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元宵節,金陵城牆上遊人如織,徐妙儀看完了高麗人演的滑稽戲。最新最快更新天上明月正圓,而她的夫婿卻遠在沙場,身邊隻有一個太監馬三保陪伴,頓時覺得索然無味。
朱棣和徐妙儀婚前時曾經在城牆上同生共死,一起血戰張士誠殘部,解救帝後,結下姻緣。婚後每一個元宵節夜裏,隻要朱棣在京城,小夫妻兩人將孩子們哄睡後,就穿著便服,手牽手混在百姓堆裏遊玩,好一對神仙眷侶。
可是今年元宵節徐妙儀形影單隻。
由於皇子們幾乎都成家立業,正當壯年,朝中天天都叫嚷著親王們該去藩地就藩的時候,洪武帝一來為了考驗兒子們,二來為了對付北元,命二皇子秦王朱樉,四皇子燕王朱棣分別率領兩支大軍北伐。
這是朱棣有史以來遇到的最大考驗,這一仗異常關鍵,關係著未來洪武帝對兒子的信心。
徐妙儀出身將門,深知這場戰爭的重要,並不貪戀兒女情長,親自為丈夫打理了足夠的傷藥和衣物,在去年八月送走了朱棣和北伐軍。
獨自一人無心繼續遊樂,徐妙儀早早迴到燕王府。
徐妙儀先去西廂房看了兩個女兒,分別是五歲的永安郡主和三歲的永平郡主。郡主們的封號是禮部和宗人府一起擬定了幾個候選,由洪武帝親自朱筆挑選,恰好定下了永安和永平。
聽到長女冊封的聖旨,當時產後虛弱的徐妙儀心中一沉,一下子就想起了慘死的張士誠之女——永安郡主,長女恰好和其一樣的封號。可聖旨已經下了,無法更改,徐妙儀隻能接受。
朱棣瞧出妻子的擔憂,安慰道:“有我們保護女兒,她一生必然平安喜樂,人如其名。”
在朱棣的開導之下,徐妙儀豁然開朗,對啊,不過是個名字而已,當父母才是女兒最大的靠山。何況以前永安郡主對我有恩,是她指明了藏寶地點,我才得以揭開真相。
第二個女兒就順著長女的封號,叫做永平郡主。
看著女兒們天真可愛的睡顏,心中的孤寂頓時消失了,徐妙儀吻了吻兩個女兒,吹滅了蠟燭,吩咐值夜的奶娘:“你們晚上睡的警醒些,大郡主晚上睡覺好動,總是踢被子,小心著涼。子夜時把小郡主叫起來起夜,她今晚貪食,喝了兩碗酒釀桂花小湯圓,怕是要尿床。”
奶娘應下。
徐妙儀迴到正房,侍女伺候沐浴更衣,徐妙儀問道:“王爺有沒有家書捎迴來?”
侍女說道:“尚無。”
明知是這個答案,徐妙儀卻總是習慣性的問一句,好像隻要多問一句,就有一線希望似的。
更衣完畢,換上寢衣,馬三保進來說道:“中山王府派人來說,徐二爺今晚把小世子留在瞻園了,明日送迴來。”
徐達去世後,洪武帝追封其為中山王,所以魏國公府通常被尊稱為中山王府。徐增壽和小外甥朱高熾長得相似,十分投緣,舅舅外甥兩個逢年過節聚在一起,總是一沒大沒小的瘋玩。
八歲的小男孩,正是最調皮的時候。沒有親娘的約束,朱高熾在舅舅家肯定比燕王府玩的開心,樂不思蜀了。
徐妙儀早有所料,命人傳了話給兒子,“叫他別玩太野了,後天要進宮去大本堂讀書,皇爺爺親自考驗功課。”
女兒睡了,兒子不在家。徐妙儀躺在床上瞪眼睡不著,披衣到了書房,給朱棣寫信。
無非是兒女們平日的一些趣事,很快寫滿了幾張紙,寫完後放進信封,隨手扔進抽屜。抽屜裏已經擠滿了這種隨手寫成的信件,因為西北環境險惡,朱棣北伐軍行蹤不定,寫了信也沒法送過去,徐妙儀的家書是自娛自樂,等朱棣迴來一股腦的給他看。
讀書不多的人一般提筆就困,徐妙儀也不例外,家書寫完後,困意上來,倒頭便睡了。
次日一早,徐妙儀帶著兩個女兒進宮給帝後請安。皇室這些年開枝散葉,人丁興旺,馬皇後的坤寧宮入眼處皆是盛裝的王妃、還有滿地跑的小郡王,小郡主們。
永安郡主和永平郡主正值天真無邪的年紀,馬皇後很喜歡她們的童言童語,留在身邊說話,胡善圍命宮人端了點心,兩個小女孩別的都不要,專門吃酥油泡螺。
側妃鄧銘自以為趣的說道:“女兒隨母,一點都錯不了,連口味都是一樣的。我記得燕王妃最喜歡吃這個,是不是?”
