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晚,方資君躺在床榻之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想到這蜀山派的仙劍術雖是江湖上成名的劍術,但如果內力沒有三四十年的修為,蜀山仙劍術練的再為純熟,遇到絕頂高手也是無用。若是聖女閣眾弟子隻靠這等武學看家,自然是免不了為仙劍閣和西山閣的無良之徒欺辱。
又想到師父創製的這套“聖女雙劍式”仙劍術,固然精妙絕倫、天下無雙,但師父有言,這套劍法乃聖女閣的鎮派絕技,除了閣中至要人物以外,不可輕易傳授與一般弟子。
方資君正自苦悶,腦中突然一閃,擊掌道:“有了!”
當即一個翻身下床來,點燃紅燭,拔劍出鞘,將“聖女雙劍式”施展一遍,又將蜀山仙劍術中最為精妙的幾招一一使出,幾番苦苦思索,將這“聖女雙劍式”的一些法門訣竅與“蜀山仙劍術”中的精妙招式一加融合,竟爾創製了一招較“蜀山仙劍術”中最為厲害的絕招還要更為精妙的仙劍術來。然後將這新的招式演練純熟,便即用紙筆記錄下。
接而方資君又是苦苦思索,或將“聖女雙劍式”中的一些精絕招式一番改造,或將“聖女雙劍式”與“蜀山仙劍術”中招式加以稍微改動融合,便即又創製出新的招式來。
這般,整日不出門,過了數月之久,方資君竟爾創製了一套“共十七招、一百零八般變化”的新劍法。方資君心想自己的劍術多是莫師姐代師父傳授與自己,而莫師姐如今又是為了救自己等而不明生死,當下便將這套自創的新劍法取名叫“莫子仙劍術”。
這“莫子仙劍術”招式柔靈中又帶幾分狠烈,劍法如其人,當真有幾分莫茹愚辣烈的性情。方資君心中一想到莫師姐的脾氣,和這套仙劍術招式的韻味,有幾分對胃口,不禁大為得意。
方資君呆在房中不外出、不見客的數月中,眾位弟子當真都大為焦急。公孫慕雪是個直性子人,見方資君整日呆在房中練劍,也不理會閣中事務,隻當他是個隻會沉迷於劍術的庸碌之輩,對陳巧巧抱怨道:“巧巧師姐,我看我們這個掌門,頂多是個不懂事的小孩子罷了。若是這般下去,我們聖女閣不如早日關門大吉算了!”
陳巧巧道:“公孫師妹稍安勿躁,你我隻需做好份內的事便好了!”其實,陳巧巧心中比公孫慕雪還要焦急幾分。她見閣中之事無人打理,當下又暗自幫著方資君處理一些日常雜事,教聖女閣一時間卻也沒出甚麽大的亂子。
這一日,方資君終於從房中走出,他當即要陳巧巧和公孫慕雪二人召集聖女閣全閣弟子。
這些時日來,公孫慕雪已對方資君起了不滿之心,聽聞他要自己去召集弟子,心中倒是有幾分不願意。
陳巧巧向來守禮重教,絕不願意違拗掌門閣主之意,立時召集全閣弟子在大院中集合,聽從方資君示下。
方資君讓閣中眾位弟子一番比劃,見這眾位弟子中,陳巧巧武功修為最高,公孫慕雪則次之。便將自創的那套“莫子仙劍術”的手錄秘笈傳授與二人,道:“巧巧姐,公孫妹妹,我聖女閣有兩大絕技:一則是‘聖女雙劍式’,二則便是這‘莫子仙劍術’。隻是‘聖女雙劍式’乃聖女閣鎮派絕技,不可輕易傳人。但這門‘莫子仙劍術’卻不同,今日我將‘莫子仙劍術’傳授與你二人,你二人便將這門劍法修習純熟,然後全盡傳授與閣中其她弟子,萬萬不可心存私心!”
