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魏諷朝議後給王邑遞了個條子,隱晦的將這事兒點了出來,王邑才知道,這是又中了算計。
王邑恨的咬牙切齒,想起朝議之時太尉楊彪曾瞥過自己一眼,心下更怒,深恨楊彪不製止他,讓他出了偌大個醜。
“楊修不是為那曹昂做事?來日便讓其為使往鮮卑去,任汝才智過人,碰上那不講理的異族人,合該身首異處,倒教汝吃這喪子之苦!”
卻說烏桓使隻知曹操勢大,卻不知曹操威勢究竟有多大,以為殿上漢帝金口一開,這事便休,因此深恨王邑,將王邑名姓記下,決心歸烏桓之後,好好跟丘無力分說此事。
卻說曹昂幾句話便應付走丘吉,入府來與曹操說話。
曹操斜靠在榻上,見曹昂入內,“那烏桓使走了?”
曹昂笑道:“那烏桓使節心中頗為不忿,想來是深恨王邑那廝。”
曹操輕哼了聲,“黃巾之時,匈奴烏桓卻為患也,然如今大小各族總聯可有十萬兵?何至於這般謹慎?”
曹昂苦笑,他對五胡亂華了解的不多,隻知道那是漢人最大的劫難,所以他在對待異族之事上分外小心,力求全麵打擊。
“父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若鮮卑等與劉備孫權等結連,豈非壞也?”曹昂隻能這麽給曹操解釋。
曹操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這個說法,“此次汝欲何為?”
曹昂笑道:“依王邑心智,若是無人點他,晚間酣睡之前當能醒悟,想來其今夜難睡也,必指父親麾下一人使其出使鮮卑,明日朝議,想來又是一番熱鬧。”
曹操嗤笑,“先前其鎮河東之地,籠絡民心,吾便知此人所謀不小,隻如今看來,卻是個蠢人也。”
曹昂笑道:“蠢,亦有其用也,如今天下皆傳父親並吾父子二人專政軍之權,留他一個王邑,將王邑聲音傳出去,有利於父親之名也。”
曹操大笑:“善,便依子修之計。”
曹昂亦是輕笑,如今權柄在手,不過讓步些許虛名,反能從民間撈些名聲,礙不得事。
“父親,來日且與妙才叔父一書,若是烏桓不敵鮮卑,將被滅時,可尋個由頭自動手,畢竟烏桓亦占些地方,可供吾騎兵跑馬之用。”
曹操擺了擺手,“此事汝自為之,幽州情勢,汝較吾熟稔,不必來報。”
曹昂應聲而退。
卻說崔琰對書院之事分外上心,常使人探,聞說每日至多,心下稍安,暫時熄了別樣心思,但是他總覺得曹昂有後手,因此分外關注許都風向。
清河郡,冀州之轄也。
崔氏先經黃巾之亂,再經曹昂攻殺冀州,因此於冀州隻餘聲望,勢力甚至難與甄氏相較。
因此前者曹昂鎮壓冀州之時未將崔氏列於名單之中。
這下盧毓往冀州來,不先去拜辛毗,反往清河先去拜崔琰。
卻說崔琰聞盧毓至,使人迎之入,笑道:“子家今往冀州來何事?”
盧毓在崔琰麵前可不敢放肆,崔琰雖如今無有實權,卻為曹操封騎都尉之職,若非崔琰近些年常居清河整頓家中培養下一代,崔琰但至許都,曹操必當重用。
“毓得魏公之封,得為冀州主簿也。”
崔琰奇之,“前者吾發書往涿縣時,子家不尚在涿郡?”
盧毓笑道:“然也,隻是得明公厚愛,故至於斯。”
崔琰輕笑著點頭,心裏還是有些詫異盧毓的升遷速度。
盧毓拱手拜道:“毓請言密事,崔公可與便乎?”
崔琰擺擺手,左右眾人即出去。
盧毓取出一枚銅印,又拱手而拜,崔琰深深的看了盧毓一眼,朝門外喝道:“喚德儒至!”
“諾。”
不多時,崔林至,崔琰即起身往書房去,啟密室令二人入。
“子家何事,可說也。”崔琰淡淡的道。
盧毓深深一拜,“毓所言,關乎世家大局也,還望崔公勿怪。”
崔琰側身讓過這一禮,“不敢,如今吾二人話談,以族長之身份,俗禮可免。”
崔林躬身請盧毓坐,盧毓微微拱了拱手以示見禮,然後安然跪坐,崔林侍立在崔琰一旁。
“敢問崔公,心向漢耶?心向曹耶?”
