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兩害相權取其輕
向天恩說道:“楚大師與主祭司所論,雖然談不上危言聳聽,但畢竟也是後話,且要以百年計,然而當下民怨沸騰,這才是燃眉之急。”
“臣也不是執意要與原靈國百姓為難,正所謂君王為尊,百姓相從,一切皆是靈皇之過,本不應怪罪在尋常百姓頭上。”
“然而臣明白、皇上明白、滿朝文武明白,可澤國的百姓不明白。他們隻知道,原靈國的百姓供養靈皇、供養靈軍,是靈皇指揮靈軍,殺他們的父兄子弟,搶他們的妻女錢糧。”
“三百年如一日的困苦與怨恨,絕非皇上一統天下便能消解於無形。皇上仁德,澤國之意也確是要澤被天下,但世情不可不察,民心不可不顧,澤國百姓供糧供兵,現如今天下大定,皇上卻要安撫原敵國之民,試問澤國百姓情何以堪?”
“楚大師方才說,倘若如此,不如屠城更為省心省力。臣以為,楚大師這話才有失公允,若要屠城,國舅統兵南征時便做了,何須等到今時今日?”
“征伐是一迴事,殺戮卻是另一迴事,臣無意陷皇上於不仁,更無意陷諸公於不義,臣隻想替澤國的百姓上達天聽,為他們出一口氣,否則即使一同遷往南境,恐怕也難免齟齬,甚或爭鬥。”
“大戰方歇,天下初定,諸事繁雜,臣之所議,無非是暫行之策,待局勢穩固,再行迴遷原靈國百姓,屆時賓主易位,要好辦得多。”
楚琴說道:“舉國遷民絕非易事,數百萬之眾背景離鄉、顛沛流離,隻怕劫掠欺暴之事頗生,向大人雖為澤國百姓出了一口怨氣,卻害了無數靈國百姓。”
“晚生要提醒向大人,靈皇未死,如若民怨滔天,靈皇必會趁勢反攻。況且即便是靈皇死了,如此對待原靈國百姓,也必然會引得民變四起,如此也不能令局勢安穩吧?”
東方斌搶著說道:“啟奏皇上,覺靈門的眼線迴報,大多數澤國百姓並不想隨皇上遷都,很多人都覺得仗已經打完了,該安生的過日子了,況且澤國已經設立郡縣,若是遷往南境,又要再折騰一迴,一切都要重頭開始,太過得不償失。”
向天恩猛然迴頭瞪著東方斌,斥問道:“你問了多少人?便敢說大多數人都不願遷往南境?”
東方斌拱手,反問道:“向大人又問了多少人,便一意要舉國遷徙?”
向天恩皺緊了眉頭,澤帝坐下了,東方斌的話給他提了醒,他們在朝堂上爭來辯去,就忽略了真正的人心民意。
向天恩隻是通過各地的奏報來推斷民意,而東方斌是派出人去,實實在在地問百姓的心思。
兩人高下立現,隻不過東方斌是向天恩的女婿,他要等楚琴這樣一個人來挑頭,才能借機說出這個話。
華青勝迴頭對兩名宮衛揮了下手,兩名廷衛退了出去,靳風暗叫僥幸,否則一百廷杖必然將他活活打死。
澤帝沉默良久,說道:“詔,覺靈門弟子協同各地官員征詢民意,必要人人問到,盡快上奏。”
東方斌應道:“臣遵旨。”
下了朝,東方斌截住向天恩,向天恩瞪著他不說話。
東方斌笑嘻嘻地說道:“嶽父大人,你是打算再也不理我了嗎?”
向天恩冷著臉斥道:“跟我迴府!”
轉頭又對楚琴說道:“楚大師若是無事,也請到府上用茶可否?”
楚琴拱手應道:“恭敬不如從命。”
到了向天恩府上,落了座上了茶,向天恩說道:“楚大師有惜民之心,我也不是殘暴之人,正是因為靈皇未死,我才擔心南境不穩。”
“靈皇不死,靈國便不算亡了,楚大師敢擔保靈國的百姓對澤國沒有怨恨嗎?”
“如你所說,自從顧獨統兵以來,斬首靈軍不下百萬,光衝著這百萬亡魂,靈國百姓能甘心歸順嗎?皇上仁德,甚至是有些婦人之仁,將皇上置於南境中心,被一群心懷怨恨的百姓圍繞著,楚大師安心否?”
