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定要找到這個人!
徐妙儀看著欒小姐畫的中年男子畫像,眼裏全是仇恨的怒火。方才她激動之下,透露出了當年親眼看見母親為了她有機會逃跑,毅然自殺的場麵。其實是受了欒小姐之死的刺激,從目前的線索來看,慢慢清醒的欒小姐肯定是被這個中年男子脅迫自殺的,而欒小姐心中唯一的牽掛就是弟弟欒八郎。
犧牲自己,以求最愛之人能夠有一線生機,和當年母親小謝氏的情形幾乎一模一樣。
欒小姐被脅迫自殺封口,無法言明,無奈之下用畫作隱晦的指出了兇手。徐妙儀在畫像的那一刻,就做出了這個推斷,因為她親身經曆過相似的困境,母親用簪子捅穿頸脖,鮮血噴湧和情景和今早親眼看見欒小姐縱身一躍跳下塔樓,半個腦袋都摔扁的血腥場麵重疊在一起……
徐妙儀就像溺水似的沉浸在痛苦的迴憶中,剛剛萌芽的愛情被淹沒在滔天仇恨裏,根本微不足道。
徐妙儀說道:“要畫師照著描畫像,每個驛站,碼頭都張貼懸賞告示,隻要有人提供此人的線索來曆,賞銀五百兩。”
徐增壽剛才被嚇的差點墜馬,此時臉色依然蒼白,心有餘悸,說道:“妹妹,五百兩的懸賞太多了。這是我們私人懸賞,大明開國至今,都沒有人給出這個數目。咱們父親名義上半年的俸祿銀都沒有這麽多呢,實在太招搖了,禦史說不定會為此彈劾父親的,聽哥哥勸,改成一百兩吧。”
徐妙儀被憤怒和悲傷占據,沒有考慮到這些,她微微一怔,說道:“好吧,我聽二哥的。”
徐增壽受了驚嚇之後,根本不敢看欒小姐摔碎的屍首,也不敢進塔樓,怕被冤魂纏身,他在佛堂癱坐在蒲團上,聽了半日和尚敲木魚念經,心髒才稍微平靜下來。
徐增壽覺得妹妹從塔樓出來,情緒就一直不對,他命手下拿著畫像出去辦懸賞事宜,還要知客僧傳了一桌子齋菜。
“晚上騎馬跑了一夜,到現在下午都滴米未進,來,吃點東西。”徐增壽將妹妹拉到餐桌邊。
徐妙儀搖搖頭,“沒胃口,不想吃。”
徐增壽問道:“那你想吃什麽?”
徐妙儀說道:“想喝酒。”
徐增壽說道:“這是寒山寺,沒有酒。”
徐妙儀冷冷的瞥了二哥一眼,寒氣逼人。
妹妹這是怎麽了?自打從塔樓出來,眼裏就像住了一個小惡魔,陰森可怕,徐增壽嚇得急忙說道:“我這就給你弄一壇。”
徐增壽走後,徐妙儀四顧無人,打開了從《楊公畫譜》裏拚出來的藏寶圖。從欒八郎被煽動,還有
欒小姐之死可以看出,有人一路盯梢,一旦他們找出了什麽,就立馬設置障礙阻攔他們查案。
而他們一行人有郡王、有北元世子,浩浩蕩蕩的,太過招搖了,行蹤,所以現在要另辟奇徑,出其不意,紹興謝家老宅那邊幕後真兇肯定早有準備,此時急忙趕到紹興意義不大,不如隻身偷偷離開這裏,先去尋藏寶圖裏的東西……
徐增壽扛著一壇花雕酒迴來,禪房裏已經空無一人了。
蘇州碼頭,已經有衙役開始張貼懸賞告示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百兩的賞銀吸引了過往的路人彌足旁觀,恨不得將此人的相貌印在心裏。徐妙儀穿著一身黑色的緇衣,頭戴遮陽的鬥笠,胸口掛著一串佛珠,扮作四處遊曆的僧人,擺脫了盯梢。
“喲,一百兩啊!這個人犯了什麽罪?”