在場的都是親王妃,自持正室的身份,沒有任何人接鄧銘這個側室的話茬。鄧銘的臉紅一陣,白一陣,咬牙借口寬衣離開了。
出了坤寧宮,路上遇到了東宮呂側妃,論品級,兩個側妃是一樣的,但是呂側妃年長,所以鄧銘讓出了道路,請呂側妃先行。
誰知呂側妃停下腳步,輕輕熱熱的挽著鄧銘的手,“難得見你進宮,走,去東宮坐一坐。”
鄧銘有些意外,她出身武將之家,而呂側妃出身文官世家,平日兩人的性格愛好都不同,隻是麵子情。今日呂側妃對她如此熱情,好像兩人十分熟絡似的,葫蘆裏賣得是什麽藥?
正思忖著,兩位側妃進了東宮,一路上宮人對呂側妃恭恭敬敬,看著呂側妃氣定神閑的樣子,鄧銘心裏頓時嫉妒之心:同樣是側妃,東宮視呂側妃為女主人,風光無限,是無冕太子妃。而我我這幾年一直帶著孩子們在別院生活,不踏入半步,就是不想讓孩子們認那個北元蠻女為母。
每個月初一十五,還有過節的時候,秦王朱樉會做做樣子,迴秦王府住一晚。其餘時間都在別院陪著鄧銘和孩子們。
可是別院再好再溫馨,怎麽比得過正兒八經的王府?王音奴這個賤人一直不肯死,霸占著。
在自家地盤上,呂側妃明顯放鬆了許多,看似隨意的問道:“今天鄧側妃帶著孩子們進宮請安,中午皇後娘娘要賜宴的,你怎麽提前走了?”
鄧側妃飛揚跋扈慣了,並不把呂側妃放在眼裏,直言反問道:“今日既然有午宴,皇後娘娘可曾叫了呂側妃赴宴?東宮離坤寧宮並不遠呐。”
呂側妃很少參加這種皇室宴會,因為她是側室,品級比親王妃低,可又一把年紀了,怎麽好意思坐在那些才十幾歲王妃們的下首?
太子妃之位空懸了十來年,太子一直沒有續娶,帝後也不容許太子將呂側妃扶正。所以哪怕東宮實際的女主人是呂側妃,出了東宮,她為人處世極為低調,從來不會湊過去自取尷尬。
呂側妃城府極深,被當麵打臉,居然還笑得出來,“鄧側妃是個爽快人,我很喜歡你的性子,咱們同是側妃,同命相憐,誰都不嫌棄誰,以後我下了帖子,你經常來東宮玩。”
無事獻殷勤!鄧銘心生警惕,“有事就說,別遮遮掩掩的。她們都喜歡拍燕王妃的馬屁,呂側妃沒事燒我這個冷灶做什麽?”
