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81年1月24日,春節,位於棉蘭老島東岸的奉天府,正在舉行一個盛大的儀式。
經過多番準備之後,朱海濤終於決定在今天舉行盛大的登基儀式,來正式宣布自己稱王建製。
先是祭天,祭地,祭祖宗,然後李榮仁宣讀了一份誓文,意思是朱海濤承繼了朱明王朝的道統和法統,正式建立大明王國,自稱明王。他的陸軍,也正式稱為大明皇家陸軍,海軍也稱為大明皇家海軍。
一番繁瑣的儀式結束之後,朱海濤親自宣布了自己寫的第一道敕令,就是宣布《軍功授田法》。
這個法案在之前就一直在醞釀之中,並得到了部分的實行,現在隻不過是具體規定了下來而已。這個法案,具體來說就是每個月有三塊銀元,每家出兵一人,就能得到五畝土地,在服役十年之後,還能另外得到十五畝田。
另外,在桃花源剛來棉蘭老島參加的那一批士兵,無論參沒參加過戰鬥,一律升為士官,每個月的軍餉是六塊銀元,服役十年之後能夠再得到二十畝土地。
按照朱海濤的想法,這田地必須和效忠大明掛鉤,在整個南洋的土地有幾億畝,將來還會有中國、朝鮮和日本的土地,完全夠分了。
軍功授田法還規定了,凡是擁有二十畝田以上之家,男丁必須剪辮效忠,否則全家財產充公,凡是擁有五十畝田以上的人家,不僅家中男丁要剪辮效忠,而且還必須出一男丁參加明軍當兵,否則家中財產同樣要充公。
這可能就和三寶顏那些大地主有些衝突,但是朱海濤采用了柔性處理,讓他們在三年之內辦理好自己手中的產業,三年之後如果仍然沒有這樣做的話,那可就對不起了。
他們經過解釋,也明白了現在的情況。既然這個國家叫做明國,那麽就和北邊的清國水火不容,帶著個辮子那算是什麽?身在明營心在清嗎?
還有,凡是科舉在身的男子,隻要剪掉辮子,並且在所在地縣衙報備,那麽他的科舉功名就能被承認,有資格當明國的官,如果拒絕剪辮子,那麽就永不敘用了。
隨後,就是對於所征服地區的土地管理。三大蘇丹國的土地一律沒收,不允許土人和摩洛人擁有土地,他們要麽在農場裏麵做工,要麽在集中營裏當做血肉工廠的免費勞動力,死後身體也不準入土,脂肪要被抽幹,身體火化之後變成骨灰,用來燒製骨瓷。
在宣讀完之後,朱海濤接著宣布了《大明科舉製度》、《大明文官法》、《大明武官法》、《大明曆法》等法案,規定了明國的地方政權製度,文官製度、武官製度、科舉製度等等方方麵麵的東西。
反正現在他是草創一國,自然是怎麽高效就怎麽來,地方政權就設置了省—府(市)—縣—鎮(鄉)四級,沒有前明的衛所製度,軍政分離,司法獨立。
在科舉製度上朱海濤有了創新,奉行“中學為本,西學為用”,就是打著以中學為本的幌子,實習近代的“軍國民教育”,讓學校裏的孩子們都知道忠君報國。
另外,他還實行了“秀才為官”和“科舉晉級”的製度,隻要是在科舉中得了秀才的人便能從最小的官開始當起。
在頒布完了這些之後,朱海濤就任命李榮仁為內閣總理,畢在生為軍械部長,吳澤濤是農業部長,他不適合帶兵,不過對於農業發展,還是有自己的一套東西的。
財政部長和商業部長是錢友仁在擔任,他也辭去了自己的師長職務,專心做起了政府的職務。
工業部長朱海濤沒設,因為在這個時代沒多少人懂工業,因此實際是朱海濤自己負責的工業發展,以免走入到了歧途之中。
在頒布完這些事情之後,朱海濤就帶領文武百官、明軍將士以及部分百姓,來到了不遠處一座巨型石碑前麵,這個石碑後麵,則是一個巨大的封土堆。
這個封土堆裏整整齊齊擺放的是自從登陸棉蘭老島以來,在曆次戰鬥之中死亡的明軍將士,總共二十六人。
自從登陸棉蘭老島以來,朱海濤率領的這隻軍隊也算是“身經百戰”,先後打敗了法賽路的部落聯盟,巨眼部落聯盟,還有三個蘇丹國,以及在霍洛灣大鬧了一場。前前後後消滅的敵人大概有十萬多人,死亡了大概三萬多,受傷後被處死的也有兩萬多,剩下的全都進了血肉工廠當免費勞動力。
另外,有這麽多土人的屍體來作為原料,就在前兩天,朱海濤終於試驗成功了骨瓷,燒製出了這種通體潔白如乳的瓷器。
現在,他就把這個骨瓷碗擺在紀念這些將士的牌位之前,按照中國人的習俗放上了水果來供他們的亡靈品嚐。
他們這些人,都是為了漢人複國而死,家裏都得到了妥善安置,以後還要進入功臣閣,世世代代要受到後人的瞻仰。
雄渾的軍樂聲響起,之後便是數千虎賁齊聲高唱《複我華夏》,還是朱海濤照著《國際歌》改的,自然是威武雄壯,氣魄雄渾。
“起來!天下受到壓迫的漢人!滿腔熱血沸騰,拚死決戰才能贏!盡滅各處胡虜,複我華夏大明!莫道吾等生來卑微,鴻鵠之誌誰可知?天子海外已歸來,帶吾等滅虜打江山,漢家子弟興中華!”
