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猙獰和霸道,終於展露出冰山一角。他借用修築北平城的機會,籠絡了所有將領,又借著皇家銀行,把所有藩王都給拴住了。</p>
股份變成了最好的枷鎖,牢牢箍住了每一個人。</p>
其實朱棣的這個集團,有點七拚八湊的草台班子的意思,遠不如朱允手下來的齊整。畢竟朱允是承襲了一套完整的帝國係統,而朱棣隻不過是一鎮藩王而已。雙方的基礎屬性就差了許多。</p>
可從朱棣起兵算起,也不過兩年的光景,整個天下的局勢就徹底扭轉過來。</p>
在朱棣約束了武將和藩王之後,以茹等人領銜的文官係統,開始發揮了強大的作用。他們調動百姓,集中民夫,修建北平城,清理拓寬運河,鋪路修橋,建立水利工程……按理說,這都是勞民傷財的項目。</p>
但是在落實之中,漸漸發覺了不同之處。</p>
首先。北平和周邊的地區,在洪武朝就積極變法,完成了均田。此刻動員百姓,非常容易。</p>
而且許多青壯,都願意來做工,這是茹沒有料到的。</p>
為此他決定親自下去看看,跟民夫一起吃住聊天,問問他們的想法。</p>
茹下來,僅僅三天時間,他就弄清楚了。</p>
“柳大人,你可真是算無遺策啊!”茹簡直要五體投地了。</p>
剛剛均田,老百姓幹勁十足,婦女都下田幹活,因此農村一下子空出了許多勞動力。這幫人都是年輕力壯的大小夥子,沒事做,在家裏吃飯,誰也受不了。</p>
出來當民夫,最直接的一點,就是能吃飽。</p>
北平的存糧雖然不多,但是支應民夫口糧,還不成問題。</p>
畢竟這些民夫不是白吃糧食,他們幹得工程,還是有價值的,柳淳通過預售股份的方式,換取糧食。</p>
除此之外,工地上更吸引人的是另一件事。</p>
柳學門下的一些年輕人,他們會到工地上講課……不是講什麽特別的課程,就是告訴大家,如何砌牆,如何做木工,如何保證牆是垂直的,木料是筆直的……學會了最基本的操作,就會被選拔出來,接受進一步培訓,最終成為一名工人。</p>
圍繞著北平的工程,柳淳組建了一係列的工廠作坊……你說這些工廠一錢不值,的確隻是個空架子,可你說潛力無窮,那就是潛力無窮!</p>
工廠承接大筆的訂單,他們全力以赴進行生產,在這時候,柳學門人再度介入,他們提供新技術,加強管理,讓工廠賺取更多的利潤,然後擴大生產,招募更多的工人,就像是一個漩渦,把人們都卷入其中……</p>
“茹大人,過去大興土木,隻會勞民傷財的根本原因在於兩個,其一,隻有索取,沒有給老百姓合理的報酬。其二,大興土木過程中,產生的新技術,新經驗,並沒有傳播出去,惠及百姓,甚至隨著工程的結束,徹底湮滅失傳。”</p>
“茹大人,在我看來,增加財富的關鍵,還是提升老百姓的素質,讓勞動者學到更多的技能,這樣就能產生出更多更好的產品……自然而然,也就越來越富有。說到底,以往都忽視了挖掘人的潛力!”</p>
茹聽著柳淳的話,突然笑道:“如何挖掘人的潛力,就要學你的柳學,對吧?”</p>
“是科學!”</p>
“沒錯!是科學!”茹感歎道:“等靖難之役過去了,老夫就諫言王爺,要增加學堂,多講科學!”</p>
“那就有勞茹大人了,我想這一天不會太遠了。”</p>
柳淳說這話的時候,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他萬分篤定,因為隨著貨幣的崩塌,朱允的信用已經破產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麽可怕的事情,一點都不用意外。</p>
……</p>
“咱們現在,除了這一張紙,是什麽都沒有撈到啊!”</p>
齊王朱,怒氣衝衝,憤憤不平。</p>
他不像蜀王朱椿,還有那麽多的產業,他的封地在青州,他是被打敗逃出來的。他根本就沒有那麽多錢,那怎麽辦呢?</p>
真是不得不服,朱棣愣是想出了辦法,他剝奪了朱的所有俸祿。</p>
