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梁一個人在客棧等了許久不見項羽迴來,看看已經天黑,心中有些焦急,於是走出客棧要去尋找侄兒。
才剛出得門外,隻聽幾個住店的人邊喝酒邊說,今天城內官兵與一夥江洋大盜打鬥,已經早早將城門關了,正在全城搜捕這群江洋大盜,官兵好象死傷無數,想必這夥江洋大盜人數不少於上百人,還殺死了一名官兵校尉。
項梁見此時街上的確不時有一隊一隊的官兵正在巡邏,隻好迴到房中。
項梁在客棧等了一夜不見侄兒迴來,也就一夜不曾合眼,第二天天一亮,項梁出了客棧去找項羽。
項梁出了門去,隻見不遠處有一群人正在圍觀牆上張貼的告示,時而又議論幾句,心中好奇,於是走了過去。
原來牆上張貼的告示上畫了兩個頭像,告示上說兩個賊人年紀十三四歲,昨天殺死官兵若幹,有抓獲者或報信者,官府有重賞雲雲,敢藏匿者與之同罪。
項梁看了看兩個頭像,其中一個象是侄兒,另一個卻不知是誰,昨夜一直不見侄兒迴來,想必是項羽殺死官兵不知逃往何方。
項梁迴到客棧,進了屋去,還未坐定,有一個眉清目秀的人進了項梁屋中,來人輕聲對項梁說道:
“昨夜我已經將你的侄兒送出城去了,你現在另外換一家客棧住吧,這樣安全些,有什麽消息,我再與你聯係。”
項梁一聽,正要說話,那人已經轉身出了屋去。
項梁立即收好行李物件,重新找了一家客棧住下。
等了幾天不見項羽迴來,項梁又聽說官府還沒有將兩個少年人抓住,心中稍稍有些安心,但還是放心不下。
又等了兩天,還是沒有什麽消息,項梁隻好離開陽翟,一個人去櫟陽,臨走時留口信給店家,說如果有人來找自己就說已經去櫟陽去,請到櫟陽來找。
話說陳勝項羽隨那人進了宅中,那人拿出兩套衣物給二人換了穿上,又拿些吃的出來,三個人坐在一起邊吃邊說話。
那眉清目秀的人說道:
“我叫張良,先祖世代在韓國為官,秦王破韓國的時候,因為年紀還小,所以未曾出仕為國效力,今天能與兩位小兄弟相識,實在是三生有幸。”
原來,張良一直在旁邊觀看,先是看見這兩個小孩站出來,心頭已經十分驚奇,最後見這兩個小孩不比一般,將六七十名官兵殺得死的死、傷的傷,還射殺一名軍官,更加驚異不已,所以,竟然把他二人當作是大人一般對待。
陳勝項羽二人急忙起身施禮,陳勝說道:
“在下陳勝,陽城人氏,這次迴家探母,本想在這裏買些東西,好迴家孝敬母親,沒想到竟會遇上這件事情,多謝這位大哥出手相救,否則不知又要惹出多少事非來。”
項羽說道:
“在下項羽,途經此地,本來打算住一宿,明天離開,我還有個叔父在客棧正等我迴去,如今想必十分焦急。”
張良說道:
“現在城中官兵一定正在到處搜捕二位,我在這裏還認識不少朋友,等夜深人靜,我將兩位悄悄送出城去,明天一早我就到客棧去通知你的叔父。”
三人吃了些飯菜,又閑聊了許久,當聽到外麵雞叫頭遍的時候,張良帶上陳勝項羽悄悄往城西而去。
快到西城門的時候,張良說道:
“兩位先藏好,我去去就來”。
一會兒,張良迴來,叫上陳勝項羽,到了西城門附近,此時有兩個人出來與張良招唿過後,張良告別轉身而去。
那兩個人帶上陳勝項羽,走在前麵引路,東轉西轉,一會兒,陳勝項羽同那兩個人到了一處城牆上,那兩人將腰間繩索解下,捆在牆頭,陳勝項羽兩人一人拉了一根在手,輕輕滑下城牆。
此時夜間巡邏的官兵見城牆上有人影晃動,大聲喝問:
“上麵是誰,為何半夜還在上麵?”