呂側妃聽出了鄧銘的酸意,她喝著冬茶,慢悠悠的說道:“其實論理,燕王妃是四皇子媳婦,輪不到她擺譜的。但老二的秦王妃是和親的北元郡主,她基本不露麵;老三的晉王妃是個沒福的,生了世子就走了。”
“這皇室二十個王妃,燕王妃潑辣率直,最得皇後娘娘喜歡。代王妃和安王妃是徐妙儀的妯娌,她們徐家三姐妹是親姊妹,是嫂子,也是姐姐。燕王妃說東,這兩個王妃不敢說西。其他王妃人雲亦雲,時間長了,皇室這些王妃當然以燕王妃馬首是瞻,所以燕王妃雖然排行老四,但儼然一副長媳的派頭,許多人都奉承她。”
鄧銘冷哼道:“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把一群親王妃稱為“老虎”,整個大明也就鄧銘敢這麽說了。
呂側妃存心挑撥,說道:“其實你和燕王妃都是國公府的嫡長女,唉,同人不同命,這也沒辦法。”
鄧銘果然被勾起了怒火,“她是不是國公府嫡長女還兩說呢,真正的徐妙儀在七歲的時候就失蹤了,十年後她跑迴來認親,鬼知道是不是個冒牌貨。”
呂側妃暗道:一個冒牌貨也比你混得好。
麵上卻笑道:“皇上都下旨送她迴府了,真真假假誰敢質疑不成?也就你是個實誠人,敢說真心話。”
鄧銘被呂側妃的馬屁拍飛了,得意忘形,口無遮攔的說道:“我不怕她,等有一天熬死了那個北元蠻女,秦王必定將我扶正。等我做了秦王妃,她要叫我一聲二嫂,到時候我今日受到的侮辱,將來必定加倍奉還!”
鄧銘覺得,皇室一直沒有長媳,皇上若是想將呂側妃扶正,早就下旨冊封太子妃了。既然老大的位置空懸,那麽老二媳婦就是最大的,長幼有序,秦王妃當然比燕王妃要尊貴!而鄧銘對秦王妃的位置誌在必得。
鄧銘的表現正中呂側妃的下懷,真是來的太順利了,鄧銘這個蠢貨名符其實。
呂側妃一歎:“我呢,這輩子隻能是做側妃的命了。你和我不同,你有大把的機會扶正,今天叫你來東宮做客,其實是想送你一份大禮。”
鄧銘毫不猶豫的上鉤了,“什麽大禮?”
最好幫我殺了王音奴這個賤人!
呂側妃說道:“我問你,秦王妃最大的靠山是誰?”
鄧銘說道:“她的親哥哥,北元丞相王保保。”
呂側妃說道:“如果我告訴你,她哥哥臥病八年,其實去年冬天就死了,北元一直秘不發喪呢?”
鄧銘狂喜:“真的假的?”
呂側妃點點頭,“王保保在北元威望極高,北元皇帝擔心他的死訊使得朝野動蕩,所以隱瞞了消息。但錦衣衛的探子不是吃素的,他們已經傳來的確切消息。”
鄧銘自言自語道:“以前帝後一直維護王音奴,是因為忌憚他哥哥王保保,但是王保保一死,那就”
鄧銘掩飾不住內心的狂喜,“呂側妃,這份大禮我記下來,以後你有什麽要我做的,我定盡力而為,還你一份人情。”
鄧銘風也似的出了東宮,想著迴去如何整治王音奴,讓她早點咽氣,騰出王妃的位置。
鄧銘走後,朱允炆從屏風後走出來,“母親好計謀,把鄧銘這條瘋狗扶正,成為秦王妃,如此一來,秦王和燕王這兩個心腹大患要互鬥起來了。皇爺爺固執的要兩位皇叔掌握兵權,他們的心越來越大,將來豈會滿足隻當個藩王。”
呂側妃冷笑:“不是我的計謀如何高深,而是鄧銘太傻了。王音奴雖然失去了靠山,但她的身份始終是秦王妃。”
“還有,我的目的不隻是挑破秦王和燕王的內鬥。”呂側妃提筆寫下了秦、晉、燕、周四個字,“秦王和晉王是親兄弟,燕王和周王是親兄弟。一旦鬥起來,至少會牽扯到四個親王。”
朱允炆接過呂側妃的筆,寫了代和安兩個字,“代王妃,安王妃是燕王妃的親妹妹,代王和安王的立場肯定會偏向燕王。”
呂側妃點點頭,笑道:“所以送給鄧銘這個大禮,是一桃殺六士。你這六個皇叔,除了專心醫術的周王是個廢物,其他五個將來都是威脅,我們必須先下手為強。”
朱允炆說道:“母親深謀遠慮,兒子佩服佩服。”
呂側妃並無得意之色,“你是我兒子,記住,無論我做什麽都是為你好。”