說起來,朱元璋對待兒子們,還是很好的,他除了把兒子們分封各處,讓他們戍守邊疆之外,還給了豐厚的待遇。</p>
以一個親王為例,每年賞賜祿米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錦四十匹,絲三百匹,紗、羅各百匹,絹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綿二千兩,鹽二百引,花千斤。另外每月給馬料草五十匹。另外還有專門的工匠,負責縫製衣服,可謂貼心之極。</p>
而且一個親王府,可不是隻有親王領俸祿,親王子未受封的按照公主待遇,每年給絲、紗、羅各十匹,絹、冬夏布各三十匹,綿二百兩。子已受封郡王那就更多了,每年米六千石,鈔二千八百貫,錦十匹,絲五十匹,紗、羅減絲之半,絹、冬夏布各百匹,綿五百兩,鹽五十引,茶三百斤,每月馬料草十匹。</p>
這還不算完,親王之女已受封及已嫁,年賞祿米千石,鈔千四百貫,其緞匹於所在親王國造給。未受封的女兒,按照未受封的兒子一半來計算。</p>
簡單這麽說吧,一個王府,假如生了十個八個的孩子,有男有女,每年光是領取的米、鈔,布匹,草料……加起來,折價至少二十萬兩以上,而且還是按照普通的市價計算。</p>
事實上給王府的綾羅綢緞,都是精品中的精品,耗費的功夫就更多了。</p>
朱元璋當年拚了老命,積攢內帑,不少都是給兒子公主們準備的。為了兒孫,老朱操碎了心。</p>
柳淳給朱棣算了一個簡單的帳,按照現在的俸祿,如果不打折扣,五十年後,朝廷就沒有錢養活宗室子弟。</p>
如果打折,再考慮到某些藩王子女不多,甚至生不出來,也就能維持百年。百年之後,必定是一地雞毛。</p>
天才如朱棣,很快意識到藩王就是老爹留下的一個雷!</p>
坐在朱允的那個位置上,進行削藩,其實沒錯……錯的隻是他手段太拙劣罷了。</p>
朱棣想來想去,他來個餿主意……你齊王不是沒有錢那!那好辦,就把你的俸祿提前抵押給皇家銀行,充作股份。</p>
然後每年給齊王府一點花銷。等皇家銀行有了收益,按股份分紅,就順勢取消了王府的俸祿。</p>
其餘的藩王,也都照此辦理!</p>
從此之後,藩王不再是指望朝廷的祿米,而是靠著銀行分紅活著。</p>
“朱棣!我要掐死你!”</p>
齊王朱簡直氣得炸開了,還說朱允怎麽樣,你丫的比朱允還要黑心!</p>
“怎麽樣?你們願不願意走?咱們一起南下,來個棄暗投明!”</p>
代王咬著牙,“我在大同的一切,也都被剝奪了,我可是立過功勞的,我替他打到了沙州,收複了河西走廊,朱棣就這麽對我,我不服!”</p>
寧王兩手一攤,“我倒是不在乎什麽,隻是我擔心四哥會秋後算賬,處置我和遼王啊!”</p>
朱道:“那還等什麽,趕快走吧!我就不信,像朱棣這麽折騰,把人心都弄涼了,還能打得過朱允!”</p>
這三個貨反複商量,要說不怕朱棣,那是騙人,隻不過他們太氣不過了。明明說好了,一起奉天靖難,共享富貴,結果就落這麽個下場,連年俸都給弄沒了,誰能忍得了!</p>
他們商量,這麽跑肯定是不行的,朱權出了個主意,去海津鎮,就以觀察工程進度的名義,去海津。那裏有大寧的船隻,坐上船,就能南下應天,走海路不會被攔截。</p>
經過一番商量之後,他們果真動身了。</p>
三位藩王離開了北平,就跟出了籠子的鳥似的,那叫一個高興啊!他們用最快的速度,趕到了海津,隻要上了船,他們就得救了!</p>
可當他們趕到了碼頭的時候,眼前的一幕,讓這三個人都傻了……隻見海麵上船隻無數,上麵載著許許多多的百姓,在鄰近海岸的地方停泊。百姓涉水上岸,許多人都激動的哭了。</p>
總算到了北平,有了活路了!</p>
“燕王爺,我們來投奔殿下了!”</p>
老百姓們,如癡如狂,如同找到了父母的幼子,跪在地上,又哭又笑,狀若癲狂,鬼知道他們遇到了什麽。這三位藩王互相看了看,那叫一個尷尬啊!他們都有一個疑問:看這幫百姓的樣子,還要不要往南邊跑了?</p>