楚琴皺眉,沉思了片刻才說道:“向大人所說不無道理,但舉國遷徒亦非善策。”
向天恩說道:“凡事皆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靈國強盛三百年,不僅僅是因為南境物阜民豐,也是因為澤國過分的想要澤被天下。”
“為君者過於追求仁德,即便是在太平盛世,也會多方掣肘,更何況還是大戰之時。”
“當今皇上幸得顧國舅與夏後輔朝,否則的話,楚大師,你要滅澤國,是否易如反掌?”
楚琴沉默,東方斌說道:“嶽父,百萬之眾長途遷徒,那不得跟逃難似的?”
向天恩斥道:“渾話!怎可能一起遷徙?自然是要分次遷徒,最多也就是以城易城,派兵看管護送,再請你們覺靈門協同。不要覺得這樣麻煩,實則無論是擴城還是建城,都比這樣更麻煩,而且一旦兩國之民混居,來日定會生出無盡的麻煩。”
東方斌看楚琴,楚琴皺眉不語。
向天恩又說道:“天下歸心,不是用嘴說說就行的,那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可能要幾代人前赴後繼地去廣施仁政,安定民心,而眼下最重要的,是保證皇上的安全。”
“隻有澤國的百姓,才會對皇上誓死效忠,咱們做個假設,如果不遷民,有朝一日靈皇帶著兵打迴來,靈國那些百姓能協軍作戰嗎?”
楚琴和東方斌對視一眼,都有些茫然。
向天恩說道:“對,你們可能不知道,要是顧國舅在,他是最清楚的,當年他第一次破關之後,占了靈玉縣,從澤國遷去十萬百姓,為得就是協軍作戰,我澤民一體,上至六旬老叟,下至十歲嬌兒,人人皆兵,無人畏死。”
楚琴愕然看著向天恩,向天恩說道:“或許顧國舅沒有對你說過,但事實如此,你們可能都覺得顧國舅是躲事去了,實則他心裏最清楚,如果失掉了澤國百姓的民心,就算靈國百姓甘心歸順,澤國的戰力也會銳減,否則澤明縣攆走靈國商賈,顧國舅絕不會聽之任之!”
向天恩說道:“楚大師與主祭司所論,雖然談不上危言聳聽,但畢竟也是後話,且要以百年計,然而當下民怨沸騰,這才是燃眉之急。”
“臣也不是執意要與原靈國百姓為難,正所謂君王為尊,百姓相從,一切皆是靈皇之過,本不應怪罪在尋常百姓頭上。”
“然而臣明白、皇上明白、滿朝文武明白,可澤國的百姓不明白。他們隻知道,原靈國的百姓供養靈皇、供養靈軍,是靈皇指揮靈軍,殺他們的父兄子弟,搶他們的妻女錢糧。”
“三百年如一日的困苦與怨恨,絕非皇上一統天下便能消解於無形。皇上仁德,澤國之意也確是要澤被天下,但世情不可不察,民心不可不顧,澤國百姓供糧供兵,現如今天下大定,皇上卻要安撫原敵國之民,試問澤國百姓情何以堪?”
“楚大師方才說,倘若如此,不如屠城更為省心省力。臣以為,楚大師這話才有失公允,若要屠城,國舅統兵南征時便做了,何須等到今時今日?”
“征伐是一迴事,殺戮卻是另一迴事,臣無意陷皇上於不仁,更無意陷諸公於不義,臣隻想替澤國的百姓上達天聽,為他們出一口氣,否則即使一同遷往南境,恐怕也難免齟齬,甚或爭鬥。”
“大戰方歇,天下初定,諸事繁雜,臣之所議,無非是暫行之策,待局勢穩固,再行迴遷原靈國百姓,屆時賓主易位,要好辦得多。”
楚琴說道:“舉國遷民絕非易事,數百萬之眾背景離鄉、顛沛流離,隻怕劫掠欺暴之事頗生,向大人雖為澤國百姓出了一口怨氣,卻害了無數靈國百姓。”
“晚生要提醒向大人,靈皇未死,如若民怨滔天,靈皇必會趁勢反攻。況且即便是靈皇死了,如此對待原靈國百姓,也必然會引得民變四起,如此也不能令局勢安穩吧?”
