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太尉,永定軍路可曾有異動?”趙桓進了秦鳳府,見到了種師中和何栗。


    種師中搖頭,說道:“官家天威正盛,而官家也在河東路和關中巡查,永定軍路的各將門瑟瑟發抖,唯恐官家的兵鋒一轉,指向他們,現在人人自危。”


    “折家已經獻了知府右魚符,根本不敢與官家爭鋒,現在折家的次子府州知府折可求,已經到了秦鳳府,請求覲見官家。”


    哦?折家?八門進京之事是和外三家連決的,而外三家為首的就是這個折家。


    “讓折可求在門外候著吧。何栗,最近關中均田之事,可辦的妥當?”趙桓看著何栗說道。


    關中、河東、雲中路的均田已經完全展開,春苗已經下種。


    “因河東路的常平倉失火之後,加強了廂軍對各常平倉的看管,僅有三處常平倉失火了。損失極小。不過經過盤查,這些常平倉悉數不滿。”


    “比如信州,帳籍所載為九萬三千石,上報之數為六萬八千石,複經盤量隻有一萬二千九百石。官家,差了八萬石!”何栗小心翼翼的說道。


    趙桓沉默……


    九萬石的糧食,就這樣消失了八萬石,他已經在懷疑河東路的失火案件,是否是那些逃難的地主放的了。


    畢竟金兵南下,地主外逃,河東路的常平倉、廣惠倉全部著火!


    怎麽可能是僅有那些想要發國難財的地主們幹的事?!


    有貓膩啊!


    趙桓盯著何栗問道:“此事可有眉目?”


    何栗擦了一把冷汗說道:“常平倉的錢穀常常被挪用充作軍費,與西夏作戰頻繁,糧草消耗較多,但是朝廷每年給的銀錢不是很足,所以常平倉常常不滿。”


    “有與西夏作戰的原因,也有主管官員,貪腐導致。”


    綜合原因嗎?


    趙桓皺著眉說道:“徹查此事,在我離開永定軍路,離開關中之前,必須將此事徹底查清,是挪用了軍費,就是挪用軍費,對外作戰,不能讓將卒餓了肚子。貪腐也要查清,貪了多少,又有多少攤排,一一查清。”


    這幫大宋米蟲,是不想要命了嗎?


    常平倉的糧食,是百姓的口糧,賑濟災民的糧食,這都敢貪墨,萬一來個災年,流民暴動,最先死的絕對是這些糧官。


    “官家,臣無人可用。”


    何栗滿頭大汗的說道:“是永定軍路這邊一直是戰區,所以,賬麵一直是個糊塗賬。這都三十多年,很多常平倉連個賬本都沒有。還需要戶部派遣寫擅長算學官員,否則臣一個人也算不完啊。”


    “無人可用!大宋可是滿天下的讀書人,你跟我說無人可用嗎?這樣,我給你生個法子,雇傭擅長算學的書生不就行了?”


    趙桓開始懷疑何栗的辦事能力。這點小事還需要朕親自出馬?何栗是不是蠢了點?


    趙桓盯著何栗,發現事情似乎並不簡單。


    何栗擦了額頭的汗說道:“主要是沒錢,官家,永定軍路本來就是戰區,民丁不興。每年稅賦都是十成拉倒汴京,有需要在問朝堂要錢,永定軍路賬麵上,都一些軍餉錢。臣不敢擅動。”


    “要錢?你說說你要多少?”趙桓決定迴去把蔡京一家子給端了,不是缺錢嗎?


    抄家就是了,也不知道李綱有沒有把那群家夥看好,如果被貪官轉移了非法所得,那就不妙了。


    何栗說道:“雇人也就要五萬貫,這還是去牙行雇人,要是沒有中介介紹的話,費用還會更低些,能雇少說上千人盤賬了。”


    五萬貫把何栗為難成這樣?趙桓懷疑的看著何栗。


    “這不是大頭。”


    何栗看著皇帝的臉色,似乎沒有太為難的表情,說道:“官家,其實大頭是關中路常平倉需要填補,這個虧空就大了,約五百萬貫。”


    “趙都知。”趙桓已經麻木了。


    誰都問他要錢。而且還要的有理有據,要的冠冕堂皇,關鍵要錢的這些人還都是辦正事。


    他能不給嗎?


    反正錢多的沒地方花,他是皇帝,什麽事都有人伺候,也沒有用錢的地方,既然辦正事,就不能耽誤。


    “還有一事,官家,那些貪官怎麽辦?”何栗見批了錢,臉上樂開了花,有錢才能辦事啊,買糧食填常平倉,盤點稅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如果按宋律該如何是好?”趙桓問道,問政於人不丟人。


    “不入流的吏,要去官。入流的官,也要降級的。其中盤根交錯,不好下手,主要是沒有替換的人手。這就有些麻煩。”何栗說道。


    治大國如烹小鮮。都是一點點磨出來的,哪裏有那麽容易?


    “種太尉,我記得永定軍這次戰功進爵的人數可不少。識字的多嗎?”趙桓想要用剛剛建立了軍爵的將官為官,徹底替換掉文人當政的這種局麵。


    但是不識字,當官會出岔子的。


    “大多識字,畢竟打仗這事不是純粹靠個人勇武,還是戰陣,配合。很多將官都是識字的,讀過兵書的。但是官家,不能這樣啊,把永定軍的將官抽調走了。永定軍指揮怎麽辦?這不行,不行。”種師中連連搖頭。


    這是挖自己牆角啊!萬萬不可。


    趙桓開啟忽悠模式。


    “太尉啊,你看,將官出生入死好些年,好不容易掙到了軍爵,現在軍爵轉民,為官一方,就不用麵臨戰陣之苦。這對將官是好的。”


    種師中小心翼翼的說道:“官家啊,為將官者,不得衝鋒在前,這是官家的兵製裏寫得,嶽校尉那種每戰身先士卒的並不多見,幾乎沒有。為將官,他們也不用麵臨戰陣之苦啊。”


    種師中心裏苦啊,這位官家現在大勝乃還,天威正盛的時候,他也不願意這個時候忤逆官家的意思。


    可是他的軍隊不要打仗了嗎?把將官抽調走,他這幾萬人,培養新的將官也不容易。


    而且種師中也知道,自己其實憑借著種師道的聖恩猶在,在討價還價。而且種師中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何栗其實也找過他很多次了,想要抽調一批人,為官一方。


    本來種師中也以為是好事,畢竟做官,比當兵好太多了。


    可惜的是,沒人願意去。


    “官家,這事其實也不是臣想要討價還價,末將也沒有忤逆官家決議的想法。”


    “實在是將官們不想,最近進爵的這批人,都是靠著收複雲中路和燕州立下了戰功,他們這會兒正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就等著戰事再起,加官進爵…不是,是為國盡忠啊,官家。”


    趙桓扶額,這當兵成了香餑餑了,當官反而都不願意去了?


    這在大宋還是第一次啊!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北宋當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吾誰與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吾誰與歸並收藏迴到北宋當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