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尹,郿縣


    城頭上,此時女牆每隔一段距離,雉堞上便插著一麵橙紅色戰旗,旗上繡著大字“漢”。


    迎風吹過,漢旗高聳的屹立在城牆之上,伴隨著守備的漢軍,駐防著城池。


    郿縣,其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扼守在渭水河畔,牢牢控製著右扶風等地。


    是矣,漢軍主帥,車騎將軍皇甫嵩在領軍抵達後,為避免羌人鋒芒,卻是固守其地,避免與其野戰。


    由於此次羌人乃是數萬騎士,卻是不善攻堅,久而久之,戰事也僵持下來。


    ······


    這日,軍府中,皇甫嵩正召集軍中諸將商議軍情。


    席間,身材粗獷、剛猛有力的董卓徐徐站出,高聲道:“哼,如此膽小如鼠,也配為軍中主將?”


    “我漢軍兒郎,無一不是勇猛剛健之士,可如今卻使羌人蠻夷堵在城內,放任耀武揚威。”


    “大漢軍威何在,如何有當初段太尉縱橫涼地,橫掃羌人的威勢?”


    話音落下,董卓眼神凝視,緊盯著上首,其絲毫沒有服從的意思。


    一時,帳中原本便守備關中的將領頓時紛紛附和,向皇甫嵩施壓。


    其實,這是董卓故意為之,皇甫家由於世代為官,在涼州根基深厚,威望甚高。


    就算是近年來其聲名鵲起,卻也無法與其家族相提並論。


    不然,董卓又如何會淪為副手,在皇甫嵩麾下為將?


    早在私下,其便聯合眾將抓住此次良機,向車騎將軍施加壓力。


    不過,為了大局為重,皇甫嵩也不能貿然將其治罪,不然必定導致軍心不穩,局勢將會極為不利!


    其次,其也十分注重君臣之禮,在天子沒有下達旨意時,也不會對其懲戒。


    對於董卓的挑釁,皇甫嵩其實心知肚明,莫非便是隨著自己的到來,搶占了其風頭。


    不然,憑借其威望,在托人在朝中討好十常侍,花費一些錢財,討得西征主帥,壓根不是事。


    議事在繼續進行著,約莫許久,漢軍侍衛不由匆匆進府,拱手著:“車騎將軍,城外有數十名身穿黔首服飾的壯士。”


    “為首一人自稱趙,諱雲,常山真定人,此次特意召集同鄉前來投軍。”


    “想要抗擊羌亂,為國家效力。”


    聞言,皇甫嵩也未思忖多久,沉著道:“既然有心,便安排進軍營吧。”


    一句話語便直接決定了趙雲等眾的命運,從言語間,也可以揣測其也沒有多重視趙雲。


    其實,這也純屬常理,自從領軍西進以來,時常有鄉勇聽聞其名聲,前來相投。


    這也導致其不可能每次鄉勇相投,都要親自過問吧,那還不累死?


    皇甫嵩之所以在涼州之地富有威名,也得益於曾經受征辟為議郎,遷北地太守。


    聞令,漢軍侍衛卻是未立即離開,前去行其軍令。


    “車騎將軍,壯士趙雲一行百餘人,其全身間血跡斑駁,散發出濃濃的血氣,其手中也各自提著羌人首級而來。”


    “難道也繼續安排進軍中底層?”


    不得不說,這漢軍侍衛也算是精明之人,將最耀眼的情報隨著稟告出。


    果不其然,話音剛剛落下,皇甫嵩便坐不住,頓時大喜過望,立即命侍衛召見壯士趙雲。


    “勇鬥羌人啊,了不得,這樣的豪傑之士,如若屬實,本將定要舉薦給朝廷。”


    羌人,由於常年生活在西陲,幾乎長久以往在戰亂中度過。


    這也導致其好勇鬥狠,兇性十足,異於強悍,可如今趙雲竟然能夠以鄉勇搏鬥。


    隻要情況屬實,皇甫嵩不介意舉薦給朝中天子,讓其深受重用。


    皇甫嵩算是大漢的忠臣,他時刻也在關注著朝中局勢,大漢各地的變化。


    可卻是對越來越嚴峻的形勢無從改變,隻因天子對內寵信宦官,放任與外戚爭權奪利,掌握平衡。


    大漢卻是絲毫沒有黃巾亂後的浴火重生,反而是越發窘迫,逐漸走向窮途末路。


    對此,其無時無刻不在思索著拯救大漢的國策。


    當然,既然要救大漢,那號召天下豪傑,征辟為官,便義不容辭。


    隨著一番了解,皇甫嵩也了解了趙雲基本情況,便表其為屯長,將其所領導的百餘鄉勇編製為一屯。


    其實,實際上這支鄉勇卻是其所用自身武勇所震懾的黃巾賊眾。


    不過為了避嫌,趙雲才謊稱百餘之眾是在鄉裏所征召的鄉勇。


    隻是,皇甫嵩卻未將趙雲等眾放入軍中底層,而是留在身邊,作為親衛,時刻培養。


    對於趙雲,車騎將軍也算是另有一番打算,他想到,能夠在鄉裏號召鄉勇跟隨其一起投軍。


    在前來的路途中,還能領導鄉勇順帶搏鬥兇狠的羌人。


    如此之人物,又豈是池中物?


    所以,總總思索,讓皇甫嵩對其大為看重,將其留在身邊,悉心培養。


    等此次戰役結束,便將其舉薦朝堂,讓其受天子賞識,從而能夠真正讓英雄有用武之地,平步青雲,為國家效力,以掃蕩不臣!


    不由分說,皇甫嵩的心是真的大。


    ······


    隨著趙雲領眾投軍後,接下來漢軍在皇甫嵩的指揮下,繼續堅守不出,與羌人對峙。


    以堅城之利抗衡,的確是現階段最為正確的選擇,其計劃措施是沒錯的。


    可惜,皇甫嵩忠心為國的良苦用心卻是無人能理解,頻頻遭到朝中質疑。


    連續數日內,頻繁有朝廷遣使來往於郿城,以傳達天子詔令,催促皇甫嵩主動出擊。


    以迎戰羌胡,擴大戰果,不然將以延誤軍機處置。


    由此看來,這相當於是天子給其下達了最後通牒,要是皇甫嵩在繼續拖延,不主動進軍。


    朝廷中定不會善罷甘休的!


    投軍的時日以來,由於皇甫嵩極為賞識趙雲,對其不可謂不厚重。


    所謂‘恩大於天’,這一刻其也在苦思冥想著,想要為車騎將軍分憂。


    在連連的苦思之下,趙雲卻是想到一記妙計,能夠在拒絕與羌胡主力交戰之時,還能主動進軍羌人。


    說幹就幹,轉眼間,其便向車騎將軍府行去,向皇甫嵩獻計設謀,以扭轉戰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銀槍不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溪凰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溪凰躍並收藏銀槍不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