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長安的混亂,看似是武最所引起來的。可實際上,這件事的後續發展早已跟巫蠱沒有了關係。這是後權與帝權的一次無意碰撞,偶爾間的較量。


    當劉長還在長安的時候,固然能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可當他離開長安的時候,太後急著發號施令,當太後的命令危及帝派利益的時候群臣在其中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召平活了下來,侯封卻死了。


    侯封的逝世,向群臣宣讀了一個最重要的消息。帝權獲勝,後權敗退。


    可一個主要的問題是,太後的命令,不完全是在損害劉長的利益,出發點還是為了保護帝王的安全,肅清妙贓。法家作為天生的帝王派在其中什麽都沒有做,他們當然可以說是因為帝王的利益,可從更深層次來看,這些法家的年輕人,包括很多劉長新提拔的年輕大臣他們與這些老一輩的大臣之間是存在著矛盾的。


    而太後這次出手,牽連者大多都是這些老臣,法家有人推波助瀾,也有人隔岸觀火,他們不是沒能力去參與,他們大概隻是單純的不想去救,法家激進的政策,向來受到以周昌為首的老臣派的打壓,同為帝黨,內部也是存在著隔閡的。


    張不疑找準了一個最好的時機,在名義上,他和劉章是平定了這次雲亂的領袖,他們的成功,也標誌著力壯派的勝利所有那些為君王做利刃的大臣,下場總是很淒涼的。


    在渾身沾染了肮髒的血之後,他們就會被無情的一腳踢開,被硬生生的擰斷,這不隻是呂後或者某位君王,曆朝曆代都是如此


    酷吏們大概也知道自己最終的命運,可他們依舊會這麽做.


    侯封死去,那些跟隨他做事的太後派的大臣們大多都受到了懲罰,王恬啟這樣的牆頭草也很識時務,即刻上奏天子,請求懲罰那些參與打殺太學生的諸人,在按著張不疑和召平的命令製服太後的大臣,索要兵權之後,郎中令,中尉,繡衣,廷尉等部門也徹底與太後決裂,城門校尉依舊是讓太後派的呂產來擔任。3


    可明眼人都知道,呂產是個沒什麽能力的人,既沒有什麽魄力,也沒有什麽能力。想著他繼續來做太後的刀,那是有點不現實的。1


    太後的權力如此之大,很大一方麵,都是依靠著這些擁有兵權的大臣。在這次動亂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劉長倒是沒有跟太後爭權的想法,奈何,群臣是有這個想法的。當初兼何在逝世之前,就很擔心兩個問題。一個是擔心劉長,一個就是擔心呂氏他總覺得,這兩個總會反一個。10


    而召平作為蕭相多年的家臣,又身為劉長的家臣,其實他對呂家人一直都是有著很深的忌憚的。兩個派係的衝突,大概沒有最後的獲勝者,隻有失敗者,最大的失敗者就是長安裏的那些勳貴了。2長安有名有姓的高級爵位擁有者大概有三百多人,而呂後這一次,就千掉了一半。


    是那種斬草除根的幹掉,雞犬不留。2


    這就意味著,哪怕侯封死了,劉長給他們翻案,最後也隻能是追封整個宗族都沒有活人了,完全沒辦法再沒立這些爵位,而呂後也不知是有意,她所幹掉的這些人,雖說都能跟武最多少扯上點關係,可大多都


    那種無所事事,名聲非常不好的侯爺們,像秦同這種跟武最正兒八經有親,可能辦事的反而是活了下來。可是,太後做的還是有些很過分,畢竟名聲再不好…也達不到誅族的程度,跟武最有關係,也未必就是一同謀反.