東方斌搶著說道:“啟奏皇上,覺靈門的眼線迴報,大多數澤國百姓並不想隨皇上遷都,很多人都覺得仗已經打完了,該安生的過日子了,況且澤國已經設立郡縣,若是遷往南境,又要再折騰一迴,一切都要重頭開始,太過得不償失。”
向天恩猛然迴頭瞪著東方斌,斥問道:“你問了多少人?便敢說大多數人都不願遷往南境?”
東方斌拱手,反問道:“向大人又問了多少人,便一意要舉國遷徙?”
向天恩皺緊了眉頭,澤帝坐下了,東方斌的話給他提了醒,他們在朝堂上爭來辯去,就忽略了真正的人心民意。
向天恩隻是通過各地的奏報來推斷民意,而東方斌是派出人去,實實在在地問百姓的心思。
兩人高下立現,隻不過東方斌是向天恩的女婿,他要等楚琴這樣一個人來挑頭,才能借機說出這個話。
華青勝迴頭對兩名宮衛揮了下手,兩名廷衛退了出去,靳風暗叫僥幸,否則一百廷杖必然將他活活打死。
澤帝沉默良久,說道:“詔,覺靈門弟子協同各地官員征詢民意,必要人人問到,盡快上奏。”
東方斌應道:“臣遵旨。”
下了朝,東方斌截住向天恩,向天恩瞪著他不說話。
東方斌笑嘻嘻地說道:“嶽父大人,你是打算再也不理我了嗎?”
向天恩冷著臉斥道:“跟我迴府!”
轉頭又對楚琴說道:“楚大師若是無事,也請到府上用茶可否?”
楚琴拱手應道:“恭敬不如從命。”
到了向天恩府上,落了座上了茶,向天恩說道:“楚大師有惜民之心,我也不是殘暴之人,正是因為靈皇未死,我才擔心南境不穩。”
“靈皇不死,靈國便不算亡了,楚大師敢擔保靈國的百姓對澤國沒有怨恨嗎?”
“如你所說,自從顧獨統兵以來,斬首靈軍不下百萬,光衝著這百萬亡魂,靈國百姓能甘心歸順嗎?皇上仁德,甚至是有些婦人之仁,將皇上置於南境中心,被一群心懷怨恨的百姓圍繞著,楚大師安心否?”
楚琴皺眉,沉思了片刻才說道:“向大人所說不無道理,但舉國遷徒亦非善策。”
向天恩說道:“凡事皆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靈國強盛三百年,不僅僅是因為南境物阜民豐,也是因為澤國過分的想要澤被天下。”
“為君者過於追求仁德,即便是在太平盛世,也會多方掣肘,更何況還是大戰之時。”
“當今皇上幸得顧國舅與夏後輔朝,否則的話,楚大師,你要滅澤國,是否易如反掌?”
楚琴沉默,東方斌說道:“嶽父,百萬之眾長途遷徒,那不得跟逃難似的?”
向天恩斥道:“渾話!怎可能一起遷徙?自然是要分次遷徒,最多也就是以城易城,派兵看管護送,再請你們覺靈門協同。不要覺得這樣麻煩,實則無論是擴城還是建城,都比這樣更麻煩,而且一旦兩國之民混居,來日定會生出無盡的麻煩。”
東方斌看楚琴,楚琴皺眉不語。
向天恩又說道:“天下歸心,不是用嘴說說就行的,那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可能要幾代人前赴後繼地去廣施仁政,安定民心,而眼下最重要的,是保證皇上的安全。”
“隻有澤國的百姓,才會對皇上誓死效忠,咱們做個假設,如果不遷民,有朝一日靈皇帶著兵打迴來,靈國那些百姓能協軍作戰嗎?”
楚琴和東方斌對視一眼,都有些茫然。
向天恩說道:“對,你們可能不知道,要是顧國舅在,他是最清楚的,當年他第一次破關之後,占了靈玉縣,從澤國遷去十萬百姓,為得就是協軍作戰,我澤民一體,上至六旬老叟,下至十歲嬌兒,人人皆兵,無人畏死。”
楚琴愕然看著向天恩,向天恩說道:“或許顧國舅沒有對你說過,但事實如此,你們可能都覺得顧國舅是躲事去了,實則他心裏最清楚,如果失掉了澤國百姓的民心,就算靈國百姓甘心歸順,澤國的戰力也會銳減,否則澤明縣攆走靈國商賈,顧國舅絕不會聽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