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泰或是命好,亦是對這附近海域熟的很,因此徐州戰船雖快,卻始終跟周泰船隔著一段距離。
淩操恨恨,然無可奈何,隻得任由周泰離去。
卻說高順與郝昭往去攻巢湖以西,二人先引精兵一萬,持曹昂書信往汝南方向來。
探馬早報與趙雲,趙雲使步將張忠來迎,高順使大軍駐紮,令郝昭引大軍於汝南西南方向二十裏處駐紮,自持曹昂書信隨張忠往來見趙雲。
“拜見豫州牧。”高順拱手一拜,呈上曹昂書信。
趙雲忙接過書信探看,趙雲覽畢,與高順道:“高將軍放心便是,攻城略地所用糧草,豫州一並承擔!”
當然,曹昂在信中說了,隻是先讓趙雲墊上,這樣省去一部分損耗,調度起來又快。
高順拱手拜謝,趙雲又道,“若是將軍兵力有所不足,可差人與吾說,豫州軍可助將軍一臂之力!”
高順笑而不答,拱手離去。
趙雲令一千軍士運糧,每五十裏建一屯糧小寨,方便行運糧之事。
高順得了趙雲之諾,引大軍開拔往夾石、石亭、潛山三處殺去!
這三處城池,乃是長江北岸江東最重要的三座,常言道,天下如棋,郡縣作子,若是拿了這三城,就等同於殺了江東北岸最後的一口氣!
當然,這三城也不是那般簡單易得的。
首先,守夾石者,太史慈也,守石亭者,韓當也,因潛山在兩城南方,孫權又舍不得用三大將來守,卻使這三角形的三個城,變成掎角之勢守望互助。
故曹昂使高順與郝昭取之。
高順心下暗思,太史慈,江東驍將也,若是猛攻,恐難下之,不若先偷城一試,再看分曉。
高順遂使麾下軍士遮掩形跡,緩緩往夾石來。
卻說太史慈此人,忠義,勇武,不好酒,不喜色,著實良將,且人至孝,待兵士極善,眾軍士皆願為太史慈用命。
夾石有三千守軍,太史慈每三日操練一次士卒,每次參與者一千人,餘者皆守城。
此些消息為高順探得,高順又得知每日城牆上燈火不熄,人影綽綽,太史慈是下了大功夫守城治軍的,偷城絕難也。
高順皺眉道:“偷城想來是難也,吾等當如何為之?”
郝昭沉吟半晌,“將軍,兵法之道,一正一奇也,如今奇詭難行,不若以正試之,以奇輔之如何?”
“伯道有計?”
“某可領一軍往去叫陣,此人至孝,定難收辱罵,那時必下城來攻打,將軍可使軍埋伏在兩側,待吾佯裝戰敗而退時,將軍自兩側掩殺而來,其時定可奪城!”
高順沉吟道:“善,可一試也,汝引多少軍馬出陣?”
郝昭沉吟道:“多了唯恐其不敢下城,少了唯恐抵擋不住,一千五百軍士便可。”
高順允之,分出一千五百軍士來與郝昭,又分五百人看住輜重,將八千人分作兩隊,悄悄往夾石城去,埋伏在兩側,隻待郝昭建功。
翌日,郝昭往去叫城。
“太史慈可在?可敢出城與吾一戰?”
郝昭晃悠著馬,引著一千五百軍士,提著大槍在距夾石城三百五十步的地方高聲大喝。
城上軍士忙去報與太史慈。
太史慈聞有人叫城,皺眉道:“可是徐州軍馬?”
“迴將軍,正是徐州軍馬!”
太史慈提槍朝著往城頭去。
方上城頭,便聞城下叫喝之聲,太史慈心下不悅,高聲喝道:“那家小兒,敢於此處撒潑,欲死乎?”
郝昭心下暗道聲“來了”,麵上卻冷笑道:“城上答話的可是太史慈?”
太史慈冷笑道:“正是汝耶耶,不知汝有何事尋汝耶耶?”
城上頓時大笑。
郝昭大怒,這下心裏便沒了壓力,他聞太史慈乃是名將,用下作手段著實有些辱之。
然太史慈這下先罵他,他當即大聲喝道:“無膽鼠輩,莫非汝母便這般教導於汝?敢自稱他人耶耶,且不聞汝耶耶在何處?”
太史慈大怒,兩軍本就敵對,那自然是罵的難聽,然太史慈這般至孝之人,如何忍得了?
