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王府,前院,東王書房。
皇元武麵色陰沉,聽了方才黑石大橋對岸傳來的消息,他眉頭緊蹙。
情況,比預想的還要糟糕。
對方用一座空的城牆,和葉觀深陷烏鳳城,逼的東王府萬名軍士和餘生,隻有一條路可走。
皇元武當然猜到了事情發展的方向,緊急的調令已經下達,命令東王府駐地剩下的三萬名軍士,整備完全,前往北方要地,防禦可能到來的北方戰亂。
東王府以北,直到無盡海岸,所有地區都已被征服,北方,已經許久沒有戰亂了。
出了從王府範圍,徑直向北四百裏,經過重重丘陵和林地沼澤地區,便來到了東王府的防禦邊緣,此處是一處山脈,一線天之地,易守難攻。
此山,名為:丘餘山,綿延上百裏,嵩山峻嶺,最高處約有千丈之高。山脈南方,便是無盡的叢林丘陵和泥濘沼澤,極難行軍。兩邊,東麵是滾滾滄瀾江,西麵是更加兇險的大片沼澤,這使得丘餘山成為東王府北方的天然屏障。
若此時有人發難,定會進攻丘餘山陣地。而東王府留在丘餘山防禦的軍士,隻有千人。
即便放手如此天險,若敵人瘋狂進攻,也防不了太長時間。
好在之前攻占北方邊境的時候,東王府在沼澤之上修了棧道,加快行軍速度同時也能保證後勤,這使此次的支援,變得沒那麽困難。
安排好了支援北方的軍士,又火速安排好後勤補給,皇元武這才迴到東王府,坐在書房之內,眉頭緊皺,思索全盤計劃。
不管飛地之人聯絡的祈天勢力是誰,這勢力的意圖,都是在最大程度之上壓製東王府的戰力。此刻,東王府目前剩下的最高戰力,葉觀和柳元,應是被困在烏鳳城中,生死不知。餘生帶著一萬人馬進入飛地,留下六千軍士防守城牆,自己則帶著四千軍士以及皇宇辰和自己的五個護衛,殺進了飛地腹地,意解葉觀囹圄。
東王府境內,剩下的三萬守軍,此刻也盡數派遣出去,防禦北方邊境。目前,東王府境內,隻剩下一個肖一搏,還有自己,以及數萬之前已經退役的官兵和正在訓練的幾萬名軍士,這些人,短時間能沒法形成有效的戰力。出去收攏軍士的皇陽暉此刻還沒有迴來,定是在中途遭遇了敵人的疑兵,耽誤了行程。
如此來看,對方勢力若想直接將東王府壓製住,並將自己控製,定會在這幾日內,發動快速襲擊,讓自己防不勝防。
皇元武眉頭緊鎖,目前他手上要兵無兵,要將無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便知道了敵人的計劃,也無可奈何。
送去滄興宗的信件才出去不久,最快也要幾日後才會得到迴信,這還是飛一般的速度了,也隻有九名暗衛能有這樣的速度,至於會不會得到增援,皇元武心裏也沒底。
目前來看,擺在他眼前的,好似一個死局,他被重重圍困,要被憋死在這東王府中了。
按照常理推演,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加緊操練手上的軍士,讓他們提前入伍,同時派出斥候,前去催促二弟三弟,讓他倆加快步伐趕緊迴來。皇元武眉頭緊皺,心中暗想:可這是常理推演,敵人既然弄了這麽大的一盤棋,讓我入局,便不會不防這一點。可若我不這麽做,又有什麽辦法,能解了此次困局呢。
心情煩躁,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剛才在東宣城被人擺了一道,這麽長時間敵方都沒有動靜,自己心中還很是擔憂,卻不想他們居然聯絡了飛地首領,給自己來了個釜底抽薪。敵方清晰的知道,東王府若想自保,拿下飛地是必須的,沒有戰略縱深,單靠東王府現在的地盤,想在這紛亂的事態中保存極深,簡直癡人說夢。
先不說二十城到祈天腹內之間沒有天險可守,即便有天險,東王府的軍隊也遠遠不夠守護全境。之前他們隻是戍邊,不用考慮來自帝國方向的進攻,且東方有滄瀾江天險,北方有丘餘山天險,南方舊無戰事,萬裏無人,東府的三十幾萬軍馬已經足夠。而現在的態勢,怕是再多三十萬軍,也不能防禦東王府全境了。