那兩人看到官兵發現自己,立即跑得無影無蹤。
巡邏官兵上了城牆,看見兩條繩索還在牆頭,向下望去,似乎還有人在下麵走動,於是急忙下了城牆,開了城門,追了出來。
陳勝項羽剛剛下了城來,走了不遠,聽見後麵城門打開的聲音,兩人迴頭看去,隻見有不少官兵手舉火把,騎馬追了出來,兩人慌忙拔腿就跑。
兩人跑到陳勝白天投宿的客店外麵,陳勝忙著進了馬廄,將馬解開,把馬牽了出來,兩人一躍上馬,立即狂奔不止,一直跑到第二天中午,看見不遠處有一座城,卻是到了陽城縣城,兩人下馬,進了縣城。
陳勝因為走得急,將包裹留在了店中,此時身無分文,看到街上商品貨物雖然豐富,但是無錢購買,隻得歎息不已。
項羽想起,昨夜聽陳勝說起迴家探母,本想買點東西,如今看到商品貨物隻是歎氣,想必走得太急,將隨身包裹留在了店中,於是將身上所帶的錢物全部摸了出來,替陳勝買了一些物品。
陳勝見項羽付了錢,買了東西,已經不好推辭,於是邀請項羽一同迴家探望母親。
兩人出了城,騎上馬,沒用多少時間,迴到了闊別六年的家中。
陳勝一進家門,看到母親正在紡織縑帛,快步過去,“撲咚”一聲跪在母親麵前,給母親請安問好。
陳氏見兒子迴來,如今長高長大了許多,拉著兒子的手問個不停,一會兒給陳勝端來吃的,一會兒又將自己為陳勝做好的衣服拿出來,十分激動。
項羽在旁邊看著看著,突然想起多年前自己那自刎身亡的母親,不禁失聲痛哭起來。
陳氏這才注意到和兒子一同迴來的少年,於是過去安尉項羽。
陳勝這才知道,項羽原來就是楚國大將軍項燕的後人,而項羽這才知道,陳勝的父親朱義曾在自己父親手下,與父親一同並肩與秦軍戰鬥過。
陳氏聽說項羽的母親多年前自殺身亡,心中感歎不已,於是找出一塊好點的布料來,要給項羽做一件新衣裳。
項羽因為看見陳勝那天一箭射倒官兵校尉,對陳勝箭法有些佩服,於是請求陳勝教自己射箭之術。
而陳勝見項羽一人力戰六七十個官兵如同砍瓜切菜、輕鬆自如,已是有些暗歎不如,於是向項羽請教拳腳之法。
兩人互相學習,武藝又有所提高。
過了幾天,正當項羽十分歡喜,換上陳氏給自己做好的新衣服時,鄒氏帶上吳廣來到陳勝家中看望陳氏。
吳廣與陳勝多年不見,兩人見麵十分高興,陳勝又介紹項羽與吳廣認識。
當吳廣聽說二人在陽翟與官兵交手,心中十分羨慕,三人年紀相仿,因此一直談話談到深夜才睡。
第二天,吳廣起程去陽翟打探項梁消息。
過了幾天,吳廣迴來,說是自己問了好幾個客棧,都不見項羽叔父,隻在一家客棧問到說,有一個人臨走時交待,如果有人來問自己,就說已經去櫟陽了,到櫟陽去找他。
吳廣又將陳勝遺留在客店的包裹交給了陳勝。
項羽聽完,知道是叔父去了櫟陽,於是想到櫟陽與叔父見麵。
吳廣去到陽翟時,聽到許多人說起,有兩個少年人與官兵打鬥,死了不少官兵,還逃走了不知去向,所以迴來後見了兩人,對兩人更加佩服,於是問起陳勝這幾年都去了哪些地方,學了些什麽本領。
項羽聽陳勝說起他的師父服姓老人如此神奇,心裏十分向往,同吳廣一起纏著陳勝,一定要陳勝帶他二人前去與服姓老人見麵。
陳勝實在拗不過兩人糾纏,隻好答應帶他二人去伏牛山見師父,但是不敢保證一定見得到。
第二天,陳勝三人告別陳氏和鄒氏,一起去伏牛山找服姓老人。
三個少年人一路上說說笑笑,沒走幾天到了老人住處。
陳勝遠遠看見房門開著,心想一定是師父迴來了,心裏有些高興,於是走了進去,果然服姓老人正在屋中研磨藥物。
陳勝叫項羽、吳廣進來,一一對師父作了介紹,於是三人向服姓老人行了跪拜之禮,服姓老人將三人一一扶起來。
老人看著三個少年人,不禁點頭微笑,一臉慈祥。
