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元白眉頭緊皺,方才的一幕他看在眼裏。早就聽聞東王府四城主各個驚才決絕,修為高深,但之前還不以為意。現在柳元一招將自己賬下的五名將軍擊飛出去,他才真正的明白了,東王府城主,到底是個什麽級別。
“田將軍。”葉觀,好似沒看到方才生的事,仍舊一臉笑意,看向田元白,輕聲道:“別這麽大火氣,葉某進帳之後,可沒說一句讓田將軍投降之事啊。”
田元白看了葉觀一眼,輕哼一聲,沒有說話。兩名東王府的城主坐在他麵前,要說他一點都沒緊張,那是不可能的。方才又看到了柳元出手,這更讓田元白心中生出忌憚之心。
而眼前的葉觀,一臉的人畜無害的樣子,這表情落在田元白眼裏,卻顯得有些奸詐。之前他就聽過葉觀的威名,他敢隻帶一人進入自己的大帳,肯定是有所依仗。
葉觀見田元白不說話,也不再開口,衝田元白輕輕一笑,將目光挪到大帳門口,看著那被清風吹動的帳幕,以及在帳幕之後若隱若現的軍靴,陷入沉思之中。
柳元手握長槍,將槍柄杵在地上,就那麽站在大帳之中,如同一尊戰神,看向帳門,一言不。
一時間,大帳之內,又陷入了詭異的寂靜之中。
葉觀根本就不著急,雖身處敵營之中,但對方想將他二人擊殺或擒獲,幾乎是不可能的。隻要二人一心突圍,再多的普通軍士,也圍不住二人。
葉觀此行來田元白.軍營的目的,先是告知對方烏鳳城已經在東王府的控製之下了,讓田元白心中生疑。葉觀親自前來,無疑就告知了田元白這件事。用這樣的方式讓田元白知曉,比劉天逸直接布命令昭告天下,起到的效果要好很多。葉觀親自來到軍營,沒有任何要和田元白交戰的意思,那田元白心中自然會有所思量,後麵的作戰計劃也會有所變動。
其次,葉觀也想通過這次接觸,弄明白這田元白的為人,是人就有弱點。如果在正麵戰場擊敗田元白,無疑會造成大量的傷亡,這無論對東王府,還是飛地來說,都是可以避免的損失。畢竟東王府要長期占領飛地,若真的靠武力統治,想做到民心所向,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磨合。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若能兵不血刃拿下飛地,不管對任何一方來說,都是最好的結果。
田元白,一直在默默的觀察葉觀和柳元,此刻,兩人給他的都是背影。柳元站在他麵前兩丈以外,如同一尊鐵塔,手握九尺長槍,雄壯的背影讓人心寒。葉觀則坐在椅子上,雙目同樣看向帳門,給他的感覺卻如一個鄰家大叔,沒有任何威脅。
這兩人,一剛一柔,彼此之間相互配合,十分默契。
田元白不知道葉觀修為到底有多高,但肯定不在這柳元之下,單憑這兩人,若在軍營中鬧起來,也能鬧個天翻地覆。還未和東王府交過
手,隻看東王府的兩位城主,田元白心中便有了些定義,己方的軍士,怕不是東王府軍士的對手。
但要讓他不戰而降,那卻是萬萬不可能的。田元白之所以召集四萬軍士守護烏鳳城,就是為了讓飛地不至於淪陷。
東王府很強,這點田元白絕對相信,但若真的投降了東王府,對飛地來說會是好事嗎?這點他卻不敢肯定。
之前劉天逸攜大勢統一飛地,田元白舉兵反抗,也為的是保他樂陽城區域一方平安,開始他並不相信劉天逸能將飛地治理的很好,而樂陽城偏安一隅,千百年來,樂陽城百姓自給自足,過著幸福安康的日子,田元白身為城主,自然有保護所有百姓的義務。
但最終,戰場之上,由於種種原因,他還是敗了,敗給了劉天逸。自己本想拔劍自刎,因為他覺得,樂陽城被劉天逸占據,百姓安康的日子便一去不複返了,身為城主,未能完成職責,保護所有百姓,是他的失職。
劉天逸將田元白攔下,與他說了自己的抱負。
千百年來,飛地勢力各自為戰,彼此之間征戰不休,使得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有肥沃田地的烏鳳城和樂陽城區域,百姓尚能自給自足,但大多數地方,田地貧瘠,無法耕種。加之城與城之間征伐不斷,百姓為了有口飯吃,參軍成了唯一的一條路。飛地勢力之間彼此攻伐,搶奪資源,最後受傷的,還是百姓。