朱允炆一頓,退後一步,直視著母親的眼睛,“我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因為母親每一次說‘為你好’,幾乎都沒有什麽好事。瞞著我背地裏做了些什麽,對我心懷愧疚。”
呂側妃臉色一僵,很快恢複平靜,“事到如今,也不能瞞你了。兒子,我正在暗中和馬全秘議婚事。”
朱允炆說道:“太仆寺的馬全?他還不死心,非要把那個有什麽貴不可言命格的女兒推到太子妃的位置,母親居然屈從了?馬氏是個有野心的女人,她不會一直受您壓製的。”
呂側妃說道:“不,馬氏會嫁到東宮,但不會是太子妃。兒子,你也大了,該成家了。”
朱允炆難以置信的看著母親,一時氣的說不出話來。
呂側妃趕緊解釋道:“馬全是馬皇後的族人,雖然沒有後族的名分,但皇上已經默認了馬氏一家,馬全這幾年官運亨通,短短八年就當上了太仆寺卿,是皇上有心提拔他。馬皇後也十分喜歡馬氏這個女孩。馬氏貴不可言的命格,是大明第一相士袁珙批的命格。你一旦娶了馬氏為妻,將來帝後都會站在你這一邊。”
朱允炆連連搖頭,“不,我不娶馬氏,她她比我大好幾歲,我們不合適。”
呂側妃不禁嘲諷道:“你不就是喜歡年紀大一些的女人嘛。”
朱允炆臉色鐵青的看著母親,就像看一個怪物。
呂側妃知道自己說錯了話了,趕緊說道:“我已經不幹涉你和常槿的事了,但你終究要娶妻生子的,你覺得帝後會同意你違背人倫,娶自己的小姨?馬氏是最好的人選,她知道自己要什麽,將來不會將這件醜事捅出去的。”
朱允炆一字一頓道:“我和她清清白白,並沒有做下你說的醜事,你不要侮辱她。”
呂側妃疲倦的坐下,“我不和你爭這個,這幾年為了她吵的夠夠的,我累了。我隻想告訴你,娶了馬氏,你將來奪嫡會如虎添翼,連重視嫡庶的馬皇後都會站在你這邊,為了前途,你娶不娶馬氏?”
朱允炆沉默了很久,終於說到:“好吧,我娶她。”
元宵節,金陵城牆上遊人如織,徐妙儀看完了高麗人演的滑稽戲。最新最快更新天上明月正圓,而她的夫婿卻遠在沙場,身邊隻有一個太監馬三保陪伴,頓時覺得索然無味。
朱棣和徐妙儀婚前時曾經在城牆上同生共死,一起血戰張士誠殘部,解救帝後,結下姻緣。婚後每一個元宵節夜裏,隻要朱棣在京城,小夫妻兩人將孩子們哄睡後,就穿著便服,手牽手混在百姓堆裏遊玩,好一對神仙眷侶。
可是今年元宵節徐妙儀形影單隻。
由於皇子們幾乎都成家立業,正當壯年,朝中天天都叫嚷著親王們該去藩地就藩的時候,洪武帝一來為了考驗兒子們,二來為了對付北元,命二皇子秦王朱樉,四皇子燕王朱棣分別率領兩支大軍北伐。
這是朱棣有史以來遇到的最大考驗,這一仗異常關鍵,關係著未來洪武帝對兒子的信心。
徐妙儀出身將門,深知這場戰爭的重要,並不貪戀兒女情長,親自為丈夫打理了足夠的傷藥和衣物,在去年八月送走了朱棣和北伐軍。
獨自一人無心繼續遊樂,徐妙儀早早迴到燕王府。
徐妙儀先去西廂房看了兩個女兒,分別是五歲的永安郡主和三歲的永平郡主。郡主們的封號是禮部和宗人府一起擬定了幾個候選,由洪武帝親自朱筆挑選,恰好定下了永安和永平。
聽到長女冊封的聖旨,當時產後虛弱的徐妙儀心中一沉,一下子就想起了慘死的張士誠之女——永安郡主,長女恰好和其一樣的封號。可聖旨已經下了,無法更改,徐妙儀隻能接受。
朱棣瞧出妻子的擔憂,安慰道:“有我們保護女兒,她一生必然平安喜樂,人如其名。”
在朱棣的開導之下,徐妙儀豁然開朗,對啊,不過是個名字而已,當父母才是女兒最大的靠山。何況以前永安郡主對我有恩,是她指明了藏寶地點,我才得以揭開真相。
第二個女兒就順著長女的封號,叫做永平郡主。
看著女兒們天真可愛的睡顏,心中的孤寂頓時消失了,徐妙儀吻了吻兩個女兒,吹滅了蠟燭,吩咐值夜的奶娘:“你們晚上睡的警醒些,大郡主晚上睡覺好動,總是踢被子,小心著涼。子夜時把小郡主叫起來起夜,她今晚貪食,喝了兩碗酒釀桂花小湯圓,怕是要尿床。”
奶娘應下。
徐妙儀迴到正房,侍女伺候沐浴更衣,徐妙儀問道:“王爺有沒有家書捎迴來?”
