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馬相交,破軍與龍膽相砸,赤兔、白龍一聲長嘶,人鬥馬也鬥。
二人你來我往,全力施展,因在馬上,人借馬力,威力遠勝江東之戰,霎時間,塵土飛揚,煙塵滾滾,二人廝殺所造成的聲勢,竟然堪比千軍!
眾皆失色,既感歎二人之勇,又心有畏懼。
二人殺的性起見用槍奈何不得對方,同時拔劍,又是“當當當”之聲不絕於耳,刺啦啦的火星子往外竄。
二人均手持寶劍並力劈砍,劍刃多有崩口之處。
二人馬分,各站一邊,同時大笑,下馬棄劍卸甲,各露出裏衣勁裝,擺開拳架子,虎視眈眈。
曹操愕然,迴顧左右,“這是?”
典韋撓了撓頭,“主公,公子與那趙子龍兵器上,占不到多少便宜,這是要鬥拳腳。”
曹操道:“趙子龍如此厲害?莫非人前衝陣能不輸吾吾兒?”
張遼道:“也並非如此,二人如今所鬥,不過個人勇武,若是引兵衝陣,恐天下無勝公子者。”
曹操點頭,往場中看,如今場中煙塵漸漸散開,倒是能看的真切。
曹昂墊步上前,當先衝著趙雲胸口砸過去,趙雲後撤一步,以拳帶住曹昂的拳,隨後一拳衝著曹昂太陽穴去。
二人毫不留手,拳拳到肉,打在身上發出悶悶的響聲。
不過半盞茶時間,趙雲被曹昂貼身一撞,頓時撞飛出去,半晌爬不起來,曹昂過去扶起來,趙雲擺擺手,表示認輸了。
曹操大喜,於營中大宴眾人,封趙雲為平西將軍,仍使其鎮守淮南,趙雲拜謝。
眾皆歡宴幾日,曹操引軍歸,臨走時手握趙雲之手,“萬望君為吾看顧門戶,謹防劉表侵襲於吾!”
趙雲感念曹操信任、恩待,正色道:“吾必誓死以報丞相!”
曹操遂引軍歸,曹昂同行,往官渡屯兵去戰袁紹。
袁紹自袁尚被殺,被曹操大敗,心中鬱鬱,身體一直不太好,又操勞檢密府之事,雖頗有成效,卻頗費心力,又兼袁紹易怒,有吐血症候,因此在冀州靜養。
聞說曹操提大兵來,袁紹大驚,忙發書袁譚、袁熙、高幹三人,令其盡提三州之兵前來相助。
袁譚如今正是春風得意,之前袁尚為袁紹所喜,於立世子之上,袁紹一直頗多猶豫,到了如今,袁紹在他與袁熙之間,多傾向於他,甚至兵卒錢糧亦多予他不少,因此他在青州多玩樂飲宴,不思政事。
得到袁紹之書,袁譚大驚,之前與曹操之鬥,慘敗好似尤在眼前,今聞曹操又與曹昂親提大軍至,心下不敢大意,忙領兵至冀州。
袁譚至冀州,發現袁熙已至一些時日,且在袁紹麵前盡孝,袁譚心下不滿,與審配商議。
審配笑道:“公子可是懼怕袁熙奪了公子世子之位?”
“然也,未知審公有何見教?”
審配笑道:“某倒是有一計,未知公子敢否?”
袁譚受不得這激將法,“審公隻管道來!”
“今曹操親提大軍前來,而主公身有症候未愈,不宜親領大軍,若公子敢,則向主公請命,領軍去迎那曹操,令主公在冀州安心養病,一者顯公子之孝,二者公子若立大功,安能不為世子?”
袁譚大驚,“吾自去迎那曹操父子?”
審配點頭,“然也。”
“審公且讓我思慮幾日再做應對。”
“公子宜速不宜遲。”審配告退自去。
又幾日,袁譚見袁紹臉色紅潤,越來越喜歡袁熙,終於痛下決心。
一日,袁熙於袁紹榻前侍奉湯藥,袁譚麵見,跪至榻前,“今父親症候未愈,不宜統帥大軍與曹賊交戰,兒子願打頭陣,率本部兵馬前往!”
袁紹大喜,近來唯有這一事掛在他心頭,如今袁譚願意出戰,正合他心意。
袁譚見袁紹大喜,傲然橫了袁熙一眼,袁熙低下頭,好似頹然一般,袁譚心下冷哼,暗罵袁熙一句慫包。
“吾兒願往,吾甚寬心,如今增兵與汝十萬,兵甲糧草具皆充沛,可往審配處取!”
