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匹這東西,在整個大宋都缺,對於這種情況,張韻也是無可奈可。


    好在自己身在廣南西路,從大理弄點滇馬問題應該不大。


    “墨三,如今這炮的產量如何?”張韻招手叫來了滿臉笑意的墨三。


    “小郎君,這泥模自然風幹的時間再加上鑄造的時間,差不多兩個月一門!”墨三這句話出口的時候,自己臉色瞬間變得嚴肅起來。


    剛剛試射成功的喜悅,全部煙消雲散!


    “兩個月一門!”張韻皺著眉頭自言自語,又一次的陷入了沉思。


    若是按照這個速度,一旦戰事開啟,消耗的速度必然大於鑄造的速度。


    好的一點是,燧發槍現在已經可以量產,訓練加上戰前儲備數量搓搓有餘。


    一旦新軍再次擴編,無非就是擴大生產而已,反正技術已經成熟,如果後期在有所改進的話,產量還會加大。


    至於火藥,有了溶洞熬硝法之後,產量也是大幅度增加,如果日後在開通了海路貿易,運迴了倭島的硝石,產量還會翻倍。


    可眼下的火炮,明顯不夠自己所需。就說這一千人的新軍,再怎麽樣也要裝備至少三十門左右。


    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即便這樣鑄造出來的火炮,也不能保證大炮可以在戰場上長時間使用,畢竟技術不過關,還存在炸膛的風險,而且殘次品率很高。


    就拿墨三他們來說,為了檢驗鑄炮,往往會在鑄造成功之後發射一兩發以檢驗火炮,若沒有明顯的的裂紋,又沒有炸膛,就可投入軍中使用。


    通過這種傳統鑄炮工藝鑄造出來的火炮,合格率絕對不會超過三成。


    若是強行提高鑄造速度,其合格率甚至不到一成左右,而且隱患太大。


    這樣的結果,張韻是最不希望看到的!


    鑄造工藝的問題,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鴻溝。


    泥模的表麵本就有縫隙,因此鑄造出來的火炮當然有縫隙。再加上一個月的自然風幹,徹底不徹底,隻有天知道。


    泥模裏麵若含有水分,那麽鑄造的時候可能出現馬蜂窩,鑄造出來的火炮自然質量有問題。


    即便是肉眼看不見,也不代表著內部沒有問題!


    張韻仔細的想了想後世的鑄造工藝,他記得在某個app軟件上看到過製造五金模具的視頻。


    思考了半天,既然如此,為何不用鐵模?


    再說了,如果使用鐵模,表麵是可以通過打磨的方式讓其光滑,燧發槍的製造也是如此。


    從表麵上看,鐵模鑄造成本大,但相對泥模的一次性使用,鐵模可以多次重複使用,如此成本反而還會減少成本。


    鐵模裏麵水分含量少,氣密性也好,最重要的,鐵模鑄造可以通過水冷等方法讓其快速冷卻。


    這樣以來,不但加快鑄造速度,而且可以提高炮管自身的硬度。


    張韻依稀記得,在鴉片戰爭期間,龔振麟最早采用的就是鐵模鑄造。


    當時,滿清已經多年沒製造新的火炮了,尤其是南方很多炮台的炮都是幾十年前乃至更早康熙時期的。


    龔振麟就想到了金屬模製造工具和農具速度快的法子,於是乎進行了一係列改進,最後用來鑄造火炮。


    至於模具嘛,自漢代、兩晉乃至大宋都有過類似的模具。


    但鐵模鑄造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容易出現白口鐵。


    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張韻又想到了一個法子,那就是在外圍套上一個銅製的“衣服”。


    這樣一來,不僅滿足了產量,質量上也有所提升,至於其他,那也隻能等技術革新之後再說。


    銅這種金屬本身比較軟,連續發射,會容易出現問題,如果加入了鐵芯,想到這裏,張韻不自覺的笑出聲來。


    如果張韻記得不差,弗朗機炮和紅衣大炮就是采用的銅體鐵芯的製作方法。


    “墨三、冉誌、墨有才,立刻跟我迴營,本將有辦法了!”說了一句沒頭沒尾的話,張韻便帶著趙敏先行離去。


    一個時辰之後,眾人在聽完張韻的講述以後,紛紛陷入了沉思。這時候的工匠不缺智慧,隻要能夠指明方向,張韻相信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表麵看,兩種鑄炮方式差異並不大,但若細想想,采用鐵芯銅體的火炮,不易發熱,不易炸膛,而且產量也會大大的增加。


    如此以來,流水線作業的方式也可以投入其中!


    由於銅在較低溫度下就可以融化,隻需要先製作一個模胚鑄造鐵胎,待鐵胎冷卻之後,然後再鑄造銅體。


    想到後世在網絡上看到的視頻,張韻突然又有一個大膽設想。


    如果采用空模方式,在鑄造的時候在掏空的內模裏麵放入冷水,如此達到快速冷卻的效果。


    聞言的墨三眼前一亮,他可是個職業的鐵匠出身,打鐵的時候都是將鐵塊燒紅之後千錘百煉之後,放在冷水之中冷卻。


    張韻提出的這個法子,完全可以加速冷卻效果。


    “可這水,如何流處?”冉誌突然出聲問道。


    “那還不簡單!炮身上有引火用的炮眼,可以將鑄造炮眼的模芯拉開,空模內部的水可以通過炮眼流出,如此達到水冷卻的效果。”墨有才立刻迴答道。


    一旦涉及專業問題,墨有才這個機關專家,突然開口了。別看前麵他一個字都沒有說,但這家夥絕對不會是在聽天書。


    “按照小郎君的方法鑄炮,其內壁實最先冷卻,又因為熱脹冷縮的原理,炮管內壁必然非常光滑。”墨三立刻補充道。


    “沒錯,外壁逐漸冷卻,必然向內擠壓,這樣可以保證火炮抗壓能力。”冉誌算是說到了最關鍵的節點上。


    既然定下了方向,所有人都對這種內空模的方式,顯得躍躍欲試。


    反正張韻向來都是鼓勵大家嚐試,失敗乃成功之母嘛!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總結經驗教訓!


    如今,在張韻的帶領下,墨家的這群精英早就習慣了這種方式。


    每當遇到困難或者失敗品的時候,墨三總會把大家集中起來,一起發表意見,商討改進方式。


    集眾人的智慧來完成一項研發,可比自己一個勁的死想要強許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南宋搞事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衣米豆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衣米豆腐並收藏迴到南宋搞事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