侍女說道:“尚無。”
明知是這個答案,徐妙儀卻總是習慣性的問一句,好像隻要多問一句,就有一線希望似的。
更衣完畢,換上寢衣,馬三保進來說道:“中山王府派人來說,徐二爺今晚把小世子留在瞻園了,明日送迴來。”
徐達去世後,洪武帝追封其為中山王,所以魏國公府通常被尊稱為中山王府。徐增壽和小外甥朱高熾長得相似,十分投緣,舅舅外甥兩個逢年過節聚在一起,總是一沒大沒小的瘋玩。
八歲的小男孩,正是最調皮的時候。沒有親娘的約束,朱高熾在舅舅家肯定比燕王府玩的開心,樂不思蜀了。
徐妙儀早有所料,命人傳了話給兒子,“叫他別玩太野了,後天要進宮去大本堂讀書,皇爺爺親自考驗功課。”
女兒睡了,兒子不在家。徐妙儀躺在床上瞪眼睡不著,披衣到了書房,給朱棣寫信。
無非是兒女們平日的一些趣事,很快寫滿了幾張紙,寫完後放進信封,隨手扔進抽屜。抽屜裏已經擠滿了這種隨手寫成的信件,因為西北環境險惡,朱棣北伐軍行蹤不定,寫了信也沒法送過去,徐妙儀的家書是自娛自樂,等朱棣迴來一股腦的給他看。
讀書不多的人一般提筆就困,徐妙儀也不例外,家書寫完後,困意上來,倒頭便睡了。
次日一早,徐妙儀帶著兩個女兒進宮給帝後請安。皇室這些年開枝散葉,人丁興旺,馬皇後的坤寧宮入眼處皆是盛裝的王妃、還有滿地跑的小郡王,小郡主們。
永安郡主和永平郡主正值天真無邪的年紀,馬皇後很喜歡她們的童言童語,留在身邊說話,胡善圍命宮人端了點心,兩個小女孩別的都不要,專門吃酥油泡螺。
側妃鄧銘自以為趣的說道:“女兒隨母,一點都錯不了,連口味都是一樣的。我記得燕王妃最喜歡吃這個,是不是?”
在場的都是親王妃,自持正室的身份,沒有任何人接鄧銘這個側室的話茬。鄧銘的臉紅一陣,白一陣,咬牙借口寬衣離開了。
出了坤寧宮,路上遇到了東宮呂側妃,論品級,兩個側妃是一樣的,但是呂側妃年長,所以鄧銘讓出了道路,請呂側妃先行。
誰知呂側妃停下腳步,輕輕熱熱的挽著鄧銘的手,“難得見你進宮,走,去東宮坐一坐。”
鄧銘有些意外,她出身武將之家,而呂側妃出身文官世家,平日兩人的性格愛好都不同,隻是麵子情。今日呂側妃對她如此熱情,好像兩人十分熟絡似的,葫蘆裏賣得是什麽藥?
正思忖著,兩位側妃進了東宮,一路上宮人對呂側妃恭恭敬敬,看著呂側妃氣定神閑的樣子,鄧銘心裏頓時嫉妒之心:同樣是側妃,東宮視呂側妃為女主人,風光無限,是無冕太子妃。而我我這幾年一直帶著孩子們在別院生活,不踏入半步,就是不想讓孩子們認那個北元蠻女為母。
每個月初一十五,還有過節的時候,秦王朱樉會做做樣子,迴秦王府住一晚。其餘時間都在別院陪著鄧銘和孩子們。
可是別院再好再溫馨,怎麽比得過正兒八經的王府?王音奴這個賤人一直不肯死,霸占著。
在自家地盤上,呂側妃明顯放鬆了許多,看似隨意的問道:“今天鄧側妃帶著孩子們進宮請安,中午皇後娘娘要賜宴的,你怎麽提前走了?”
