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返迴瓜州的途中,李承績又在壽昌縣停留了一番。接見夏國的降官降將,詢問了黑沙暴造成的傷亡事宜。臨到離開了,高逸卻有事單獨求見。
“國主,末將鬥膽舉薦一人。”,高逸被領到李承績跟前,出聲道。在流落唿羅珊後,就一直在李大海身邊當差。由於表現出眾,李大海就將其舉薦給李承績,好使其受到重用。
李承績親自試探了一番,發現在兵家之事上高逸果然有一番獨到的見解。便將其充入軍中,擔任中層軍職。因唿羅珊擴張速度太快,兵馬充入太多。所以很多軍將都低位高配,高逸也就有了獨領一軍的機會。
此次攻打夏國,高逸就獨領一軍。沙洲敦煌、壽昌二縣,就是他勸降的。
雖然軍中也有人質疑高逸乃夏國舊將,恐對唿羅珊有不臣之心。但李承績還是對他保留充分的信任,讓其馳聘沙場。
這讓高逸感激的同時,也收起了那份對夏國的不忍。
到底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唿羅珊的興起與夏國的衰弱,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而且就在和州攻破之前,他的家人就被接到哈密力。時隔一年未見,卻恍如數年。李承績的恩情,他也就記在心裏了。
“哦!何人竟讓高將軍親自舉薦?”,李承績好奇道。不管高逸舉薦是什麽人,單論高逸這份心思,就說明他已將自己看成與唿羅珊一體了。
“沙洲望族之後,性果敢,膽識過人,吉拉思義也!”,高逸說完,李承績就打量著站在不遠處的青年。
那是一個留著黨項族發飾的男子,頭頂留著三縷鬢發,就像動畫片裏的三毛。
“召他過來吧!”,李承績說了一聲,一近衛就前去將他領來。
“小人吉拉思義拜見國主!”,來的路上聽高逸說過唿羅珊的禮節,便躬身道。
“嗯!身子骨看著還不錯,可使得幾擔弓?”,李承績坐在馬上,居高臨下道。
“小人不才,隻使得五擔弓!”,吉拉思義麵色沉靜道。
這倒勾起了李承績的興趣,便環顧左右,衝著忽勒道:“此人說他的臂力超過你,可還服氣?”。
忽勒在被李承績一招打臉後,就收起了心裏的倨傲。再收到李承績拋來的橄欖枝,就甘願接受了。便被李承績收入近衛司,從一底層近衛做起。
此時就在一幹近衛中,被李承績點名,當即站出來道:“屬下請求一戰!”。
剛好天空有一群大雁飛過,李承績讓人拿出一副長弓交給吉拉思義,出聲道:“十個數以內,你們誰射的大雁多為勝!”。
這不僅僅是臂力了,還要求準度。
吉拉思義擺弄了下長弓,熟悉手感。忽勒則拉了拉弓弦,調整角度。
為了公平起見,李承績也沒催促吉拉思義。畢竟長弓不是長弩,一米多高不說,重量還不輕。弓鉉雖張力很足,但也要人拉動才是。盡管忽勒使用長弓的時間也很短,但相比吉拉思義初次接觸,還是更有優勢一些。
“國主,小人備好了!”,吉拉思義道。
李承績沒多說什麽,就讓人倒數十、九、八······
兩人一開始並沒有急著射箭,而是對準天上的大雁,不斷調整角度。直到倒數三秒時,兩人才先後放開手臂。張大到極限的弓鉉也猛地迴縮,將箭矢射了出去。
噗嗤······
最先掉在地上的不是大雁,而是折斷了一半的弓箭。李承績看得分明,忽勒的箭矢先射中了大雁。但吉拉思義後來居上,不僅也射中了大雁,還衝力不減,釘住了忽勒的半截大雁。
後半截的箭矢,也就此折斷。
這可不是運氣,而是實實在在的技術。
李承績心下高興,當即讓其隨行伴駕。雖還未賜予官職,但有伴駕的機會,官身是遲早的。至於舉薦的高逸,也被李承績提拔為千夫長,負責沙洲的軍防。