“自己看,上麵都寫著。”
“這位大嬸,我不識字啊。”
“上麵說此人涉嫌殺人潛逃,是個很危險的人,懸賞一百兩捉拿他,提供線索的也有五十兩的賞銀,嘖嘖,這賞金是我大明開國以來最為豐厚的。看來此人窮兇極惡,手段極其殘忍,被害之人的家族是豪富之家,肯出高價把此人找出來。”
一聽說懸賞了數目,人群裏爆發出一陣歡喜的驚歎之聲,互相交頭接耳,立刻就有興奮的跳出來說道:“這個人好生麵熟,好像那天在寒山寺燒香時見過。”
徐妙儀聞言,緇衣寬大袍袖下的手不禁緊了緊。
旁邊有人嘲笑道:“你小點聲,被人聽見了,都湧到寒山寺去尋畫像中人領賞,你就白忙活啦。”
話音剛落,圍觀的人群都看著方才說話的那人,那人立馬捂住嘴,小聲道:“我也就是隨口說說,你們別信,這種相貌的男子到處都是,肯定是我看花眼了。”
此人越是解釋,眾人越是疑惑,立刻唿啦啦就有一群人往寒山寺方向而去。
這就是金錢的力量,有錢能使鬼推磨,希望能夠早日尋訪到此人吧。
徐妙儀坐上了一艘客船,日夜兼程往杭州而去。
杭州,西子湖畔,遊客如織,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徐妙儀無心欣賞這些美景,她雇了一葉扁舟,去了西湖中間的湖心亭小島。這艘小船是蘆葦捆紮而
成了,徐妙儀又扮作遊曆僧人,乘船的艄公笑道:“小師傅,你是要效仿達摩禪師當年一葦渡江啊!”
“阿彌陀佛。”徐妙儀雙手合十,說道:“小僧何德何能,敢和達摩禪師相提並論,罪過,罪過。”
艄公說道:“島上盡是些附庸風雅的讀書人,還有歌舞助興的歌姬舞姬,小師傅不去西子湖畔的靈隱寺掛單拜佛,去那種地方作甚?”
徐妙儀信口胡謅道:“聽聞湖心亭小島有許多碑林石刻,小僧聞名已久,想去看看。”
“其實那些碑林石刻大多都是湊數的,沒有什麽觀賞的價值。”艄公笑道:“我在西湖搖了一輩子的船了,最曉得這裏的掌故。其實以前湖心亭小島有一座寺廟,叫做湖心寺,元朝末年,湖心寺著了火,燒成灰燼,島上連根樹都留下,是江南首富沈萬三掏了銀子,重新種植樹木,修建亭台樓閣,才有了今日的盛景,立碑林石刻的大多是沈萬三資助過的讀書人,沒有什麽名氣,不過江南四傑的揚基給湖心亭親筆給湖心亭題名了,其餘都是小魚小蝦。”
又是揚基!從《吳王行樂圖》到《楊公畫譜》,再到藏寶圖所指向的杭州西湖湖心亭,都有此人的參與。還有這個沈萬三也似乎也不尋常,他兒子沈榮給欒鳳修墓,修祠堂,還買了欒家的大宅,不可能隻是巧合。
徐妙儀說道:“當年沈萬三是支持張士誠的,揚基是張士誠的幕僚,他給沈萬山捧場,估計是看在主公張士誠的麵子上吧。”
“噓!”艄公慌忙說道:“到了島上,就別提張士誠這個名字了,小心被人誣告謀反。聽說今年元宵節張士誠舊部炸了南京城樓,死了不少人呢,朝廷四處搜羅張的殘部,比抓魔教的聲勢還大。”
徐妙儀說道:“小僧一個方外之人,他們也要抓麽?”
