來到了這水運儀象台的旁邊,看著眼前的渾象,果然如自己想的一樣,果然是觀星儀。


    有了這台儀器,就可以繪製星圖了,星圖的妙用無窮,船舶定位簡直不要太好用!


    趙桓緊握著拳頭,說道“很好。”


    “官家,臣跟官家說的蘇攜,他手有三千餘張星圖,也有此台的完整構架圖,而且對各種星圖的研究極為合適。可以到劉益,劉少卿的手下幫忙。”李綱說出了此行的目的。


    趙桓點頭,這個蘇攜的父親建造了這個水運儀象台,對大宋有大用!


    “蘇攜也是大觀年間的進士及第,才學人品都是值得稱道的。而且在此次金人南下的飄搖時候,也是帶領丹陽百姓抵擋住了流匪的侵擾,按製可升為太常少卿,或者到軍器監做少監。”李綱趕緊說道。


    他沒有假公濟私,是真的在舉賢。


    “在種少保的英才錄上,也提到過此人少年硬朗而有才學,太宰不用如此謹慎。”趙桓無奈的說道。


    這大宋的皇帝個個都不咋地,以至於這些朝臣們做官,都是謹小慎微。


    唯恐皇帝猜忌。


    “叮!”


    一陣清脆的聲音響起,跟戰場退兵的鳴金聲,有些像。


    趙桓愣神的問道“什麽聲音?”


    “酉時的報鍾聲啊。”李綱一臉理所應當的表情,他不明白官家為何如此驚訝。


    趙桓滿臉的迷茫,他以為的水運儀象台是個天文觀測台,結果這家夥還有報時功能?


    趙桓看著從水運儀象台下魚貫而出的更夫,提著手中的鑼,唱著號子遠去。


    他看著腳下一名木製小人,手中敲著鉦,報時的鍾表。


    這大宋到底要給自己多少的驚喜?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北宋當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吾誰與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吾誰與歸並收藏迴到北宋當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