項羽和吳廣一定要拜老人為師,老人聽後哈哈大笑,不置可否。
老人對項羽說道:
“你今年有一十三歲了,我和你還有過一麵之緣,那是在你剛出生的時候,我還到過你家中,還送了一幅帛畫給你。”
項羽一聽,才想起自己身上從小就帶著一幅帛畫,一直不知道是怎麽迴事,於是從身上取了出來。
陳勝一看,項羽從身上所拿出來的帛畫自己身上好象也有一副,於是也取了出來,兩幅畫一比較,竟然是一模一樣。
服姓老人見了哈哈大笑,說道:
“都是我送給你們的,現在不要問我,等以後你們兩人自然就會知道這畫上的意思。”
說完,老人將陳勝和項羽手中帛畫接了過來,拿在手中,又說道:
“這兩幅畫已經陪伴你們兩位多年,如今我要收迴了。”
老人將兩幅畫投入火中,片刻,已經焚為灰燼。
晚上,陳勝三人陪服姓老人一起說話。
服姓老人看著三人,十分高興,於是說道:
“天道循環,報應不爽,如今天下殺氣過重,不知道又要有多少人死於非命啊。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發殺機,鬥轉星移;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老人說完,看見三人聽得似懂非懂,又說道:
“萬事萬物看似在於天道,其實在於人為,人心最為難測,而天道卻測盡人心,什麽樣的人有什麽樣的活法啊。”
項羽聽老人這麽一說,似乎有些明白,又似乎不很明白,於是說道:
“我曾聽叔父說過,兵法之中最難之處在於識人心、知人事,學透兵法就是學了萬人敵之法,隻是人人各異,人心也就不同。聽老人家說萬事萬物在於天道,不知道天道在哪裏呢?”
老人看著項羽點頭微笑,說道:
“天道向善,天道向惡,天道對萬事萬物都是一樣,沒有什麽高低貴賤之分,所以天道其實在於人為,隻是人心充滿貪欲,所以生出許多事非來。
兵法家認為自己似乎掌握了天道,其實錯了,如果兵法家真正懂得天道的道理,也就不會留兵書於世間,也就不會在官場之中前俯後仰了。
天道在哪裏呢?天道在萬事萬物之中,看似虛無縹緲,其實又摸得著、看得見,如果虛心去理解它、揣摸它,總會發現天道沒有確定的痕跡。
天道既是有用又沒有什麽用,在於人心。”
陳勝聽師父說完,對師父說道:
“師父從小教陳勝要拜天地為師,是因為天地自有其道理,隻是徒弟有許多東西不太明白,譬如天災人禍是否就是天之本意?”
老人笑了笑,對陳勝說道:
“徒兒啊,才幾天不見你又有了不少的長進。天災是天地不仁,人禍是人心不仁啊。天地有善有惡,人心也是有善有惡啊。”
正在此時,有一隻小蟲掉在項羽頭上,老人起身走了過去,將小蟲從項羽頭上取下,抬手扔出門外,然後坐下,對項羽說道:
“你明天就出發去櫟陽救你叔父吧,晚了恐怕就來不及了。”
項羽聽老人這麽一說,才想起已經將近半個月沒有與叔父見麵,叔父一定十分焦急,老人叫自己明天就要趕去救叔父,卻不知道是怎麽迴事。
第二天一早,陳勝項羽吳廣三人告別服姓老人往陳勝家中趕去,而老人又出門不知遠遊去了何方。
三人快步趕到陳勝家中,陳勝將自己那匹毛發黑白相雜的馬牽了出來,說是送給項羽,叫項羽騎了,以便迅速趕去救人。
救人要緊,項羽也就沒有推辭,翻身上馬,一路飛奔,晝夜不歇,一直往櫟陽城而去。
那馬實在是神速,日夜飛馳,隻用了七天功夫就到了櫟陽。
當項羽問到項家好友魏陽住處的時候,才知道,就在五天之前,魏陽一家已經被櫟陽縣令帶兵抓了投入大牢。
項羽在魏陽家門口急得團團轉,正在為此事焦頭爛額之時,隻見一個人走過來,到了自己身邊,開口低聲問到:
“這位小兄弟可是來找叔父?”
