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是很貴重的東西,陳安覺得自己很有必要驗證一下馮麗榮說的事情,以免以後錯過這些還能收集起來的好東西。
隔了一夜的時間,香獐子活動的地方,依舊能聞到明顯的臭味,尤其是這片排糞便的地方,腥臭的氣味更為濃鬱。
陳安耐著性子,忍著腥臭,折了一根小樹枝,就在這片地方,扒開鬆針和香獐子的糞便仔細查看。
花了大半個小時,在一堆發白發黴的糞便下麵,還真看到些棕色的東西。
他一下子變得欣喜,伸手抓起來一小團,在指頭上搓撚開來,又湊在鼻子下聞了聞,越發確定這就是香獐子春季的時候自己從麝包裏踢出來的麝香。
可惜的是,隔的時間太久了些,已經廢了。
但陳安反而覺得高興。
至少,自己又增加了一些實用的經驗。
秋冬季節都是獵捕香獐子的好時候,過了這個時間,在春季的時候如果遇到,還可以收集,雖然能收到的隻是些散香,但仍然是值錢的東西,總不是壞事。
現在,陳安多少開始對馮麗榮的嘎公起了興趣,居然知道這麽些事情。
雖然說法跟所了解的有出入,但隻要弄明白,就會發現,其實是挺有意思的東西。
不過,這倒也能理解。
他們很可能沒見過香獐子會打開麝包,吸引甲殼蟲、螞蟻等東西進入麝包的情形,誤以為是那些蟲子、小蛇之類被吃下,然後存儲到麝包裏麵形成麝香的。
事情得到證明,陳安沒有在這裏繼續停留。
好歹出來一趟,總是要在山上找找看看的,別的不說,能碰到隻兔子、野雞,或是找到個竹溜子的洞穴,那都是好的。
他也沒有走多遠,就在附近的山間、溝壑一路走一路看。
結果兔子、野雞之類,仿佛消失了一樣,影子都沒有看到,反到在山穀裏的一道泥溝旁,看到了大片的折耳根(魚腥草)。
如果邀上來自全國各地的人一起聚餐,麵對這種有趣的東西,甘之若飴的多半是西南老鄉,而剩下的人多半會在品嚐後緊鎖額頭與它嚴守三尺以上距離。
很少有幾種蔬菜能夠讓人如此涇渭分明的表示對它的喜愛或者是討厭,但是折耳根確實是如此,喜歡或者不喜歡,對於它的獨特風味很少有人站在中間。
作為是南方地區常用的天然草藥,折耳根已有上千年的使用曆史。
但傳統上把它作為常用食材的僅僅是四川、貴州、雲南及湖南西部等少數區域,其它地區則很少將它作為蔬菜或者香料食用。
這也讓它成了雲貴川渝(西南f4)的代表菜肴,一度被奉為“折耳根之神”。
於是,也就有了這麽一句有些中二的話語:老表,折耳根之神會保佑每個西南的孩子,折門!
上輩子陳安聽到這話的時候,覺得挺搞笑,但後來細細一想,這代表的更是一股濃濃的難以割舍的家鄉迴味。
對於從未接觸過折耳根的人,第一次品嚐折耳根就像是一種懲罰。
看似白淨清爽的根莖蔬菜,誘惑下將幾節折耳根夾入嘴,汁液隨著咀嚼突然釋放,一股強烈的類似魚腥的氣味伴隨著少許苦澀感覺瞬間彌漫口腔。
多數人此時的第一想法是趕緊將之吐出而非下咽,這正是多數人對於魚腥草的初印象。
而在喜歡吃折耳根的西南地區,那裏長大的人卻大多是它的死忠粉。
不過,很多人甚至沒聽過折耳根的另一個名字——魚腥草。
也不知道從小是怎麽稀裏糊塗地被父母喂了第一口這氣味別樣的食物,似乎天生使然地就習慣了這種口味。
對西南地區很多人來說,折耳根做的菜肴不僅具有著一種獨一無二無可代替的美妙味道,還是走出故土的人最容易牽腸掛肚的食物之一。
陳安也一樣!