“禽獸土人,八旗高粱,綠營漢奸,西夷邪教,豈可阻我華夏重興?豈可阻我大明億萬兵?漢家子弟遍天下,何不奮發而起,迎我華夏正朔,滅絕傷我之敵!迎我華夏正朔,滅絕傷我之敵!滅絕傷我之敵!”
這曲子是照著《國際歌》的譜子改的,朱海濤粗通音律,就照著改了歌詞。不過這歌曲聽起來確實振奮人心,不僅唱著這首歌的明軍官兵人人熱血沸騰,就來周邊的百姓也感覺抑製不住內心的氣血,一股股熱浪鬥氣灌入體內,翻騰著肺腑,讓人恨不得現在就衝入戰場,與漢家子弟的敵人決一死戰。
“這是自去年以來,跟隨我轉戰棉蘭老島周圍,血灑疆場的英烈。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都將永續在我大明功臣閣中,他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為了打下漢人江山,自當永久銘記於心,永垂不朽!”
《複我華夏》歌曲終結,昂揚之氣還在半空縈繞,朱海濤便高聲喊了起來,讓自己的聲音能夠傳播到校場上的每個人耳中。以後,還要傳進天下每個人的心中。
經過多番準備之後,朱海濤終於決定在今天舉行盛大的登基儀式,來正式宣布自己稱王建製。
先是祭天,祭地,祭祖宗,然後李榮仁宣讀了一份誓文,意思是朱海濤承繼了朱明王朝的道統和法統,正式建立大明王國,自稱明王。他的陸軍,也正式稱為大明皇家陸軍,海軍也稱為大明皇家海軍。
一番繁瑣的儀式結束之後,朱海濤親自宣布了自己寫的第一道敕令,就是宣布《軍功授田法》。
這個法案在之前就一直在醞釀之中,並得到了部分的實行,現在隻不過是具體規定了下來而已。這個法案,具體來說就是每個月有三塊銀元,每家出兵一人,就能得到五畝土地,在服役十年之後,還能另外得到十五畝田。
另外,在桃花源剛來棉蘭老島參加的那一批士兵,無論參沒參加過戰鬥,一律升為士官,每個月的軍餉是六塊銀元,服役十年之後能夠再得到二十畝土地。
按照朱海濤的想法,這田地必須和效忠大明掛鉤,在整個南洋的土地有幾億畝,將來還會有中國、朝鮮和日本的土地,完全夠分了。
軍功授田法還規定了,凡是擁有二十畝田以上之家,男丁必須剪辮效忠,否則全家財產充公,凡是擁有五十畝田以上的人家,不僅家中男丁要剪辮效忠,而且還必須出一男丁參加明軍當兵,否則家中財產同樣要充公。
這可能就和三寶顏那些大地主有些衝突,但是朱海濤采用了柔性處理,讓他們在三年之內辦理好自己手中的產業,三年之後如果仍然沒有這樣做的話,那可就對不起了。
他們經過解釋,也明白了現在的情況。既然這個國家叫做明國,那麽就和北邊的清國水火不容,帶著個辮子那算是什麽?身在明營心在清嗎?