項羽一聽,急忙施禮說道:
“不知大哥貴姓,何以知道此事?”
那人聽項羽這麽一說,使了一個眼色,將項羽帶到不遠處一個小店之中,叫了幾碟小菜,要了兩壺酒,兩人坐定後,那人說道:
“小兄弟,你該叫我聲叔父,我是魏陽的好朋友,名叫司馬欣,是縣裏的獄掾,你叔父剛來櫟陽時,我曾到魏陽家中和他一起喝過酒,你叔父拜托我說,如果你來找他,叫你立刻各自逃命去。”
項羽忙問道:
“到底是犯了什麽事情?”
司馬欣說道:
“魏陽一家被誣陷謀反,你叔父當時在魏家,所以被一起抓走,還好沒有人知道他是誰。”
項羽說道:
“唉呀,謀反可是死罪,不知道如何救得叔父?”
司馬欣想了想說道:
“魏陽已經說他是蘄縣人氏,名叫李梁,是路過櫟陽,順便來看自己,與自己並沒有什麽交往,如果有蘄縣公文證明你叔父是蘄縣人氏,我再從中周旋,我想你叔父大概可以逃過這一劫。”
項羽當即謝了司馬欣,躍上馬背,一路又往蘄縣而去。
項羽策馬狂奔,晝夜不息,十二天過後,項羽到了蘄縣,找到曹咎。
項羽向曹咎說明情況後,曹咎當即到蘄縣縣衙開了公文,叫項羽裝好。
項羽與曹咎告別之後,又馬不停蹄往櫟陽趕去。
項羽到了櫟陽,找到司馬欣,將曹咎所開的公文交給司馬欣,司馬欣打開一看,麵露喜色,說道:
“你叔父有救了,而且我與這曹咎還是多年的老朋友呢。”
於是司馬欣將項羽安置住下,急匆匆往縣衙而去。
原來,項梁從陽翟出來後,又走了半個月時間才到櫟陽,多處打聽之後,終於到了一處大宅,找到昔日好友魏陽家。
項梁和魏陽兩人見麵十分高興,當夜,魏陽把在櫟陽當獄掾的好友司馬欣叫來,三人一起,把酒聊天,一醉方休。
過了幾天,櫟陽縣令帶兵將魏陽一家團團圍住,全部抓到縣衙大牢關了,項梁因為在魏陽家中,當然在所難免。
魏陽一家本是楚國彭城貴族,因為秦王掃除六國之後,天下剛剛一統,為避免關東各國豪強巨富與地方百姓有機會反秦叛亂,影響秦帝國根基穩定,於是將各國貴族、富商巨賈遷了十二萬戶到鹹陽來,魏陽一家也就從楚國來到離鹹陽不遠的櫟陽居住。
魏陽也是剛到櫟陽才一年多,雖然不時也送些錢物與當地大小官員,才買了幾塊土地,但當地秦人還是有些排外,秦人一方麵看不起這些亡國之奴,另一方麵認為這些諸侯國來的人搶占了自己的土地,所以秦人與這些六國來的人關係一直有些緊張。
魏陽因為聽說項家遭官兵追捕,項梁潛逃在外,自己也十分想念好友,如今自己安定下來,於是才托人捎信,邀請項梁來櫟陽住上一段時間。
可是,讓魏陽想不到的是,自己剛買不久的土地卻被櫟陽一戶人家看上,這戶人家因為征戰楚國有功,所以被秦王封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賜爵第十等為左庶長,不但有些勢力,還有不少的錢財。
這位左庶長得知魏陽與昔日楚國大將軍項燕家有些來往後,找到櫟陽縣令說魏陽一家謀反。
謀反是死罪,櫟陽縣令當然不敢大意,立即下令將魏陽一家逮捕歸案。
魏陽進了櫟陽大牢,聽司馬欣一說,才知道是這麽迴事,於是魏陽說項梁是蘄縣人,名叫李梁,想讓項梁免去這一場無妄之災,隻是沒有公文證明。
項梁知道魏陽遭人誣陷謀反,自己又牽連其中,自知難免一死,隻是不知道侄兒現在在什麽地方。
