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鬆,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李秉早起,腦海裏不知怎麽就響起這首詩來。王維的詩大多寫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被譽為詩佛。這首《過香積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詩佛為佛寺題了一首佛詩,不知道算不算是緣分。”李秉腦海裏閃過這個念頭,不覺笑了笑。


    他原本是想叫日麥一起去香積寺的,誰知房裏的管家說,日麥一早已經離開,留下紙條說是去長安見個故人,至晚則歸,卻也沒明說是誰。


    這就讓李秉摸不到頭腦了,日麥連長安都沒有到過,哪裏來的故人。不過他也習慣了日麥的神秘,隨他去。


    隻是臨出門時候,被蓷之逐叫住:


    “近日天象奇特,太微垣被太陰鷙之氣籠罩,光芒漸微,長安恐有大事發生,世子殿下,早些迴來!”


    李秉哦了一聲,想到昨夜發生的事情,心裏有些疑惑,這司天台的看家本事,好像也不完全是亂猜的。


    非派不少人都去了沔州找韓臨淵的下落,門庭有些冷落,入了主殿之後卻瞧不見人,反是倒了偏院,才瞧著三五個人影,盈瀾兒也在其中。


    “薛副宗主,你們這是?”李秉看著鋪了滿院的書冊,不由問道。


    “是世子殿下啊。看今天太陽不錯,就把藏書閣裏的書曬曬。今年冬天陰冷,水氣重。不少書冊都受潮了。”他說完,瞟見盈瀾兒抱著一筐書,連忙喊停:“瀾兒!那一筐書都是兩晉的原著,在日頭地下曬一天就變成粉了,可不敢。”


    盈瀾兒已經鋪開了幾本書,又連忙收迴筐裏。


    “那些書放入風室裏麵,吹一吹就好了。晚一點檢查一下,如果書已經有損毀的話,就手抄一本留起來。”薛副宗主停下手裏的活,笑吟吟對李秉道:“世子殿下來,有什麽事情嗎?”


    薛副宗主年過古稀,是非派中唯一尚存的老一輩,他身體還算硬朗,說話緩慢,略有些傴僂。


    長安非派自宗主之下,有兩位副宗主,五位分堂堂主。魏副宗主果敢剛毅,又正直中年,最是精明強幹。薛副宗主則不同,為人宅心仁厚,老成持重。


    兩人共事,相得益彰。即便非派宗主雲遊的這三年裏,非派在二人的共同打理下,有條不紊,蒸蒸日上。


    “我是來找瀾兒姑娘的,去香積寺看看學文的傷勢。”


    薛副宗主還未說說話,盈瀾兒又抱著一個更大的筐子從書堂出來,放在地上,猛唿出一口氣:“我今天就不去了。香積寺在閉寺,我入寺不方便,你自己去吧,如果有什麽需要,告訴我一聲。”


    說話間,她又蹲下,將書冊翻好,一本一本的攤在木桌上:“宗裏人手也不夠,我曬完這些,還要幫忙抄書。”說完,她瞥了薛副宗主,對李秉使個眼色,意思是:這麽重的幾千本書,總不能指望薛副宗主抬來抬去的吧。


    李秉略有些失望,卻也隻能點頭答應,又問:“有什麽關於臨淵的消息嗎?”


    薛副宗主試著去撿落在地上的一本書,可剛彎腰,忽然站不起身,麵目苦痛,李秉趕忙上前摻扶。


    “哎呀,果然還是老了。”他揉揉腰:“早上收到飛鴿傳書,說有人在蘇州見過少宗主。魏副宗主已經趕過去了。希望能有好消息!”


    李秉點頭:“人沒傷著就好。”他隻希望馬學文的事情能盡快解決,自己也好抽身去蘇州。


    “那我自己去了。”既然幫不上忙,也該離開。他剛出院子,忽然又轉身迴來:


    “對了。出了這麽大的事情,韓叔父也沒有迴來嗎?”


    這個韓叔父自然指的是非派宗主,韓臨淵的父親。他和韓臨淵結拜,以兄弟相稱,該叫韓宗主一聲叔父。


    “派人去通知了,可是找不到人。三年前,宗主走的時候隻說是去雲遊,沒說地方,也無從找起。不過……少宗主遇害,融教重出江湖,這事不少門派都知道,隻要宗主還在中原,一定能聽到消息!”