    反正,這件事是嚇壞了大漢的這些勳貴們,他們一改原先的風氣,原先他們常常設宴,互相邀請,攀比彼此的家產,進行炫耀,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你開個礦場,我負責運輸,各方麵合作,共存共榮,可太後這麽一搞,大家頓時就開始嫌自己的朋友太多了


    原本以為是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沒想到,這道路居然是黃泉路。


    如今存活下來的這些,不是在幹實事的,就是那些少與外人來往,在家裏跟妻妾們自娛自樂的死宅。


    平日裏那些社交天賦點滿,人脈廣泛,什麽事都能辦成,高朋滿座,日夜設宴高歌,長安誰人不識君的,此刻都已經慘死了,死因就是朋友太多。跟誰做朋友不好,去跟武最做朋友。


    這些活下來的勳貴,不敢怪罪太後,隻是將所有的怒火都放在了侯封的身上侯封死後,他的家人不知所蹤。


    這大概是太後的承諾,幫著安置好了他的家人。


    侯封將這些勳貴們得罪的太狠了,自絕於人,能保全家裏人,就已經很不錯了,若是他不自殺,他一定會迎來勳貴的瘋狂報複,報複不了太後還報複不了你??想想滿朝的勳貴大臣們聯合起來對付一個人,那這個人的下場該是多慘。別的不說,就說一點,陳平的猶子陳道因為曾在武最麾下任職而被處死了。陳平年少時家裏很貧窮,跟哥哥陳伯一同居住,家裏有田三十畝。


    這個三十畝地是按著秦漢畝來計算的,若是秦畝,五十畝才能養活一家人,若是漢畝,三十畝想養活一家人倒是可以,就是有些勉強。他的哥哥陳伯知道陳平喜歡遊學,就承擔了家裏全部的勞動,讓陳平安心去學習,省吃儉用的供陳平,陳平年長之後,長得很是俊美人高馬大,猛男一個,就有人嘲諷他∶“家裏窮怎麽還吃的這麽壯碩啊?”2


    陳伯的妻很厭惡陳平,覺得他好吃懶做,便總是幫著別人來辱罵陳平。陳伯大怒,就將妻給休了。6


    陳平對這位兄長非常的敬重,他的兄長逝世,留下了一個兒子,陳平也曾盡興教導,可猶子實在沒有什麽才學,好逸惡勞,眼高手低,總是與那些浪蕩子混跡在一起,陳平就給他微不足道的官職來讓他作為生計..結果,就被侯封以謀反的罪名給砍殺了。1陳平當時出現在皇宮裏,大概也是為了給自己的猶子求情。2


    而以陳平對兄長的敬愛,弄死了他唯一的猶子,那以後的下場,倒還不如自殺,給自己一個痛快的。太後確實沒有說錯,她這麽一做,便直接改變了長安的全部風氣。


    如今,這些人連門都不敢出,別說朋友,就是認識都不敢認識別人了,誰知道以後還會不會這麽來一次??劉長坐在厚德殿內,召平隻是低著頭,神色很是悲憤。召平是戰國時的人,如今活著,對他來說,比死了還要難受。4


    按著戰國的極端風氣來說,他這樣多活一天,都是對他最大的羞辱。劉長並非是戰國時的人,可也能理解這種風氣


    年紀越是大,這種風氣就越是濃烈,張不疑若是罵欒布這些為老狗,這些人頂多跟他爭吵,可他這麽罵周昌,周昌就得跟他拚命了。戰國的隻能被殺死,是不能被羞辱的。


    當然,大漢在繼承這種風氣的同時,也做出了改進,可以受辱,不


    愛大辱。若是按著戰國時的風氣來,劉邦屢次羞辱大臣,那廟堂那些受辱的大臣一個個都該去自殺,廟堂都得空了,可以說,高皇帝在改變風氣這方麵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國內的事情沒有外人知道,知道的人都是朕的心腹,也不敢對外說…您說的天子詔,大家都認為是我兄長的…所有的錯事,都已經讓侯封來承擔,您這又是何必呢’


    “陛下,臣豈能讓侯封之流代替臣去死?這是關乎道義的事情,跟天下人知不知道是沒有關係的。”2


    "陛下悠學習荀子的學說,荀子曾說,哪怕是私下裏做好事的人,也不能忘記了對他的獎賞,要讓他當眾受到獎賞,哪怕是犯下了再小罪行的人,也必須要將他拉到天下人的麵前去處置他,讓他得到應有的懲罰!”3劉長看著麵前這位倔強的舍人,心裏的諸多挽留,卻在他用委屈的表情,蒼蒼白發之下退讓了。


