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曆史和中國很像,也經常出現南北分裂的情況。到了十七世紀越南再次分裂為南方統治的阮主和北方統治的鄭主,兩者雖然都聲稱自己是黎朝的臣子,但是卻都掌握著朝政,互相為了統一對方斷斷續續打了幾十多年的仗。等到了十七世紀後期,雙方都已經精疲力盡,因此盡管互不承認,卻也相互不再進攻,就這樣維持了大概百年左右的和平。
而到了十八世紀七十年代,隨著越南封建社會危機日益嚴重,階級矛盾尖銳,南方的阮主政權率先發生了變化。在阮氏統治的南方,土地兼並日益嚴重。1771年,出身農民兼做小生意的阮文嶽、阮文侶、阮文慧三兄弟,在西山邑建立屯寨,發動起義,史稱西山起義。起義軍在1773年奪取歸仁府城,最終在1776年攻占西貢,1777年擒斬阮福淳和新政王,但是卻讓阮福映逃脫。
阮朝宗室唯一逃脫的阮福映,真是曆經坎坷。在1775年的時候,北方的鄭主攻陷富春,阮福映隨著叔父定王阮福淳難逃至嘉定,1777年阮福淳被殺之後,阮福映被諸軍推舉為全國兵馬大元帥,並於1778稱嘉隆王。他為了恢複阮氏勢力費勁了心力,勾結了周邊不少的勢力,甚至都通過法國傳教士百多祿,勾搭上了法國。期間多次對北麵的西山起義軍發動攻擊,但是每次都被打得落花流水,而他也是東躲西藏的,沒個固定落腳的地方。
不過他的運氣每次都很好,每次都沒逃過一劫。為了恢複阮朝,他和西麵的泰國借兵,許諾自己成功以後臣服泰國,雖然借兵之後失敗了,但是隨後泰國發生兵變,泰國人並沒有功夫搭理他。
他見泰國人不行,就派自己年僅四歲的兒子阮福景隨百多祿遠赴法國當人質,簽署了喪權辱國的《凡爾賽條約》,割占越南的國土,而阮福映在得到援助之後,也撕毀了條約,並沒有履行條約,法國雖然派人來催,但是阮福映運氣爆棚,這個時候法國恰好爆發了大革命,也沒能力遠征越南迫使他履行條約。
隨後數年時間,他憑借著各方勢力以及西山朝內部的分裂,最終統一了整個越南。
不過他沒有履行《凡爾賽條約》,不是沒有代價的。他沒有承受,他的後代替他承受了。幾十年之後,拿破侖三世想到了幾十年前法國還被越南擺了一道,就派兵過去逼越南履行條約,遭到拒絕之後,就強行占領了越南南部,後來進一步侵占了北部,將整個越南都給變成了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
此刻,阮福映再次從泰國帶了兩萬多雇傭軍過來,可是卻再次被西山朝的大將阮文慧擊敗。這次失敗損失極大,兩萬多泰國雇傭軍隻剩下了數百人,而阮文慧則帶著少數心腹逃到了富國島上,才躲過了一劫。
但是他仍然不甘心就這麽了卻一生,在派人再次去泰國求援的同時,他也接受了手下一個叫張啟輝的大臣的建議,向新興的強國大明王國去求援。
“這個大明王國,看來是複興已定了!連續兩次擊敗強大的洋人啊!依老臣看來,就是北麵的清國都無法做到!陛下,不如趁著這次機會,去尋求這個大明王國的援助,一定會對咱們的大業有所裨益。”張啟輝說道。他之所以叫阮福映“陛下”,是因為阮福映在阮朝裏麵就自稱國王。越南猴子向來妄自尊大,在自己狹小的國土上還妄稱自己是南朝,對北麵的中國表麵稱臣,但是統治者卻向來稱自己為皇帝,根本就不把北麵的中國放在眼裏。
“嗯,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阮福映說道,“張卿,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你就給那個明國的國王準備一些珍奇寶貝還有美女,對他聲稱咱們要稱臣納貢,但是現在國破家亡,要尋求援助。”
阮福映說這話的時候臉上都是笑意,心想自己肯定是抓住一個冤大頭了。在他的印象裏,這些中國人向來都是愛麵子的人,隻要自己能不顧稱臣這種虛名上的損失,就能獲得十分豐厚的迴報,沒準還能出兵幫自己平定北麵的叛亂呢!這個朱海濤自稱是明朝的後裔,一定也是這樣。
