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伯爾山口,興都庫什山脈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山口。後世位於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之間。穿行開伯爾山,東口距巴基斯坦白沙瓦16公裏。


    在十九世紀以前,這裏是連接南亞與西亞、中亞的重要通道。所有往返印度次大陸的商賈,都要經過此地。


    所以一直以來,這裏都是重要的軍事據點。


    此時阿卜·萊伊斯領著隻有兩千餘人的前營兵馬,守在這裏。


    盡管他已向帖木兒滅裏請求去職,但因李承績沒有迴應,帖木兒滅裏也不好自作主張。便讓他以戴罪之身,繼續統領前營。隻是損失的兵馬,現在不好補充。


    因此暫時空置下來,等戰後再行處理。


    其實最好的補充方式,便是從降軍之中挑選合適的人馬,補入前營。但這是戰時,不說降軍是否可靠。僅是波斯軍團與降軍完全不同的訓練方式以及作戰習慣,就決定了補入前營,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而且眼下的情況,也沒時間讓降軍與前營的老兵磨合。所以帖木兒滅裏在詢問過阿卜·萊伊斯的意思後,還是決定暫不補入。


    當然,這麽重要的山口,不能僅讓這麽一點兒人馬駐守。因此卡爾旺的第一路大軍,也留下了塔塔拉夫的營盤。


    這麽一來,山穀就有七八千兵馬。再加上原本就駐守在此地的吉慈尼降軍,已經突破了一萬人。


    不過對於這些人,阿卜·萊伊斯他們是防備多於重用。


    所以商議過後,他們隻留下了部分兵馬。其它人都送往吉慈尼,好充作進攻吉慈尼的炮灰。


    當下開伯爾山口東南二十餘裏,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正快速向山口挺進。其中不僅有上萬騎兵,還有數千象軍。那弄出來的動靜,震得整個官道都簌簌作響。


    額格納齊也在軍中,並且還是這支軍隊的統領。


    說起來,也是他命不該絕。在護教軍攻克也裏的前一天,他就帶著大陣兵馬逃離也裏。並借道錫斯坦,越過雷吉斯坦沙漠,進入申河(印度河)下遊。


    雖然那是德裏蘇丹的領地,但事實上由當地酋長統領。並在當時,趁德裏蘇丹的軍隊平定孟加拉之地的叛亂時,投靠了吉慈尼。


    眼見額格納齊領著規模不小的兵馬進入自己的領地,那些本就十分緊張的酋長們,誤以為額格納齊是德裏蘇丹派來的平叛大軍。


    於是戰鬥,就這麽陰差陽錯的發生了。


    隻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占據著本土作戰優勢的酋長們,還沒等來吉慈尼的援軍,就被額格納齊打敗。隨後更是越戰越勇,將整個申河下遊之地收入囊中。


    到底額格納齊從也裏帶走的兵馬,都不是花拳繡腿之輩。和護教軍相比,差的隻是裝備以及戰鬥意誌。在麵對同一個水平線上的軍隊時,額格納齊就未必是輸家。


    所以在信德之地,算得上是狼進入了養圈。


    後來德裏蘇丹得知了他的英勇,派遣使者大肆犒賞了一番。並被德裏蘇丹的女兒瞧上了眼,從而得到德裏蘇丹的幸運。


    現在整個信德之地,也都被德裏蘇丹賞賜給了他。


    盡管這其中,有防備吉慈尼近衛軍的意思。但是能有自己領地東山再起,額格納齊還是比較滿足的。


    可惜的是,就在不久之前,吉慈尼派遣使者來到富樓沙(白沙瓦),表示願意臣服德裏蘇丹。隻是前提,便是趕走進入古爾腹地的護教軍。


    當初像喪家之犬一樣被趕出來,額格納齊可都一直記著。所以對於吉慈尼的求援,是非常心動的。便護送使者,前往德裏向蘇丹詳稟護教軍攻取古爾腹地之事。並大肆宣揚護教軍的威脅,而使其答應出兵。


    最後在他的努力遊說,以及公主的幫襯下。蘇丹終是答應了出兵,並讓他為統領,進入古爾腹地。


    其實在這之前,德裏蘇丹不是沒想過攻取古爾腹地。為此,還與吉慈尼的近衛軍勢力發生數次大戰。像申河(印度河)流域,信德之地,一開始是被吉慈尼的近衛軍控製。但後來,當地的酋長們見德裏蘇丹勢大,便與德裏蘇丹的軍地一起,趕走了吉慈尼的軍隊。


    但在開伯爾山口,吉慈尼近衛軍憑借險峻的地勢,終是打退了德裏蘇丹的進攻。並以此為分界點,與德裏蘇丹劃界而居。


    雙方的關係,也就此陷入冰點。


    所以此次吉慈尼的求援,恰是德裏蘇丹攻取古爾腹地的機會。若是進展順利,恢複古爾國曾經的疆域,也不是不可能。


    對於古爾蘇丹之位,德裏蘇丹也是有心爭奪一番的。


    因而就算額格納齊不加以勸說,德裏蘇丹也會答應吉慈尼的求援。


    於是一直渴望能打敗護教軍的額格納齊,一出兵就帶上了信德之地的能戰之士。以便在戰場上,將自己從前失去的都贏迴來。


    並且將自己組建的象軍,也都帶來了。顯然是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


    就在這時候,開伯爾山口。阿卜·萊伊斯與塔塔拉夫,也得到了大軍到來的消息。


    原本他們駐守在這裏,就是為了防備德裏蘇丹趁虛而入。所以即便額格納齊領著大軍到來,他們也早有準備。


    說到這裏,便不得不提開伯爾山口的地形優勢。它是由發源於開伯爾山的兩條小河衝刷而成的河穀組成,是整個開伯爾山地勢最低的地方。


    山口呈西北-東南走向,全長53公裏。最窄的地方,不超過600米。兩側山高60-90米,起起伏伏,連綿成片。隘道最高點,乃是蘭迪科塔爾軍堡。海拔1067米,冬季大雪時,山口並不封凍。所以一年四季,均可通行。


    從富樓沙到可不裏,修建有官道。即便幾經戰亂,官道也一直繁盛如斯。


    在山口內,還有很長一段通道在陡崖之間。曲曲折折,險峻無比。隻要少量將士把守,就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優勢。


    所以這個地方,並不是僅憑兵力優勢,就能攻取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雄起中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做的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做的事並收藏雄起中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