項梁又擔心,侄兒項羽到了櫟陽找不到自己,萬一聽說自己被關在櫟陽大牢之中,不知道項羽又會惹出什麽事非來,於是拜托司馬欣,如果侄兒來魏陽家找自己,叫他各自逃命去。
才剛出得門外,隻聽幾個住店的人邊喝酒邊說,今天城內官兵與一夥江洋大盜打鬥,已經早早將城門關了,正在全城搜捕這群江洋大盜,官兵好象死傷無數,想必這夥江洋大盜人數不少於上百人,還殺死了一名官兵校尉。
項梁見此時街上的確不時有一隊一隊的官兵正在巡邏,隻好迴到房中。
項梁在客棧等了一夜不見侄兒迴來,也就一夜不曾合眼,第二天天一亮,項梁出了客棧去找項羽。
項梁出了門去,隻見不遠處有一群人正在圍觀牆上張貼的告示,時而又議論幾句,心中好奇,於是走了過去。
原來牆上張貼的告示上畫了兩個頭像,告示上說兩個賊人年紀十三四歲,昨天殺死官兵若幹,有抓獲者或報信者,官府有重賞雲雲,敢藏匿者與之同罪。
項梁看了看兩個頭像,其中一個象是侄兒,另一個卻不知是誰,昨夜一直不見侄兒迴來,想必是項羽殺死官兵不知逃往何方。
項梁迴到客棧,進了屋去,還未坐定,有一個眉清目秀的人進了項梁屋中,來人輕聲對項梁說道:
“昨夜我已經將你的侄兒送出城去了,你現在另外換一家客棧住吧,這樣安全些,有什麽消息,我再與你聯係。”
項梁一聽,正要說話,那人已經轉身出了屋去。
項梁立即收好行李物件,重新找了一家客棧住下。
等了幾天不見項羽迴來,項梁又聽說官府還沒有將兩個少年人抓住,心中稍稍有些安心,但還是放心不下。
又等了兩天,還是沒有什麽消息,項梁隻好離開陽翟,一個人去櫟陽,臨走時留口信給店家,說如果有人來找自己就說已經去櫟陽去,請到櫟陽來找。
話說陳勝項羽隨那人進了宅中,那人拿出兩套衣物給二人換了穿上,又拿些吃的出來,三個人坐在一起邊吃邊說話。
那眉清目秀的人說道:
“我叫張良,先祖世代在韓國為官,秦王破韓國的時候,因為年紀還小,所以未曾出仕為國效力,今天能與兩位小兄弟相識,實在是三生有幸。”
原來,張良一直在旁邊觀看,先是看見這兩個小孩站出來,心頭已經十分驚奇,最後見這兩個小孩不比一般,將六七十名官兵殺得死的死、傷的傷,還射殺一名軍官,更加驚異不已,所以,竟然把他二人當作是大人一般對待。
陳勝項羽二人急忙起身施禮,陳勝說道:
“在下陳勝,陽城人氏,這次迴家探母,本想在這裏買些東西,好迴家孝敬母親,沒想到竟會遇上這件事情,多謝這位大哥出手相救,否則不知又要惹出多少事非來。”
項羽說道:
“在下項羽,途經此地,本來打算住一宿,明天離開,我還有個叔父在客棧正等我迴去,如今想必十分焦急。”
張良說道:
“現在城中官兵一定正在到處搜捕二位,我在這裏還認識不少朋友,等夜深人靜,我將兩位悄悄送出城去,明天一早我就到客棧去通知你的叔父。”
三人吃了些飯菜,又閑聊了許久,當聽到外麵雞叫頭遍的時候,張良帶上陳勝項羽悄悄往城西而去。
快到西城門的時候,張良說道:
“兩位先藏好,我去去就來”。
一會兒,張良迴來,叫上陳勝項羽,到了西城門附近,此時有兩個人出來與張良招唿過後,張良告別轉身而去。
那兩個人帶上陳勝項羽,走在前麵引路,東轉西轉,一會兒,陳勝項羽同那兩個人到了一處城牆上,那兩人將腰間繩索解下,捆在牆頭,陳勝項羽兩人一人拉了一根在手,輕輕滑下城牆。
此時夜間巡邏的官兵見城牆上有人影晃動,大聲喝問:
“上麵是誰,為何半夜還在上麵?”