劉天逸暢想,將飛地歸於一統,統一管理,開墾荒地,疏通道路。貧瘠地區的城池可負責商賈運輸,有肥沃土地的地區可增加產出,這樣下去,一代人之內,就能將整個飛地可開墾的田地開墾完畢,加之道路暢通,由官府統一管理,運送糧草,所有飛地百姓都能吃飽飯,都能有安康的日子。
長久下去,生生不息,隻有團結統一,才是飛地之後的道路。偏安一隅,飛地終究在彼此的爭鬥之中滅亡。
後麵,劉天逸承諾,不會動樂陽城一寸土地,不會殺樂陽城一人,樂陽城區域,還歸田元白負責。隻需一統之後,聽從統一調派,開墾田地,讓百姓安居樂業,展民生。
劉天逸的暢想,何嚐不是田元白的暢想。
許久之前,田元白也想看到飛地所有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欣欣向榮。結束彼此之間的征戰,過自己安寧的日子。
最終,田元白同意了劉天逸的提議,帶領樂陽城區域,加入了飛地帝國。
剛開始,所有的事情都向著劉天逸的暢想展,開墾荒地,疏通道路,建設城池。劉天逸將整個飛地管理的井井有條,百姓也安居樂業。原本奴屬於各個城池的軍隊,被劉天逸整合,留下精兵強將組成飛地軍隊,餘下的軍士,被安排了其他事宜,各司其職。那一段時間,飛地的國力飛增長,百姓生有所養,老有所依。
但好景不長,當東王府打到了黑石大橋附近,準備
要向飛地推進之後,情況就變了。
飛地之內,不時有傳聞,說東王府派遣軍士,進入飛地之內,燒殺搶掠。一時間流言四起,弄得整個飛地烏煙瘴氣。
更讓人氣憤的是,飛地之內不時有整個村落被屠的事件生,矛頭直指東王府,這讓許多飛地將領,怒火中燒。
這個情況,在黑石大橋前的城牆建立之後,才有所好轉。在那之前,飛地到黑石大橋和現在東王府府邸所在之地,一馬平川。
若不是當時東王府並未建好,周邊勢力還未清掃完畢,想必東王府早就派遣軍隊直入飛地了。
即便黑石城牆建立之後,東王府對飛地的侵蝕也從未停止,不時有流言傳出,東王府嗜殺成性,所過之處寸草不生之類。
而田元白作為飛地的二號人物,對東王府沒什麽好感,飛地帝國建立三年之後,建立黑石城牆,到現在,也不過十幾年光景,在這個過程中,東王府對飛地的騷擾就從未停過。
直到最近,東王府掃清了周邊所有敵對勢力,祈天的戰旗,也插到了滄瀾江畔。休養生息之後,東王府現在,要對飛地下手了。
劉天逸,居然有投降東王府的意思。在這點上,田元白決不讓步。不光是他對東王府毫無好感,為了飛地好不容易建立的基業,也為了所有飛地百姓,田元白也不能後退一步。
當劉天逸最終下了對東王府下手的決定之後,田元白才長出一口氣,隻要守住黑石大橋,就算東王府戰力無雙,也無可奈何。
讓田元白惱火的是,劉天逸聽從了祈天北王的建議,為誘使東王府軍隊進入飛地,居然放棄了黑石城牆的防守。以至於一隊東王府軍隊長驅直入,進入了飛地腹地。
對此,田元白無可奈何,他隻是樂陽城區域的領,雖說在飛地一人之下,但卻不能直接命令軍士。還好劉天逸留下了後手,四萬精兵去奪迴黑石城牆。而田元白,得到命令,率領他麾下的四萬精兵,防禦烏鳳城。
故此,田元白對東王府,毫無好感可言,而現在烏鳳城城前的這些軍士,大體和田元白的想法一致,他們經常聽聞東王府的流言,對東王府,沒有絲毫的好感。
“葉城主,無論你來我大營所為何事,歸降東王府一事,大可不必開尊口。”半晌之後,田元白衝著葉觀的背影道:“我田元白,決對不會將飛地,交於東王府手中。”
葉觀聽見了田元白的話,但卻沒有絲毫表示,仍舊靜靜的看著帳門,一言不,好似陷入了沉思當中。
田元白見狀,眉頭微皺,他不知葉觀正在思量什麽,但開口就將路堵死,不給葉觀一點向這個話題引的機會。
半晌,葉觀懶洋洋的聲音傳來,道:“看您的大帳,布質紋理,是飛地自產的吧?”
