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的身份實在令人生疑,所以即使刻意結交,那些把身份看得極重的權貴們,也不會低眼看他。於是送出去的重禮就像扔進水裏了一樣,連個水花都沒有。


    經受這一挫折,屈出律並沒放棄。而是轉換方式,刻意拉攏一些官位不高的中低層官員。再通過他們的關係,和上層官員搭上話兒。


    這需要的錢財,自是海量。在變賣了所有的值錢物件後,屈出律隻能讓跟隨自己的護衛們,將冬天穿在身上的動物皮草給賣了。


    並且四處狩獵,剝皮賣肉,好貼補一二。這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是他自出生以來,少有的體驗。


    但之前南逃過程中,所遭受的饑寒交迫,讓他有了不少體會。所以現在的苦日子,倒也不算太難過。


    畢竟和如骨附髓的蒙古人相比,現在的處境,實在好上太多了。至少不用露宿野外,擔心蒙古遊騎的追擊。


    現在乃蠻複興大業,總算有了眉目。他一直提在嗓子眼的心神,也終於放鬆些許。


    就命人準備一般,打算帶著厚禮登門拜訪。


    同一時刻,益王府。大遼少有的一字王--益王,掌四帳皇族政教的大惕隱司惕隱--耶律子正。正在自家的花廳裏,和數位服飾各異朝官,一起商談著什麽。


    作為大遼宗族中,少有的皇族後裔。耶律子正的聲望,是旁人難以望其項背的。


    盡管祖上與西遷後的德宗耶律大石,血脈上也算不得親近。但同出遼太祖一脈,還是算得上宗族中人。


    所以在當前皇族後輩凋零、子孫頗少之際,也隻能讓其擔任惕隱一職了。


    按道理,依照他的聲望。隻要在朝堂上不過多幹涉朝政,就不會影響到他的地位。


    畢竟他的職責,就是打理皇族事宜。朝堂上的事兒,則由南北樞密院協理。各司其職的情況下,也是井水不犯河水。


    可是他的心裏,顯然不想做一個超然世外的活菩薩。尤其是聖上有意和李家結親的消息傳出後,他就更恐慌得不行。


    因為一直以來,他都有一個奢想。那就是憑借自己皇族中人的身分,與聖上親上加親。從而在未來的某一天,讓自己這一脈,成為大遼正統。


    為了實現這個計劃,他就暗地裏,讓人在聖上跟前,說些對李世昌不利的言語。並且假意討好公主,旁敲側擊的透露些嫁入李家後。會因加害李承績一事,而遭到李家上下的刁難。


    當今聖上的耳根子,本就軟得很。朝堂上,李世昌為首的派係,又確實一家獨大。再加上公主在聖上跟前,不斷哭鬧。這樁婚事,總算是攪黃了。


    並且聖上對李世昌的猜忌,也越發明顯。


    想到這,他又覺得那個當年在皇帳中,討要百戶長之職的少年,越發順眼了。


    因為沒有李世昌的好兒子--李承績的‘助攻’,聖上對李世昌的猜忌,還不會這麽深重。


    盡管在他心裏,李承績在河中的所作所為,隻能算是小打小鬧,擺不上台麵。但為了影響到李世昌在聖上心中的地位,打擊李世昌在朝堂中的聲勢。


    所以他還是將李承績在所做所為,盡往大了說。另一邊,在李世昌為李承績奏請唿羅珊總督的事情上,又大加讚賞。並蠱·惑性的,讓其以為,聖上對這事兒並不在意。


    從而使得君臣心生間隙,提高自己的地位。


    這不,就在不久前,聖上還加封他為一字親王。這個榮譽,可是他求了好久都求不來的。


    因為德宗西遷以來,就定下非功不封爵的規矩。就算是宗室,也隻能是德宗的後裔。像他這個八竿子才能打得著的旁係,那是想都不要想了。


    以致即使他在宗族之中,頗有聲望。並且擔著惕隱一職,位高權重。但聖上從未對他,甚至他的祖輩,有過任何封賞。


    以致聖上加封他為一字王時,心裏簡直得意得不行。


    但這依然是不夠的!


    因為隻要李世昌在朝中存在一天,那麽結親之事,就永遠有起複的可能。且李世昌的黨羽頗大,若不壓下去。那麽日後他們耶律旁係圖謀皇位,就很容易憑生阻礙。


    因此無論如何,他都必須出手,對付李世昌了。


    其實說實話,若有可能,他是不願親自出手的。畢竟李世昌在朝中多年,又秉承前南院大王的人脈,黨羽頗多。若要將其一網打盡,必須要有充足的準備。


    否則的話,一個不好,就是萬死不複的下場。


    這種走鋼絲般的體驗,自然比不上高高在上的旁觀者來得穩妥。


    就像前些年,馬合木特拜還身在朝堂時,與李世昌分庭抗禮那樣。無論兩方如何爭鬥,他都能置身事外。甚至在某一方稍稍凸顯頹勢時,不經意地拉上一把。從而在雙方勢力間,兩相交好。


    無論是誰,不僅不敢得罪於他,還要賠著笑臉,刻意交好。


    可惜的是,隨著馬合木特拜被聖上徹底厭棄,這個大好的局麵,也就不可避免的被打破了。


    李世昌麵對他時,也不再像從前那番,有所顧忌。甚至在皇族政務上,也開始指手畫腳。


    使得他,心下不可避免的惱恨起來。到了現在,更是不得不從幕後跳到台前,與李世昌相對。


    好在當下,李世昌還沒有察覺。這使得他準備的時間,又能延長一些。


    “王爺!老夫以為。接見乃蠻部大汗一事,還需從長計議。”,一個迴迴打扮的朝官,出聲道。自馬合木特拜被貶為庶民後,大遼朝堂上,迴迴派係的勢力,就一落千丈。


    甚至最後,還被人痛打落水狗。以南北二院,職責不清,冗官眾多為由,提出合並之議。


    若是真按照此事推行,那北樞密院的朝官,絕對會落得個閑職。


    盡管職責不清,冗官眾多之論,也確有其事。但在這個時候提出來,就很難讓人不多想。這些迴迴朝官為了自己仕途考慮,也就在耶律子正拋出橄欖枝時,欣然接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雄起中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做的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做的事並收藏雄起中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