況且郝昭不過一千五百兵士,看上去模樣又年輕,看上去也不似那武藝嫻熟之人,當即便引一千軍馬殺下城去。
太史慈心裏憋著火,但是守城這件重要的事兒卻沒忘。
令一千軍士在城門附近紮營,提著鐵槍,衝著郝昭勾了勾手。
這誰忍得住啊!
郝昭怒道:“殺!”
遂提著鐵槍殺了過去!
太史慈力大,招式也算精妙,而郝昭就一個“戳”!
且專門朝著要命的地方戳!
太史慈打的心下煩悶,奮起一槍朝著郝昭當頭砸去!
這一下又快又急,郝昭忙調轉馬頭,然而還是被擦了手臂一下。
郝昭佯裝手上,捂著胳膊撥馬便走。
太史慈唯恐有詐,不追。
郝昭迴頭大笑道:“無膽鼠輩太史慈,待吾來日再來與汝想鬥,來日定取汝小命!”
太史慈大怒,“與吾追殺此獠!”
一千軍士隨著太史慈去追殺郝昭。
正追之間,四下喊殺聲起,太史慈大驚失色,“壞也,吾中賊人計也,速退!”
江東軍忙調轉馬頭往夾石去。
高順最善調兵,如何會放過這個機會?一萬軍頓時朝著太史慈軍殺去。
兩軍相距甚近,高順多令軍士以手弩射殺太史慈後軍,太史慈心下惱恨,卻又無可奈何。
城上見自家將軍被數千大軍圍殺,忙開城門放太史慈入,然一萬大軍蜂擁而至,關門如何來得及?
徐州軍入夾石,四下攻殺,江東軍潰敗。
太史慈見大勢已去,忙聚軍士,“此非交戰之時也,且舍此城!”
餘下大約兩千餘軍,忙隨著太史慈往潛山去,太史慈又遣軍士往石亭去報韓當,使韓當多加小心。
高順沒想到夾石攻取這般容易,當即大喜,先分派軍士看守四門,又令軍士於城中維持秩序,出榜安民。
待城中安撫畢,高順方喚郝昭來,“伯道,此番攻城,汝記首功,待來日取下三城,一並在主公麵前為汝請賞!”
郝昭大喜:“多謝將軍!”
淩操恨恨,然無可奈何,隻得任由周泰離去。
卻說高順與郝昭往去攻巢湖以西,二人先引精兵一萬,持曹昂書信往汝南方向來。
探馬早報與趙雲,趙雲使步將張忠來迎,高順使大軍駐紮,令郝昭引大軍於汝南西南方向二十裏處駐紮,自持曹昂書信隨張忠往來見趙雲。
“拜見豫州牧。”高順拱手一拜,呈上曹昂書信。
趙雲忙接過書信探看,趙雲覽畢,與高順道:“高將軍放心便是,攻城略地所用糧草,豫州一並承擔!”
當然,曹昂在信中說了,隻是先讓趙雲墊上,這樣省去一部分損耗,調度起來又快。
高順拱手拜謝,趙雲又道,“若是將軍兵力有所不足,可差人與吾說,豫州軍可助將軍一臂之力!”
高順笑而不答,拱手離去。
趙雲令一千軍士運糧,每五十裏建一屯糧小寨,方便行運糧之事。
高順得了趙雲之諾,引大軍開拔往夾石、石亭、潛山三處殺去!
這三處城池,乃是長江北岸江東最重要的三座,常言道,天下如棋,郡縣作子,若是拿了這三城,就等同於殺了江東北岸最後的一口氣!
當然,這三城也不是那般簡單易得的。
首先,守夾石者,太史慈也,守石亭者,韓當也,因潛山在兩城南方,孫權又舍不得用三大將來守,卻使這三角形的三個城,變成掎角之勢守望互助。
故曹昂使高順與郝昭取之。
高順心下暗思,太史慈,江東驍將也,若是猛攻,恐難下之,不若先偷城一試,再看分曉。
高順遂使麾下軍士遮掩形跡,緩緩往夾石來。
卻說太史慈此人,忠義,勇武,不好酒,不喜色,著實良將,且人至孝,待兵士極善,眾軍士皆願為太史慈用命。
夾石有三千守軍,太史慈每三日操練一次士卒,每次參與者一千人,餘者皆守城。
此些消息為高順探得,高順又得知每日城牆上燈火不熄,人影綽綽,太史慈是下了大功夫守城治軍的,偷城絕難也。
高順皺眉道:“偷城想來是難也,吾等當如何為之?”