    離開長安非派,李秉去了魏澤的私宅。


    “山海一榭”


    李秉每次來,都不由的看一眼這浩氣磅礴的牌匾,這是當年教李秉四兄弟寫字的老師——“顏真卿”親筆所題,單單這四個字就價值萬金。


    當年初次來時,還是鑽狗洞進入的破敗院子,現在已經被修葺成全長安最富麗堂皇的宅院之一。


    他原本是想找魏澤同行,卻也不能如願。


    魏澤本身筋骨不強,昨日又在花蟹居受了一場驚嚇,不知道是勞累過度,還是被陰氣傷著,人雖然沒有大礙,可是今日身體發虛,隻能在被窩養著。


    一連三個朋友都有事情,走了一圈,結果還是隻有自己一人。


    他騎著白馬,在朱雀大街上走過,仿佛眼前的長安和一年前的長安是兩個世界。香積寺在長安城外南側七八裏路的“樊川”,襄王府在長安城東北角,路程不近。


    樊川是西漢開國將軍樊噲的食邑,也因此得名。荒廢後被農人占據,逐漸變成僧侶雲集之地,單單這裏喊得出名號的寺廟就有二十多座。其中以“興教寺、華嚴寺、興國寺、牛頭寺、雲棲寺、禪經寺、洪福寺和香積寺”最為出名,並稱“樊川八大寺”。


    這裏的大部分寺廟都很小,唯有香積寺占地極大。整個長安城內外所有寺廟,也隻有皇家的西明寺能和其相較。


    還未看見圍牆,一個新修的三丈高的大理石五門牌坊映入眼簾,正中三個字“香積寺”便是王維的手筆。


    不同於西明寺內外兩院的簡單劃分,香積寺規模巨大,共分井字形九個院落:


    首行正中是“十三間光輝殿”:供奉各路主佛的地方。最大的一尊釋迦摩尼金像足有兩丈高,純銅鑄造,漆以半厘厚的純金鍍層,香蠟燭光之下,熠熠生輝。


    首行左側是“經閣”:藏經閣是個二層小樓,遠不如西明寺藏書豐富,但卻另外有十座陀羅尼經幢,十分特別。


    首行右側是“百佛堂”:一個專門為信徒供奉長明燈和小佛像神龕的地方。


    井字中心是“禪房”:供僧侶打坐練功的地方。正中一座兩層青磚鍾樓,攢尖頂,方形四穹頂,重簷三滴水,顯得巍峨不凡。裏麵的一口青銅大鍾,名為“梵天”。足有萬斤重,聲音厚重渾厚。鍾樓,是所有淨土宗寺廟最看重的地方。


    禪房左右兩個院落,分別是入門弟子和高階僧侶的住所。


    後邊三院,右側是“善堂”:是個給重病人看病的地方。說是看病,大多住的都是不久於人世的人,想在死前多聽聽大師的指點,受一些香火熏陶,最好能升入西天淨土,即便不能,來世也可以投個好胎。


    正中是“法事堂”:一共九大九小,十八間屋子。香積寺的淨土法事大多都是在事主家裏做,但有些不方便的事情,也會選在這裏。


    最左側是一個陡峭的荒山,被修整的像梯田一般,一層一層的整齊的排列著數座舍利塔,鱗次櫛比,都是香積寺曆代大師的埋骨地。最上麵的一座,是淨土宗創始者“善導大師”的崇靈塔。


    淨土宗二祖,也是淨土宗的實際創始者,善導大師圓寂後,其弟子懷惲於永隆二年(唐高宗)為其建崇靈塔祭奠安葬骨灰,後在善導塔周邊發展出一座寺院,落成於神龍二年(唐中宗),至今也不到七十年而已。


    香積寺最初占地很小,名聲卻大,一直未有擴建。


    安史之亂時,郭子儀率官軍在此和安祿山叛軍作戰,香積寺慘遭浩劫,寺廟基本被毀,大量文物遭毀損和遺失。不過李僙收複長安後,香積寺破而後立,經過一年又一年的擴建,才擁有今天的規模。