崔琰失笑,“汝與吾皆世家之人,如何能有此問?”
盧毓搖頭輕笑道:“總歸要問過才好放心開口,言不密,必有失,免他日為人刀下鬼也。”
崔琰當即正色道:“子家何意?”
盧毓閉而不答,“敢問許都城中滾滾黑煙,是崔氏與那幾家所為?”
崔琰心中一駭,麵上卻不改顏,“許都之事,自然有崔氏手筆,盧氏久無音信,是不參與之意,子家莫要壞了規矩。”
盧毓輕笑道:“崔公不言,吾亦知也,如今許都城中敢為此事者,也隻陳氏,那日吾遠觀陳長文風采,卻是有幾分氣度。”
崔琰良久方道:“子家究竟何意?”
盧毓心下暢快,便是汝崔琰賢才兼備又能如何,為吾拿捏,豈有不退之理?
“如今燒書事敗,雖事未泄,崔公恐難阻曹昂也,毓此來,為崔公指一路也。”
若是盧毓剛進門敢說這話,崔琰正眼都不看他一下,而今卻不同也。
“講。”
盧毓輕笑一聲:“崔公入許都,結連曹丕以抗曹昂!”
崔琰驚道:“曹丕?”
“然也。”
崔林終於忍不住了,“盧子家,曹丕亦曹操之子也,曹操打壓世家,莫非曹丕便能容?”
盧毓冷笑道:“若不如此,汝能如何?殺了曹操?殺了曹昂?將曹操滿門殺盡?”
“吾非此意也,隻是佐那曹丕奪位後,曹丕便能容吾等?”
“不能也,曹丕智不比曹昂,奸不及曹操,隻奪權之心熊熊似火,不甘人下。”
崔林被氣笑了,“既不能容吾等,吾等又何必助他?”
盧毓哈哈大笑:“其不能容吾等,吾等卻可自謀也!”
崔林還欲再言,崔琰擺了擺手,“子家之意。”
盧毓按下心中激動,“吾之意,吾等世家之人或明或暗,聚於曹丕左右,一者助其奪位,二者暗中布置,即便曹丕那時即位又能如何?天下皆吾世家落子,曹丕敢殺盡上下官吏乎?”
崔琰大喜,一個“善”字脫口而出。
盧毓更喜,“崔公以為如何?”
“當浮一大白!”
三人皆笑,出密室而飲宴,盧毓喜而大醉,於崔氏住下,晚間崔琰與崔林秘議。
崔林與崔琰對坐著,“大兄,那盧毓?”
崔琰飲了些酒,麵色微紅,擺了擺手,“盧毓有些謀算,隻年紀尚輕,易謀難成罷了。”
崔林點了點頭,“大兄真要往許都去?”
崔琰點了點頭,麵色複雜,他嘴上說看不上盧毓,但是盧毓的見解以及眼光,著實不低。
“德儒,汝才智雖不及盧毓,胸襟氣度卻遠勝之,吾往許都去,家族托付於汝,吾心安也。”
崔林灑脫一笑,“吾自知難較盧毓,大兄安心便是。”
崔琰點了點頭,“盧毓如今為冀州主簿,這職位來的卻是蹊蹺。”
崔林沉吟半晌,“也是,盧毓助曹丕,曹昂怎會讓盧毓得此職位?”
崔琰深思半晌而無所得,“看來如今許都情勢當真非同一般啊!”
崔林點了點頭,“那盧毓於冀州行事?”
崔琰冷笑道:“其自以為所謀勝天下之人,這次便教其嚐嚐苦頭,冀州有曹昂立法鎮壓,崔氏尚不敢明觸,他盧毓一人,能做的甚麽?”
“諾。”
翌日,盧毓方辭崔琰往冀州城去。
崔琰沉吟良久,終下定決心往許都去。
卻說盧毓至冀州,不來見辛毗,卻往去尋崔琰,辛毗心便不喜,先前收到曹昂書,辛評說盧毓此人是曹丕那邊兒的,辛毗便上了心。
畢竟曹昂這條船又長又堅,辛毗相當看好曹昂。
卻說盧毓來尋辛毗,盧毓知辛毗是辛評之弟,而辛評嚐於曹昂麾下做事,如今雖隻是閑散之官,卻亦清貴不少。
因此在盧毓心裏,辛毗多少是向著曹昂的。
辛毗如今是冀州別駕之職,曹昂不在,冀州自然是他跟夏侯惇說的算,盧毓至冀州城,便有人來報。
“毓拜見別駕。”
“盧主簿無需多禮。”辛毗坐在堂上,屁股也不抬,輕輕的抬了抬手,淡淡的道。
盧毓心下暗怒,汝不過一別駕,有甚值得拿大?