艄公笑道:“和尚才厲害呢,今上以前就是僧人啊。”
朱元璋當過和尚,至今也是信佛的。言談間,蘆葦船靠岸了,隔著老遠就聽見絲竹之聲,盛夏時節,湖心亭島嶼綠樹成蔭,涼風習習,十分舒爽。徐妙儀徑直往碑林走去,腦中想著揚基、沈萬三、張士誠三人不同尋常的關係,目前隻有揚基活著,揚基在大明做官,已經改投朱元璋了,以後
一定要找他問一問。
正思忖著,徐妙儀走進了碑林,一座座石碑錯落有致的分布在竹林裏,徐妙儀對照手中的藏寶圖,找到了圖中標記的石碑。
這是塊高大的石碑,大概有朱棣那麽高……嗯,怎麽又想到他了?我們沒有可能了啊。徐妙儀猛地搖搖頭,似乎這樣就能把朱棣搖出腦袋。
石碑上刻著一首詩,落款是個籍籍無名的秀才,徐妙儀讀書不多,但也看出這首七言律詩寫的極其平常:
“高台郵亭始見金,微雨煙樹月華新。攀龍附鳳勢莫當,聞道墓鬆已百年。”
這首詩的寓意同樣平常,早上亭台樓閣處的初升朝陽的晴天,到了晚上微微細雨如煙霧般籠罩在樹林處,夜間雨停了,一彎新月當空照,天氣變幻莫測,在名利場攀龍附鳳的人的命運如天氣般無常,你看看這墳墓便的鬆柏已有百年了,所有的名利最後都化為塵土。
這種“是非成敗轉頭空”的意境,是文人百寫不厭的主題,類似的詩歌成千上萬,這首詩用詞實在平庸。徐妙儀在石碑前打坐細看,半天都看不出所以然來,圍著石碑打轉,用特殊的藥水塗抹,也沒有發現隱藏的文字或者地圖。
徐妙儀暗道:莫非東西就埋在這塊石碑的下麵?旁觀周圍時不時有人來石碑裏賞景,光天化日之下挖坑不方便,徐妙儀決定半夜來刨坑。
徐妙儀走了幾步,轉身看了看碑文的詩句,想了想,從背簍裏取出了工具,決定先將這個碑文原封不動的拓下來收藏,說不定能夠發現些什麽。藏寶圖指向這個石碑,一定有些什麽不尋常的地方吧。
在碑林裏拓碑文是極其尋常的事情,徐妙儀此舉並沒有引起遊人的注意。她用幹布擦幹淨石碑上的灰塵雜物,然後塗上白芨水,將宣紙糊在碑文上,用軟刷慢慢敲打,然後等著宣紙快幹時揭下來。
傍晚時,倦鳥歸林。遊客也慢慢離開這座小島。徐妙儀在涼亭裏休息,養精蓄銳,準備晚上到去碑林挖坑,看看能夠有所發現。
夢境中。
徐妙儀睜開眼睛,恍惚中,自己躺在一個天仙般的美人兒懷中,美人溫柔的磨蹭著她的臉,“是不是又夢見酥油泡螺了?瞧你這個饞貓樣,口水都把枕頭濡濕了。”
是母親!
徐妙儀撲過去緊緊抱著母親,“娘,我做了一個很可怕的噩夢,好多好多人都死了,還總是醒不過來。”
母親輕輕迴抱著她,拍著她的背,“夢都是反的,別胡思亂想了。你外祖父想我們了,家裏派人來接我們去紹興,快起來穿衣服,和我一起迴娘家。”
徐妙儀一怔,說道:“不!不能迴去!會死人的!”
無論她怎麽抗議,母親都置若罔聞,再往後,就和噩夢是一模一樣的,她親眼看見謝氏全家吊死祠堂……
馬車裏,徐妙儀緊緊依偎在母親身邊,落滿了積雪的樹枝上,一隻寒鴉冷冷的和她對視。
嘎嘎!
寒鴉的目光有一絲憐憫,然後唿扇翅膀飛入天際。積雪紛紛落下,馬車的頂棚突然消失了,連母親也不見了,雪花飛舞,落在徐妙儀的臉上卻是灼熱的,就像朱棣那晚印在她手指上的吻。
雪花一片片落下,燒得她熱汗淋漓,她猛地睜開眼睛,發現自己正身處火海中,碑林的修竹都在燃燒,發出劈啪的炸響!
