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皇上皇後居然白龍魚服出行了,好一個與民同樂。微服私訪,不便行跪拜大禮,徐妙儀帶著三個妹妹退到城牆的左邊,讓出道路,算是禮讓長輩。


    “這不是徐家的四個女兒?四朵花兒似的,真好看。”馬皇後笑容和煦,“妙儀真有大姐風範,三個妹妹跟在後麵乖乖的,我就說嘛,她定是當年的鳳兒,這模樣,這氣質,還很快和三個妹妹打成一片,血濃於水,記憶可以忘記,自然的親情是與生俱來的。。


    洪武帝頗具長輩風範,居然掏出錢袋,親自買了四個小糖人送給了她們!


    “多謝朱大伯。”徐妙儀帶著妹妹們道謝。這個朱元璋把我們都做小孩子了。


    洪武帝看似心情非常好,笑的眼睛都眯縫了,說道:“我和你們父親小時候是同鄉,家裏都窮,平時沒有銀錢買糖。每年隻有過年時,才能吃到貨郎攤子裏的糖人。”


    “糖人捏在手裏都舍不得吃,拿到外頭炫耀,比誰的糖人大,比誰做的精細。晚上怕被貓狗老鼠叼走了,幹脆放在枕邊睡覺。早上醒來,糖人粘在被褥上半化開了,我們就舔著吃掉,被褥濕了一大片,被爹媽責罰。唉,如今你們是體會不到那種樂趣了。”


    皇上主動說起當年窮酸往事,徐妙儀等人聽傻了眼,不知如何應對,爹爹小時候居然饞到舔被子?那畫麵不敢想象啊!


    馬皇後笑道:“人越老越囉嗦,總是給孩子們嘮叨這些事。你們兄弟幾個出生入死,不就是為了讓孩子們能舒舒服服過好日子嗎?難道也想要他們過著一年隻吃一次糖的苦日子?”


    隻有馬皇後敢當麵駁洪武帝的話頭。


    洪武帝樂嗬嗬的樣子,就像豐年時多收了三五鬥的老農民,說道:“娘子說的是,為夫越老越喜歡迴憶往事,叮囑小輩們這一切都來之不易。可是小輩們那裏經曆過咱們那個十室九空、沿街要飯的災年時候?說了也白說,乘著我們還在這世上,多操勞一下,事事打理好、替他們料理周全了,將來看他們自己的造化吧。”


    談笑間,隱約聽見一陣韻律獨特的鼓點,朱元璋聽得耳熟,不由得拉著馬皇後走進過去,正是鳳陽花鼓《說鳳陽》,歌者敲著小花鼓說唱道:


    “說鳳陽,道鳳陽,手打花鼓咚咚響,鳳陽真是好地方,赤龍升天金鳳翔。數數天上多少星,點點鳳陽多少將。”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皇恩四季都浩蕩,不服徭役不納糧,淮河兩岸喜洋洋。”


    這個花鼓戲通俗易懂,把帝王將相全都誇進去了。歌功頌德,很是應景。


    說唱者是一對小夫妻,丈夫敲著一麵圓形大鼓,妻子拿著一麵和手掌差不多的小鼓且歌且舞,由於場麵太過粗陋、唱的也是鳳陽鄉村哩語。鳳陽花鼓雖然出自皇上的家鄉,但是六朝金粉的百姓如何看得起這種民間小調?


    所以夫妻倆一曲唱罷,彌足圍觀者也隻有朱元璋和馬皇後,以及身邊扮作平民小商販的護衛了。


    聽到家鄉小調,朱元璋頓時龍顏大悅,大手一揮,賞了說唱者半吊錢。


    小夫妻頭一次見如此豪爽的打賞,相視一眼,齊齊走近過去對著朱元璋行禮,“多謝這位大爺,客官想要聽什麽?隻管點來,我們夫妻給您唱個夠。”


    朱元璋聽著熟悉的鄉音,一股親切之感悠然而生,說道:“再唱一曲《孟薑女》罷。”


    《孟薑女》是很經典的鳳陽花鼓段子。講述孟薑女千裏尋夫,哭倒長城找丈夫萬喜良的故事。


    丈夫敲起鑼鼓,妻子唱道:“正月裏來是新春,家家戶戶點紅燈;人家丈夫團圓聚,孟薑女的丈夫造長城……六月裏來是盛夏,蚊子飛來嘴鋒長;寧可盯我千口血,莫盯我夫萬喜良。”


    妻子唱到“盯“這個詞的時候,拋出了手裏的小花鼓,這小花鼓的尾端頂著一個銅環,銅環上係著一根紅色的緞帶,緞帶的末端攥在妻子的手心裏,配合著舞姿不停的拋出、收迴。


    可是這一次妻子手心一滑,沒攥緊緞帶,那小花鼓脫離了牽絆,居然朝著朱元璋的麵門飛去!


    在外護駕,別說是手掌大的小花鼓了,就連一隻蚊子都不能近身的。身邊扛著一個稻草棍子,扮作賣糖葫蘆的侍衛趕緊上前去,揮著滿是糖葫蘆的稻草棍子將小花鼓拍到一邊去。


    轟隆!


    在稻草棍子和小花鼓碰撞的刹那,小花鼓居然轟然爆炸,頓時火花四濺,迷煙重重!