殊不知辛毗心下亦冷笑,初至冀州,不先來見上官,反去拜訪世家,這是想借世家之勢奪權?
“盧主簿,冀州上下井井有條,多盧主簿一個,也無甚大事,隻是盧主簿需盡快熟悉這冀州法則,莫要觸犯律令,不然到時,可莫怪執法無情。”
盧毓大怒,卻隻得咽下這口氣,若是初至冀州第一天就咆哮上官,他這輩子莫想在官途混了。
待辛毗交代完畢,將幾卷書交盧毓之後,便差下人送盧毓往住處去。
辛毗心下冷笑。世子說了,衣食住行不可短他,隻教他知冀州法度,莫要放肆,自調歸去便是。
卻說來日朝議,王邑陰著臉上朝,漢室老臣們不好觸王邑眉頭,漢臣這一派,顯的頗為沉默。
卻說這次上朝,曹昂特地晚了些,就是想跟王邑碰個麵,看看王邑的臭臉。
果然行至第二道宮門的時候,曹昂看到了王邑,曹昂笑道:“呦,前行者莫不是大司農?龍行虎步,好不威風!”
王邑麵色羞憤,行步愈急,心下更恨曹昂,打定主意,這次要斬去曹昂一臂。
朝議開始。
曹操道:“陛下,前者大司農進諫說不可出兵,又言應遣一使往鮮卑去,如今鮮卑攻勢愈急,因此乞請陛下派使往去救之。”
漢帝打著哈欠道:“既如此,滿朝諸公,誰欲往之?”
眾皆低頭,這誰想去啊,一個弄不好就得交代在那兒,誰知道那些蠻夷會不會發瘋。
“嗯?無人願往?”漢帝這才感覺出來,這好像不是個好差事啊。
王邑咬了咬牙,“陛下,臣保舉一人,可為此事。”
曹操曹昂皆偏頭視之,王邑硬著頭皮道,“為使者,非口齒伶俐之輩難為也,又需胸中才華腹中華章,方可彰顯吾大漢之能。”
丘吉在一旁聽著,覺得這王邑,好像也沒那麽壞啊,莫非這大漢參與進來,真能和解?
王邑咬了咬牙,上前拱手道:“臣保舉太尉之子楊修,楊修能言善辯,過目不忘,又多於徐州處理政事,想來才學能力,皆是上上之選!”
丘吉大喜,忙開口道,“稟陛下,若王司農保舉之人當真如此,想來能解吾烏桓之難!”
丞相府這邊兒先是驚愕,繼而鬆了一口氣,他們本以為王邑這廝會在他們之中挑一個,沒想到選了遠在徐州的楊修。
楊彪猛的迴頭,死死的盯著王邑,王邑雖然頭皮發緊,但是依舊絲毫不怵的瞪了迴去。
楊彪大怒,忙拱手拜道:“陛下,小兒才疏學淺,難為此事也。”
王邑冷笑道:“恐是太尉舍不得小兒?誰家子孫不是心頭肉?便太尉家的絲毫犯不得險?”
楊彪方待怒罵,曹昂冷聲道:“陛下,不若問一問烏桓使節何意?”
二人爭吵,漢帝正頭痛,聞曹昂此言,漢帝忙稱善。
丘吉剛想開口,曹昂轉過身來冷冷的看著他,“烏桓不需楊修,對否?”
不光丘吉打了個哆嗦,偷瞥曹昂眼睛的眾臣幾乎心底都發寒,這是明明白白的脅迫啊!
但是漢帝看不見啊,大殿這麽大,迴音這麽散,他又老走神,他是沒覺出甚麽異樣。
王邑大怒,“曹昂!”
“大司農,五官中郎將位階尚在汝之上,君前失儀,該當何罪!”
曹昂直勾勾的盯著曹操腰間的寶劍。
眾臣背心兒起了一股子白毛汗,其敢當殿殺人乎?天子之前……
然後他們想到了董承那次。不由得憐憫的看了王邑一眼,汝不知,吾等不怪。
王邑打了個冷顫,踉蹌著後退了幾步,曹昂這才笑眯眯的看著丘吉,指著王邑道,“此吾大漢之大司農也,能言善辯,胸中韜略,腹中才華,汝以為如何?”