如此,隻有一個辦法了。皇元武眉頭緊蹙,最終,他下了一個決定,一個自己之前絕對不會下的決定。
鋪開一張黃色的秘製紙張,皇元武研磨提筆,奮筆疾書,片刻,便已寫完。
來人!皇元武將這紙張折好,用鬥氣封住縫隙,使其完整閉合,這才抬頭,向門口喊了一句。
書房的門輕輕響動,一名軍士進來,單膝跪地,等待皇元武的指令。
將此信件火速送往帝都,交於二皇子手中,不管用什麽方法,定要送到。皇元武將手中的信件交於這軍士,那軍士雙手捧了,緩緩退下。
不多時,從東王府掠出一騎,絕塵而去,直奔祈天帝都,策馬疾馳。
將信件送出,皇元武深深的歎了口氣,坐在太師椅上,陷入沉思。
這信件,是他目前能想到的,最出乎意料的解困方式。東王府斥候,全力前進,到達帝都,大概需要五日,這五日,便是東王府生死存亡的五日。
五日之內,無論是信件送到,還是皇陽暉歸來,都可立刻解了東王府之困。
丘餘山天險,以三萬軍士駐守,防禦五日不成問題,關鍵就是,飛地方向,己方進入的一萬兩千名軍士,是不是能守得住黑石大橋,是不是能拿下烏鳳城。
皇元武寫下的信件,說是教給二皇子,但他心中明白,此刻帝都風雲變幻,己方的斥候無論如何不可能將信件送入帝都,即便送入了帝都,這信件也不可能到二皇子手上。
帝都之前,三王之間的戰鬥還在繼續,而帝都之內,楊勤也不是白給的。
這封信,無論讓他們四方哪個拿了,對東王府來說,都是好事一件,即便真交了好運,送到二皇子手中,對東王府來說,也不是壞事。
這信,是皇元武親筆寫的歸降信,上麵沒有署名,文峰恢弘,將家國大事放在首要位置,落款,是東王府,皇元武。
不管這信件被誰拿了,他們都會知道,東王府要有動作,若被安排圍困東王府的勢力得到,對東王府來說,沒有壞處,可若要讓其他勢力得到,對於東王府來說,無異於多了一個盟友。
奪嫡之戰,任何一方,都不願看到其他一方有勢力增長,若東王府被迫出局,那就少了一方牽製勢力,對於整個局麵來說,並沒有太大好處。
隻是,在針對東王府這件事上,幾方勢力,做法不同罷了。
按照皇元武的分析,此次安排飛地反戈,讓東王府內部空虛之人,和之前警告自己之人,不屬於同一方勢力。警告自己之人,更傾向讓自己安分守己。而此次發難的勢力,卻是要讓己方失去戰力。
皇元武又思索了一會,再次提筆,在紙張上快速書寫,片刻,一張調令便已書寫完畢,用鬥氣做好紙封,皇元武再次唿喚守衛,將此信件快速送往肖一搏處。
無論如何,肖一搏手下現在還有幾萬名退役的官兵,這些官兵之前縱橫沙場,後解甲歸田,此次應餘生召喚,再次加入軍隊。這些沙場老兵,比武興城內正在操練的新兵可有用多了,雖多年未上戰場,但此刻,也能解燃眉之急。
皇元武的調令,是讓肖一搏,火速組織幾萬人的兵馬,派駐到東王府來,協助防禦黑石大橋,並增援飛地。
至於肖一搏現在正在做的篩查細作的事,皇元武卻並未提及,他相信,以肖一搏的手段,不管是什麽細作,都無所遁形。
做完這一切,皇元武才長出口氣,心中略微安定。
自己能做的,隻有這些了,至於還在祈天腹地內的皇陽暉和皇永寧,皇元武並未派出斥候去催促,二人知道形勢緊急,肯定也用了最快的速度往迴趕了。現在還未歸來,肯定是在路上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事,催促,是沒有用的。
自己第一時間得到了飛地方麵的消息,命令下達的不可謂不快。已經在第一時間做了所有能做之事,剩下的,隻能聽天命。
斥候到達肖一搏現在所在的平金城,大概需要一日,肖一搏整備軍馬歸來,大概需要兩日,也就是說,之後的三日內,東王府是絕對空虛的,隻要挺過這三日,援軍到來,支援黑石大橋,便能解了燃眉之急。
將大部分軍士派駐進入飛地城牆,剩下的六千精銳騎兵,便可前去增援餘生和葉觀,若他們也能挺過這幾日,東王府的危局,便可化解。
但,餘生和葉觀,真的能挺過這幾日嗎?