    整個寺廟,透露這一種與其他寺廟全然不同的富麗堂皇。短短百年不到,一個小寺廟能發展至此,都要從淨土宗的教義說起。


    淨土宗的核心教義便是對西天淨土世界的崇拜,主張行善積陰德。教義簡單明了,易於傳播,比其他佛門流派發展的更快。


    既然信了淨土宗,死後一場法事是少不了的。香積寺起初也隻是收幾文香火錢貼補用度。


    可後來唐朝國力日漸強盛,長安人口增長,香積寺的信徒也越來越多,最終的結果便是找淨土宗做法事的人越來越多。不僅死後要做法事,如果平日裏做了虧心事,或者遇上什麽難處,也要做場法事求個心安。


    香積寺雖然盡量多的幫助信徒,依舊隻收取幾文辛苦錢。可法事太多,人手實在忙不開,有錢人家為了請到得到高僧來,往往願意捐獻更多的香火錢。


    百佛堂的位置有限,供奉一座長明燈,需要錢五十貫,供奉一座小神像,需要錢五百貫,每年香油錢另計。遠的不說,襄王府的彩姨是繼側房,不能在西明寺供奉佛像,便在香積寺裏,供了一座一尺高的純金“送子觀音”,想給李僙再添個小世子。


    長此以往,互相攀比,成就了今天香積寺日進鬥金的局麵。


    中原的文明,雖然早在商朝時期,君權就已經徹底淩駕於神權之上,而現在又有儒釋道兵法墨等多重信仰,君權本應該更遠超神權才對。


    可一家信仰在平頭百姓中做大,若再不節製,就要生出亂子來。


    一則唐朝立國以來,曆代君主都對佛教以極高禮遇和大力提倡,給予免稅、免徭役。寺廟人丁興旺,不斷吸納百姓錢財,國家稅收則減少,國庫漸空。


    二則,佛教喜鑄銅像,單是長安,就有數萬銅像。每年大唐產出的銅礦隻有定數,都用來塑佛,哪裏還有銅鑄錢,鑄農具?


    三則,因為僧侶免徭役。不少人犯了事,寧願出家,也不願被流放。如此一來,寺廟內九流混雜,滋生是非,更有惡寺打家劫舍,魚肉鄉裏。


    四則,壯年都入了寺廟,沒有文生,沒有甲兵,沒有農人,沒有工匠,國家如何發展?


    凡此種種,實在令人憂心。


    每當神權要越過君權時,一場動蕩不免發生。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先後毀滅諸多佛寺,削減僧侶,強製還俗。


    反觀現在大唐,國力衰弱下來,百姓日子過的不好,拜神求佛的人反而更多,恐怕對國力耗損更重,說不得就要來一次清洗。


    不過這是後話,現在香積寺蒸蒸日上,隱隱有超過西明寺,成為長安百寺魁首的趨勢。


    李秉站在牌匾前,瞟一眼“香積寺”三個題字,再看兩旁的百姓,心中五味陳雜。


    即便今日寺門緊閉,在寺外等著的人卻依舊不少。有人帶著貢品登門,有人頂禮膜拜、不斷磕頭,有人甚至在寺門口的小路邊直接燒起了紙錢,有人嚐試給看守大門的和尚塞銅板求個方便。


    看著著芸芸眾生像,李秉不由的搖頭歎息。


    兩個和尚守在門口,不斷勸導香客返迴。李秉報了名號,才被請進去。


    一群香客看著大門打開,蜂擁而上,和尚們忙不迭的關上大門,有些狼狽。


    在大殿裏,觀摩著釋迦摩尼的金身,等了一會,普念大師才從禪房過來:“世子殿下駕臨,有失遠迎,還請見諒,阿彌陀佛。”


    他知李秉來意,帶著他便往善堂走。


    “禪房裏正在議事,不太方便。我帶世子殿下從百佛堂去見馬施主。”剛出正院又道:“顯誠和不香大師,一早去了周圍的幾座寺廟觀摩,現在也不在寺中。”