鄧側妃飛揚跋扈慣了,並不把呂側妃放在眼裏,直言反問道:“今日既然有午宴,皇後娘娘可曾叫了呂側妃赴宴?東宮離坤寧宮並不遠呐。”
呂側妃很少參加這種皇室宴會,因為她是側室,品級比親王妃低,可又一把年紀了,怎麽好意思坐在那些才十幾歲王妃們的下首?
太子妃之位空懸了十來年,太子一直沒有續娶,帝後也不容許太子將呂側妃扶正。所以哪怕東宮實際的女主人是呂側妃,出了東宮,她為人處世極為低調,從來不會湊過去自取尷尬。
呂側妃城府極深,被當麵打臉,居然還笑得出來,“鄧側妃是個爽快人,我很喜歡你的性子,咱們同是側妃,同命相憐,誰都不嫌棄誰,以後我下了帖子,你經常來東宮玩。”
無事獻殷勤!鄧銘心生警惕,“有事就說,別遮遮掩掩的。她們都喜歡拍燕王妃的馬屁,呂側妃沒事燒我這個冷灶做什麽?”
呂側妃聽出了鄧銘的酸意,她喝著冬茶,慢悠悠的說道:“其實論理,燕王妃是四皇子媳婦,輪不到她擺譜的。但老二的秦王妃是和親的北元郡主,她基本不露麵;老三的晉王妃是個沒福的,生了世子就走了。”
“這皇室二十個王妃,燕王妃潑辣率直,最得皇後娘娘喜歡。代王妃和安王妃是徐妙儀的妯娌,她們徐家三姐妹是親姊妹,是嫂子,也是姐姐。燕王妃說東,這兩個王妃不敢說西。其他王妃人雲亦雲,時間長了,皇室這些王妃當然以燕王妃馬首是瞻,所以燕王妃雖然排行老四,但儼然一副長媳的派頭,許多人都奉承她。”
鄧銘冷哼道:“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把一群親王妃稱為“老虎”,整個大明也就鄧銘敢這麽說了。
呂側妃存心挑撥,說道:“其實你和燕王妃都是國公府的嫡長女,唉,同人不同命,這也沒辦法。”
鄧銘果然被勾起了怒火,“她是不是國公府嫡長女還兩說呢,真正的徐妙儀在七歲的時候就失蹤了,十年後她跑迴來認親,鬼知道是不是個冒牌貨。”
呂側妃暗道:一個冒牌貨也比你混得好。
麵上卻笑道:“皇上都下旨送她迴府了,真真假假誰敢質疑不成?也就你是個實誠人,敢說真心話。”
鄧銘被呂側妃的馬屁拍飛了,得意忘形,口無遮攔的說道:“我不怕她,等有一天熬死了那個北元蠻女,秦王必定將我扶正。等我做了秦王妃,她要叫我一聲二嫂,到時候我今日受到的侮辱,將來必定加倍奉還!”
鄧銘覺得,皇室一直沒有長媳,皇上若是想將呂側妃扶正,早就下旨冊封太子妃了。既然老大的位置空懸,那麽老二媳婦就是最大的,長幼有序,秦王妃當然比燕王妃要尊貴!而鄧銘對秦王妃的位置誌在必得。
鄧銘的表現正中呂側妃的下懷,真是來的太順利了,鄧銘這個蠢貨名符其實。
呂側妃一歎:“我呢,這輩子隻能是做側妃的命了。你和我不同,你有大把的機會扶正,今天叫你來東宮做客,其實是想送你一份大禮。”
鄧銘毫不猶豫的上鉤了,“什麽大禮?”
最好幫我殺了王音奴這個賤人!
呂側妃說道:“我問你,秦王妃最大的靠山是誰?”
鄧銘說道:“她的親哥哥,北元丞相王保保。”
呂側妃說道:“如果我告訴你,她哥哥臥病八年,其實去年冬天就死了,北元一直秘不發喪呢?”
鄧銘狂喜:“真的假的?”