事實上,在這些年,折耳根可以說是除了紅苕之外,最容易看到,並端上飯桌的野菜。
山溝、土埂、野地,那些潮濕的地方,很容易就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毫不誇張的說,這對於蜀地不少人來說,也是一道救命菜,簡單的醃製,甚至什麽都不放,隻需要少許鹽,就能從它身上迸發出別樣的味道。
和討厭紅苕不一樣,陳安對折耳根卻是非常癡迷,簡單一盤醃製的折耳根,配上一杯酒,他就能吃得有滋有味,完全停不下來。
吃烤洋芋的時候,吃烤紅燒的時候,炒肉的時候,煮酸辣粉的時候……在他看來,要是能有一些折耳根,仿佛整個世界都能一下子變得精彩。
石河子村家家戶戶都離不了這道菜,每每見到,肯定都是爭先恐後地搶挖,生怕慢了一步就沒了自己的份。
也正是因此,村子周邊反倒很少能見到這種野菜,都快被挖絕了。
那道田埂上有,那片水溝旁邊有,都被人記得清清楚楚。
每年折耳根剛冒出嫩葉就被人采挖一空,也就留下些細小斷根,在那些適宜生長的地方“苟延殘喘”。
今天難得在這裏見到,密密麻麻的,鋪開了七八平米那麽一大片,真是難得。
采挖出來,都夠吃上好幾頓了。
陳安當即放下火槍,用開山兒砍了一節木棒,簡單削尖後,找著這些折耳根的苗開始采挖。
已經入秋了,折耳根長在外麵的心形葉片已經顯老不能再吃了,還開了不少白色的四瓣小花,有著黃色的柱狀花蕊。
但是,這些深埋在柔軟泥土裏的用來吃的根,卻因為山溝中積蓄了不少落葉,腐化後土質變得肥沃的原因,長了很多分枝的根狀莖,在泥土裏蔓延了很長,而且比起石河村周邊河溝瘦地裏那些幹瘦的折耳根,這裏的要肥壯很多,依然非常脆嫩。
陳安在這裏選著比較粗的一刨就刨了兩個多小時,少說也收獲五六斤的樣子。
不愧是野生的,抓起來一聞,那種特殊的香味,就是比家養的藥濃鬱得多。
剩下還未刨的折耳根還有不少,以後想吃,隨時可以來挖,他把這片地方牢牢地記在腦海裏。
挖起來折耳根帶迴家,短時間內吃不完,他準備帶一部分,到盤龍灣,選在石崖靠近河溝的比較陰濕的地方,也栽上一片。
他相信,隻需要稍加管理,施點農家肥,這美味就能長得很肥壯,方便以後隨時可以食用。
同樣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材,很多討厭折耳根的人認為有毒,應該踢出食譜,但也有不少喜歡的人認為從自己到自己老媽再到她姥姥,在家鄉吃了上千年,也沒有誰是因為這個而嗚唿的。
在陳安這裏,從來都認為,任何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砒霜還被用來美容養顏呢!
折耳根在他這裏就是地道的美味,也是生活的一大樂趣!
將這些折耳根收集起來,放在水潭裏稍稍涮洗,白嫩的根莖依然那麽可愛,就著根莖把這些折耳根捆成一大坤,陳安提著迴家。
到了家裏麵,看到陳平在柿子樹下休息。
“老弟,迴來了!”
陳平滿臉的汗漬,看上去顯得很疲憊,一雙手也因為摘油桐果而弄得黢黑,但看到陳安迴來,還是很高興地咧嘴笑著打招唿。
這大半年時間裏,陳安的轉變,和靠著陳安蓋起來的大房子,讓他心甘情願地收起了身為大哥的那些脾氣,在對待陳安的時候,他再沒有之前的各種看不慣。
陳安點了點頭:“哥,覺得累了,就休息兩天撒!”
“沒得事兒,我休息哈再進山一趟,還有幾棵樹上的油桐果沒有摘,還能摘夠一大背篼。不過就是附近的油桐果已經沒有多少了……你看看摘迴來的這些油桐果,榨的油夠不夠用了。”
用油桐果榨油賺錢倒是其次,他主要還是想著自己寬敞漂亮的石頭房子,山裏潮濕,尤其到了雨季,可以連綿不絕地下好多天。
有這麽好的房子,裏麵的木料也應該好好保養起來。
陳安看了看堆在柿子樹下的一大堆還沒有剝殼的油桐果,到屋裏將折耳根放在桌上,再到樓上看看樓板上晾著的鋪滿整個樓板的油桐籽,數量已經不少。
經過陳平這些天的努力,單是油桐籽少說都有四五百公斤了。
他估摸一下,覺得榨出的桐油應該夠用了,下樓後,跟陳平說道:“應該差不多了,不好摘就不要去了,先休息兩天嘛。
我們哥兩個大半年時間沒有上過工,也該跟著去做上一段時間,支持哈老漢的工作撒,先晾著,等天陰下雨幹不了啥子的時候,再來把它們榨成油……不用擔心,屋子裏麵打家具的錢,等賣了那個熊膽就夠了。”
陳平一個人在附近還好說,更深的山裏,不適合他再去。
陳平點點頭,催促道:“中午飯給你留起的,趕緊去吃!”
“好!”