    從爆炸中噴出來的碎鐵片襲來,侍衛瞬間瞎了一隻眼睛,他強忍著疼痛,叫道:“細作進城!大家小心!”


    這是之前侍衛們商議好的暗號。一旦出事,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能說“有刺客,護駕。”,這樣會很可能暴露了帝後的身份,反而會引起路人的驚恐或者圍觀,不利於帝後逃脫。


    目前大明和北元時戰時和,說有細作會好些。


    眾侍衛兵分兩路,一路保護朱元璋和馬皇後撤離,另一路朝著刺客小夫妻圍捕過去。


    方才還是一臉討好笑容的丈夫身中數箭,卻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舉起大鼓投擲過去,叫道:“朱元璋!你這個無恥小人!我們是來給蘇州吳王報仇的!”


    轟隆!


    大鼓裏麵裝填了幾十斤火藥,隻聞得一聲巨響,堅實的城牆居然被炸榻了一角!


    侍衛們以肉身為盾,齊齊將朱元璋和馬皇後撲在身下。另一隊侍衛已經將鳳陽花鼓夫妻當場擊斃,折返而去,把朱元璋和馬皇後從死人堆裏扒拉出來。


    由於震動太大了,朱元璋耳朵在流血,頭嗡嗡作響,隻看見渾身都是血的馬皇後急切的在對自己說些什麽,但是他什麽都聽不見。


    這時身後一股熱浪襲來,朱元璋轉頭一瞧,原來刺客不止是花鼓夫妻,還有其他刺客喬裝路人盯上他們。


    預備一擊不成,再來一擊!


    馬皇後身上全都是以身為盾們侍衛的鮮血,她大聲說道:“老爺耳朵受傷了,暫時聽不見,你們向我稟告即可。”


    侍衛說道:“夫人,在城牆並無多少躲避之處,我們應該盡快下去,距離此處距離最近的是聚寶門,那裏有下城樓的出口!”


    馬皇後搖搖頭,“這幫刺客是昔日蘇州吳王張士誠的手下,連鳳陽鄉下腔調和花鼓都學的惟妙惟肖,應是早就策劃刺殺行動,在這裏唱花鼓,守株待兔等候多時,必定有詳盡的計劃。此刻說不定刺客們就在聚寶門那裏候著,不行!必須換一個出口。”


    倘若在下城樓時被炸榻了樓梯,那帝後都要葬在聚寶門了。


    皇上表情迷茫,好像真的聽不見了。幸好馬皇後曆經多年的戰亂,早就臨危不亂了。冷靜分析現狀,成為新的主心骨。


    侍衛說道:“往西約二裏處有個司庫坊,那裏也有出口。”


    馬皇後說道:“好,那就去司庫坊。”


    眾侍衛護衛著帝後往西而去。


    金陵城牆靠近七家村附近,遠離了慌亂的人群,徐妙儀悲催的發現二妹妹徐妙清和三妹妹徐妙溪被擠散了。隻有十歲的徐妙錦一路上都緊緊拉著她的手不放,一直跟著她。


    “大姐姐,我害怕。”徐妙錦強忍著淚水,淚珠兒咕嚕嚕在眼裏打轉,就是不肯落下來。


    幸好有一個還在。徐妙儀清點了剩餘徐家侍衛的人數,這次出門是跟著四個會武的女侍衛,以及十個男侍衛。


    如今還有兩個女護衛,四個男侍衛。徐妙儀心中倒有些放鬆了:之前剛剛起了亂子時,徐妙儀看著如潮水般驚恐亂竄的白衣百姓,便知被擠散是遲早的事。


    她命令護衛分成三組,每組都盯緊一個妹妹,一旦有人被人群強行衝散了,這一組就立刻跑去保護小姐。現在對一對人數,失蹤和侍衛和妹妹是相符的,這說明妹妹們現在至少應該還有侍衛保護著。


    聽傳聞是細作進城,借著元宵節煽風點火,徐妙儀心中卻是明鏡似的:方才洪武帝和馬皇後在城牆上遊玩,恐怕被刺客盯上了。


    如果是刺客,他們的目標是洪武帝夫妻,妹妹們即使被衝散了,應該也是安全的。就怕刁民乘機作亂,乘火打劫,禍害無辜百姓,而徐妙清和徐妙溪兩個妹妹,都是小美女呢……


    徐妙儀將剩下的侍衛也分成了兩組,說道:“你們這一組護送四小姐迴家,順便搬救兵接應我們,剩下的跟著我折返迴去尋二小姐和三小姐。”


    侍衛那裏敢看著大小姐舍身返險?趕緊說道:“大小姐,您和四小姐由他們護送迴瞻園,我們去找兩位小姐。”


    “別囉嗦了,我可以對付的。”徐妙儀亮出了手腕的袖箭機括——這是從刁蠻丫頭鄧銘那裏繳獲的武器,又亮出腰間的匕/首,“事不宜遲,你們快走。”


    徐妙儀是帶著三個妹妹出門的,若隻有一個徐妙錦跟著迴家了,她不好向父親交代。


    再說,好歹……好歹那兩個妹妹真心實意的叫了她半個月的姐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徐後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暮蘭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暮蘭舟並收藏大明·徐後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