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時刻,皇元武毅然決定出兵帝都,在皇正初進入帝都之前抵達。當然,無論現在新立的皇帝同意不同意,皇正初也是一定要進帝都的,他想進入帝都當祈天皇帝的事情,已經昭然若揭,現在這這些姿態,也隻是擺擺樣子罷了。
下了決定之後,皇元武立刻下令整備,並安排斥候現在出發前往平金城和容寶城,通知肖一搏和皇永寧,準備兵馬糧草,兩日後,大軍出征。
而留在王府附近的十幾萬軍隊是不能輕動的,畢竟天清城方麵的事情還沒有弄清楚,雖說最近風平浪靜,但飛地之事,也不得不防。
沙紹元負責整個飛地方向的防禦事宜,有他在,皇元武還算比較放心,但王府不能無人坐鎮,故此,再通知皇永寧的消息中,加上了一句,讓安排好後勤事宜之後,順便代理最近所有的王府事宜。
王府遇襲的事情,皇永寧和肖一搏餘生等人都知曉,但在皇元武的刻意隱瞞下,他們並不知道所有細節,隻知道飛地天清城來了兩個高手,在皇元武貼身侍衛和諸多軍士的拚死抵抗下,已將兩人擊退,但王府也付出了比較慘痛的代價。
對於這件事,三人的反應幾乎是一樣的,他們要求皇元武撤出東王府,畢竟東王府距離飛地實在太近了,雖說有黑石大橋攔路,但這高聳的城牆,對於真正的高手來說,根本不足為慮,皇元武留在東王府,安全無法得到保障。但皇元武拒絕了,他認為,對於天清城的的事情來說,無論自己走去哪裏,隻要他們想找自己,必然會被找到,除非真如當初那黑袍葉觀對自己說過的話一樣,退出三現在劉天養已經沒有了軍士和仆從,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但皇元武依然無法完全放心,他打算將劉天養帶在身邊,帶著他一起前往帝都,一麵他在後方生出什麽事端來。
當然,現在是絕對不能將劉天養定罪處決的,畢竟他是帶著四萬飛地精銳部隊投降了東王府,即便再覺得他圖謀不軌,也不能現在動手。
當皇元武的命令傳到劉天養的手中的時候,他卻格外的高興與興奮,欣然接受了皇元武的命令,並立刻開始準備,一點沒有反對的意思。此人如此做,到讓皇元武略微放下心來。
確定了出征的日期,自從飛地之戰以來,東王府一直處於戰備狀態,糧草的調集比想象中的要快,準備的也十分充足。皇永寧知道,東王府和帝都之間,早晚是要有個結果的,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北王皇正初和楊勤的想法和態度幾乎昭然若揭,他們就是要奪取祈天的政權,而擋在他們麵前的,現在隻剩下了東王府和一個已經被打的半殘的西王府。
該來的遲早要來,帝都之事到現在才有變化,也的確出乎眾人所料,按理說楊勤攻陷了帝都,將祈天的皇帝都殺了,為何不立刻擁立新君,占據最有利的條件,而是等了這麽久,在三王之間馬上要分出勝負的時候,忽然讓新君即位,在這個過程中,他都做了些什麽,的確耐人尋味。
而楊勤和北王皇正初之間的關係,也是值得琢磨的事情。
皇正初取得了帝都之前的勝利,而帝都的防禦在北王府的大軍麵前,形同虛設。如果楊勤想有一個善終的話,此刻必然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皇正初入城。而皇正初,經過如此漫長的纏鬥,終於看到勝利的曙光了,在這個時候,他一定是急於進城的。
但從前方傳迴的消息來看,好像兩個人都不怎麽著急,皇正初在等待皇帝的召見,而帝都方麵,卻遲遲沒有動作。
這些事情皇元武不是沒有考慮過,也覺得其中很可能會有什麽變故,當初北王府用計讓東王府陷入風波之中,無法騰出手來去管帝都的事,那時候他就應該有了最終對付東王府的辦法。隻是現在這個時機,卻已經到了不得不出手的時刻了。
如果皇正初順利入城,與楊勤一同擁立新帝,那時候東王府再去報仇,很可能會被扣上一個謀反的帽子。那些行省的駐軍將領,他們才不管什麽是非,帝都的聖旨,就是一切。