呂側妃點點頭,“王保保在北元威望極高,北元皇帝擔心他的死訊使得朝野動蕩,所以隱瞞了消息。但錦衣衛的探子不是吃素的,他們已經傳來的確切消息。”
鄧銘自言自語道:“以前帝後一直維護王音奴,是因為忌憚他哥哥王保保,但是王保保一死,那就”
鄧銘掩飾不住內心的狂喜,“呂側妃,這份大禮我記下來,以後你有什麽要我做的,我定盡力而為,還你一份人情。”
鄧銘風也似的出了東宮,想著迴去如何整治王音奴,讓她早點咽氣,騰出王妃的位置。
鄧銘走後,朱允炆從屏風後走出來,“母親好計謀,把鄧銘這條瘋狗扶正,成為秦王妃,如此一來,秦王和燕王這兩個心腹大患要互鬥起來了。皇爺爺固執的要兩位皇叔掌握兵權,他們的心越來越大,將來豈會滿足隻當個藩王。”
呂側妃冷笑:“不是我的計謀如何高深,而是鄧銘太傻了。王音奴雖然失去了靠山,但她的身份始終是秦王妃。”
“還有,我的目的不隻是挑破秦王和燕王的內鬥。”呂側妃提筆寫下了秦、晉、燕、周四個字,“秦王和晉王是親兄弟,燕王和周王是親兄弟。一旦鬥起來,至少會牽扯到四個親王。”
朱允炆接過呂側妃的筆,寫了代和安兩個字,“代王妃,安王妃是燕王妃的親妹妹,代王和安王的立場肯定會偏向燕王。”
呂側妃點點頭,笑道:“所以送給鄧銘這個大禮,是一桃殺六士。你這六個皇叔,除了專心醫術的周王是個廢物,其他五個將來都是威脅,我們必須先下手為強。”
朱允炆說道:“母親深謀遠慮,兒子佩服佩服。”
呂側妃並無得意之色,“你是我兒子,記住,無論我做什麽都是為你好。”
朱允炆一頓,退後一步,直視著母親的眼睛,“我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因為母親每一次說‘為你好’,幾乎都沒有什麽好事。瞞著我背地裏做了些什麽,對我心懷愧疚。”
呂側妃臉色一僵,很快恢複平靜,“事到如今,也不能瞞你了。兒子,我正在暗中和馬全秘議婚事。”
朱允炆說道:“太仆寺的馬全?他還不死心,非要把那個有什麽貴不可言命格的女兒推到太子妃的位置,母親居然屈從了?馬氏是個有野心的女人,她不會一直受您壓製的。”
呂側妃說道:“不,馬氏會嫁到東宮,但不會是太子妃。兒子,你也大了,該成家了。”
朱允炆難以置信的看著母親,一時氣的說不出話來。
呂側妃趕緊解釋道:“馬全是馬皇後的族人,雖然沒有後族的名分,但皇上已經默認了馬氏一家,馬全這幾年官運亨通,短短八年就當上了太仆寺卿,是皇上有心提拔他。馬皇後也十分喜歡馬氏這個女孩。馬氏貴不可言的命格,是大明第一相士袁珙批的命格。你一旦娶了馬氏為妻,將來帝後都會站在你這一邊。”
朱允炆連連搖頭,“不,我不娶馬氏,她她比我大好幾歲,我們不合適。”
呂側妃不禁嘲諷道:“你不就是喜歡年紀大一些的女人嘛。”
朱允炆臉色鐵青的看著母親,就像看一個怪物。
呂側妃知道自己說錯了話了,趕緊說道:“我已經不幹涉你和常槿的事了,但你終究要娶妻生子的,你覺得帝後會同意你違背人倫,娶自己的小姨?馬氏是最好的人選,她知道自己要什麽,將來不會將這件醜事捅出去的。”
朱允炆一字一頓道:“我和她清清白白,並沒有做下你說的醜事,你不要侮辱她。”
呂側妃疲倦的坐下,“我不和你爭這個,這幾年為了她吵的夠夠的,我累了。我隻想告訴你,娶了馬氏,你將來奪嫡會如虎添翼,連重視嫡庶的馬皇後都會站在你這邊,為了前途,你娶不娶馬氏?”
朱允炆沉默了很久,終於說到:“好吧,我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