陳安迴屋裏,打開鐵鼎罐和櫥櫃看了下,還是日常的煮紅苕,還炒了些新鮮的熊腿肉,但現在,看著這熊腿肉,陳安都覺得沒有自己剛挖來得折耳根香。
隔了一夜的時間,香獐子活動的地方,依舊能聞到明顯的臭味,尤其是這片排糞便的地方,腥臭的氣味更為濃鬱。
陳安耐著性子,忍著腥臭,折了一根小樹枝,就在這片地方,扒開鬆針和香獐子的糞便仔細查看。
花了大半個小時,在一堆發白發黴的糞便下麵,還真看到些棕色的東西。
他一下子變得欣喜,伸手抓起來一小團,在指頭上搓撚開來,又湊在鼻子下聞了聞,越發確定這就是香獐子春季的時候自己從麝包裏踢出來的麝香。
可惜的是,隔的時間太久了些,已經廢了。
但陳安反而覺得高興。
至少,自己又增加了一些實用的經驗。
秋冬季節都是獵捕香獐子的好時候,過了這個時間,在春季的時候如果遇到,還可以收集,雖然能收到的隻是些散香,但仍然是值錢的東西,總不是壞事。
現在,陳安多少開始對馮麗榮的嘎公起了興趣,居然知道這麽些事情。
雖然說法跟所了解的有出入,但隻要弄明白,就會發現,其實是挺有意思的東西。
不過,這倒也能理解。
他們很可能沒見過香獐子會打開麝包,吸引甲殼蟲、螞蟻等東西進入麝包的情形,誤以為是那些蟲子、小蛇之類被吃下,然後存儲到麝包裏麵形成麝香的。
事情得到證明,陳安沒有在這裏繼續停留。
好歹出來一趟,總是要在山上找找看看的,別的不說,能碰到隻兔子、野雞,或是找到個竹溜子的洞穴,那都是好的。
他也沒有走多遠,就在附近的山間、溝壑一路走一路看。
結果兔子、野雞之類,仿佛消失了一樣,影子都沒有看到,反到在山穀裏的一道泥溝旁,看到了大片的折耳根(魚腥草)。
如果邀上來自全國各地的人一起聚餐,麵對這種有趣的東西,甘之若飴的多半是西南老鄉,而剩下的人多半會在品嚐後緊鎖額頭與它嚴守三尺以上距離。
很少有幾種蔬菜能夠讓人如此涇渭分明的表示對它的喜愛或者是討厭,但是折耳根確實是如此,喜歡或者不喜歡,對於它的獨特風味很少有人站在中間。
作為是南方地區常用的天然草藥,折耳根已有上千年的使用曆史。
但傳統上把它作為常用食材的僅僅是四川、貴州、雲南及湖南西部等少數區域,其它地區則很少將它作為蔬菜或者香料食用。
這也讓它成了雲貴川渝(西南f4)的代表菜肴,一度被奉為“折耳根之神”。
於是,也就有了這麽一句有些中二的話語:老表,折耳根之神會保佑每個西南的孩子,折門!
上輩子陳安聽到這話的時候,覺得挺搞笑,但後來細細一想,這代表的更是一股濃濃的難以割舍的家鄉迴味。
對於從未接觸過折耳根的人,第一次品嚐折耳根就像是一種懲罰。
看似白淨清爽的根莖蔬菜,誘惑下將幾節折耳根夾入嘴,汁液隨著咀嚼突然釋放,一股強烈的類似魚腥的氣味伴隨著少許苦澀感覺瞬間彌漫口腔。
多數人此時的第一想法是趕緊將之吐出而非下咽,這正是多數人對於魚腥草的初印象。
而在喜歡吃折耳根的西南地區,那裏長大的人卻大多是它的死忠粉。
不過,很多人甚至沒聽過折耳根的另一個名字——魚腥草。
也不知道從小是怎麽稀裏糊塗地被父母喂了第一口這氣味別樣的食物,似乎天生使然地就習慣了這種口味。
對西南地區很多人來說,折耳根做的菜肴不僅具有著一種獨一無二無可代替的美妙味道,還是走出故土的人最容易牽腸掛肚的食物之一。
陳安也一樣!