丘吉瘋狂點頭,“善,善!”
王邑恨的咬牙切齒,想起朝議之時太尉楊彪曾瞥過自己一眼,心下更怒,深恨楊彪不製止他,讓他出了偌大個醜。
“楊修不是為那曹昂做事?來日便讓其為使往鮮卑去,任汝才智過人,碰上那不講理的異族人,合該身首異處,倒教汝吃這喪子之苦!”
卻說烏桓使隻知曹操勢大,卻不知曹操威勢究竟有多大,以為殿上漢帝金口一開,這事便休,因此深恨王邑,將王邑名姓記下,決心歸烏桓之後,好好跟丘無力分說此事。
卻說曹昂幾句話便應付走丘吉,入府來與曹操說話。
曹操斜靠在榻上,見曹昂入內,“那烏桓使走了?”
曹昂笑道:“那烏桓使節心中頗為不忿,想來是深恨王邑那廝。”
曹操輕哼了聲,“黃巾之時,匈奴烏桓卻為患也,然如今大小各族總聯可有十萬兵?何至於這般謹慎?”
曹昂苦笑,他對五胡亂華了解的不多,隻知道那是漢人最大的劫難,所以他在對待異族之事上分外小心,力求全麵打擊。
“父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若鮮卑等與劉備孫權等結連,豈非壞也?”曹昂隻能這麽給曹操解釋。
曹操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這個說法,“此次汝欲何為?”
曹昂笑道:“依王邑心智,若是無人點他,晚間酣睡之前當能醒悟,想來其今夜難睡也,必指父親麾下一人使其出使鮮卑,明日朝議,想來又是一番熱鬧。”
曹操嗤笑,“先前其鎮河東之地,籠絡民心,吾便知此人所謀不小,隻如今看來,卻是個蠢人也。”
曹昂笑道:“蠢,亦有其用也,如今天下皆傳父親並吾父子二人專政軍之權,留他一個王邑,將王邑聲音傳出去,有利於父親之名也。”
曹操大笑:“善,便依子修之計。”
曹昂亦是輕笑,如今權柄在手,不過讓步些許虛名,反能從民間撈些名聲,礙不得事。
“父親,來日且與妙才叔父一書,若是烏桓不敵鮮卑,將被滅時,可尋個由頭自動手,畢竟烏桓亦占些地方,可供吾騎兵跑馬之用。”
曹操擺了擺手,“此事汝自為之,幽州情勢,汝較吾熟稔,不必來報。”
曹昂應聲而退。
卻說崔琰對書院之事分外上心,常使人探,聞說每日至多,心下稍安,暫時熄了別樣心思,但是他總覺得曹昂有後手,因此分外關注許都風向。
清河郡,冀州之轄也。
崔氏先經黃巾之亂,再經曹昂攻殺冀州,因此於冀州隻餘聲望,勢力甚至難與甄氏相較。
因此前者曹昂鎮壓冀州之時未將崔氏列於名單之中。
這下盧毓往冀州來,不先去拜辛毗,反往清河先去拜崔琰。
卻說崔琰聞盧毓至,使人迎之入,笑道:“子家今往冀州來何事?”
盧毓在崔琰麵前可不敢放肆,崔琰雖如今無有實權,卻為曹操封騎都尉之職,若非崔琰近些年常居清河整頓家中培養下一代,崔琰但至許都,曹操必當重用。
“毓得魏公之封,得為冀州主簿也。”
崔琰奇之,“前者吾發書往涿縣時,子家不尚在涿郡?”
盧毓笑道:“然也,隻是得明公厚愛,故至於斯。”
崔琰輕笑著點頭,心裏還是有些詫異盧毓的升遷速度。
盧毓拱手拜道:“毓請言密事,崔公可與便乎?”
崔琰擺擺手,左右眾人即出去。
盧毓取出一枚銅印,又拱手而拜,崔琰深深的看了盧毓一眼,朝門外喝道:“喚德儒至!”
“諾。”
不多時,崔林至,崔琰即起身往書房去,啟密室令二人入。
“子家何事,可說也。”崔琰淡淡的道。
盧毓深深一拜,“毓所言,關乎世家大局也,還望崔公勿怪。”
崔琰側身讓過這一禮,“不敢,如今吾二人話談,以族長之身份,俗禮可免。”
崔林躬身請盧毓坐,盧毓微微拱了拱手以示見禮,然後安然跪坐,崔林侍立在崔琰一旁。
“敢問崔公,心向漢耶?心向曹耶?”
