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缺什麽?


    趙桓敏銳的感覺到了機會,白銀!


    大宋很有錢,但是也很缺錢,坊間缺錢迴易流轉。


    大宋嚴禁私鑄錢幣,一經發現就是滅人滿門,但是依然擋不住私鑄成風。


    自從宣和三年,趙佶在江南玩了一把焦土戰略之後,江南私鑄已經蔚然成風,但是依舊缺錢。


    十分的缺錢。


    不管是官府還是民間,都在瘋狂造錢,銅錢,銅鐵錢,甚至鐵錢大肆橫行於市集。


    哪怕是這樣,私鑄成風的時代,大宋依然缺錢,所以才有了交子這種不符合時代的紙幣。


    這一切的根源就是大宋的商貿極為發達。


    承平完了,話題轉到了太上皇身上,這話題自然就可以展開說了。


    李綱稍微感受了一下大殿裏的溫度,笑著說道:官家不會殺我,一是舍不得,找個宰相哪有那麽容易。二是這事臣覺得官家心裏也在猶豫。


    朝政非議,群臣心思不穩,官家,不利於朝政啊。大宋亦民心不穩,天下百姓莫不視官家為君父,君父弑父,朝綱崩壞,不利於我大宋。


    李綱仿佛猜到了趙桓要說這個,愁容滿麵的說道:那官家,趙構南方謀算自立,太上皇身死,趙構豈不是有了為父報仇的大義?授人以柄之事!不能做呀。


    趙桓搖頭說道:朕不在乎史書給朕安排什麽名頭。朕不在乎。朕要的是國泰民安,四海升平。百姓富碩,勞有所獲,安居樂業就夠了。


    趙桓看著劉宋的資料,就覺得了不得。


    這說服不了朕。趙桓搖頭,他不在乎名聲,趙佶不死,代表著守舊勢力不死,趙桓不希望自己人亡政息,大宋再陷入過去的死循環裏。


    趙桓點頭,自己放權給宰相,這等芝麻點的小事,還用問嗎?


    李綱是真的什麽都敢說,直接把趙佶的名諱都說出來了。


    弑父之惡名,窮弑極逆,開辟未聞,生民以來,未聞斯禍,官家三思。李綱俯首說道。


    李綱搖頭說道:前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也隻是逼迫高祖李淵退位而已,軟禁在宮裏就是。太上皇一個失去了權勢的廢人,能翻得出什麽浪來?


    自從宮中頻頻出事,趙桓的日常起居就是趙英,還有那五個隨著他北上的太監負責。


    官家,太上皇不能殺。李綱突然說道。


    官家,劉勳弑父取而代之,朝政崩壞,帝王更迭極為頻繁,終於耗盡了最後一絲氣運,而這劉勳後世也稱之為元兇勳,賊勳,逆勳。任何前宋的史書,都未曾承認過劉勳的帝位。s1;


    趙英,你先先去。趙桓揮揮手讓趙英下去。


    嘖嘖,了不得啊。


    李綱的聲音裏帶著唏噓,趙桓頭皮發麻,送走一個種少保,就已經讓趙桓非常狼狽,這李綱說什麽喪氣話!


    趙桓沉思了很久,點頭說道:有理。


    趙佶他必須死,他不死,我大宋沒有未來。朕意已決。趙桓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這個因為青史留名的問題,而不殺趙佶。


    官家,臣有一請,就是這三國使臣參與太上皇禪讓大典。這樣給了他們足夠的尊重。也安了使者的心思。不知官家以為如何?李綱俯首問道。


    趙桓瞪著眼看著李綱,這才知道,這家夥跟自己在這裏兜兜轉轉說什麽燕京城,說什麽三國使者,都是屁!


    還請官家三思。


    趙桓還是搖頭,脫離任何曆史背景討論曆史人物,是立不住任何的跟腳的。


    官家,可知前宋太祖劉義隆?李綱再次開口說道。


    但是接下來討論太上皇的事,根本連第三個人都不能知道,即使是趙英。


    你不怕朕殺了你嗎?朕都說了,不當講,就不要講。李太宰這麽聰明的人,還用我多說嗎?我知道你想說太上皇的事。趙桓冷氣森然,他看著李綱問道。


    李綱俯首說道:官家心裏如同明鏡高懸,臣不多言語,此時多事之秋,自然是無所不用其極。但是陰刻,非禦下,也非禦國之善舉。還望官家知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北宋當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吾誰與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吾誰與歸並收藏迴到北宋當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