一定要找到這個人!
徐妙儀看著欒小姐畫的中年男子畫像,眼裏全是仇恨的怒火。方才她激動之下,透露出了當年親眼看見母親為了她有機會逃跑,毅然自殺的場麵。其實是受了欒小姐之死的刺激,從目前的線索來看,慢慢清醒的欒小姐肯定是被這個中年男子脅迫自殺的,而欒小姐心中唯一的牽掛就是弟弟欒八郎。
犧牲自己,以求最愛之人能夠有一線生機,和當年母親小謝氏的情形幾乎一模一樣。
欒小姐被脅迫自殺封口,無法言明,無奈之下用畫作隱晦的指出了兇手。徐妙儀在畫像的那一刻,就做出了這個推斷,因為她親身經曆過相似的困境,母親用簪子捅穿頸脖,鮮血噴湧和情景和今早親眼看見欒小姐縱身一躍跳下塔樓,半個腦袋都摔扁的血腥場麵重疊在一起……
徐妙儀就像溺水似的沉浸在痛苦的迴憶中,剛剛萌芽的愛情被淹沒在滔天仇恨裏,根本微不足道。
徐妙儀說道:“要畫師照著描畫像,每個驛站,碼頭都張貼懸賞告示,隻要有人提供此人的線索來曆,賞銀五百兩。”
徐增壽剛才被嚇的差點墜馬,此時臉色依然蒼白,心有餘悸,說道:“妹妹,五百兩的懸賞太多了。這是我們私人懸賞,大明開國至今,都沒有人給出這個數目。咱們父親名義上半年的俸祿銀都沒有這麽多呢,實在太招搖了,禦史說不定會為此彈劾父親的,聽哥哥勸,改成一百兩吧。”
徐妙儀被憤怒和悲傷占據,沒有考慮到這些,她微微一怔,說道:“好吧,我聽二哥的。”
徐增壽受了驚嚇之後,根本不敢看欒小姐摔碎的屍首,也不敢進塔樓,怕被冤魂纏身,他在佛堂癱坐在蒲團上,聽了半日和尚敲木魚念經,心髒才稍微平靜下來。
徐增壽覺得妹妹從塔樓出來,情緒就一直不對,他命手下拿著畫像出去辦懸賞事宜,還要知客僧傳了一桌子齋菜。
“晚上騎馬跑了一夜,到現在下午都滴米未進,來,吃點東西。”徐增壽將妹妹拉到餐桌邊。
徐妙儀搖搖頭,“沒胃口,不想吃。”
徐增壽問道:“那你想吃什麽?”
徐妙儀說道:“想喝酒。”
徐增壽說道:“這是寒山寺,沒有酒。”
徐妙儀冷冷的瞥了二哥一眼,寒氣逼人。
妹妹這是怎麽了?自打從塔樓出來,眼裏就像住了一個小惡魔,陰森可怕,徐增壽嚇得急忙說道:“我這就給你弄一壇。”
徐增壽走後,徐妙儀四顧無人,打開了從《楊公畫譜》裏拚出來的藏寶圖。從欒八郎被煽動,還有
欒小姐之死可以看出,有人一路盯梢,一旦他們找出了什麽,就立馬設置障礙阻攔他們查案。
而他們一行人有郡王、有北元世子,浩浩蕩蕩的,太過招搖了,行蹤,所以現在要另辟奇徑,出其不意,紹興謝家老宅那邊幕後真兇肯定早有準備,此時急忙趕到紹興意義不大,不如隻身偷偷離開這裏,先去尋藏寶圖裏的東西……
徐增壽扛著一壇花雕酒迴來,禪房裏已經空無一人了。
蘇州碼頭,已經有衙役開始張貼懸賞告示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百兩的賞銀吸引了過往的路人彌足旁觀,恨不得將此人的相貌印在心裏。徐妙儀穿著一身黑色的緇衣,頭戴遮陽的鬥笠,胸口掛著一串佛珠,扮作四處遊曆的僧人,擺脫了盯梢。
“喲,一百兩啊!這個人犯了什麽罪?”
