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將紙條交與上官芝蘭,馬天佐便推說身體不適,獨自迴房歇息。他與馬天佑、武尚文被安排在同一房間,情知哥哥是怕自己出去惹事,躺在床上卻心緒不寧,總是牽掛上官芝蘭安危。好不容易捱到夜幕降臨,其時鍾英尚未發出禁止離開客棧命令,便悄悄自後門溜了出去。
進入裏城,發現巡邏官兵比之前增加數倍,而往日熙攘的街道卻顯得空蕩,偌大的一座都城,在夜色中彌漫著肅殺與不安。詢問一路人,告知朝廷頒布命令,自即日起夜間亥時之後實行宵禁。當再問所為何事,路人已匆匆離去。在京城,似乎有一種習慣,當外地人問起某些事情,無論達官貴人、商賈抑或平民,總不願過多透露。馬天佐見街上巡邏官兵越多,心中反而安定,朝廷實行宵禁,誰敢在裏城鬧事?沒人鬧事,上官芝蘭便不會有甚危險了。
越是靠近皇宮,人煙漸稀。因他身上不帶武器,著一套白袍,舉止斯文,未到亥時,那些巡邏官兵亦沒有盤查。清冷的夜風,令空蕩蕩的大街更顯寬闊,在華燈中行走,不多久便到了張宅附近。
門口放置燈台,上麵兩盞青釉獅燈熊熊燃燒,金漆匾牌在燈火中閃閃發光,為高大的宅院平添威儀與生氣。馬天佐心中一暖,卻不敢上前叩門,因為門口站立兩個青衣護衛,一看便知是青龍堂中弟子。整了整衣袍,悄然自另一側掠上了屋頂。
迎客廳內燈火通明,上官芝蘭正坐於桌旁,以柔軟的手背輕托香腮,臉上刻劃無窮無盡憂傷與擔心。馬天佐攀附於屋簷上麵,看著燈光中熟悉而美麗的臉龐,不禁入了神。
他性格孤傲,在契丹苦渡十年,目的隻有一個,便是為父母報仇。對師父師兄敬重,卻不順從,當今世上,隻有哥哥可以對他發號施令。但眼皮底下之人,隻要輕啟朱唇,他可以為她赴湯蹈火。
白玉般的俏臉,似磁石般將他攝住,沒法離開,亦不想離開,隻希望,永遠這樣下去。他從沒有如此放肆看過她,將整個人吞入了眼簾,自發梢至足尖。
心潮起伏,渾然忘了此行目的,竟不經意在屋簷上弄出微響。忽聞一聲厲叱,身後勁風襲來。饒是他反應夠快,似泥鰍般滑落地麵,身上袍角亦被利劍削去一幅。
持劍人一招得手,更不容他有反擊餘暇,似流星般自屋簷射下,手腕抖處,一連發出十數劍,耀起一團劍光,將馬天佐全身上下罩住,厲聲喝道:“何方鼠輩,竟然夜闖張宅?”
劍招委實太快,馬天佐雖然已聽出對方是誰,卻無法辯解,雙袖拂動,蕩開劍光,身形晃處,已掠入大廳之內。
此時更無懷疑,張宅必定發生重大變故。他本為上官芝蘭安危而來,心中暗藏的愛慕並未並人識破,何懼之有?
上官芝蘭已被驚覺,站了起來,訝然說道:“馬公子,怎麽是你?”旋即又對持劍者說道:“俊輝,停手。”
自張員外遭遇意外,吳俊輝為保護張月桐,形影不離,情愫漸生。之後在金頂陪伴師父與熙陽道人月餘,對她更是思念日增,迴成都之後便她向表露心跡。張月桐性情率直,情竇初開,對他本有愛慕之心,自然不會拒絕。上官芝蘭心中歡喜,以後便直唿其名。
馬天佐見她叫得親熱,心中有些酸意,忖道:“若她叫我一聲佐兒,即便上刀山,下火海,此生亦無憾了。”躍開一旁,躬身抱拳說道:“晚輩擔心前輩安危,夜間造訪,想看看發生了什麽事?”