田元白聞言一愣,他和葉觀說政.治,葉觀和他談生產?
“田將軍。”葉觀,好似沒看到方才生的事,仍舊一臉笑意,看向田元白,輕聲道:“別這麽大火氣,葉某進帳之後,可沒說一句讓田將軍投降之事啊。”
田元白看了葉觀一眼,輕哼一聲,沒有說話。兩名東王府的城主坐在他麵前,要說他一點都沒緊張,那是不可能的。方才又看到了柳元出手,這更讓田元白心中生出忌憚之心。
而眼前的葉觀,一臉的人畜無害的樣子,這表情落在田元白眼裏,卻顯得有些奸詐。之前他就聽過葉觀的威名,他敢隻帶一人進入自己的大帳,肯定是有所依仗。
葉觀見田元白不說話,也不再開口,衝田元白輕輕一笑,將目光挪到大帳門口,看著那被清風吹動的帳幕,以及在帳幕之後若隱若現的軍靴,陷入沉思之中。
柳元手握長槍,將槍柄杵在地上,就那麽站在大帳之中,如同一尊戰神,看向帳門,一言不。
一時間,大帳之內,又陷入了詭異的寂靜之中。
葉觀根本就不著急,雖身處敵營之中,但對方想將他二人擊殺或擒獲,幾乎是不可能的。隻要二人一心突圍,再多的普通軍士,也圍不住二人。
葉觀此行來田元白.軍營的目的,先是告知對方烏鳳城已經在東王府的控製之下了,讓田元白心中生疑。葉觀親自前來,無疑就告知了田元白這件事。用這樣的方式讓田元白知曉,比劉天逸直接布命令昭告天下,起到的效果要好很多。葉觀親自來到軍營,沒有任何要和田元白交戰的意思,那田元白心中自然會有所思量,後麵的作戰計劃也會有所變動。
其次,葉觀也想通過這次接觸,弄明白這田元白的為人,是人就有弱點。如果在正麵戰場擊敗田元白,無疑會造成大量的傷亡,這無論對東王府,還是飛地來說,都是可以避免的損失。畢竟東王府要長期占領飛地,若真的靠武力統治,想做到民心所向,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磨合。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若能兵不血刃拿下飛地,不管對任何一方來說,都是最好的結果。
田元白,一直在默默的觀察葉觀和柳元,此刻,兩人給他的都是背影。柳元站在他麵前兩丈以外,如同一尊鐵塔,手握九尺長槍,雄壯的背影讓人心寒。葉觀則坐在椅子上,雙目同樣看向帳門,給他的感覺卻如一個鄰家大叔,沒有任何威脅。
這兩人,一剛一柔,彼此之間相互配合,十分默契。
田元白不知道葉觀修為到底有多高,但肯定不在這柳元之下,單憑這兩人,若在軍營中鬧起來,也能鬧個天翻地覆。還未和東王府交過
手,隻看東王府的兩位城主,田元白心中便有了些定義,己方的軍士,怕不是東王府軍士的對手。
但要讓他不戰而降,那卻是萬萬不可能的。田元白之所以召集四萬軍士守護烏鳳城,就是為了讓飛地不至於淪陷。
東王府很強,這點田元白絕對相信,但若真的投降了東王府,對飛地來說會是好事嗎?這點他卻不敢肯定。
之前劉天逸攜大勢統一飛地,田元白舉兵反抗,也為的是保他樂陽城區域一方平安,開始他並不相信劉天逸能將飛地治理的很好,而樂陽城偏安一隅,千百年來,樂陽城百姓自給自足,過著幸福安康的日子,田元白身為城主,自然有保護所有百姓的義務。
但最終,戰場之上,由於種種原因,他還是敗了,敗給了劉天逸。自己本想拔劍自刎,因為他覺得,樂陽城被劉天逸占據,百姓安康的日子便一去不複返了,身為城主,未能完成職責,保護所有百姓,是他的失職。
劉天逸將田元白攔下,與他說了自己的抱負。
千百年來,飛地勢力各自為戰,彼此之間征戰不休,使得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有肥沃田地的烏鳳城和樂陽城區域,百姓尚能自給自足,但大多數地方,田地貧瘠,無法耕種。加之城與城之間征伐不斷,百姓為了有口飯吃,參軍成了唯一的一條路。飛地勢力之間彼此攻伐,搶奪資源,最後受傷的,還是百姓。