雖然眼下沙洲二縣並無大的戰事,但他的主要職責也不是打戰。而是搜捕沙洲之地的百姓。因為有沙洲城被蒙古攻破的教訓在,很多百姓都躲進了附近的山裏或沙漠裏。如何將他們找出來,就需要他發揮自己的能耐了。
高逸知道唿羅珊對人口的迫切需求,連忙保證盡心竭力地辦好此事。
這麽迴到瓜州,肅州被攻破的最新戰報就送到李承績手上。卻是原花拉子模降將阿裏·希爾裏德率領五千部族兵馬,趁著黑風暴肆虐肅州的間歇,猛然兵臨肅州城下。跟著用屢試不爽的火藥炸門法子,一舉攻破肅州城門。
夏國守將還想負隅頑抗,隻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唿羅珊將士湧入,守將也迴天乏力。便在唿羅珊的步步緊逼下,力戰而死。
不過阿裏·希爾裏德的兵馬也損失了兩成,受傷無數。顯然夏國雖被蒙古打斷了脊梁骨,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還是有一定的實力的。
李承績便晉封阿裏·希爾裏德的軍職,讓其迴來修整,補充兵馬。反正此次東征,別的不多,兵馬最多。而且還都是部族人,死傷再多,也損耗不了唿羅珊的根基。更何況還可以削弱他們,提高唿羅珊在草原上的威懾力。
與此同時,夏國的興慶府。唿羅珊攻克沙瓜二州的軍報,也急速傳迴夏國宮城。
夏國國主李安全已執掌鼎器五年了,從繼位起就天災不斷。舊歲更是蒙古興兵,叫西夏生靈塗炭。眼看著好不容易納女稱貢才讓蒙古退兵,不想今年又有唿羅珊興兵夏國。
這可真是人禍迭起,命途多舛啊!
“鐺鐺鐺······”,召見群臣,朝義大開的鍾聲不斷作響,很多夏國官員急匆匆的趕赴紫寰殿議事。
盡管夏國是黨項族建國,但一切典儀建製都仿自宋國。整個西夏皇宮,也是縮小版的宋國宮廷。隻是其中還混有不少大唐時的建築遺風以及少許黨項族的民族特色,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國主,末將鬥膽舉薦一人。”,高逸被領到李承績跟前,出聲道。在流落唿羅珊後,就一直在李大海身邊當差。由於表現出眾,李大海就將其舉薦給李承績,好使其受到重用。
李承績親自試探了一番,發現在兵家之事上高逸果然有一番獨到的見解。便將其充入軍中,擔任中層軍職。因唿羅珊擴張速度太快,兵馬充入太多。所以很多軍將都低位高配,高逸也就有了獨領一軍的機會。
此次攻打夏國,高逸就獨領一軍。沙洲敦煌、壽昌二縣,就是他勸降的。
雖然軍中也有人質疑高逸乃夏國舊將,恐對唿羅珊有不臣之心。但李承績還是對他保留充分的信任,讓其馳聘沙場。
這讓高逸感激的同時,也收起了那份對夏國的不忍。
到底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唿羅珊的興起與夏國的衰弱,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而且就在和州攻破之前,他的家人就被接到哈密力。時隔一年未見,卻恍如數年。李承績的恩情,他也就記在心裏了。
“哦!何人竟讓高將軍親自舉薦?”,李承績好奇道。不管高逸舉薦是什麽人,單論高逸這份心思,就說明他已將自己看成與唿羅珊一體了。
“沙洲望族之後,性果敢,膽識過人,吉拉思義也!”,高逸說完,李承績就打量著站在不遠處的青年。
那是一個留著黨項族發飾的男子,頭頂留著三縷鬢發,就像動畫片裏的三毛。
“召他過來吧!”,李承績說了一聲,一近衛就前去將他領來。
“小人吉拉思義拜見國主!”,來的路上聽高逸說過唿羅珊的禮節,便躬身道。
“嗯!身子骨看著還不錯,可使得幾擔弓?”,李承績坐在馬上,居高臨下道。
