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濤聽到日本人在大聲吆喝著什麽,緊接著兩聲槍響,帳篷外有人應聲倒地。這一槍並沒有立即讓他斃命,那人掙紮著爬起來,可是沒走幾步,又是一聲槍響,那人撲倒在帳篷門口,努力地昂著頭,還想再跑,可此時已經力不從心。
陰暗的光線下,林雨濤一眼認出這位穿著百姓衣服的男子是城防司令部作戰參謀郝剛。
林雨濤和郝剛太熟悉了,兩人都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第九期畢業生,郝剛學生期主修輜重科,畢業後就一直在南京城防司令部服役,軍事理論知識豐富,很快調到作戰科任參謀。不僅如此,兩人都是南京人,都喜歡下象棋……
郝剛並沒有死,也認出了林雨濤,他黯淡的眼神忽然一亮,手揚了揚,很快無力地垂下,腦袋一歪……
林雨濤眼尖,看到他靠近胸口的一隻手上似乎有個黑乎乎的器物,一探手,果然是把手槍,連忙抓住藏掖在腰帶裏。
他有很多話想問他,可對方已經斷了氣。
幾個日本士兵已快速趕到,其中一個用腳踢了踢郝剛,哇啦說了一句,開始搜身。
林雨濤趕緊從地上擼了一把土,塗抹在臉上。
這時有個日本軍官探進腦袋,上下打量著林雨濤,目光中充滿了警惕,過了一會兒,他對著怔怔發呆的林雨濤說了一大通話。
跟著一個四十多歲中國人模樣的男子也探頭進來,提高聲音道:“你的,小林太君叫你把他的屍體處理掉。”
原來是個翻譯,林雨濤鬆了一口氣,裝作唯唯諾諾的應了一聲。
日本人推搡著剩下的兩名青壯年,朝著安全區西門方向走去。
林雨濤偷偷掏出郝剛給他的那把手槍,是一把m1903型號的勃朗寧半自動手槍,彈夾裏尚有五發子彈。
林雨濤想找個地方把郝剛安葬。可他不知道該把他安葬在何處。
他想起郝剛往昔的音容笑貌,一時間悲傷難抑。
一個年過半百的義工看他一直在原地發愣,以為他正為不知如何處置犯難,關切道:“小夥子,安全區西大門有個停屍點,你把屍體送到那兒去,到時自然會有人把他拉走。”
林雨濤嗯了一聲。
頓了頓,那人補充道:“這些天每天都會有人來拉屍體的,早晚各一次。”他看到林雨濤錯愕的表情,他歎息起來,“現在這裏每天都會死人,有病死了,有餓死的,還有打仗受傷的士兵……”他上下掃了林雨濤一眼說,壓低聲音,“日本人每天都會進來抓人,尤其會抓一些當兵模樣的,尤其你這種模樣的,最容易被日本人誤抓啦……小夥子,你可得當心啊,
就昨天一天,日本人一下子就抓了就一百多人,說他們是藏在安全區的中國士兵!”
林雨濤不想再聽下去,打斷道:“叔,這個人我認識,他和我從小一起長大,我不想扔下他不管,我想把他找個地方埋了……”
輪到那位義工表情錯愕。
沉默了好一會兒,他長長地歎了口氣:“西大門往西六七百米的清涼山,在山後有塊地專門用來埋死人的……唉,作孽呀,作孽呀!”
林雨濤感激地點點頭。
義工正要離去,忽然想起了什麽,扭頭道:“孩子啊,你最好還得到北大門金陵中學那裏去開個路條,日本人在那裏設了個點,到時會發給你一根白布條,你把它綁在袖子上就行了,免得小鬼子盤問你再把你抓了!”