陳巧巧和公孫慕雪二人性情雖然截然相反,但待閣中其她姐妹都極為寬柔、誠摯,所以十分受人擁戴。此刻受方資君“莫子仙劍術”相傳,且見方資君辭色真誠,想到方資君這一個多月來躲在屋中不見客,並非不懂事理,而是有如此心思,不禁大為感動,連連施禮拜謝。
接連數月裏,陳巧巧和公孫慕雪二人夜以繼日的修煉這“莫子仙劍術”。她二人“蜀山仙劍術”根基尚好,修煉這門“莫子仙劍術”自然神速異常,若是遇到難解之處,便即向方資君一番求教。不出兩月功夫,二人便已練好了這門功夫的招式,又將這門功夫一一傳授與其她弟子。
公孫慕雪向來不滿西山閣弟子行事,若是和他們生了枝節,必定要相鬥一番。每次將“莫子仙劍術”一施展出,便即在十招內敗卻對手,令西山閣弟子大為震驚。這門“莫子仙劍術”較“蜀山仙劍術”,其精妙之處,有過之而無不及,數次敗卻西山閣弟子的蜀山仙劍術,不由名聲大漲。不過三月,竟有十餘人慕名來聖女閣求師。
這三月中,公孫慕雪對方資君的偏見逐漸融化,竟爾對這位年紀不過二十歲的掌門閣主,心生了幾分好感和佩服。而陳巧巧則對方資君更是信賴有加,若是方資君有甚麽吩咐,她必當依言行事,絕不半分忤逆。
……
仙劍閣掌門人薑離道長、西山閣掌門青墨道長,二人年紀已過半百,初時得知方資君坐了聖女閣的掌門人,但聽說他年紀尚小,竟爾與自己同輩,不禁大為輕蔑不屑,也不前來拜訪祝賀。隻是各命弟子,暗中察探聖女閣一舉一動,料想方資君這無知小毛孩也是鬧不出甚麽大事來。它聖女閣一無甚麽男丁,二無田地收入,待閣中錢財一耗盡,聖女閣自然就門庭關閉,淡出江湖了。
方資君入聖女閣做掌門,不到五個月的時間,聖女閣的門人便由原來的二十餘人,增加至現在的五十人。聖女閣中眾女弟子見她們這位方師叔雖然行事浪蕩輕浮,經常和狼兒師叔摟摟抱抱,甚至還不時編一小曲黃色段子講給各位女弟子聽,羞得那些女弟子滿麵通紅,但方師叔卻也當真有幾分本事,眾人無不心悅誠服,再也無人提到“要反出聖女閣而去”之類的話了。
這人一多,錢糧自然就耗損的快。那區區一百兩紋銀,不到五月功夫,便即所剩無幾。
又想到師父創製的這套“聖女雙劍式”仙劍術,固然精妙絕倫、天下無雙,但師父有言,這套劍法乃聖女閣的鎮派絕技,除了閣中至要人物以外,不可輕易傳授與一般弟子。
方資君正自苦悶,腦中突然一閃,擊掌道:“有了!”
當即一個翻身下床來,點燃紅燭,拔劍出鞘,將“聖女雙劍式”施展一遍,又將蜀山仙劍術中最為精妙的幾招一一使出,幾番苦苦思索,將這“聖女雙劍式”的一些法門訣竅與“蜀山仙劍術”中的精妙招式一加融合,竟爾創製了一招較“蜀山仙劍術”中最為厲害的絕招還要更為精妙的仙劍術來。然後將這新的招式演練純熟,便即用紙筆記錄下。
接而方資君又是苦苦思索,或將“聖女雙劍式”中的一些精絕招式一番改造,或將“聖女雙劍式”與“蜀山仙劍術”中招式加以稍微改動融合,便即又創製出新的招式來。
這般,整日不出門,過了數月之久,方資君竟爾創製了一套“共十七招、一百零八般變化”的新劍法。方資君心想自己的劍術多是莫師姐代師父傳授與自己,而莫師姐如今又是為了救自己等而不明生死,當下便將這套自創的新劍法取名叫“莫子仙劍術”。
這“莫子仙劍術”招式柔靈中又帶幾分狠烈,劍法如其人,當真有幾分莫茹愚辣烈的性情。方資君心中一想到莫師姐的脾氣,和這套仙劍術招式的韻味,有幾分對胃口,不禁大為得意。
方資君呆在房中不外出、不見客的數月中,眾位弟子當真都大為焦急。公孫慕雪是個直性子人,見方資君整日呆在房中練劍,也不理會閣中事務,隻當他是個隻會沉迷於劍術的庸碌之輩,對陳巧巧抱怨道:“巧巧師姐,我看我們這個掌門,頂多是個不懂事的小孩子罷了。若是這般下去,我們聖女閣不如早日關門大吉算了!”