皇元武坐在太師椅上,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照射進來,映的屋內一片斑駁。
香爐內,屢屢青煙緩慢升起,讓這一片斑駁,增添了些許憂鬱。
皇元武麵色陰沉,聽了方才黑石大橋對岸傳來的消息,他眉頭緊蹙。
情況,比預想的還要糟糕。
對方用一座空的城牆,和葉觀深陷烏鳳城,逼的東王府萬名軍士和餘生,隻有一條路可走。
皇元武當然猜到了事情發展的方向,緊急的調令已經下達,命令東王府駐地剩下的三萬名軍士,整備完全,前往北方要地,防禦可能到來的北方戰亂。
東王府以北,直到無盡海岸,所有地區都已被征服,北方,已經許久沒有戰亂了。
出了從王府範圍,徑直向北四百裏,經過重重丘陵和林地沼澤地區,便來到了東王府的防禦邊緣,此處是一處山脈,一線天之地,易守難攻。
此山,名為:丘餘山,綿延上百裏,嵩山峻嶺,最高處約有千丈之高。山脈南方,便是無盡的叢林丘陵和泥濘沼澤,極難行軍。兩邊,東麵是滾滾滄瀾江,西麵是更加兇險的大片沼澤,這使得丘餘山成為東王府北方的天然屏障。
若此時有人發難,定會進攻丘餘山陣地。而東王府留在丘餘山防禦的軍士,隻有千人。
即便放手如此天險,若敵人瘋狂進攻,也防不了太長時間。
好在之前攻占北方邊境的時候,東王府在沼澤之上修了棧道,加快行軍速度同時也能保證後勤,這使此次的支援,變得沒那麽困難。
安排好了支援北方的軍士,又火速安排好後勤補給,皇元武這才迴到東王府,坐在書房之內,眉頭緊皺,思索全盤計劃。
不管飛地之人聯絡的祈天勢力是誰,這勢力的意圖,都是在最大程度之上壓製東王府的戰力。此刻,東王府目前剩下的最高戰力,葉觀和柳元,應是被困在烏鳳城中,生死不知。餘生帶著一萬人馬進入飛地,留下六千軍士防守城牆,自己則帶著四千軍士以及皇宇辰和自己的五個護衛,殺進了飛地腹地,意解葉觀囹圄。
東王府境內,剩下的三萬守軍,此刻也盡數派遣出去,防禦北方邊境。目前,東王府境內,隻剩下一個肖一搏,還有自己,以及數萬之前已經退役的官兵和正在訓練的幾萬名軍士,這些人,短時間能沒法形成有效的戰力。出去收攏軍士的皇陽暉此刻還沒有迴來,定是在中途遭遇了敵人的疑兵,耽誤了行程。
如此來看,對方勢力若想直接將東王府壓製住,並將自己控製,定會在這幾日內,發動快速襲擊,讓自己防不勝防。
皇元武眉頭緊鎖,目前他手上要兵無兵,要將無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便知道了敵人的計劃,也無可奈何。
送去滄興宗的信件才出去不久,最快也要幾日後才會得到迴信,這還是飛一般的速度了,也隻有九名暗衛能有這樣的速度,至於會不會得到增援,皇元武心裏也沒底。
目前來看,擺在他眼前的,好似一個死局,他被重重圍困,要被憋死在這東王府中了。
按照常理推演,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加緊操練手上的軍士,讓他們提前入伍,同時派出斥候,前去催促二弟三弟,讓他倆加快步伐趕緊迴來。皇元武眉頭緊皺,心中暗想:可這是常理推演,敵人既然弄了這麽大的一盤棋,讓我入局,便不會不防這一點。可若我不這麽做,又有什麽辦法,能解了此次困局呢。
心情煩躁,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剛才在東宣城被人擺了一道,這麽長時間敵方都沒有動靜,自己心中還很是擔憂,卻不想他們居然聯絡了飛地首領,給自己來了個釜底抽薪。敵方清晰的知道,東王府若想自保,拿下飛地是必須的,沒有戰略縱深,單靠東王府現在的地盤,想在這紛亂的事態中保存極深,簡直癡人說夢。
先不說二十城到祈天腹內之間沒有天險可守,即便有天險,東王府的軍隊也遠遠不夠守護全境。之前他們隻是戍邊,不用考慮來自帝國方向的進攻,且東方有滄瀾江天險,北方有丘餘山天險,南方舊無戰事,萬裏無人,東府的三十幾萬軍馬已經足夠。而現在的態勢,怕是再多三十萬軍,也不能防禦東王府全境了。
如此,隻有一個辦法了。皇元武眉頭緊蹙,最終,他下了一個決定,一個自己之前絕對不會下的決定。
