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裏,光線異常柔和。給粉牆黛瓦的郡王府,生生披上了一層薄紗。


    某間小院裏,裸著上半身的李承績,正在一個老者的指點下,一板一眼的紮著馬步。


    這便是蕭斡裏刺的老部下--蕭崇德。


    隻見其滿頭銀發,麵色肅然。僅靜靜的站著,就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這便是從軍多年,特有的軍人血性。


    在李承績偷偷打聽他時,身子下意識的動了一下。結果一顆石子陡然飛來,狠狠砸中李承績的屁·股。同時耳邊,也響起一道略為深沉的說教聲:“吸氣!提氣!站著別動!”。


    配上蕭崇德不苟言笑的眼神,活像地獄中走出來的閻羅王。


    李承績便定了定心神,乖乖的頂著太陽,安安靜靜的紮著馬步。


    好在春日的暖陽不大,長時間的曬著,也像置身火爐旁一樣。傳說中的春困,也就成了李承績必須克服的敵人。


    這樣挨了好幾石子後,李承績才堪堪打消了睡意。


    也是古話說得好,入門先站三年樁。所以但凡華夏武學,都必須從紮馬步做起。一是鍛煉腿力,二是修煉內功。


    雖然李承績這幅身體,之前就跟蕭崇德學過武術。但生了一場大病,使得身體素質下降得厲害。再加上現代穿越來的靈魂,促使從前的武學技巧,忘了一幹二淨。


    如今再學,也算是從頭再來。


    不過有從前的底子在,使得紮馬步,也沒想象中的艱難。


    何況李承績在穿越之前,也好歹在特訓隊裏待過。不說每天一百個俯臥撐,就說周期性的二十公裏越野長跑,就極其鍛煉人。這不僅是身體,還包括意誌。


    所以就李承績個人而言,對紮馬步,是沒什麽挑戰性的。


    便趁這個機會,和蕭崇德套近乎道:“太翁,你能說說和曾太公一起征戰沙場的事麽?”。


    一般的老年人,就喜歡給小輩講述曾經的光輝歲月。一是不服老,二是贏得小輩的尊敬,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特別是一些孤寡老人!因長期找不到訴說對象,就更喜歡逢人說事了。


    像蕭崇德,今年八十有一,乃是仗朝之年。身下又無兒無女,待在沒落的蕭家,應該最是孤獨。


    身為刑警,李承績就對揣摩人心之事,進行係統性的訓練過。再加上長時間的辦案經曆,積累了一定的實用經驗。便想通過這方法,拉近彼此的關係。


    其實蕭崇德心底,本就愛屋及烏,對李承績有頗多偏愛。隻是從前教李承績練武時,被其鬧得快沒了耐心。所以此次重迴李府,就故意板著臉,疏遠和李承績的關係。


    如今被李承績這麽一問,卻是正中下懷。就清了清嗓子,迴憶著曾經征戰沙場的歲月。


    根據他的說法,自己並不是契丹人。而是早些年,逃到塞北雲內州的漢人後代。因東邊女真人崛起,北方的草原部落,紛紛脫離大遼的掌控。


    臨近草原的雲內州,就這樣被部落劫掠。還是幼年的他,便被擄到了草原。


    後來適逢德宗耶律大石敗走可敦城。因沒有糧食,便將他給那顏養的羊充軍了。


    為了逃避那顏的處罰,他就請求耶律大石等人將他帶走。


    當時蕭斡裏刺見他機靈,就將他帶在身邊。


    這麽些年,他跟著蕭斡裏刺南征北戰。生生在西域,打下了一片天下。隻是他一心忠於蕭斡裏刺,所以自始至終,都甘願為蕭斡裏刺的家奴。


    在整個蕭家人丁凋零後,也依然舍不得離開蕭家。


    聽到這些,李承績既為其征戰沙場,而不自覺心情澎湃。又為其忠於蕭家,而心生敬佩之情。


    畢竟以蕭崇德的功勞,完全可以自立門戶,成為一方大將。可惜的是,他選擇終身生活在蕭斡裏刺的光輝之下。使得大遼的建國史上,少有他的隻言片語。


    能做出這麽大的犧牲,也難怪李蕭氏像對蕭斡裏刺一樣的敬重他了。


    同時李承績,也對大遼建國的不易,有更深的感觸。


    因為當初耶律大石敗走可敦城時,隨身隻帶了兩百人。至於糧食,也僅夠三天。而整個行程,卻有近兩千公裏。所以聽著,就讓人覺得欽佩不已。


    正感慨萬千,腿肚子就突然被抽了一下。卻是剛才動了一下,被蕭崇德撞見了。


    這讓李承績,暗自感歎蕭崇德的眼神不錯。


    到底都這麽大年紀了!若是一般人,早就老眼昏花。可是這蕭崇德,卻依舊眼清目明。走起路來,也是硬挺得很。完全不像一般上了年紀的人,需要拄著拐杖。


    可能這就是學武的好處吧!


    讓身體的各項技能,大大延遲了老化的速度。


    不過這武術,還是從李承績那個便宜太公那裏傳過來的。說是蕭家曾經在中原,請了一位駐顏有術的得道高人。好讓其教導後輩子弟,強身健體。


    因遭遇家國突變,蕭斡裏刺就沒藏私。將祖上傳下的武術,一一交給了親近的近侍。這樣一來,也好增強自己的實力。


    這麽練到了晌午,李承績的腿肚子,是又酸又痛。就當即坐在院子的石墩上,好放鬆放鬆。


    體貼的竹青趕緊走過來,給李承績倒上一杯溫水。


    這是李承績的習慣!既不喝茶,也不喝這裏的特產馬奶酒。摸清他喜好的竹青,就按著他的脾性來。


    這麽修習了一會兒,他又拖著酸痛的雙腿,前往書房。


    那裏有李蕭氏給他請的教書先生!不僅有漢文,還有契丹文、迴鶴文。


    對李承績來說,掌握這三種語言文字,是必不可少。因為漢文是繁體字,所以對他這習慣了簡體字的現代人來說,有必要修習一遍。至於契丹文,是大遼的皇族文字。要想爬得更高,就必須掌握這一語言。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一種政治資本。迴鶴文的話,是當前大遼民間,最普遍的語言。要想出門方便交流,就有必要掌握。


    因此李蕭氏,一次性就給他請了三位教書先生。這學習任務,也自然是極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雄起中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做的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做的事並收藏雄起中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