崔琰失笑,“汝與吾皆世家之人,如何能有此問?”
盧毓搖頭輕笑道:“總歸要問過才好放心開口,言不密,必有失,免他日為人刀下鬼也。”
崔琰當即正色道:“子家何意?”
盧毓閉而不答,“敢問許都城中滾滾黑煙,是崔氏與那幾家所為?”
崔琰心中一駭,麵上卻不改顏,“許都之事,自然有崔氏手筆,盧氏久無音信,是不參與之意,子家莫要壞了規矩。”
盧毓輕笑道:“崔公不言,吾亦知也,如今許都城中敢為此事者,也隻陳氏,那日吾遠觀陳長文風采,卻是有幾分氣度。”
崔琰良久方道:“子家究竟何意?”
盧毓心下暢快,便是汝崔琰賢才兼備又能如何,為吾拿捏,豈有不退之理?
“如今燒書事敗,雖事未泄,崔公恐難阻曹昂也,毓此來,為崔公指一路也。”
若是盧毓剛進門敢說這話,崔琰正眼都不看他一下,而今卻不同也。
“講。”
盧毓輕笑一聲:“崔公入許都,結連曹丕以抗曹昂!”
崔琰驚道:“曹丕?”
“然也。”
崔林終於忍不住了,“盧子家,曹丕亦曹操之子也,曹操打壓世家,莫非曹丕便能容?”
盧毓冷笑道:“若不如此,汝能如何?殺了曹操?殺了曹昂?將曹操滿門殺盡?”
“吾非此意也,隻是佐那曹丕奪位後,曹丕便能容吾等?”
“不能也,曹丕智不比曹昂,奸不及曹操,隻奪權之心熊熊似火,不甘人下。”
崔林被氣笑了,“既不能容吾等,吾等又何必助他?”
盧毓哈哈大笑:“其不能容吾等,吾等卻可自謀也!”
崔林還欲再言,崔琰擺了擺手,“子家之意。”
盧毓按下心中激動,“吾之意,吾等世家之人或明或暗,聚於曹丕左右,一者助其奪位,二者暗中布置,即便曹丕那時即位又能如何?天下皆吾世家落子,曹丕敢殺盡上下官吏乎?”
崔琰大喜,一個“善”字脫口而出。
盧毓更喜,“崔公以為如何?”
“當浮一大白!”
三人皆笑,出密室而飲宴,盧毓喜而大醉,於崔氏住下,晚間崔琰與崔林秘議。
崔林與崔琰對坐著,“大兄,那盧毓?”
崔琰飲了些酒,麵色微紅,擺了擺手,“盧毓有些謀算,隻年紀尚輕,易謀難成罷了。”
崔林點了點頭,“大兄真要往許都去?”
崔琰點了點頭,麵色複雜,他嘴上說看不上盧毓,但是盧毓的見解以及眼光,著實不低。
“德儒,汝才智雖不及盧毓,胸襟氣度卻遠勝之,吾往許都去,家族托付於汝,吾心安也。”
崔林灑脫一笑,“吾自知難較盧毓,大兄安心便是。”
崔琰點了點頭,“盧毓如今為冀州主簿,這職位來的卻是蹊蹺。”
崔林沉吟半晌,“也是,盧毓助曹丕,曹昂怎會讓盧毓得此職位?”
崔琰深思半晌而無所得,“看來如今許都情勢當真非同一般啊!”
崔林點了點頭,“那盧毓於冀州行事?”
崔琰冷笑道:“其自以為所謀勝天下之人,這次便教其嚐嚐苦頭,冀州有曹昂立法鎮壓,崔氏尚不敢明觸,他盧毓一人,能做的甚麽?”
“諾。”
翌日,盧毓方辭崔琰往冀州城去。
崔琰沉吟良久,終下定決心往許都去。
卻說盧毓至冀州,不來見辛毗,卻往去尋崔琰,辛毗心便不喜,先前收到曹昂書,辛評說盧毓此人是曹丕那邊兒的,辛毗便上了心。
畢竟曹昂這條船又長又堅,辛毗相當看好曹昂。
卻說盧毓來尋辛毗,盧毓知辛毗是辛評之弟,而辛評嚐於曹昂麾下做事,如今雖隻是閑散之官,卻亦清貴不少。
因此在盧毓心裏,辛毗多少是向著曹昂的。
辛毗如今是冀州別駕之職,曹昂不在,冀州自然是他跟夏侯惇說的算,盧毓至冀州城,便有人來報。
“毓拜見別駕。”
“盧主簿無需多禮。”辛毗坐在堂上,屁股也不抬,輕輕的抬了抬手,淡淡的道。
盧毓心下暗怒,汝不過一別駕,有甚值得拿大?