股份變成了最好的枷鎖,牢牢箍住了每一個人。</p>
其實朱棣的這個集團,有點七拚八湊的草台班子的意思,遠不如朱允手下來的齊整。畢竟朱允是承襲了一套完整的帝國係統,而朱棣隻不過是一鎮藩王而已。雙方的基礎屬性就差了許多。</p>
可從朱棣起兵算起,也不過兩年的光景,整個天下的局勢就徹底扭轉過來。</p>
在朱棣約束了武將和藩王之後,以茹等人領銜的文官係統,開始發揮了強大的作用。他們調動百姓,集中民夫,修建北平城,清理拓寬運河,鋪路修橋,建立水利工程……按理說,這都是勞民傷財的項目。</p>
但是在落實之中,漸漸發覺了不同之處。</p>
首先。北平和周邊的地區,在洪武朝就積極變法,完成了均田。此刻動員百姓,非常容易。</p>
而且許多青壯,都願意來做工,這是茹沒有料到的。</p>
為此他決定親自下去看看,跟民夫一起吃住聊天,問問他們的想法。</p>
茹下來,僅僅三天時間,他就弄清楚了。</p>
“柳大人,你可真是算無遺策啊!”茹簡直要五體投地了。</p>
剛剛均田,老百姓幹勁十足,婦女都下田幹活,因此農村一下子空出了許多勞動力。這幫人都是年輕力壯的大小夥子,沒事做,在家裏吃飯,誰也受不了。</p>
出來當民夫,最直接的一點,就是能吃飽。</p>
北平的存糧雖然不多,但是支應民夫口糧,還不成問題。</p>
畢竟這些民夫不是白吃糧食,他們幹得工程,還是有價值的,柳淳通過預售股份的方式,換取糧食。</p>
除此之外,工地上更吸引人的是另一件事。</p>
柳學門下的一些年輕人,他們會到工地上講課……不是講什麽特別的課程,就是告訴大家,如何砌牆,如何做木工,如何保證牆是垂直的,木料是筆直的……學會了最基本的操作,就會被選拔出來,接受進一步培訓,最終成為一名工人。</p>
圍繞著北平的工程,柳淳組建了一係列的工廠作坊……你說這些工廠一錢不值,的確隻是個空架子,可你說潛力無窮,那就是潛力無窮!</p>
工廠承接大筆的訂單,他們全力以赴進行生產,在這時候,柳學門人再度介入,他們提供新技術,加強管理,讓工廠賺取更多的利潤,然後擴大生產,招募更多的工人,就像是一個漩渦,把人們都卷入其中……</p>
“茹大人,過去大興土木,隻會勞民傷財的根本原因在於兩個,其一,隻有索取,沒有給老百姓合理的報酬。其二,大興土木過程中,產生的新技術,新經驗,並沒有傳播出去,惠及百姓,甚至隨著工程的結束,徹底湮滅失傳。”</p>
“茹大人,在我看來,增加財富的關鍵,還是提升老百姓的素質,讓勞動者學到更多的技能,這樣就能產生出更多更好的產品……自然而然,也就越來越富有。說到底,以往都忽視了挖掘人的潛力!”</p>
茹聽著柳淳的話,突然笑道:“如何挖掘人的潛力,就要學你的柳學,對吧?”</p>
“是科學!”</p>
“沒錯!是科學!”茹感歎道:“等靖難之役過去了,老夫就諫言王爺,要增加學堂,多講科學!”</p>
“那就有勞茹大人了,我想這一天不會太遠了。”</p>
柳淳說這話的時候,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他萬分篤定,因為隨著貨幣的崩塌,朱允的信用已經破產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麽可怕的事情,一點都不用意外。</p>
……</p>
“咱們現在,除了這一張紙,是什麽都沒有撈到啊!”</p>
齊王朱,怒氣衝衝,憤憤不平。</p>
他不像蜀王朱椿,還有那麽多的產業,他的封地在青州,他是被打敗逃出來的。他根本就沒有那麽多錢,那怎麽辦呢?</p>
真是不得不服,朱棣愣是想出了辦法,他剝奪了朱的所有俸祿。</p>
說起來,朱元璋對待兒子們,還是很好的,他除了把兒子們分封各處,讓他們戍守邊疆之外,還給了豐厚的待遇。</p>