陳巧巧道:“公孫師妹稍安勿躁,你我隻需做好份內的事便好了!”其實,陳巧巧心中比公孫慕雪還要焦急幾分。她見閣中之事無人打理,當下又暗自幫著方資君處理一些日常雜事,教聖女閣一時間卻也沒出甚麽大的亂子。
這一日,方資君終於從房中走出,他當即要陳巧巧和公孫慕雪二人召集聖女閣全閣弟子。
這些時日來,公孫慕雪已對方資君起了不滿之心,聽聞他要自己去召集弟子,心中倒是有幾分不願意。
陳巧巧向來守禮重教,絕不願意違拗掌門閣主之意,立時召集全閣弟子在大院中集合,聽從方資君示下。
方資君讓閣中眾位弟子一番比劃,見這眾位弟子中,陳巧巧武功修為最高,公孫慕雪則次之。便將自創的那套“莫子仙劍術”的手錄秘笈傳授與二人,道:“巧巧姐,公孫妹妹,我聖女閣有兩大絕技:一則是‘聖女雙劍式’,二則便是這‘莫子仙劍術’。隻是‘聖女雙劍式’乃聖女閣鎮派絕技,不可輕易傳人。但這門‘莫子仙劍術’卻不同,今日我將‘莫子仙劍術’傳授與你二人,你二人便將這門劍法修習純熟,然後全盡傳授與閣中其她弟子,萬萬不可心存私心!”
陳巧巧和公孫慕雪二人性情雖然截然相反,但待閣中其她姐妹都極為寬柔、誠摯,所以十分受人擁戴。此刻受方資君“莫子仙劍術”相傳,且見方資君辭色真誠,想到方資君這一個多月來躲在屋中不見客,並非不懂事理,而是有如此心思,不禁大為感動,連連施禮拜謝。
接連數月裏,陳巧巧和公孫慕雪二人夜以繼日的修煉這“莫子仙劍術”。她二人“蜀山仙劍術”根基尚好,修煉這門“莫子仙劍術”自然神速異常,若是遇到難解之處,便即向方資君一番求教。不出兩月功夫,二人便已練好了這門功夫的招式,又將這門功夫一一傳授與其她弟子。
公孫慕雪向來不滿西山閣弟子行事,若是和他們生了枝節,必定要相鬥一番。每次將“莫子仙劍術”一施展出,便即在十招內敗卻對手,令西山閣弟子大為震驚。這門“莫子仙劍術”較“蜀山仙劍術”,其精妙之處,有過之而無不及,數次敗卻西山閣弟子的蜀山仙劍術,不由名聲大漲。不過三月,竟有十餘人慕名來聖女閣求師。
這三月中,公孫慕雪對方資君的偏見逐漸融化,竟爾對這位年紀不過二十歲的掌門閣主,心生了幾分好感和佩服。而陳巧巧則對方資君更是信賴有加,若是方資君有甚麽吩咐,她必當依言行事,絕不半分忤逆。
……
仙劍閣掌門人薑離道長、西山閣掌門青墨道長,二人年紀已過半百,初時得知方資君坐了聖女閣的掌門人,但聽說他年紀尚小,竟爾與自己同輩,不禁大為輕蔑不屑,也不前來拜訪祝賀。隻是各命弟子,暗中察探聖女閣一舉一動,料想方資君這無知小毛孩也是鬧不出甚麽大事來。它聖女閣一無甚麽男丁,二無田地收入,待閣中錢財一耗盡,聖女閣自然就門庭關閉,淡出江湖了。
方資君入聖女閣做掌門,不到五個月的時間,聖女閣的門人便由原來的二十餘人,增加至現在的五十人。聖女閣中眾女弟子見她們這位方師叔雖然行事浪蕩輕浮,經常和狼兒師叔摟摟抱抱,甚至還不時編一小曲黃色段子講給各位女弟子聽,羞得那些女弟子滿麵通紅,但方師叔卻也當真有幾分本事,眾人無不心悅誠服,再也無人提到“要反出聖女閣而去”之類的話了。
這人一多,錢糧自然就耗損的快。那區區一百兩紋銀,不到五月功夫,便即所剩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