那兩人看到官兵發現自己,立即跑得無影無蹤。
巡邏官兵上了城牆,看見兩條繩索還在牆頭,向下望去,似乎還有人在下麵走動,於是急忙下了城牆,開了城門,追了出來。
陳勝項羽剛剛下了城來,走了不遠,聽見後麵城門打開的聲音,兩人迴頭看去,隻見有不少官兵手舉火把,騎馬追了出來,兩人慌忙拔腿就跑。
兩人跑到陳勝白天投宿的客店外麵,陳勝忙著進了馬廄,將馬解開,把馬牽了出來,兩人一躍上馬,立即狂奔不止,一直跑到第二天中午,看見不遠處有一座城,卻是到了陽城縣城,兩人下馬,進了縣城。
陳勝因為走得急,將包裹留在了店中,此時身無分文,看到街上商品貨物雖然豐富,但是無錢購買,隻得歎息不已。
項羽想起,昨夜聽陳勝說起迴家探母,本想買點東西,如今看到商品貨物隻是歎氣,想必走得太急,將隨身包裹留在了店中,於是將身上所帶的錢物全部摸了出來,替陳勝買了一些物品。
陳勝見項羽付了錢,買了東西,已經不好推辭,於是邀請項羽一同迴家探望母親。
兩人出了城,騎上馬,沒用多少時間,迴到了闊別六年的家中。
陳勝一進家門,看到母親正在紡織縑帛,快步過去,“撲咚”一聲跪在母親麵前,給母親請安問好。
陳氏見兒子迴來,如今長高長大了許多,拉著兒子的手問個不停,一會兒給陳勝端來吃的,一會兒又將自己為陳勝做好的衣服拿出來,十分激動。
項羽在旁邊看著看著,突然想起多年前自己那自刎身亡的母親,不禁失聲痛哭起來。
陳氏這才注意到和兒子一同迴來的少年,於是過去安尉項羽。
陳勝這才知道,項羽原來就是楚國大將軍項燕的後人,而項羽這才知道,陳勝的父親朱義曾在自己父親手下,與父親一同並肩與秦軍戰鬥過。
陳氏聽說項羽的母親多年前自殺身亡,心中感歎不已,於是找出一塊好點的布料來,要給項羽做一件新衣裳。
項羽因為看見陳勝那天一箭射倒官兵校尉,對陳勝箭法有些佩服,於是請求陳勝教自己射箭之術。
而陳勝見項羽一人力戰六七十個官兵如同砍瓜切菜、輕鬆自如,已是有些暗歎不如,於是向項羽請教拳腳之法。
兩人互相學習,武藝又有所提高。
過了幾天,正當項羽十分歡喜,換上陳氏給自己做好的新衣服時,鄒氏帶上吳廣來到陳勝家中看望陳氏。
吳廣與陳勝多年不見,兩人見麵十分高興,陳勝又介紹項羽與吳廣認識。
當吳廣聽說二人在陽翟與官兵交手,心中十分羨慕,三人年紀相仿,因此一直談話談到深夜才睡。
第二天,吳廣起程去陽翟打探項梁消息。
過了幾天,吳廣迴來,說是自己問了好幾個客棧,都不見項羽叔父,隻在一家客棧問到說,有一個人臨走時交待,如果有人來問自己,就說已經去櫟陽了,到櫟陽去找他。
吳廣又將陳勝遺留在客店的包裹交給了陳勝。
項羽聽完,知道是叔父去了櫟陽,於是想到櫟陽與叔父見麵。
吳廣去到陽翟時,聽到許多人說起,有兩個少年人與官兵打鬥,死了不少官兵,還逃走了不知去向,所以迴來後見了兩人,對兩人更加佩服,於是問起陳勝這幾年都去了哪些地方,學了些什麽本領。
項羽聽陳勝說起他的師父服姓老人如此神奇,心裏十分向往,同吳廣一起纏著陳勝,一定要陳勝帶他二人前去與服姓老人見麵。
陳勝實在拗不過兩人糾纏,隻好答應帶他二人去伏牛山見師父,但是不敢保證一定見得到。
第二天,陳勝三人告別陳氏和鄒氏,一起去伏牛山找服姓老人。
三個少年人一路上說說笑笑,沒走幾天到了老人住處。
陳勝遠遠看見房門開著,心想一定是師父迴來了,心裏有些高興,於是走了進去,果然服姓老人正在屋中研磨藥物。
陳勝叫項羽、吳廣進來,一一對師父作了介紹,於是三人向服姓老人行了跪拜之禮,服姓老人將三人一一扶起來。
老人看著三個少年人,不禁點頭微笑,一臉慈祥。