林雨濤從路邊找到一架木板拖車,把郝剛抱起,輕輕地放了上去,在他看來,眼前的這個人還是有生命的,稍不小心就會弄疼他。
他得拉著他,先去北門,按義工所說的,去開個路條。
拖車破破爛爛,兩隻木輪已經變形,拉起來發出吱吱的響聲,十分吃力。
他小心翼翼地拉著車,總怕幅度太大會讓郝剛從上麵滾下來。
所以他一邊拉著拖車,一邊不時迴頭看看。
拉了一段路後他發現郝剛的左手臂不知何時垂了下來。
他連忙停車,把拖車輕輕放下,拖車前重後輕,後麵翹了起來,郝剛的左手臂隨著車後麵的翹起,在空中抖了一下。
林雨濤突然看到他左手緊握的拳頭,露出了一截紙。
林雨濤掰開他的手指,是一張紙條。
紙條上是兩排黑色的鋼筆字。
“新年將至,父母甚念,盼吾兒務必於臘月二十一日歸家!父:國華。”
行書字體,筆鋒蒼勁有力。
看得出郝剛的父親有些學究。
可憐天下父母心!
可如今,斯者已逝,雙方陰陽相隔!
想著想著,林雨濤又開始難受起來,他仿佛看到一位父親痛失愛子的悲愴與蒼涼……
他的眼前浮現出郝剛父親的模樣……
林雨濤突然一怔。
一段記憶浮現腦海。
他與郝剛的父親曾有過謀麵……
那是去年夏天的事……
當時郝剛的父親第一次來看郝剛,並給他帶了一大筐自家種的甜瓜……
他們家在南京的郊區龍潭……
那是一個個頭不足一米七,衣服破舊,還打著補丁的老人,完全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他怎麽可能寫出那般蒼勁的鋼筆字?
林雨濤有了結論,那張紙條絕不是他父親寫的,國華也不是他的父親!
可是,那又會是誰寫的呢?如果不是他父親寫的,那麽這張紙條又怎麽會在他手裏呢?而且他至死都緊握著它?
林雨濤腦裏一片混亂,怎麽也理不出頭緒,他強迫自己不去想它!
可不一會兒,這兩行字又不自不覺跳進他的腦中。
難道就是一張表達父母思念孩子的紙條,僅此而已,是自己想多了?
也怪不得,在這個寒冷而蕭殺的冬日,南京城又有多少父母在掛念自己的孩子啊!
陰暗的光線下,林雨濤一眼認出這位穿著百姓衣服的男子是城防司令部作戰參謀郝剛。
林雨濤和郝剛太熟悉了,兩人都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第九期畢業生,郝剛學生期主修輜重科,畢業後就一直在南京城防司令部服役,軍事理論知識豐富,很快調到作戰科任參謀。不僅如此,兩人都是南京人,都喜歡下象棋……
郝剛並沒有死,也認出了林雨濤,他黯淡的眼神忽然一亮,手揚了揚,很快無力地垂下,腦袋一歪……
林雨濤眼尖,看到他靠近胸口的一隻手上似乎有個黑乎乎的器物,一探手,果然是把手槍,連忙抓住藏掖在腰帶裏。
他有很多話想問他,可對方已經斷了氣。
幾個日本士兵已快速趕到,其中一個用腳踢了踢郝剛,哇啦說了一句,開始搜身。
林雨濤趕緊從地上擼了一把土,塗抹在臉上。
這時有個日本軍官探進腦袋,上下打量著林雨濤,目光中充滿了警惕,過了一會兒,他對著怔怔發呆的林雨濤說了一大通話。
跟著一個四十多歲中國人模樣的男子也探頭進來,提高聲音道:“你的,小林太君叫你把他的屍體處理掉。”
原來是個翻譯,林雨濤鬆了一口氣,裝作唯唯諾諾的應了一聲。
日本人推搡著剩下的兩名青壯年,朝著安全區西門方向走去。
林雨濤偷偷掏出郝剛給他的那把手槍,是一把m1903型號的勃朗寧半自動手槍,彈夾裏尚有五發子彈。
林雨濤想找個地方把郝剛安葬。可他不知道該把他安葬在何處。
他想起郝剛往昔的音容笑貌,一時間悲傷難抑。
一個年過半百的義工看他一直在原地發愣,以為他正為不知如何處置犯難,關切道:“小夥子,安全區西大門有個停屍點,你把屍體送到那兒去,到時自然會有人把他拉走。”
林雨濤嗯了一聲。
頓了頓,那人補充道:“這些天每天都會有人來拉屍體的,早晚各一次。”他看到林雨濤錯愕的表情,他歎息起來,“現在這裏每天都會死人,有病死了,有餓死的,還有打仗受傷的士兵……”他上下掃了林雨濤一眼說,壓低聲音,“日本人每天都會進來抓人,尤其會抓一些當兵模樣的,尤其你這種模樣的,最容易被日本人誤抓啦……小夥子,你可得當心啊,
就昨天一天,日本人一下子就抓了就一百多人,說他們是藏在安全區的中國士兵!”