鋪開一張黃色的秘製紙張,皇元武研磨提筆,奮筆疾書,片刻,便已寫完。
來人!皇元武將這紙張折好,用鬥氣封住縫隙,使其完整閉合,這才抬頭,向門口喊了一句。
書房的門輕輕響動,一名軍士進來,單膝跪地,等待皇元武的指令。
將此信件火速送往帝都,交於二皇子手中,不管用什麽方法,定要送到。皇元武將手中的信件交於這軍士,那軍士雙手捧了,緩緩退下。
不多時,從東王府掠出一騎,絕塵而去,直奔祈天帝都,策馬疾馳。
將信件送出,皇元武深深的歎了口氣,坐在太師椅上,陷入沉思。
這信件,是他目前能想到的,最出乎意料的解困方式。東王府斥候,全力前進,到達帝都,大概需要五日,這五日,便是東王府生死存亡的五日。
五日之內,無論是信件送到,還是皇陽暉歸來,都可立刻解了東王府之困。
丘餘山天險,以三萬軍士駐守,防禦五日不成問題,關鍵就是,飛地方向,己方進入的一萬兩千名軍士,是不是能守得住黑石大橋,是不是能拿下烏鳳城。
皇元武寫下的信件,說是教給二皇子,但他心中明白,此刻帝都風雲變幻,己方的斥候無論如何不可能將信件送入帝都,即便送入了帝都,這信件也不可能到二皇子手上。
帝都之前,三王之間的戰鬥還在繼續,而帝都之內,楊勤也不是白給的。
這封信,無論讓他們四方哪個拿了,對東王府來說,都是好事一件,即便真交了好運,送到二皇子手中,對東王府來說,也不是壞事。
這信,是皇元武親筆寫的歸降信,上麵沒有署名,文峰恢弘,將家國大事放在首要位置,落款,是東王府,皇元武。
不管這信件被誰拿了,他們都會知道,東王府要有動作,若被安排圍困東王府的勢力得到,對東王府來說,沒有壞處,可若要讓其他勢力得到,對於東王府來說,無異於多了一個盟友。
奪嫡之戰,任何一方,都不願看到其他一方有勢力增長,若東王府被迫出局,那就少了一方牽製勢力,對於整個局麵來說,並沒有太大好處。
隻是,在針對東王府這件事上,幾方勢力,做法不同罷了。
按照皇元武的分析,此次安排飛地反戈,讓東王府內部空虛之人,和之前警告自己之人,不屬於同一方勢力。警告自己之人,更傾向讓自己安分守己。而此次發難的勢力,卻是要讓己方失去戰力。
皇元武又思索了一會,再次提筆,在紙張上快速書寫,片刻,一張調令便已書寫完畢,用鬥氣做好紙封,皇元武再次唿喚守衛,將此信件快速送往肖一搏處。
無論如何,肖一搏手下現在還有幾萬名退役的官兵,這些官兵之前縱橫沙場,後解甲歸田,此次應餘生召喚,再次加入軍隊。這些沙場老兵,比武興城內正在操練的新兵可有用多了,雖多年未上戰場,但此刻,也能解燃眉之急。
皇元武的調令,是讓肖一搏,火速組織幾萬人的兵馬,派駐到東王府來,協助防禦黑石大橋,並增援飛地。
至於肖一搏現在正在做的篩查細作的事,皇元武卻並未提及,他相信,以肖一搏的手段,不管是什麽細作,都無所遁形。
做完這一切,皇元武才長出口氣,心中略微安定。
自己能做的,隻有這些了,至於還在祈天腹地內的皇陽暉和皇永寧,皇元武並未派出斥候去催促,二人知道形勢緊急,肯定也用了最快的速度往迴趕了。現在還未歸來,肯定是在路上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事,催促,是沒有用的。
自己第一時間得到了飛地方麵的消息,命令下達的不可謂不快。已經在第一時間做了所有能做之事,剩下的,隻能聽天命。
斥候到達肖一搏現在所在的平金城,大概需要一日,肖一搏整備軍馬歸來,大概需要兩日,也就是說,之後的三日內,東王府是絕對空虛的,隻要挺過這三日,援軍到來,支援黑石大橋,便能解了燃眉之急。
將大部分軍士派駐進入飛地城牆,剩下的六千精銳騎兵,便可前去增援餘生和葉觀,若他們也能挺過這幾日,東王府的危局,便可化解。
但,餘生和葉觀,真的能挺過這幾日嗎?
皇元武坐在太師椅上,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照射進來,映的屋內一片斑駁。
香爐內,屢屢青煙緩慢升起,讓這一片斑駁,增添了些許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