項羽和吳廣一定要拜老人為師,老人聽後哈哈大笑,不置可否。
老人對項羽說道:
“你今年有一十三歲了,我和你還有過一麵之緣,那是在你剛出生的時候,我還到過你家中,還送了一幅帛畫給你。”
項羽一聽,才想起自己身上從小就帶著一幅帛畫,一直不知道是怎麽迴事,於是從身上取了出來。
陳勝一看,項羽從身上所拿出來的帛畫自己身上好象也有一副,於是也取了出來,兩幅畫一比較,竟然是一模一樣。
服姓老人見了哈哈大笑,說道:
“都是我送給你們的,現在不要問我,等以後你們兩人自然就會知道這畫上的意思。”
說完,老人將陳勝和項羽手中帛畫接了過來,拿在手中,又說道:
“這兩幅畫已經陪伴你們兩位多年,如今我要收迴了。”
老人將兩幅畫投入火中,片刻,已經焚為灰燼。
晚上,陳勝三人陪服姓老人一起說話。
服姓老人看著三人,十分高興,於是說道:
“天道循環,報應不爽,如今天下殺氣過重,不知道又要有多少人死於非命啊。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發殺機,鬥轉星移;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老人說完,看見三人聽得似懂非懂,又說道:
“萬事萬物看似在於天道,其實在於人為,人心最為難測,而天道卻測盡人心,什麽樣的人有什麽樣的活法啊。”
項羽聽老人這麽一說,似乎有些明白,又似乎不很明白,於是說道:
“我曾聽叔父說過,兵法之中最難之處在於識人心、知人事,學透兵法就是學了萬人敵之法,隻是人人各異,人心也就不同。聽老人家說萬事萬物在於天道,不知道天道在哪裏呢?”
老人看著項羽點頭微笑,說道:
“天道向善,天道向惡,天道對萬事萬物都是一樣,沒有什麽高低貴賤之分,所以天道其實在於人為,隻是人心充滿貪欲,所以生出許多事非來。
兵法家認為自己似乎掌握了天道,其實錯了,如果兵法家真正懂得天道的道理,也就不會留兵書於世間,也就不會在官場之中前俯後仰了。
天道在哪裏呢?天道在萬事萬物之中,看似虛無縹緲,其實又摸得著、看得見,如果虛心去理解它、揣摸它,總會發現天道沒有確定的痕跡。
天道既是有用又沒有什麽用,在於人心。”
陳勝聽師父說完,對師父說道:
“師父從小教陳勝要拜天地為師,是因為天地自有其道理,隻是徒弟有許多東西不太明白,譬如天災人禍是否就是天之本意?”
老人笑了笑,對陳勝說道:
“徒兒啊,才幾天不見你又有了不少的長進。天災是天地不仁,人禍是人心不仁啊。天地有善有惡,人心也是有善有惡啊。”
正在此時,有一隻小蟲掉在項羽頭上,老人起身走了過去,將小蟲從項羽頭上取下,抬手扔出門外,然後坐下,對項羽說道:
“你明天就出發去櫟陽救你叔父吧,晚了恐怕就來不及了。”
項羽聽老人這麽一說,才想起已經將近半個月沒有與叔父見麵,叔父一定十分焦急,老人叫自己明天就要趕去救叔父,卻不知道是怎麽迴事。
第二天一早,陳勝項羽吳廣三人告別服姓老人往陳勝家中趕去,而老人又出門不知遠遊去了何方。
三人快步趕到陳勝家中,陳勝將自己那匹毛發黑白相雜的馬牽了出來,說是送給項羽,叫項羽騎了,以便迅速趕去救人。
救人要緊,項羽也就沒有推辭,翻身上馬,一路飛奔,晝夜不歇,一直往櫟陽城而去。
那馬實在是神速,日夜飛馳,隻用了七天功夫就到了櫟陽。
當項羽問到項家好友魏陽住處的時候,才知道,就在五天之前,魏陽一家已經被櫟陽縣令帶兵抓了投入大牢。
項羽在魏陽家門口急得團團轉,正在為此事焦頭爛額之時,隻見一個人走過來,到了自己身邊,開口低聲問到:
“這位小兄弟可是來找叔父?”