袁譚得了這許多兵馬、糧草,又得了袁紹稱讚,心下大喜,歸府便與郭圖、辛評二人商議迎戰曹操。
二人具皆大驚,問道:“誰人與公子出此計謀?實害公子也!”
正此時人報審配差人送糧草甲兵至,遠超袁紹所說數額,還有審配手書一封。
袁譚心定,以為二人懼審配奪其信任,方才有此言語,心下不悅,卻未明言,郭圖看的清楚,拉了辛評一把,不再說話。
袁譚拆書來看,大意是審配為了他袁譚能大勝歸來,甲胄兵刃糧草兵卒具皆多與,但是唯恐他人在袁紹麵前打小報告,因此就不來相見了,為了避嫌。
袁譚揮退郭、辛二人,自低聲罵道:“此二人卻比不得審配一人,心胸何其狹窄!”心中更喜審配。
袁譚整軍出,大軍方出城門,袁熙與審配立於城門樓上,二人對視皆笑,袁熙道:“如今大兄妄動,硬碰曹軍,非死即殘,今其在外世子之位如探囊取物,多謝審公之計!”
審配笑道:“公子無需謝吾,袁譚,小人也,暴躁易怒,非明君,吾不過從善如流罷了。”
袁熙再拜謝,自下城門樓去了。
審配看著遠去的袁熙自以及隻能看到隊尾的袁譚軍,仰天輕笑,“汝袁本初也算得上是一世梟雄,卻未想,生出如此兩個草包兒子,好大一塊江山,還是抓在吾審配之手吧!”
“夜鬼!”
“諾!”
“緊盯袁譚,若其敗迴,襲殺之!”
“諾!”
曹軍壓境,袁譚急行軍至黎陽,雙方相抵,擺開陣勢,郭、辛二人獻計,曹軍勢大,應當固守,然後尋機襲之!
袁譚躊躇,本是為了建功,若是固守,怎能顯其能?
正猶豫間,其麾下大將汪昭請戰,袁譚大喜,允之以試。
時曹軍曹昂為先鋒,旁帶張遼、高順、徐晃三將,汪昭耀武揚威而出,使一杆大槍,舞的虎虎生風。
張遼與趙雲鬥過之後,武藝大增,心下手癢,遂請命道:“遼願出戰!”
曹昂允之,張遼拍馬挺槍而出,隻三合,學曹昂挑死汪昭後拔劍砍下其頭來。
袁軍大亂,為曹昂引軍殺三十裏方休。
二人你來我往,全力施展,因在馬上,人借馬力,威力遠勝江東之戰,霎時間,塵土飛揚,煙塵滾滾,二人廝殺所造成的聲勢,竟然堪比千軍!
眾皆失色,既感歎二人之勇,又心有畏懼。
二人殺的性起見用槍奈何不得對方,同時拔劍,又是“當當當”之聲不絕於耳,刺啦啦的火星子往外竄。
二人均手持寶劍並力劈砍,劍刃多有崩口之處。
二人馬分,各站一邊,同時大笑,下馬棄劍卸甲,各露出裏衣勁裝,擺開拳架子,虎視眈眈。
曹操愕然,迴顧左右,“這是?”
典韋撓了撓頭,“主公,公子與那趙子龍兵器上,占不到多少便宜,這是要鬥拳腳。”
曹操道:“趙子龍如此厲害?莫非人前衝陣能不輸吾吾兒?”
張遼道:“也並非如此,二人如今所鬥,不過個人勇武,若是引兵衝陣,恐天下無勝公子者。”
曹操點頭,往場中看,如今場中煙塵漸漸散開,倒是能看的真切。
曹昂墊步上前,當先衝著趙雲胸口砸過去,趙雲後撤一步,以拳帶住曹昂的拳,隨後一拳衝著曹昂太陽穴去。
二人毫不留手,拳拳到肉,打在身上發出悶悶的響聲。
不過半盞茶時間,趙雲被曹昂貼身一撞,頓時撞飛出去,半晌爬不起來,曹昂過去扶起來,趙雲擺擺手,表示認輸了。
曹操大喜,於營中大宴眾人,封趙雲為平西將軍,仍使其鎮守淮南,趙雲拜謝。
眾皆歡宴幾日,曹操引軍歸,臨走時手握趙雲之手,“萬望君為吾看顧門戶,謹防劉表侵襲於吾!”
趙雲感念曹操信任、恩待,正色道:“吾必誓死以報丞相!”