“自己看,上麵都寫著。”
“這位大嬸,我不識字啊。”
“上麵說此人涉嫌殺人潛逃,是個很危險的人,懸賞一百兩捉拿他,提供線索的也有五十兩的賞銀,嘖嘖,這賞金是我大明開國以來最為豐厚的。看來此人窮兇極惡,手段極其殘忍,被害之人的家族是豪富之家,肯出高價把此人找出來。”
一聽說懸賞了數目,人群裏爆發出一陣歡喜的驚歎之聲,互相交頭接耳,立刻就有興奮的跳出來說道:“這個人好生麵熟,好像那天在寒山寺燒香時見過。”
徐妙儀聞言,緇衣寬大袍袖下的手不禁緊了緊。
旁邊有人嘲笑道:“你小點聲,被人聽見了,都湧到寒山寺去尋畫像中人領賞,你就白忙活啦。”
話音剛落,圍觀的人群都看著方才說話的那人,那人立馬捂住嘴,小聲道:“我也就是隨口說說,你們別信,這種相貌的男子到處都是,肯定是我看花眼了。”
此人越是解釋,眾人越是疑惑,立刻唿啦啦就有一群人往寒山寺方向而去。
這就是金錢的力量,有錢能使鬼推磨,希望能夠早日尋訪到此人吧。
徐妙儀坐上了一艘客船,日夜兼程往杭州而去。
杭州,西子湖畔,遊客如織,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徐妙儀無心欣賞這些美景,她雇了一葉扁舟,去了西湖中間的湖心亭小島。這艘小船是蘆葦捆紮而
成了,徐妙儀又扮作遊曆僧人,乘船的艄公笑道:“小師傅,你是要效仿達摩禪師當年一葦渡江啊!”
“阿彌陀佛。”徐妙儀雙手合十,說道:“小僧何德何能,敢和達摩禪師相提並論,罪過,罪過。”
艄公說道:“島上盡是些附庸風雅的讀書人,還有歌舞助興的歌姬舞姬,小師傅不去西子湖畔的靈隱寺掛單拜佛,去那種地方作甚?”
徐妙儀信口胡謅道:“聽聞湖心亭小島有許多碑林石刻,小僧聞名已久,想去看看。”
“其實那些碑林石刻大多都是湊數的,沒有什麽觀賞的價值。”艄公笑道:“我在西湖搖了一輩子的船了,最曉得這裏的掌故。其實以前湖心亭小島有一座寺廟,叫做湖心寺,元朝末年,湖心寺著了火,燒成灰燼,島上連根樹都留下,是江南首富沈萬三掏了銀子,重新種植樹木,修建亭台樓閣,才有了今日的盛景,立碑林石刻的大多是沈萬三資助過的讀書人,沒有什麽名氣,不過江南四傑的揚基給湖心亭親筆給湖心亭題名了,其餘都是小魚小蝦。”
又是揚基!從《吳王行樂圖》到《楊公畫譜》,再到藏寶圖所指向的杭州西湖湖心亭,都有此人的參與。還有這個沈萬三也似乎也不尋常,他兒子沈榮給欒鳳修墓,修祠堂,還買了欒家的大宅,不可能隻是巧合。
徐妙儀說道:“當年沈萬三是支持張士誠的,揚基是張士誠的幕僚,他給沈萬山捧場,估計是看在主公張士誠的麵子上吧。”
“噓!”艄公慌忙說道:“到了島上,就別提張士誠這個名字了,小心被人誣告謀反。聽說今年元宵節張士誠舊部炸了南京城樓,死了不少人呢,朝廷四處搜羅張的殘部,比抓魔教的聲勢還大。”
徐妙儀說道:“小僧一個方外之人,他們也要抓麽?”