以一個親王為例,每年賞賜祿米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錦四十匹,絲三百匹,紗、羅各百匹,絹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綿二千兩,鹽二百引,花千斤。另外每月給馬料草五十匹。另外還有專門的工匠,負責縫製衣服,可謂貼心之極。</p>
而且一個親王府,可不是隻有親王領俸祿,親王子未受封的按照公主待遇,每年給絲、紗、羅各十匹,絹、冬夏布各三十匹,綿二百兩。子已受封郡王那就更多了,每年米六千石,鈔二千八百貫,錦十匹,絲五十匹,紗、羅減絲之半,絹、冬夏布各百匹,綿五百兩,鹽五十引,茶三百斤,每月馬料草十匹。</p>
這還不算完,親王之女已受封及已嫁,年賞祿米千石,鈔千四百貫,其緞匹於所在親王國造給。未受封的女兒,按照未受封的兒子一半來計算。</p>
簡單這麽說吧,一個王府,假如生了十個八個的孩子,有男有女,每年光是領取的米、鈔,布匹,草料……加起來,折價至少二十萬兩以上,而且還是按照普通的市價計算。</p>
事實上給王府的綾羅綢緞,都是精品中的精品,耗費的功夫就更多了。</p>
朱元璋當年拚了老命,積攢內帑,不少都是給兒子公主們準備的。為了兒孫,老朱操碎了心。</p>
柳淳給朱棣算了一個簡單的帳,按照現在的俸祿,如果不打折扣,五十年後,朝廷就沒有錢養活宗室子弟。</p>
如果打折,再考慮到某些藩王子女不多,甚至生不出來,也就能維持百年。百年之後,必定是一地雞毛。</p>
天才如朱棣,很快意識到藩王就是老爹留下的一個雷!</p>
坐在朱允的那個位置上,進行削藩,其實沒錯……錯的隻是他手段太拙劣罷了。</p>
朱棣想來想去,他來個餿主意……你齊王不是沒有錢那!那好辦,就把你的俸祿提前抵押給皇家銀行,充作股份。</p>
然後每年給齊王府一點花銷。等皇家銀行有了收益,按股份分紅,就順勢取消了王府的俸祿。</p>
其餘的藩王,也都照此辦理!</p>
從此之後,藩王不再是指望朝廷的祿米,而是靠著銀行分紅活著。</p>
“朱棣!我要掐死你!”</p>
齊王朱簡直氣得炸開了,還說朱允怎麽樣,你丫的比朱允還要黑心!</p>
“怎麽樣?你們願不願意走?咱們一起南下,來個棄暗投明!”</p>
代王咬著牙,“我在大同的一切,也都被剝奪了,我可是立過功勞的,我替他打到了沙州,收複了河西走廊,朱棣就這麽對我,我不服!”</p>
寧王兩手一攤,“我倒是不在乎什麽,隻是我擔心四哥會秋後算賬,處置我和遼王啊!”</p>
朱道:“那還等什麽,趕快走吧!我就不信,像朱棣這麽折騰,把人心都弄涼了,還能打得過朱允!”</p>
這三個貨反複商量,要說不怕朱棣,那是騙人,隻不過他們太氣不過了。明明說好了,一起奉天靖難,共享富貴,結果就落這麽個下場,連年俸都給弄沒了,誰能忍得了!</p>
他們商量,這麽跑肯定是不行的,朱權出了個主意,去海津鎮,就以觀察工程進度的名義,去海津。那裏有大寧的船隻,坐上船,就能南下應天,走海路不會被攔截。</p>
經過一番商量之後,他們果真動身了。</p>
三位藩王離開了北平,就跟出了籠子的鳥似的,那叫一個高興啊!他們用最快的速度,趕到了海津,隻要上了船,他們就得救了!</p>
可當他們趕到了碼頭的時候,眼前的一幕,讓這三個人都傻了……隻見海麵上船隻無數,上麵載著許許多多的百姓,在鄰近海岸的地方停泊。百姓涉水上岸,許多人都激動的哭了。</p>
總算到了北平,有了活路了!</p>
“燕王爺,我們來投奔殿下了!”</p>
老百姓們,如癡如狂,如同找到了父母的幼子,跪在地上,又哭又笑,狀若癲狂,鬼知道他們遇到了什麽。這三位藩王互相看了看,那叫一個尷尬啊!他們都有一個疑問:看這幫百姓的樣子,還要不要往南邊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