林雨濤不想再聽下去,打斷道:“叔,這個人我認識,他和我從小一起長大,我不想扔下他不管,我想把他找個地方埋了……”
輪到那位義工表情錯愕。
沉默了好一會兒,他長長地歎了口氣:“西大門往西六七百米的清涼山,在山後有塊地專門用來埋死人的……唉,作孽呀,作孽呀!”
林雨濤感激地點點頭。
義工正要離去,忽然想起了什麽,扭頭道:“孩子啊,你最好還得到北大門金陵中學那裏去開個路條,日本人在那裏設了個點,到時會發給你一根白布條,你把它綁在袖子上就行了,免得小鬼子盤問你再把你抓了!”
林雨濤從路邊找到一架木板拖車,把郝剛抱起,輕輕地放了上去,在他看來,眼前的這個人還是有生命的,稍不小心就會弄疼他。
他得拉著他,先去北門,按義工所說的,去開個路條。
拖車破破爛爛,兩隻木輪已經變形,拉起來發出吱吱的響聲,十分吃力。
他小心翼翼地拉著車,總怕幅度太大會讓郝剛從上麵滾下來。
所以他一邊拉著拖車,一邊不時迴頭看看。
拉了一段路後他發現郝剛的左手臂不知何時垂了下來。
他連忙停車,把拖車輕輕放下,拖車前重後輕,後麵翹了起來,郝剛的左手臂隨著車後麵的翹起,在空中抖了一下。
林雨濤突然看到他左手緊握的拳頭,露出了一截紙。
林雨濤掰開他的手指,是一張紙條。
紙條上是兩排黑色的鋼筆字。
“新年將至,父母甚念,盼吾兒務必於臘月二十一日歸家!父:國華。”
行書字體,筆鋒蒼勁有力。
看得出郝剛的父親有些學究。
可憐天下父母心!
可如今,斯者已逝,雙方陰陽相隔!
想著想著,林雨濤又開始難受起來,他仿佛看到一位父親痛失愛子的悲愴與蒼涼……
他的眼前浮現出郝剛父親的模樣……
林雨濤突然一怔。
一段記憶浮現腦海。
他與郝剛的父親曾有過謀麵……
那是去年夏天的事……
當時郝剛的父親第一次來看郝剛,並給他帶了一大筐自家種的甜瓜……
他們家在南京的郊區龍潭……
那是一個個頭不足一米七,衣服破舊,還打著補丁的老人,完全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他怎麽可能寫出那般蒼勁的鋼筆字?
林雨濤有了結論,那張紙條絕不是他父親寫的,國華也不是他的父親!
可是,那又會是誰寫的呢?如果不是他父親寫的,那麽這張紙條又怎麽會在他手裏呢?而且他至死都緊握著它?
林雨濤腦裏一片混亂,怎麽也理不出頭緒,他強迫自己不去想它!
可不一會兒,這兩行字又不自不覺跳進他的腦中。
難道就是一張表達父母思念孩子的紙條,僅此而已,是自己想多了?
也怪不得,在這個寒冷而蕭殺的冬日,南京城又有多少父母在掛念自己的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