事實上,在這些年,折耳根可以說是除了紅苕之外,最容易看到,並端上飯桌的野菜。
山溝、土埂、野地,那些潮濕的地方,很容易就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毫不誇張的說,這對於蜀地不少人來說,也是一道救命菜,簡單的醃製,甚至什麽都不放,隻需要少許鹽,就能從它身上迸發出別樣的味道。
和討厭紅苕不一樣,陳安對折耳根卻是非常癡迷,簡單一盤醃製的折耳根,配上一杯酒,他就能吃得有滋有味,完全停不下來。
吃烤洋芋的時候,吃烤紅燒的時候,炒肉的時候,煮酸辣粉的時候……在他看來,要是能有一些折耳根,仿佛整個世界都能一下子變得精彩。
石河子村家家戶戶都離不了這道菜,每每見到,肯定都是爭先恐後地搶挖,生怕慢了一步就沒了自己的份。
也正是因此,村子周邊反倒很少能見到這種野菜,都快被挖絕了。
那道田埂上有,那片水溝旁邊有,都被人記得清清楚楚。
每年折耳根剛冒出嫩葉就被人采挖一空,也就留下些細小斷根,在那些適宜生長的地方“苟延殘喘”。
今天難得在這裏見到,密密麻麻的,鋪開了七八平米那麽一大片,真是難得。
采挖出來,都夠吃上好幾頓了。
陳安當即放下火槍,用開山兒砍了一節木棒,簡單削尖後,找著這些折耳根的苗開始采挖。
已經入秋了,折耳根長在外麵的心形葉片已經顯老不能再吃了,還開了不少白色的四瓣小花,有著黃色的柱狀花蕊。
但是,這些深埋在柔軟泥土裏的用來吃的根,卻因為山溝中積蓄了不少落葉,腐化後土質變得肥沃的原因,長了很多分枝的根狀莖,在泥土裏蔓延了很長,而且比起石河村周邊河溝瘦地裏那些幹瘦的折耳根,這裏的要肥壯很多,依然非常脆嫩。
陳安在這裏選著比較粗的一刨就刨了兩個多小時,少說也收獲五六斤的樣子。
不愧是野生的,抓起來一聞,那種特殊的香味,就是比家養的藥濃鬱得多。
剩下還未刨的折耳根還有不少,以後想吃,隨時可以來挖,他把這片地方牢牢地記在腦海裏。
挖起來折耳根帶迴家,短時間內吃不完,他準備帶一部分,到盤龍灣,選在石崖靠近河溝的比較陰濕的地方,也栽上一片。
他相信,隻需要稍加管理,施點農家肥,這美味就能長得很肥壯,方便以後隨時可以食用。
同樣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材,很多討厭折耳根的人認為有毒,應該踢出食譜,但也有不少喜歡的人認為從自己到自己老媽再到她姥姥,在家鄉吃了上千年,也沒有誰是因為這個而嗚唿的。
在陳安這裏,從來都認為,任何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砒霜還被用來美容養顏呢!
折耳根在他這裏就是地道的美味,也是生活的一大樂趣!
將這些折耳根收集起來,放在水潭裏稍稍涮洗,白嫩的根莖依然那麽可愛,就著根莖把這些折耳根捆成一大坤,陳安提著迴家。
到了家裏麵,看到陳平在柿子樹下休息。
“老弟,迴來了!”
陳平滿臉的汗漬,看上去顯得很疲憊,一雙手也因為摘油桐果而弄得黢黑,但看到陳安迴來,還是很高興地咧嘴笑著打招唿。
這大半年時間裏,陳安的轉變,和靠著陳安蓋起來的大房子,讓他心甘情願地收起了身為大哥的那些脾氣,在對待陳安的時候,他再沒有之前的各種看不慣。
陳安點了點頭:“哥,覺得累了,就休息兩天撒!”
“沒得事兒,我休息哈再進山一趟,還有幾棵樹上的油桐果沒有摘,還能摘夠一大背篼。不過就是附近的油桐果已經沒有多少了……你看看摘迴來的這些油桐果,榨的油夠不夠用了。”
用油桐果榨油賺錢倒是其次,他主要還是想著自己寬敞漂亮的石頭房子,山裏潮濕,尤其到了雨季,可以連綿不絕地下好多天。
有這麽好的房子,裏麵的木料也應該好好保養起來。
陳安看了看堆在柿子樹下的一大堆還沒有剝殼的油桐果,到屋裏將折耳根放在桌上,再到樓上看看樓板上晾著的鋪滿整個樓板的油桐籽,數量已經不少。
經過陳平這些天的努力,單是油桐籽少說都有四五百公斤了。
他估摸一下,覺得榨出的桐油應該夠用了,下樓後,跟陳平說道:“應該差不多了,不好摘就不要去了,先休息兩天嘛。
我們哥兩個大半年時間沒有上過工,也該跟著去做上一段時間,支持哈老漢的工作撒,先晾著,等天陰下雨幹不了啥子的時候,再來把它們榨成油……不用擔心,屋子裏麵打家具的錢,等賣了那個熊膽就夠了。”
陳平一個人在附近還好說,更深的山裏,不適合他再去。
陳平點點頭,催促道:“中午飯給你留起的,趕緊去吃!”
“好!”
陳安迴屋裏,打開鐵鼎罐和櫥櫃看了下,還是日常的煮紅苕,還炒了些新鮮的熊腿肉,但現在,看著這熊腿肉,陳安都覺得沒有自己剛挖來得折耳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