上官芝蘭抬起了頭,雙目紅腫,怔視馬天佐片刻,眼中淚花閃動,幽幽歎道:“多謝馬公子提醒,家中果然發生了大事,我那不孝不幸的兒子,半個月前遭人毒手而死。”
馬天佐見她悲傷得似要倒下,心中一陣絞痛,便將當日所見之事道出,卻隻說自己是偶然經過,並非刻意找上門來。上官芝蘭無力地坐迴桌旁,亦含著淚光將家中發生的事情一一道來。
原來張員外的兒子張綿性情溫順,深受父親喜愛,年方十七,尚未妻娶。因張員外聽聞朝廷意欲遷都益州,未雨綢繆,帶著妻女前往成都找尋落腳之處,張綿便在京城打理父親留下的生意。
他為人穩重,循規蹈矩,經營一段時間,不見虧蝕。但好景不長,這日忽然接到母親托人自成都帶來的書信,告之父親身亡之事。心中悲痛欲絕,關閉所有生意,終日披麻戴孝於家中喝酒,期待母親與妹妹快些迴到京城。
親朋好友聽到這個消息,紛紛前來安慰,看到張綿酩酊大醉的樣子,不禁搖頭歎息。如此過了十餘日,張綿仍是意誌消沉,提不起精神去重新經營生意。張員外生前斂財有道,留下的財產,即便揮霍三世,亦是綽綽有餘。
這日大醉方醒,已近晌午,仆人忽然來報,當朝參知政事王欽若的義子王桂生前來拜訪。堂堂副相的義子親自登門,張綿自然不敢怠慢,況且作為巨賈之子,平時與這些達官本有來往,便慌忙出門迎接。
兩人坐定,王桂生一臉沉痛,大談張員外生前好處,並說義父與張員外乃無話不談摯友,驚悉噩耗,本想親自來安慰故友之子,奈何公事繁忙,一時無法脫身。張綿心中感激,卻越聽越是難過,竟當場嚎啕大哭起來。
王桂生見他哭得傷心,亦跟著流淚。因意氣相投,張綿便留他在家中飲酒。王桂生卻站了起來,說道:“張兄悲傷過度,容易傷身,在下早有意與兄痛飲,以言語慰解。奈何此時張兄守孝,實在不宜於家中飲酒,以免驚擾張員外亡靈。若張兄非要以酒解愁,在下倒有一去處,便是城內的煙月瓦,不知意下如何?”
張綿被他撩起傷心往事,悲痛欲絕,又見他處處為自己著想,心中更是感激,便不加考慮,換了套新裝,跟著去了煙月瓦。
王桂生善解人意,避開人山人海的勾欄場子,找了間僻靜廂房,吩咐拿上最好的酒,與張綿對飲起來。兩人越談越是投機,酒至酣處,王桂生突然提出要與張綿結為異姓兄弟。
這當然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在京城,王欽若幾乎已是一手遮天,不知有多少商賈想要巴結,如今他的義子提出結為兄弟,張綿自然是不會拒絕,感激得又再流下眼淚。
王桂生三十歲,年長為兄,對這個新結義弟似乎甚為喜歡,不斷誇他為人忠厚,是京城富家子弟中難得一見的孝順兒子。張綿在父親的管束之下,涉世不深,對這個飛來兄長的奉承,照單全收,悲痛之情,減輕許多。
進入裏城,發現巡邏官兵比之前增加數倍,而往日熙攘的街道卻顯得空蕩,偌大的一座都城,在夜色中彌漫著肅殺與不安。詢問一路人,告知朝廷頒布命令,自即日起夜間亥時之後實行宵禁。當再問所為何事,路人已匆匆離去。在京城,似乎有一種習慣,當外地人問起某些事情,無論達官貴人、商賈抑或平民,總不願過多透露。馬天佐見街上巡邏官兵越多,心中反而安定,朝廷實行宵禁,誰敢在裏城鬧事?沒人鬧事,上官芝蘭便不會有甚危險了。