皇元武絕對不想將事情發展道這一步,到了現在,隻能進軍。
下了決定之後,皇元武立刻下令整備,並安排斥候現在出發前往平金城和容寶城,通知肖一搏和皇永寧,準備兵馬糧草,兩日後,大軍出征。
而留在王府附近的十幾萬軍隊是不能輕動的,畢竟天清城方麵的事情還沒有弄清楚,雖說最近風平浪靜,但飛地之事,也不得不防。
沙紹元負責整個飛地方向的防禦事宜,有他在,皇元武還算比較放心,但王府不能無人坐鎮,故此,再通知皇永寧的消息中,加上了一句,讓安排好後勤事宜之後,順便代理最近所有的王府事宜。
王府遇襲的事情,皇永寧和肖一搏餘生等人都知曉,但在皇元武的刻意隱瞞下,他們並不知道所有細節,隻知道飛地天清城來了兩個高手,在皇元武貼身侍衛和諸多軍士的拚死抵抗下,已將兩人擊退,但王府也付出了比較慘痛的代價。
對於這件事,三人的反應幾乎是一樣的,他們要求皇元武撤出東王府,畢竟東王府距離飛地實在太近了,雖說有黑石大橋攔路,但這高聳的城牆,對於真正的高手來說,根本不足為慮,皇元武留在東王府,安全無法得到保障。但皇元武拒絕了,他認為,對於天清城的的事情來說,無論自己走去哪裏,隻要他們想找自己,必然會被找到,除非真如當初那黑袍葉觀對自己說過的話一樣,退出三現在劉天養已經沒有了軍士和仆從,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但皇元武依然無法完全放心,他打算將劉天養帶在身邊,帶著他一起前往帝都,一麵他在後方生出什麽事端來。
當然,現在是絕對不能將劉天養定罪處決的,畢竟他是帶著四萬飛地精銳部隊投降了東王府,即便再覺得他圖謀不軌,也不能現在動手。
當皇元武的命令傳到劉天養的手中的時候,他卻格外的高興與興奮,欣然接受了皇元武的命令,並立刻開始準備,一點沒有反對的意思。此人如此做,到讓皇元武略微放下心來。
確定了出征的日期,自從飛地之戰以來,東王府一直處於戰備狀態,糧草的調集比想象中的要快,準備的也十分充足。皇永寧知道,東王府和帝都之間,早晚是要有個結果的,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北王皇正初和楊勤的想法和態度幾乎昭然若揭,他們就是要奪取祈天的政權,而擋在他們麵前的,現在隻剩下了東王府和一個已經被打的半殘的西王府。
該來的遲早要來,帝都之事到現在才有變化,也的確出乎眾人所料,按理說楊勤攻陷了帝都,將祈天的皇帝都殺了,為何不立刻擁立新君,占據最有利的條件,而是等了這麽久,在三王之間馬上要分出勝負的時候,忽然讓新君即位,在這個過程中,他都做了些什麽,的確耐人尋味。
而楊勤和北王皇正初之間的關係,也是值得琢磨的事情。
皇正初取得了帝都之前的勝利,而帝都的防禦在北王府的大軍麵前,形同虛設。如果楊勤想有一個善終的話,此刻必然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皇正初入城。而皇正初,經過如此漫長的纏鬥,終於看到勝利的曙光了,在這個時候,他一定是急於進城的。
但從前方傳迴的消息來看,好像兩個人都不怎麽著急,皇正初在等待皇帝的召見,而帝都方麵,卻遲遲沒有動作。
這些事情皇元武不是沒有考慮過,也覺得其中很可能會有什麽變故,當初北王府用計讓東王府陷入風波之中,無法騰出手來去管帝都的事,那時候他就應該有了最終對付東王府的辦法。隻是現在這個時機,卻已經到了不得不出手的時刻了。
如果皇正初順利入城,與楊勤一同擁立新帝,那時候東王府再去報仇,很可能會被扣上一個謀反的帽子。那些行省的駐軍將領,他們才不管什麽是非,帝都的聖旨,就是一切。
皇元武絕對不想將事情發展道這一步,到了現在,隻能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