項羽一聽,急忙施禮說道:
“不知大哥貴姓,何以知道此事?”
那人聽項羽這麽一說,使了一個眼色,將項羽帶到不遠處一個小店之中,叫了幾碟小菜,要了兩壺酒,兩人坐定後,那人說道:
“小兄弟,你該叫我聲叔父,我是魏陽的好朋友,名叫司馬欣,是縣裏的獄掾,你叔父剛來櫟陽時,我曾到魏陽家中和他一起喝過酒,你叔父拜托我說,如果你來找他,叫你立刻各自逃命去。”
項羽忙問道:
“到底是犯了什麽事情?”
司馬欣說道:
“魏陽一家被誣陷謀反,你叔父當時在魏家,所以被一起抓走,還好沒有人知道他是誰。”
項羽說道:
“唉呀,謀反可是死罪,不知道如何救得叔父?”
司馬欣想了想說道:
“魏陽已經說他是蘄縣人氏,名叫李梁,是路過櫟陽,順便來看自己,與自己並沒有什麽交往,如果有蘄縣公文證明你叔父是蘄縣人氏,我再從中周旋,我想你叔父大概可以逃過這一劫。”
項羽當即謝了司馬欣,躍上馬背,一路又往蘄縣而去。
項羽策馬狂奔,晝夜不息,十二天過後,項羽到了蘄縣,找到曹咎。
項羽向曹咎說明情況後,曹咎當即到蘄縣縣衙開了公文,叫項羽裝好。
項羽與曹咎告別之後,又馬不停蹄往櫟陽趕去。
項羽到了櫟陽,找到司馬欣,將曹咎所開的公文交給司馬欣,司馬欣打開一看,麵露喜色,說道:
“你叔父有救了,而且我與這曹咎還是多年的老朋友呢。”
於是司馬欣將項羽安置住下,急匆匆往縣衙而去。
原來,項梁從陽翟出來後,又走了半個月時間才到櫟陽,多處打聽之後,終於到了一處大宅,找到昔日好友魏陽家。
項梁和魏陽兩人見麵十分高興,當夜,魏陽把在櫟陽當獄掾的好友司馬欣叫來,三人一起,把酒聊天,一醉方休。
過了幾天,櫟陽縣令帶兵將魏陽一家團團圍住,全部抓到縣衙大牢關了,項梁因為在魏陽家中,當然在所難免。
魏陽一家本是楚國彭城貴族,因為秦王掃除六國之後,天下剛剛一統,為避免關東各國豪強巨富與地方百姓有機會反秦叛亂,影響秦帝國根基穩定,於是將各國貴族、富商巨賈遷了十二萬戶到鹹陽來,魏陽一家也就從楚國來到離鹹陽不遠的櫟陽居住。
魏陽也是剛到櫟陽才一年多,雖然不時也送些錢物與當地大小官員,才買了幾塊土地,但當地秦人還是有些排外,秦人一方麵看不起這些亡國之奴,另一方麵認為這些諸侯國來的人搶占了自己的土地,所以秦人與這些六國來的人關係一直有些緊張。
魏陽因為聽說項家遭官兵追捕,項梁潛逃在外,自己也十分想念好友,如今自己安定下來,於是才托人捎信,邀請項梁來櫟陽住上一段時間。
可是,讓魏陽想不到的是,自己剛買不久的土地卻被櫟陽一戶人家看上,這戶人家因為征戰楚國有功,所以被秦王封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賜爵第十等為左庶長,不但有些勢力,還有不少的錢財。
這位左庶長得知魏陽與昔日楚國大將軍項燕家有些來往後,找到櫟陽縣令說魏陽一家謀反。
謀反是死罪,櫟陽縣令當然不敢大意,立即下令將魏陽一家逮捕歸案。
魏陽進了櫟陽大牢,聽司馬欣一說,才知道是這麽迴事,於是魏陽說項梁是蘄縣人,名叫李梁,想讓項梁免去這一場無妄之災,隻是沒有公文證明。
項梁知道魏陽遭人誣陷謀反,自己又牽連其中,自知難免一死,隻是不知道侄兒現在在什麽地方。
項梁又擔心,侄兒項羽到了櫟陽找不到自己,萬一聽說自己被關在櫟陽大牢之中,不知道項羽又會惹出什麽事非來,於是拜托司馬欣,如果侄兒來魏陽家找自己,叫他各自逃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