還有,凡是科舉在身的男子,隻要剪掉辮子,並且在所在地縣衙報備,那麽他的科舉功名就能被承認,有資格當明國的官,如果拒絕剪辮子,那麽就永不敘用了。
隨後,就是對於所征服地區的土地管理。三大蘇丹國的土地一律沒收,不允許土人和摩洛人擁有土地,他們要麽在農場裏麵做工,要麽在集中營裏當做血肉工廠的免費勞動力,死後身體也不準入土,脂肪要被抽幹,身體火化之後變成骨灰,用來燒製骨瓷。
在宣讀完之後,朱海濤接著宣布了《大明科舉製度》、《大明文官法》、《大明武官法》、《大明曆法》等法案,規定了明國的地方政權製度,文官製度、武官製度、科舉製度等等方方麵麵的東西。
反正現在他是草創一國,自然是怎麽高效就怎麽來,地方政權就設置了省—府(市)—縣—鎮(鄉)四級,沒有前明的衛所製度,軍政分離,司法獨立。
在科舉製度上朱海濤有了創新,奉行“中學為本,西學為用”,就是打著以中學為本的幌子,實習近代的“軍國民教育”,讓學校裏的孩子們都知道忠君報國。
另外,他還實行了“秀才為官”和“科舉晉級”的製度,隻要是在科舉中得了秀才的人便能從最小的官開始當起。
在頒布完了這些之後,朱海濤就任命李榮仁為內閣總理,畢在生為軍械部長,吳澤濤是農業部長,他不適合帶兵,不過對於農業發展,還是有自己的一套東西的。
財政部長和商業部長是錢友仁在擔任,他也辭去了自己的師長職務,專心做起了政府的職務。
工業部長朱海濤沒設,因為在這個時代沒多少人懂工業,因此實際是朱海濤自己負責的工業發展,以免走入到了歧途之中。
在頒布完這些事情之後,朱海濤就帶領文武百官、明軍將士以及部分百姓,來到了不遠處一座巨型石碑前麵,這個石碑後麵,則是一個巨大的封土堆。
這個封土堆裏整整齊齊擺放的是自從登陸棉蘭老島以來,在曆次戰鬥之中死亡的明軍將士,總共二十六人。
自從登陸棉蘭老島以來,朱海濤率領的這隻軍隊也算是“身經百戰”,先後打敗了法賽路的部落聯盟,巨眼部落聯盟,還有三個蘇丹國,以及在霍洛灣大鬧了一場。前前後後消滅的敵人大概有十萬多人,死亡了大概三萬多,受傷後被處死的也有兩萬多,剩下的全都進了血肉工廠當免費勞動力。
另外,有這麽多土人的屍體來作為原料,就在前兩天,朱海濤終於試驗成功了骨瓷,燒製出了這種通體潔白如乳的瓷器。
現在,他就把這個骨瓷碗擺在紀念這些將士的牌位之前,按照中國人的習俗放上了水果來供他們的亡靈品嚐。
他們這些人,都是為了漢人複國而死,家裏都得到了妥善安置,以後還要進入功臣閣,世世代代要受到後人的瞻仰。
雄渾的軍樂聲響起,之後便是數千虎賁齊聲高唱《複我華夏》,還是朱海濤照著《國際歌》改的,自然是威武雄壯,氣魄雄渾。
“起來!天下受到壓迫的漢人!滿腔熱血沸騰,拚死決戰才能贏!盡滅各處胡虜,複我華夏大明!莫道吾等生來卑微,鴻鵠之誌誰可知?天子海外已歸來,帶吾等滅虜打江山,漢家子弟興中華!”
“禽獸土人,八旗高粱,綠營漢奸,西夷邪教,豈可阻我華夏重興?豈可阻我大明億萬兵?漢家子弟遍天下,何不奮發而起,迎我華夏正朔,滅絕傷我之敵!迎我華夏正朔,滅絕傷我之敵!滅絕傷我之敵!”
這曲子是照著《國際歌》的譜子改的,朱海濤粗通音律,就照著改了歌詞。不過這歌曲聽起來確實振奮人心,不僅唱著這首歌的明軍官兵人人熱血沸騰,就來周邊的百姓也感覺抑製不住內心的氣血,一股股熱浪鬥氣灌入體內,翻騰著肺腑,讓人恨不得現在就衝入戰場,與漢家子弟的敵人決一死戰。
“這是自去年以來,跟隨我轉戰棉蘭老島周圍,血灑疆場的英烈。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都將永續在我大明功臣閣中,他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為了打下漢人江山,自當永久銘記於心,永垂不朽!”
《複我華夏》歌曲終結,昂揚之氣還在半空縈繞,朱海濤便高聲喊了起來,讓自己的聲音能夠傳播到校場上的每個人耳中。以後,還要傳進天下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