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之內,蕭九奴也呆愣在當場,一時之間不知答什麽話語。


    蘇軾見得蕭九奴不說話,也說了句:“蕭姑娘,甘兄欲為你贖身出樓,不知你意下如何?”


    蕭九奴忽然緊張起來,抱著琵琶琴的手,不斷在琵琶上摩挲,可見她心中如何慌亂。


    這般樓宇裏的姑娘,其實是不能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的,甘奇想替她贖身,本可以直接繞過她去與掌櫃或者媽媽談,談攏價格付錢就可以,也由不得她願意不願意。


    甘奇與蕭九奴隻算初識,說話都沒有超過十句,忽然開口要贖人,蕭九奴已然心慌意亂,不知如何是好。


    此時門外卻忽然進來一個女子,這個女子也顧不得是否唐突失禮,直接就走了進來,一臉急切說道:“九奴,你還不快快應了甘公子?”


    這一句話語說完,這女子才見禮:“奴家李一袖,見過二位公子。”


    甘奇與蘇軾點頭迴應。


    此時的蕭九奴也站了起來,卻還是緊張無比,說道:“姐姐,我……我……”


    “別你你我我了,快快應下就是,隨甘公子走吧,到得樓外,一定好好活著。”李一袖之所以這麽衝了進來,就是因為在隔壁隱約聽到了,怕蕭九奴這小姑娘不懂事犯傻。


    甘奇看了看李一袖,便也知道這姑娘是個好心的人。


    “姐姐……我……”蕭九奴還是支支吾吾,對於這個小姑娘來說,贖身之事,這一去,就是一輩子了,甚至就等於良家女子的婚姻大事,她這是亂了方寸。


    著急的李一袖卻不再去說蕭九奴,而是轉頭與甘奇說道:“甘公子,九奴是願意的,她之事不好意思說,奴家替她應下來了,往後九奴就是甘公子的人了。”


    甘奇左右看了看兩人,問道:“李姑娘可能替蕭姑娘做主?”


    “可以做主的,可以的。”李一袖一邊說,一邊還去拉扯蕭九奴:“你快點頭,別傻愣著了。”


    蕭九奴低著頭,終於輕輕點了一下。


    “好,那就如此說定,明日我派人來接你。”甘奇已然出門而去。


    蘇軾見得甘奇就這麽走了,連忙追出去,說道:“甘兄,怎麽這就走了呢?不是才來嗎?”


    “事情辦妥了,自然就走。”甘奇答道。


    蘇軾啞然失笑:“你是辦妥了,我還沒有辦妥呢?”


    甘奇迴過神來:“子瞻兄也要贖人?”


    “我贖什麽人啊?我就是……我來這裏……我……算了,走吧。”蘇軾以為甘奇是愣頭愣腦沒有經驗,風月之地,哪裏是來辦什麽事情的?不得弄點風月之事嗎?


    甘奇其實懂得,隻是他沒有蘇軾那般閑情雅致,喝酒填詞唱曲春宵一度什麽的。


    所以走在頭前的甘奇微微發笑。


    走在後麵的蘇軾忽然也明白了一些,說道:“甘兄,你是故意的吧?”


    “故意什麽?”


    “罷了,好個良辰美景,就被你攪和了,下次再也不約你了。”蘇軾說道。


    “良辰美景奈何天啊!”甘奇笑著說了一語。


    蘇軾聞言腳步一停:“良辰美景奈何天,好句!那首曲子的?整首詞是怎麽樣的?”


    甘奇聞言也停住了腳步,想了想,答道:“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好詞,當真好詞,絕頂的好詞。”蘇軾已然在誇,詞是絕頂的好,但是蘇軾又疑問道:“甘兄,這般好詞,就是……就是怎麽對不上詞牌?還請甘兄解惑。”


    甘奇也起了一些興趣,這曲並不是大宋朝的詞牌,而是後世昆曲的曲牌,最早是明朝湯顯祖的作品,出自戲曲《牡丹亭》,文學造詣自不用談,隻是不符合時代,便答道:“此詞好不好?”


    “好是極好,就是不知拿什麽曲子去唱。”蘇軾答道。


    “既然好,那我就創個詞牌出來,這一曲就叫《皂羅袍》,待我創出調子,讓蕭姑娘唱與你聽聽。”甘奇其實已經就在試驗戲曲的事情,幹的就是作詞作曲的差事。


    蘇軾倒也並不覺得不可,答道:“十個字的長句,倒也少見,隻要調子好聽,倒也無妨。”


    蘇軾本就是那種並不在乎格律的人,他填詞,經常隨心所欲去改格律,比如那曲《念奴嬌·赤壁懷古》裏麵,蘇軾就隨手改了《念奴嬌》的格律,“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這一句,按照格律字數,本應該是“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當然,按照格律,蘇軾這一句就不通了。


    蘇軾這麽改,也沒有人說他不對。唯有後來李清照吐槽過蘇軾,說蘇軾許多詞,都不知道怎麽唱。說蘇軾的許多詞是“句讀不葺之詩”,意思就是說蘇軾用寫詩的方法填詞,還不整齊。還說蘇軾是“曲中縛不住者”,就是說曲調已經束縛不住蘇軾的詞了。


    但是蘇軾填出來的詞,就沒有人說不好,也沒有人說他填錯了。


    隻有一個解釋,誰叫人家是大佬,怎麽填怎麽對。


    後人看詩詞,往往過於注重格律本身。但是詩詞,本就是興起之時的娛樂之物,多是文人娛樂的東西,詩詞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格律本也是人創造出來的,其實在真正大佬眼中,那都不是事,想怎麽填就怎麽填。


    蘇軾這一語,算是給了甘奇信心,戲曲的事情,甘奇這迴是有放開手腳去大幹一場的信心了,也就不那麽在乎文人士子們的口味了,甘奇說道:“我準備排演一出戲劇,子瞻有沒有興趣?”


    “戲劇?怎麽樣的戲劇?”蘇軾哪裏能沒有興趣?


    “梁山伯與祝英台,這一曲《皂羅袍》,我準備放在最後結尾來用,如何?”甘奇說話間,就把明朝《牡丹亭》的一段挪到了宋朝來。


    “那此詞當真是貼切得緊,悲從中來,真是個良辰美景奈何天。極好,若是此劇成了,當浮一大白,走,咱們一起去合計合計。”蘇軾興致大起。


    甘奇更是高興,腳步一邁,就是飛快。


    蘇軾還笑道:“難怪你讓我弟弟為你寫話本,原道是這般。”


    甘奇點點頭:“贖那蕭姑娘,也是為了這般。”


    蘇軾了然,說道:“如此想,那千多貫錢,倒是合算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北宋當大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祝家大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祝家大郎並收藏迴到北宋當大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