    穿過一間間佛堂,看著裏麵成千上萬的長明燈和小佛像神龕,李秉忽然覺得這香積寺似乎比西明寺的名望更高些。


    那一盞盞長明燈,一座座小神像的錢財,要是換成兵甲,恐怕大唐現在也不會丟了河西三鎮。


    李秉驀然長歎一聲,倒是引得普念摸不著頭腦。


    還未到善堂,呻吟聲、爭吵聲、木魚聲、誦經聲,已經透過圍牆,聲聲入耳。即便是閉寺的時期,已經收治的人,也依舊在接受治療。


    一張張床板上,躺的都是將死之人,馬學文也在這裏便成了香積寺裏唯一一個身體強健的“香客”。


    他穿著一身素白單衣,在院子裏打拳,一招一式,打的緩慢,但也有些力道。身旁站在兩個武館的弟子,拿著他的外袍。


    “學文!”李秉看他行動無虞,心裏的石頭徹底落下:“你全恢複了?”


    “大哥!”馬學文看見來人,快步走上來,鼓了股胳膊上的腱子肉:“渾身發酸,使不上力氣,打打拳,活動活動筋骨。”


    “啊~!”李秉正要說話,一間善堂裏傳來慘叫一聲尖銳的痛苦慘叫,有的人怕是已經要熬不住了。


    “請問大師,有沒有可以讓我們兄弟二人說話的地方?”李秉問道:“這裏實在有些吵雜。”。


    “法事堂現在沒有人,二位請隨我來!”普念和尚單手一迎,為兩人指明方向。


    可還未動身,空中傳來一陣淺薄而悠遠的樂器聲。


    “嗚……嗚……”


    窸窸窣窣,這聲音像是洞簫,又像是塤。


    “嗚……嗚……”


    沒響兩聲,這聲音又逐漸變大且厚重,隱約更為淒婉悲涼。


    “嗚……嗚……”


    才剛剛透出淒涼,這第三輪轉而變得瀟殺起來,暗中帶著尖銳短促的聲音,像女人和孩子的哭聲。


    “嗚嗚……嗚嗚……”


    哭聲越來越大,逐漸掩蓋住了原本洞簫的聲音。偶爾幾聲淒慘的叫聲,短促而尖銳。


    院中的幾人凝神靜聽,這聲音聽不出源頭,似乎一直縈繞在香積寺上空。


    李秉隱隱覺得這聲音讓自己變得有些煩躁,馬學文的眉頭也擰成倒八。


    再過了兩個唿吸的時間,最初的煩躁已經變成了心神不寧。李秉的心跳不自覺的加不少,胃裏翻騰,極其難受。馬學文也覺得額頭疼的厲害,一手握住太陽穴,不斷的揉搓。


    “哇哈……哇啦……嗚嗚……咦……嗚……嗚咦……”


    空中的聲音變的更加奇怪,像鬼夜哭一般。


    這聲音剛發出,一時間,善堂裏的病人好像都陷入了魔怔,有人哭,有人鬧,有人哈哈大笑,有人瑟瑟發抖,有人暴躁狂怒,有人癡呆犯傻。


    看著善堂裏的亂象,李秉才明白這聲音定是人為,居然敢跟到香積寺來,看來馬學文的對頭不一般呐。


    “大衍陰風號?”普念似乎猜到了這聲音的來路,連忙對著善堂裏的人吼道:“這是道家邪教的東西,握住耳朵,快握住耳朵。”


    他說完便衝進善堂,裏麵有初級弟子已經打起來了,床板木桌神像被砸的稀爛。


    李秉幾人連忙捂住耳朵,隻看普念一人在善堂裏,強製分開幾個弟子,一人一腳,將他們踹出院中,雙指一揮,在每人頭上畫了一個“”字,這幾個弟子才安定下來。


    這邊剛壓製住,善堂裏又開始了新的打鬧,病人、義工、弟子、護衛亂做一團。


    普念一人如何管的了這麽多人。


    “咚!”一聲厚重的鍾鳴,從香積寺正中的鍾樓傳來。李秉難受的感覺稍減。


    “咚!”這聲音更重,讓馬學文頓覺清爽。


    “咚!”最後變得暴怒的幾個弟子,已經率先安定下來。


    高僧敲了“梵天鍾”後,天空中的號角,也變濃重,兩股聲音互相對扛,一時間也難分勝負。


    唿,一股陰風吹過,原本冬末難得一見的烈日當頭忽然變的蕭索起來,善堂院裏的溫度逐漸降低,不一會連日頭也看不見了,隻有一團奇怪的烏雲當空,和那晚花蟹別居的情況如出一轍,不過來的更猛烈些。