“是!陛下,這個說法一定能打動這個朱海濤的。對了陛下,咱們向明國求援,那和泰國以及法國那邊該怎麽辦?”張啟輝又問道。
“泰國那邊我親自去應付,鄭森一定會饒了我的。至於法國那邊……洋人多是狡詐無信之輩,而且要價頗高,我還不打算答應那個百多祿,不過為了以防萬一,咱們還是要和他們牽著線,盡量托著他們。”阮福映斟酌地說道。他還不是那種昏庸之輩,要不然也不會十數年後完成了絕地大反擊,曆史上他也是在多次被西山軍擊敗之後,實在是走投無路了,才選擇和百多祿合作,將自己的孩子送到法國當人質的。
“是!”張啟輝答道。
阮福映君臣的事情朱海濤現在還暫時不知道,但是他征服整個南洋,將它變為華人後花園的計劃,卻一直在穩步推行著。現在,他正在和諸位將領以及政府高官,舉行禦前會議,商討這次戰役之後的事情。
“陛下,這次咱們真是大獲全勝!根據您的計劃,咱們已經完全取得了南海、爪哇海等多處海域的製海權。咱們的船隻,想要在哪裏航行,就在哪裏航行,咱們的陸軍,想要在哪個地方登陸,就可以在哪個地方登陸。”在這次會議上,趙俊峰將這次戰役的海戰部分詳細地說了出來,還將自己的結論說了出來。
“是啊!陛下,咱們不如趁機進逼巴達維亞,逼迫荷蘭人投降得了!”第一艦隊司令李海洋說道。
“定月,你的意思呢?”朱海濤對一直不怎麽說話的薛定月道。他想知道這是整個海軍的意思還是李海洋個人的意思。
“陛下,我不讚成立即進逼巴達維亞!咱們現在已經達到了擴張的極限了,各項生產,現在都因為戰事的拖延而受到了大量損失,如果再繼續擴大戰爭的話,恐怕咱們的社會秩序都會發生動亂的。”薛定月想了想,說道。
“定月所說的,也是我想的。咱們雖然戰果輝煌,損失輕微,但是步子太大的話,還是會扯到蛋的!咱們就這幾十萬人口,還得消化新歸附和新占領的地盤,如果貿然擴張的話,肯定會發生不好的事情!曆史上那麽多強大的帝國,不就是因為擴張過度,導致自己轟然解體的嗎?我絕對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朱海濤堅定地說道。
“是,陛下!”聽到了朱海濤的決斷,李海洋和趙俊峰都說道。他們都是朱海濤的臣屬,絕對要服從朱海濤的命令。
而到了十八世紀七十年代,隨著越南封建社會危機日益嚴重,階級矛盾尖銳,南方的阮主政權率先發生了變化。在阮氏統治的南方,土地兼並日益嚴重。1771年,出身農民兼做小生意的阮文嶽、阮文侶、阮文慧三兄弟,在西山邑建立屯寨,發動起義,史稱西山起義。起義軍在1773年奪取歸仁府城,最終在1776年攻占西貢,1777年擒斬阮福淳和新政王,但是卻讓阮福映逃脫。
阮朝宗室唯一逃脫的阮福映,真是曆經坎坷。在1775年的時候,北方的鄭主攻陷富春,阮福映隨著叔父定王阮福淳難逃至嘉定,1777年阮福淳被殺之後,阮福映被諸軍推舉為全國兵馬大元帥,並於1778稱嘉隆王。他為了恢複阮氏勢力費勁了心力,勾結了周邊不少的勢力,甚至都通過法國傳教士百多祿,勾搭上了法國。期間多次對北麵的西山起義軍發動攻擊,但是每次都被打得落花流水,而他也是東躲西藏的,沒個固定落腳的地方。
不過他的運氣每次都很好,每次都沒逃過一劫。為了恢複阮朝,他和西麵的泰國借兵,許諾自己成功以後臣服泰國,雖然借兵之後失敗了,但是隨後泰國發生兵變,泰國人並沒有功夫搭理他。
他見泰國人不行,就派自己年僅四歲的兒子阮福景隨百多祿遠赴法國當人質,簽署了喪權辱國的《凡爾賽條約》,割占越南的國土,而阮福映在得到援助之後,也撕毀了條約,並沒有履行條約,法國雖然派人來催,但是阮福映運氣爆棚,這個時候法國恰好爆發了大革命,也沒能力遠征越南迫使他履行條約。
隨後數年時間,他憑借著各方勢力以及西山朝內部的分裂,最終統一了整個越南。
不過他沒有履行《凡爾賽條約》,不是沒有代價的。他沒有承受,他的後代替他承受了。幾十年之後,拿破侖三世想到了幾十年前法國還被越南擺了一道,就派兵過去逼越南履行條約,遭到拒絕之後,就強行占領了越南南部,後來進一步侵占了北部,將整個越南都給變成了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