    “好..朕現在免您為庶民..看在你年紀大,便免去你的死罪,割掉你的頭發!”4“這條命,就暫時留著吧,去唐國,找個地方,為朕去耕作,多弄出些糧食來,算是贖罪了。”2"多謝陛下"


    召平附身行禮,臉上的悲憤終於消散了。劉長忍不住說道"何至於此呢"


    召平搖著頭,堅決的說道∶"不做到賞罰分明,陛下要如何治理好天下呢?"2劉長站起身來,走到了召平的麵前,認真的看著這位老舍人。


    *朕還想著您年老辭官之後,就在蕭相陵旁為您修建一個房屋,讓您在那裏養老的''召平愧疚的說道"我有什麽麵目去侍奉蕭相呢"


    他沉思了片刻,說道“陛下,臣跟隨您這些時日裏,沒有什麽功勞無法報答您的恩情…臣往後也不能繼續服侍您了,請您保重啊。”“臣不知還有多少時日,我聽聞,曾子說∶鳥快死了,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說的話是善意的。’


    "治理國家,就像是在駕車前進,太後擅政,奈何,這鞭子抽打的太狠,用鞭子來催促駿馬前進,這是對的,可是用力太猛,駿馬容易傷,車就沒有辦法繼續趕路了陛下跟他相反,陛下雖然抽打的不重,可抽打很是頻繁,這樣一來,容易讓駿馬失去對鞭子的敬畏,也可能會失去對駿馬的掌控力。


    “陛下善駕,應當是知道,在戰場上駕駛戰車,最重要的就是安撫住駿馬,不讓駿馬受驚。”3“我這個人沒什麽能力,可是我知道,全天下最高明的治國辦法,也沒有可以比得上穩定的。"廟堂和天下隻有穩定,天下才能繁榮。6


    ”天下經曆了很長時日的戰亂,廟堂動亂不安,高皇帝開國之後,每年都在征戰,國內頻繁有作亂的人,這樣是不利於統治的,希望陛下能重視這一點,不要因為一點的事情就弄得駿馬受驚,百姓不安,在當初戰亂的時候,應當要使用嚴厲的法典,可如今不同了,對些小事,陛下可以不必往大裏處置。”3


    ”太後跟臣是一樣的,經曆過當初的那些事,麵對當下的局勢,也容易用當初的辦法來治理…臣雖然知道這個道理,可真正做事的時候,也無法避免。”1


    對召平的勸諫,劉長隻是平靜的聽著。


    為了解決策下明白,召平並沒有使用太多的典故,都是往簡單裏說。劉長大概也是能明白他的意思的。


    甲士上前,準備將召平帶走。劉長隻是站在原地,看著召平離去。“都是這巫蠱引發的事情…劉長眯起了雙眼,眼神格外不善。次日的朝議,氛圍還是有些嚴肅的。


    畢竟剛剛經曆了這麽一次事件,群臣之中,有的人剛從廷尉出來,有的則是好友,親人受到牽連,當然,也有的人因為在這次事件裏的不作為而不敢多說。劉長剛剛坐上來,雙眼就開始打量起了自己麾下的那些新人們。可毫無疑問,發揮出了最大作用的還是張不疑,此刻看他那得意的臉,就能知道了。(6


    而郅都也不弱,郅都在太後麾下做事,在劉章傳遞消息的時候,這廝直接挾持了王恬啟和柴武,逼迫他們受天子令。對此,王恬啟和柴武都很生氣,乃公也沒說不受詔啊!你特麽倒是放開我們啊!5張釋之雖然沒有擋住太後,可畢竟是太後親臨,換了誰都擋不住。而最讓劉長失望的就是晁錯了。2