曹操遂引軍歸,曹昂同行,往官渡屯兵去戰袁紹。
袁紹自袁尚被殺,被曹操大敗,心中鬱鬱,身體一直不太好,又操勞檢密府之事,雖頗有成效,卻頗費心力,又兼袁紹易怒,有吐血症候,因此在冀州靜養。
聞說曹操提大兵來,袁紹大驚,忙發書袁譚、袁熙、高幹三人,令其盡提三州之兵前來相助。
袁譚如今正是春風得意,之前袁尚為袁紹所喜,於立世子之上,袁紹一直頗多猶豫,到了如今,袁紹在他與袁熙之間,多傾向於他,甚至兵卒錢糧亦多予他不少,因此他在青州多玩樂飲宴,不思政事。
得到袁紹之書,袁譚大驚,之前與曹操之鬥,慘敗好似尤在眼前,今聞曹操又與曹昂親提大軍至,心下不敢大意,忙領兵至冀州。
袁譚至冀州,發現袁熙已至一些時日,且在袁紹麵前盡孝,袁譚心下不滿,與審配商議。
審配笑道:“公子可是懼怕袁熙奪了公子世子之位?”
“然也,未知審公有何見教?”
審配笑道:“某倒是有一計,未知公子敢否?”
袁譚受不得這激將法,“審公隻管道來!”
“今曹操親提大軍前來,而主公身有症候未愈,不宜親領大軍,若公子敢,則向主公請命,領軍去迎那曹操,令主公在冀州安心養病,一者顯公子之孝,二者公子若立大功,安能不為世子?”
袁譚大驚,“吾自去迎那曹操父子?”
審配點頭,“然也。”
“審公且讓我思慮幾日再做應對。”
“公子宜速不宜遲。”審配告退自去。
又幾日,袁譚見袁紹臉色紅潤,越來越喜歡袁熙,終於痛下決心。
一日,袁熙於袁紹榻前侍奉湯藥,袁譚麵見,跪至榻前,“今父親症候未愈,不宜統帥大軍與曹賊交戰,兒子願打頭陣,率本部兵馬前往!”
袁紹大喜,近來唯有這一事掛在他心頭,如今袁譚願意出戰,正合他心意。
袁譚見袁紹大喜,傲然橫了袁熙一眼,袁熙低下頭,好似頹然一般,袁譚心下冷哼,暗罵袁熙一句慫包。
“吾兒願往,吾甚寬心,如今增兵與汝十萬,兵甲糧草具皆充沛,可往審配處取!”
袁譚得了這許多兵馬、糧草,又得了袁紹稱讚,心下大喜,歸府便與郭圖、辛評二人商議迎戰曹操。
二人具皆大驚,問道:“誰人與公子出此計謀?實害公子也!”
正此時人報審配差人送糧草甲兵至,遠超袁紹所說數額,還有審配手書一封。
袁譚心定,以為二人懼審配奪其信任,方才有此言語,心下不悅,卻未明言,郭圖看的清楚,拉了辛評一把,不再說話。
袁譚拆書來看,大意是審配為了他袁譚能大勝歸來,甲胄兵刃糧草兵卒具皆多與,但是唯恐他人在袁紹麵前打小報告,因此就不來相見了,為了避嫌。
袁譚揮退郭、辛二人,自低聲罵道:“此二人卻比不得審配一人,心胸何其狹窄!”心中更喜審配。
袁譚整軍出,大軍方出城門,袁熙與審配立於城門樓上,二人對視皆笑,袁熙道:“如今大兄妄動,硬碰曹軍,非死即殘,今其在外世子之位如探囊取物,多謝審公之計!”
審配笑道:“公子無需謝吾,袁譚,小人也,暴躁易怒,非明君,吾不過從善如流罷了。”
袁熙再拜謝,自下城門樓去了。
審配看著遠去的袁熙自以及隻能看到隊尾的袁譚軍,仰天輕笑,“汝袁本初也算得上是一世梟雄,卻未想,生出如此兩個草包兒子,好大一塊江山,還是抓在吾審配之手吧!”
“夜鬼!”
“諾!”
“緊盯袁譚,若其敗迴,襲殺之!”
“諾!”
曹軍壓境,袁譚急行軍至黎陽,雙方相抵,擺開陣勢,郭、辛二人獻計,曹軍勢大,應當固守,然後尋機襲之!
袁譚躊躇,本是為了建功,若是固守,怎能顯其能?
正猶豫間,其麾下大將汪昭請戰,袁譚大喜,允之以試。
時曹軍曹昂為先鋒,旁帶張遼、高順、徐晃三將,汪昭耀武揚威而出,使一杆大槍,舞的虎虎生風。
張遼與趙雲鬥過之後,武藝大增,心下手癢,遂請命道:“遼願出戰!”
曹昂允之,張遼拍馬挺槍而出,隻三合,學曹昂挑死汪昭後拔劍砍下其頭來。
袁軍大亂,為曹昂引軍殺三十裏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