劉天逸暢想,將飛地歸於一統,統一管理,開墾荒地,疏通道路。貧瘠地區的城池可負責商賈運輸,有肥沃土地的地區可增加產出,這樣下去,一代人之內,就能將整個飛地可開墾的田地開墾完畢,加之道路暢通,由官府統一管理,運送糧草,所有飛地百姓都能吃飽飯,都能有安康的日子。
長久下去,生生不息,隻有團結統一,才是飛地之後的道路。偏安一隅,飛地終究在彼此的爭鬥之中滅亡。
後麵,劉天逸承諾,不會動樂陽城一寸土地,不會殺樂陽城一人,樂陽城區域,還歸田元白負責。隻需一統之後,聽從統一調派,開墾田地,讓百姓安居樂業,展民生。
劉天逸的暢想,何嚐不是田元白的暢想。
許久之前,田元白也想看到飛地所有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欣欣向榮。結束彼此之間的征戰,過自己安寧的日子。
最終,田元白同意了劉天逸的提議,帶領樂陽城區域,加入了飛地帝國。
剛開始,所有的事情都向著劉天逸的暢想展,開墾荒地,疏通道路,建設城池。劉天逸將整個飛地管理的井井有條,百姓也安居樂業。原本奴屬於各個城池的軍隊,被劉天逸整合,留下精兵強將組成飛地軍隊,餘下的軍士,被安排了其他事宜,各司其職。那一段時間,飛地的國力飛增長,百姓生有所養,老有所依。
但好景不長,當東王府打到了黑石大橋附近,準備
要向飛地推進之後,情況就變了。
飛地之內,不時有傳聞,說東王府派遣軍士,進入飛地之內,燒殺搶掠。一時間流言四起,弄得整個飛地烏煙瘴氣。
更讓人氣憤的是,飛地之內不時有整個村落被屠的事件生,矛頭直指東王府,這讓許多飛地將領,怒火中燒。
這個情況,在黑石大橋前的城牆建立之後,才有所好轉。在那之前,飛地到黑石大橋和現在東王府府邸所在之地,一馬平川。
若不是當時東王府並未建好,周邊勢力還未清掃完畢,想必東王府早就派遣軍隊直入飛地了。
即便黑石城牆建立之後,東王府對飛地的侵蝕也從未停止,不時有流言傳出,東王府嗜殺成性,所過之處寸草不生之類。
而田元白作為飛地的二號人物,對東王府沒什麽好感,飛地帝國建立三年之後,建立黑石城牆,到現在,也不過十幾年光景,在這個過程中,東王府對飛地的騷擾就從未停過。
直到最近,東王府掃清了周邊所有敵對勢力,祈天的戰旗,也插到了滄瀾江畔。休養生息之後,東王府現在,要對飛地下手了。
劉天逸,居然有投降東王府的意思。在這點上,田元白決不讓步。不光是他對東王府毫無好感,為了飛地好不容易建立的基業,也為了所有飛地百姓,田元白也不能後退一步。
當劉天逸最終下了對東王府下手的決定之後,田元白才長出一口氣,隻要守住黑石大橋,就算東王府戰力無雙,也無可奈何。
讓田元白惱火的是,劉天逸聽從了祈天北王的建議,為誘使東王府軍隊進入飛地,居然放棄了黑石城牆的防守。以至於一隊東王府軍隊長驅直入,進入了飛地腹地。
對此,田元白無可奈何,他隻是樂陽城區域的領,雖說在飛地一人之下,但卻不能直接命令軍士。還好劉天逸留下了後手,四萬精兵去奪迴黑石城牆。而田元白,得到命令,率領他麾下的四萬精兵,防禦烏鳳城。
故此,田元白對東王府,毫無好感可言,而現在烏鳳城城前的這些軍士,大體和田元白的想法一致,他們經常聽聞東王府的流言,對東王府,沒有絲毫的好感。
“葉城主,無論你來我大營所為何事,歸降東王府一事,大可不必開尊口。”半晌之後,田元白衝著葉觀的背影道:“我田元白,決對不會將飛地,交於東王府手中。”
葉觀聽見了田元白的話,但卻沒有絲毫表示,仍舊靜靜的看著帳門,一言不,好似陷入了沉思當中。
田元白見狀,眉頭微皺,他不知葉觀正在思量什麽,但開口就將路堵死,不給葉觀一點向這個話題引的機會。
半晌,葉觀懶洋洋的聲音傳來,道:“看您的大帳,布質紋理,是飛地自產的吧?”
田元白聞言一愣,他和葉觀說政.治,葉觀和他談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