郝昭沉吟半晌,“將軍,兵法之道,一正一奇也,如今奇詭難行,不若以正試之,以奇輔之如何?”
“伯道有計?”
“某可領一軍往去叫陣,此人至孝,定難收辱罵,那時必下城來攻打,將軍可使軍埋伏在兩側,待吾佯裝戰敗而退時,將軍自兩側掩殺而來,其時定可奪城!”
高順沉吟道:“善,可一試也,汝引多少軍馬出陣?”
郝昭沉吟道:“多了唯恐其不敢下城,少了唯恐抵擋不住,一千五百軍士便可。”
高順允之,分出一千五百軍士來與郝昭,又分五百人看住輜重,將八千人分作兩隊,悄悄往夾石城去,埋伏在兩側,隻待郝昭建功。
翌日,郝昭往去叫城。
“太史慈可在?可敢出城與吾一戰?”
郝昭晃悠著馬,引著一千五百軍士,提著大槍在距夾石城三百五十步的地方高聲大喝。
城上軍士忙去報與太史慈。
太史慈聞有人叫城,皺眉道:“可是徐州軍馬?”
“迴將軍,正是徐州軍馬!”
太史慈提槍朝著往城頭去。
方上城頭,便聞城下叫喝之聲,太史慈心下不悅,高聲喝道:“那家小兒,敢於此處撒潑,欲死乎?”
郝昭心下暗道聲“來了”,麵上卻冷笑道:“城上答話的可是太史慈?”
太史慈冷笑道:“正是汝耶耶,不知汝有何事尋汝耶耶?”
城上頓時大笑。
郝昭大怒,這下心裏便沒了壓力,他聞太史慈乃是名將,用下作手段著實有些辱之。
然太史慈這下先罵他,他當即大聲喝道:“無膽鼠輩,莫非汝母便這般教導於汝?敢自稱他人耶耶,且不聞汝耶耶在何處?”
太史慈大怒,兩軍本就敵對,那自然是罵的難聽,然太史慈這般至孝之人,如何忍得了?
況且郝昭不過一千五百兵士,看上去模樣又年輕,看上去也不似那武藝嫻熟之人,當即便引一千軍馬殺下城去。
太史慈心裏憋著火,但是守城這件重要的事兒卻沒忘。
令一千軍士在城門附近紮營,提著鐵槍,衝著郝昭勾了勾手。
這誰忍得住啊!
郝昭怒道:“殺!”
遂提著鐵槍殺了過去!
太史慈力大,招式也算精妙,而郝昭就一個“戳”!
且專門朝著要命的地方戳!
太史慈打的心下煩悶,奮起一槍朝著郝昭當頭砸去!
這一下又快又急,郝昭忙調轉馬頭,然而還是被擦了手臂一下。
郝昭佯裝手上,捂著胳膊撥馬便走。
太史慈唯恐有詐,不追。
郝昭迴頭大笑道:“無膽鼠輩太史慈,待吾來日再來與汝想鬥,來日定取汝小命!”
太史慈大怒,“與吾追殺此獠!”
一千軍士隨著太史慈去追殺郝昭。
正追之間,四下喊殺聲起,太史慈大驚失色,“壞也,吾中賊人計也,速退!”
江東軍忙調轉馬頭往夾石去。
高順最善調兵,如何會放過這個機會?一萬軍頓時朝著太史慈軍殺去。
兩軍相距甚近,高順多令軍士以手弩射殺太史慈後軍,太史慈心下惱恨,卻又無可奈何。
城上見自家將軍被數千大軍圍殺,忙開城門放太史慈入,然一萬大軍蜂擁而至,關門如何來得及?
徐州軍入夾石,四下攻殺,江東軍潰敗。
太史慈見大勢已去,忙聚軍士,“此非交戰之時也,且舍此城!”
餘下大約兩千餘軍,忙隨著太史慈往潛山去,太史慈又遣軍士往石亭去報韓當,使韓當多加小心。
高順沒想到夾石攻取這般容易,當即大喜,先分派軍士看守四門,又令軍士於城中維持秩序,出榜安民。
待城中安撫畢,高順方喚郝昭來,“伯道,此番攻城,汝記首功,待來日取下三城,一並在主公麵前為汝請賞!”
郝昭大喜:“多謝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