    這廝在期間沒有任何的作為,甚至還被召平給抓了。2你平日裏不是很能跳嗎這次怎麽如此安靜


    重用這些年輕人的時候,就要想好這一點,這就涉及到一個經驗的問題了,比起那些見識過秦未大戰的老人來說,他們在遇到緊急情況時的反應如同孩子一般,他們經曆過最大的事情才不過是英布之亂。可你若是問周昌,他就能告訴你當初在彭城被項羽追著跑的事情。


    若是問張蒼,他還能給你說一說當初秦王憤怒的將他險些處死的事情。若是往齊國走,問一問伏勝,他說不定還能給你說長平之戰。8還是經曆的太少,沒有這種遇到大場麵時的經驗啊。


    讓廟堂慶幸的是,北軍並沒有參與這次的行動,他們拒絕執行太後的詔令。而帶頭拒絕太後詔令的,正是將軍周亞夫。


    周亞夫認為,北軍乃天子之軍,非天子之令不受,若非謀反,他是不會行動的。2


    他甚至抓住了太後派去的使者,將他們扣押下來,隻送迴一個人去複命。至於韓信嘛,他完全不在意這些事情。劉長冷冷的打量著麵前這些人,說道"幾個巫,就將你們弄得如此不堪..朕的群臣不足用"點眾人急忙大拜請罪。


    劉長卻問道“那些巫還有活著的嘛”


    張釋之走了出來,迴答道∶“陛下,還有二十多人,已經做出了判決,還不曾殺死。”"還有活著的就好將這些巫都給朕帶過來"周昌一愣,急忙起身,"陛下,宣室殿並非是行刑之地"1"誰說朕要在這裏行刑了?!都給朕帶過來!!劉長下達了命令,廷尉也不敢不從。


    群臣此刻都有些膽寒,這暴君不會當著眾人的麵將這些巫哀殺吧當初的項羽就喜歡這麽幹,動不動就將得罪他的人拉到眾人麵前烹了,有些時候還會將肉分發給旁人。


    就在群臣議論紛紛的時候,那幾個巫終於被帶了過來。


    這些人哭訴著,神色格外不安,被拉到劉長麵前,更是嚇得幾乎要尿了出來。看到他們的模樣,劉長忍不住的哈哈大笑."怕什麽朕又不是要殺了你們"


    ”朕給你們安排一個屋子,吃的喝的,應有盡有,需要什麽祭祀用品朕都給你們準備,從今天開始,你們就哪裏也不要去,從白天開始詛b朕,詛咒到晚上,詛咒一個月,詛咒一年,詛咒十年!!看你們什麽時候能將朕給咒死?!"點聽到這句話,群臣惶恐。"陛下不可啊。群臣再拜。


    劉長卻滿臉的不屑,"所謂巫,不過就是一些騙子,居然將你們嚇成了這樣?!"


    ”他們若是能預測將來,他們為什麽沒有預料到他們會死在俁封的手裏?!他們若是能詛咒別人,當初始皇帝埋掉了那麽多的方士,怎麽沒一個人能咒死他的都是放屁!鄉野之民愚蠢,相信這些人,沒想到,連你們都會相信這些人!”4"荒謬"


    其中大巫顫抖著,忍不住開口說道“陛下,我們不敢…”"必須要咒!你要是咒不死朕,朕就烹了你!誅你全族!


    點巫都快哭了,他們有沒有這個能力,自己是最清楚的,況且,麵前這位年輕,力壯如牛,咒死他???他隻好解釋道∶“陛下有天子之氣,是任何詛咒都無法針對的!!“劉長冷笑了起來,”朕太年輕,你無能為力是吧?''他看了看周圍,"好,朕給你找兩個沒有天子氣,年邁的張少府!南越王!你們出來!


    劉長看向了巫,“就沮咒我們三個!這兩位是廟堂年紀最大的大臣,年過花甲了,你咒,但凡能咒死一個,朕就放了你!!!”


    張蒼的表情很是平靜,他完全不相信這些東西。而趙佗就有些驚恐了。完了,寡人這次是真的時日無多了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漢高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曆史係之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曆史係之狼並收藏家父漢高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