艄公笑道:“和尚才厲害呢,今上以前就是僧人啊。”
朱元璋當過和尚,至今也是信佛的。言談間,蘆葦船靠岸了,隔著老遠就聽見絲竹之聲,盛夏時節,湖心亭島嶼綠樹成蔭,涼風習習,十分舒爽。徐妙儀徑直往碑林走去,腦中想著揚基、沈萬三、張士誠三人不同尋常的關係,目前隻有揚基活著,揚基在大明做官,已經改投朱元璋了,以後
一定要找他問一問。
正思忖著,徐妙儀走進了碑林,一座座石碑錯落有致的分布在竹林裏,徐妙儀對照手中的藏寶圖,找到了圖中標記的石碑。
這是塊高大的石碑,大概有朱棣那麽高……嗯,怎麽又想到他了?我們沒有可能了啊。徐妙儀猛地搖搖頭,似乎這樣就能把朱棣搖出腦袋。
石碑上刻著一首詩,落款是個籍籍無名的秀才,徐妙儀讀書不多,但也看出這首七言律詩寫的極其平常:
“高台郵亭始見金,微雨煙樹月華新。攀龍附鳳勢莫當,聞道墓鬆已百年。”
這首詩的寓意同樣平常,早上亭台樓閣處的初升朝陽的晴天,到了晚上微微細雨如煙霧般籠罩在樹林處,夜間雨停了,一彎新月當空照,天氣變幻莫測,在名利場攀龍附鳳的人的命運如天氣般無常,你看看這墳墓便的鬆柏已有百年了,所有的名利最後都化為塵土。
這種“是非成敗轉頭空”的意境,是文人百寫不厭的主題,類似的詩歌成千上萬,這首詩用詞實在平庸。徐妙儀在石碑前打坐細看,半天都看不出所以然來,圍著石碑打轉,用特殊的藥水塗抹,也沒有發現隱藏的文字或者地圖。
徐妙儀暗道:莫非東西就埋在這塊石碑的下麵?旁觀周圍時不時有人來石碑裏賞景,光天化日之下挖坑不方便,徐妙儀決定半夜來刨坑。
徐妙儀走了幾步,轉身看了看碑文的詩句,想了想,從背簍裏取出了工具,決定先將這個碑文原封不動的拓下來收藏,說不定能夠發現些什麽。藏寶圖指向這個石碑,一定有些什麽不尋常的地方吧。
在碑林裏拓碑文是極其尋常的事情,徐妙儀此舉並沒有引起遊人的注意。她用幹布擦幹淨石碑上的灰塵雜物,然後塗上白芨水,將宣紙糊在碑文上,用軟刷慢慢敲打,然後等著宣紙快幹時揭下來。
傍晚時,倦鳥歸林。遊客也慢慢離開這座小島。徐妙儀在涼亭裏休息,養精蓄銳,準備晚上到去碑林挖坑,看看能夠有所發現。
夢境中。
徐妙儀睜開眼睛,恍惚中,自己躺在一個天仙般的美人兒懷中,美人溫柔的磨蹭著她的臉,“是不是又夢見酥油泡螺了?瞧你這個饞貓樣,口水都把枕頭濡濕了。”
是母親!
徐妙儀撲過去緊緊抱著母親,“娘,我做了一個很可怕的噩夢,好多好多人都死了,還總是醒不過來。”
母親輕輕迴抱著她,拍著她的背,“夢都是反的,別胡思亂想了。你外祖父想我們了,家裏派人來接我們去紹興,快起來穿衣服,和我一起迴娘家。”
徐妙儀一怔,說道:“不!不能迴去!會死人的!”
無論她怎麽抗議,母親都置若罔聞,再往後,就和噩夢是一模一樣的,她親眼看見謝氏全家吊死祠堂……
馬車裏,徐妙儀緊緊依偎在母親身邊,落滿了積雪的樹枝上,一隻寒鴉冷冷的和她對視。
嘎嘎!
寒鴉的目光有一絲憐憫,然後唿扇翅膀飛入天際。積雪紛紛落下,馬車的頂棚突然消失了,連母親也不見了,雪花飛舞,落在徐妙儀的臉上卻是灼熱的,就像朱棣那晚印在她手指上的吻。
雪花一片片落下,燒得她熱汗淋漓,她猛地睜開眼睛,發現自己正身處火海中,碑林的修竹都在燃燒,發出劈啪的炸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