    這雲剛聚成一團,一道急促的木魚聲突然響起。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李秉隻覺得每一聲似乎都響在自己腦海,木魚聲中,好似還夾雜著淺淺的吟誦佛經的聲音。


    西明寺的和尚曾說過,這次香積寺的比試,爭的就是一件法器,叫做“潛心木魚”,想來這聲音大概源自這件法器了。


    每一聲木魚捶落下,似乎都敲在上空的烏雲中心上。


    鍾樓上空的雲層變淺變薄,慢慢裂出一個圓洞來,圓洞逐漸擴大,不一會已經有數丈寬,連善堂院內都有了一絲陽光。


    雲層似乎不想就此散去,陰風吹的更猛烈起來,剛見著的一絲陽光,轉眼覆滅。


    就在“梵天鍾”“潛心木魚”和這“大衍陰風號”鬥的不可開交的時候,一個人影忽然出現在善堂的房頂上——年紀不大,身材瘦削,雙目赤紅,分不出眼珠和眼仁;頭發鬆散;一身皮膚漆黑,如同夜色一般。


    他衣服破爛,手持一柄厚重的大劍,和羸弱的身軀極不相稱。


    “是你?”馬學文認出了來人,扭頭對李秉道:“是藍田郭家的小兒子。”


    真是仇人見麵,分外眼紅,馬學文想起這幾天受的苦楚,手裏的拳頭攥的更緊,隻是看郭家兒子的神情氣質,變得嚴肅冷峻,哪有半分十幾天前的膽小怯懦。


    郭少爺瞟一眼馬學文,手中重劍微微一抬。


    “唰!”一個閃身,人已經出現在馬學文身前,手中的重劍高高舉起。


    “好快的身法!”兩人完全不曾料到郭少爺武功如此高,馬學文身體還病著,反應不及,幸虧李秉在躲開之餘,一掌將他推開,否則剛才的一刀落下,他必死無疑。


    見著了這一招,李秉不敢再掉以輕心,隻恨手裏沒有兵刃,難以禦敵。


    他一手折了院中幹枯的樹枝,抬手一劍。


    “一天星鬥!”


    郭少爺身體微微傾斜,隨意躲過這招,反手又是一劍橫掃,攻向李秉。這樣老道的對敵策略,即便李秉也沒有,少說也要三五年真刀真槍經驗,才用的出來。


    這反攻如果迅捷,大大出乎李秉預料,無奈之下,隻能迎一招對月行樽。


    即便駕馭真氣在樹枝表麵,也絕對不能和郭少爺手中的重劍硬碰,他看著郭少爺的劍路,右手一抬,腳尖點地後仰,變招躲開劍鋒。


    重劍掃過李秉的手臂,他眼瞧著重劍和樹枝擦過,並未碰上。可是重劍帶過的劍氣,居然將他手中的樹枝刮成十幾節斑駁的殘片——一根三尺長的樹枝,轉瞬隻剩李秉手裏一拃長的把兒。連他胳膊上也被劃出幾道血痕。


    劍氣這東西,他早在子午宗的公羊劍主身上見過一次。可這麽淩冽的,卻聽也沒聽說過,萬萬想不到是出自這麽瘦弱的一個年輕人。


    李秉連退數步,不敢正麵對敵。


    郭少爺越追越近,逼的他漸漸脫不了身,隻能疲於奔命。


    馬學文看著郭少爺用的劍招,心中更加疑惑。


    “奇怪!他居然用的是,單傳九門之一,展玉堂的《扼雲重劍訣》!”


    ——————


    多了兩個均訂,不知道是那兩位慧眼識珠的大俠。開心!


    我隻有寫出更好的作品,才能報答你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更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更談並收藏唐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