殊不知辛毗心下亦冷笑,初至冀州,不先來見上官,反去拜訪世家,這是想借世家之勢奪權?
“盧主簿,冀州上下井井有條,多盧主簿一個,也無甚大事,隻是盧主簿需盡快熟悉這冀州法則,莫要觸犯律令,不然到時,可莫怪執法無情。”
盧毓大怒,卻隻得咽下這口氣,若是初至冀州第一天就咆哮上官,他這輩子莫想在官途混了。
待辛毗交代完畢,將幾卷書交盧毓之後,便差下人送盧毓往住處去。
辛毗心下冷笑。世子說了,衣食住行不可短他,隻教他知冀州法度,莫要放肆,自調歸去便是。
卻說來日朝議,王邑陰著臉上朝,漢室老臣們不好觸王邑眉頭,漢臣這一派,顯的頗為沉默。
卻說這次上朝,曹昂特地晚了些,就是想跟王邑碰個麵,看看王邑的臭臉。
果然行至第二道宮門的時候,曹昂看到了王邑,曹昂笑道:“呦,前行者莫不是大司農?龍行虎步,好不威風!”
王邑麵色羞憤,行步愈急,心下更恨曹昂,打定主意,這次要斬去曹昂一臂。
朝議開始。
曹操道:“陛下,前者大司農進諫說不可出兵,又言應遣一使往鮮卑去,如今鮮卑攻勢愈急,因此乞請陛下派使往去救之。”
漢帝打著哈欠道:“既如此,滿朝諸公,誰欲往之?”
眾皆低頭,這誰想去啊,一個弄不好就得交代在那兒,誰知道那些蠻夷會不會發瘋。
“嗯?無人願往?”漢帝這才感覺出來,這好像不是個好差事啊。
王邑咬了咬牙,“陛下,臣保舉一人,可為此事。”
曹操曹昂皆偏頭視之,王邑硬著頭皮道,“為使者,非口齒伶俐之輩難為也,又需胸中才華腹中華章,方可彰顯吾大漢之能。”
丘吉在一旁聽著,覺得這王邑,好像也沒那麽壞啊,莫非這大漢參與進來,真能和解?
王邑咬了咬牙,上前拱手道:“臣保舉太尉之子楊修,楊修能言善辯,過目不忘,又多於徐州處理政事,想來才學能力,皆是上上之選!”
丘吉大喜,忙開口道,“稟陛下,若王司農保舉之人當真如此,想來能解吾烏桓之難!”
丞相府這邊兒先是驚愕,繼而鬆了一口氣,他們本以為王邑這廝會在他們之中挑一個,沒想到選了遠在徐州的楊修。
楊彪猛的迴頭,死死的盯著王邑,王邑雖然頭皮發緊,但是依舊絲毫不怵的瞪了迴去。
楊彪大怒,忙拱手拜道:“陛下,小兒才疏學淺,難為此事也。”
王邑冷笑道:“恐是太尉舍不得小兒?誰家子孫不是心頭肉?便太尉家的絲毫犯不得險?”
楊彪方待怒罵,曹昂冷聲道:“陛下,不若問一問烏桓使節何意?”
二人爭吵,漢帝正頭痛,聞曹昂此言,漢帝忙稱善。
丘吉剛想開口,曹昂轉過身來冷冷的看著他,“烏桓不需楊修,對否?”
不光丘吉打了個哆嗦,偷瞥曹昂眼睛的眾臣幾乎心底都發寒,這是明明白白的脅迫啊!
但是漢帝看不見啊,大殿這麽大,迴音這麽散,他又老走神,他是沒覺出甚麽異樣。
王邑大怒,“曹昂!”
“大司農,五官中郎將位階尚在汝之上,君前失儀,該當何罪!”
曹昂直勾勾的盯著曹操腰間的寶劍。
眾臣背心兒起了一股子白毛汗,其敢當殿殺人乎?天子之前……
然後他們想到了董承那次。不由得憐憫的看了王邑一眼,汝不知,吾等不怪。
王邑打了個冷顫,踉蹌著後退了幾步,曹昂這才笑眯眯的看著丘吉,指著王邑道,“此吾大漢之大司農也,能言善辯,胸中韜略,腹中才華,汝以為如何?”
丘吉瘋狂點頭,“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