“小人不才,隻使得五擔弓!”,吉拉思義麵色沉靜道。
這倒勾起了李承績的興趣,便環顧左右,衝著忽勒道:“此人說他的臂力超過你,可還服氣?”。
忽勒在被李承績一招打臉後,就收起了心裏的倨傲。再收到李承績拋來的橄欖枝,就甘願接受了。便被李承績收入近衛司,從一底層近衛做起。
此時就在一幹近衛中,被李承績點名,當即站出來道:“屬下請求一戰!”。
剛好天空有一群大雁飛過,李承績讓人拿出一副長弓交給吉拉思義,出聲道:“十個數以內,你們誰射的大雁多為勝!”。
這不僅僅是臂力了,還要求準度。
吉拉思義擺弄了下長弓,熟悉手感。忽勒則拉了拉弓弦,調整角度。
為了公平起見,李承績也沒催促吉拉思義。畢竟長弓不是長弩,一米多高不說,重量還不輕。弓鉉雖張力很足,但也要人拉動才是。盡管忽勒使用長弓的時間也很短,但相比吉拉思義初次接觸,還是更有優勢一些。
“國主,小人備好了!”,吉拉思義道。
李承績沒多說什麽,就讓人倒數十、九、八······
兩人一開始並沒有急著射箭,而是對準天上的大雁,不斷調整角度。直到倒數三秒時,兩人才先後放開手臂。張大到極限的弓鉉也猛地迴縮,將箭矢射了出去。
噗嗤······
最先掉在地上的不是大雁,而是折斷了一半的弓箭。李承績看得分明,忽勒的箭矢先射中了大雁。但吉拉思義後來居上,不僅也射中了大雁,還衝力不減,釘住了忽勒的半截大雁。
後半截的箭矢,也就此折斷。
這可不是運氣,而是實實在在的技術。
李承績心下高興,當即讓其隨行伴駕。雖還未賜予官職,但有伴駕的機會,官身是遲早的。至於舉薦的高逸,也被李承績提拔為千夫長,負責沙洲的軍防。
雖然眼下沙洲二縣並無大的戰事,但他的主要職責也不是打戰。而是搜捕沙洲之地的百姓。因為有沙洲城被蒙古攻破的教訓在,很多百姓都躲進了附近的山裏或沙漠裏。如何將他們找出來,就需要他發揮自己的能耐了。
高逸知道唿羅珊對人口的迫切需求,連忙保證盡心竭力地辦好此事。
這麽迴到瓜州,肅州被攻破的最新戰報就送到李承績手上。卻是原花拉子模降將阿裏·希爾裏德率領五千部族兵馬,趁著黑風暴肆虐肅州的間歇,猛然兵臨肅州城下。跟著用屢試不爽的火藥炸門法子,一舉攻破肅州城門。
夏國守將還想負隅頑抗,隻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唿羅珊將士湧入,守將也迴天乏力。便在唿羅珊的步步緊逼下,力戰而死。
不過阿裏·希爾裏德的兵馬也損失了兩成,受傷無數。顯然夏國雖被蒙古打斷了脊梁骨,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還是有一定的實力的。
李承績便晉封阿裏·希爾裏德的軍職,讓其迴來修整,補充兵馬。反正此次東征,別的不多,兵馬最多。而且還都是部族人,死傷再多,也損耗不了唿羅珊的根基。更何況還可以削弱他們,提高唿羅珊在草原上的威懾力。
與此同時,夏國的興慶府。唿羅珊攻克沙瓜二州的軍報,也急速傳迴夏國宮城。
夏國國主李安全已執掌鼎器五年了,從繼位起就天災不斷。舊歲更是蒙古興兵,叫西夏生靈塗炭。眼看著好不容易納女稱貢才讓蒙古退兵,不想今年又有唿羅珊興兵夏國。
這可真是人禍迭起,命途多舛啊!
“鐺鐺鐺······”,召見群臣,朝義大開的鍾聲不斷作響,很多夏國官員急匆匆的趕赴紫寰殿議事。
盡管夏國是黨項族建國,但一切典儀建製都仿自宋國。整個西夏皇宮,也是縮小版的宋國宮廷。隻是其中還混有不少大唐時的建築遺風以及少許黨項族的民族特色,顯得有些不倫不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