此刻,阮福映再次從泰國帶了兩萬多雇傭軍過來,可是卻再次被西山朝的大將阮文慧擊敗。這次失敗損失極大,兩萬多泰國雇傭軍隻剩下了數百人,而阮文慧則帶著少數心腹逃到了富國島上,才躲過了一劫。
但是他仍然不甘心就這麽了卻一生,在派人再次去泰國求援的同時,他也接受了手下一個叫張啟輝的大臣的建議,向新興的強國大明王國去求援。
“這個大明王國,看來是複興已定了!連續兩次擊敗強大的洋人啊!依老臣看來,就是北麵的清國都無法做到!陛下,不如趁著這次機會,去尋求這個大明王國的援助,一定會對咱們的大業有所裨益。”張啟輝說道。他之所以叫阮福映“陛下”,是因為阮福映在阮朝裏麵就自稱國王。越南猴子向來妄自尊大,在自己狹小的國土上還妄稱自己是南朝,對北麵的中國表麵稱臣,但是統治者卻向來稱自己為皇帝,根本就不把北麵的中國放在眼裏。
“嗯,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阮福映說道,“張卿,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你就給那個明國的國王準備一些珍奇寶貝還有美女,對他聲稱咱們要稱臣納貢,但是現在國破家亡,要尋求援助。”
阮福映說這話的時候臉上都是笑意,心想自己肯定是抓住一個冤大頭了。在他的印象裏,這些中國人向來都是愛麵子的人,隻要自己能不顧稱臣這種虛名上的損失,就能獲得十分豐厚的迴報,沒準還能出兵幫自己平定北麵的叛亂呢!這個朱海濤自稱是明朝的後裔,一定也是這樣。
“是!陛下,這個說法一定能打動這個朱海濤的。對了陛下,咱們向明國求援,那和泰國以及法國那邊該怎麽辦?”張啟輝又問道。
“泰國那邊我親自去應付,鄭森一定會饒了我的。至於法國那邊……洋人多是狡詐無信之輩,而且要價頗高,我還不打算答應那個百多祿,不過為了以防萬一,咱們還是要和他們牽著線,盡量托著他們。”阮福映斟酌地說道。他還不是那種昏庸之輩,要不然也不會十數年後完成了絕地大反擊,曆史上他也是在多次被西山軍擊敗之後,實在是走投無路了,才選擇和百多祿合作,將自己的孩子送到法國當人質的。
“是!”張啟輝答道。
阮福映君臣的事情朱海濤現在還暫時不知道,但是他征服整個南洋,將它變為華人後花園的計劃,卻一直在穩步推行著。現在,他正在和諸位將領以及政府高官,舉行禦前會議,商討這次戰役之後的事情。
“陛下,這次咱們真是大獲全勝!根據您的計劃,咱們已經完全取得了南海、爪哇海等多處海域的製海權。咱們的船隻,想要在哪裏航行,就在哪裏航行,咱們的陸軍,想要在哪個地方登陸,就可以在哪個地方登陸。”在這次會議上,趙俊峰將這次戰役的海戰部分詳細地說了出來,還將自己的結論說了出來。
“是啊!陛下,咱們不如趁機進逼巴達維亞,逼迫荷蘭人投降得了!”第一艦隊司令李海洋說道。
“定月,你的意思呢?”朱海濤對一直不怎麽說話的薛定月道。他想知道這是整個海軍的意思還是李海洋個人的意思。
“陛下,我不讚成立即進逼巴達維亞!咱們現在已經達到了擴張的極限了,各項生產,現在都因為戰事的拖延而受到了大量損失,如果再繼續擴大戰爭的話,恐怕咱們的社會秩序都會發生動亂的。”薛定月想了想,說道。
“定月所說的,也是我想的。咱們雖然戰果輝煌,損失輕微,但是步子太大的話,還是會扯到蛋的!咱們就這幾十萬人口,還得消化新歸附和新占領的地盤,如果貿然擴張的話,肯定會發生不好的事情!曆史上那麽多強大的帝國,不就是因為擴張過度,導致自己轟然解體的嗎?我絕對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朱海濤堅定地說道。
“是,陛下!”聽到了朱海濤的決斷,李海洋和趙俊峰都說道。他們都是朱海濤的臣屬,絕對要服從朱海濤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