越是靠近皇宮,人煙漸稀。因他身上不帶武器,著一套白袍,舉止斯文,未到亥時,那些巡邏官兵亦沒有盤查。清冷的夜風,令空蕩蕩的大街更顯寬闊,在華燈中行走,不多久便到了張宅附近。
門口放置燈台,上麵兩盞青釉獅燈熊熊燃燒,金漆匾牌在燈火中閃閃發光,為高大的宅院平添威儀與生氣。馬天佐心中一暖,卻不敢上前叩門,因為門口站立兩個青衣護衛,一看便知是青龍堂中弟子。整了整衣袍,悄然自另一側掠上了屋頂。
迎客廳內燈火通明,上官芝蘭正坐於桌旁,以柔軟的手背輕托香腮,臉上刻劃無窮無盡憂傷與擔心。馬天佐攀附於屋簷上麵,看著燈光中熟悉而美麗的臉龐,不禁入了神。
他性格孤傲,在契丹苦渡十年,目的隻有一個,便是為父母報仇。對師父師兄敬重,卻不順從,當今世上,隻有哥哥可以對他發號施令。但眼皮底下之人,隻要輕啟朱唇,他可以為她赴湯蹈火。
白玉般的俏臉,似磁石般將他攝住,沒法離開,亦不想離開,隻希望,永遠這樣下去。他從沒有如此放肆看過她,將整個人吞入了眼簾,自發梢至足尖。
心潮起伏,渾然忘了此行目的,竟不經意在屋簷上弄出微響。忽聞一聲厲叱,身後勁風襲來。饒是他反應夠快,似泥鰍般滑落地麵,身上袍角亦被利劍削去一幅。
持劍人一招得手,更不容他有反擊餘暇,似流星般自屋簷射下,手腕抖處,一連發出十數劍,耀起一團劍光,將馬天佐全身上下罩住,厲聲喝道:“何方鼠輩,竟然夜闖張宅?”
劍招委實太快,馬天佐雖然已聽出對方是誰,卻無法辯解,雙袖拂動,蕩開劍光,身形晃處,已掠入大廳之內。
此時更無懷疑,張宅必定發生重大變故。他本為上官芝蘭安危而來,心中暗藏的愛慕並未並人識破,何懼之有?
上官芝蘭已被驚覺,站了起來,訝然說道:“馬公子,怎麽是你?”旋即又對持劍者說道:“俊輝,停手。”
自張員外遭遇意外,吳俊輝為保護張月桐,形影不離,情愫漸生。之後在金頂陪伴師父與熙陽道人月餘,對她更是思念日增,迴成都之後便她向表露心跡。張月桐性情率直,情竇初開,對他本有愛慕之心,自然不會拒絕。上官芝蘭心中歡喜,以後便直唿其名。
馬天佐見她叫得親熱,心中有些酸意,忖道:“若她叫我一聲佐兒,即便上刀山,下火海,此生亦無憾了。”躍開一旁,躬身抱拳說道:“晚輩擔心前輩安危,夜間造訪,想看看發生了什麽事?”
上官芝蘭抬起了頭,雙目紅腫,怔視馬天佐片刻,眼中淚花閃動,幽幽歎道:“多謝馬公子提醒,家中果然發生了大事,我那不孝不幸的兒子,半個月前遭人毒手而死。”
馬天佐見她悲傷得似要倒下,心中一陣絞痛,便將當日所見之事道出,卻隻說自己是偶然經過,並非刻意找上門來。上官芝蘭無力地坐迴桌旁,亦含著淚光將家中發生的事情一一道來。
原來張員外的兒子張綿性情溫順,深受父親喜愛,年方十七,尚未妻娶。因張員外聽聞朝廷意欲遷都益州,未雨綢繆,帶著妻女前往成都找尋落腳之處,張綿便在京城打理父親留下的生意。
他為人穩重,循規蹈矩,經營一段時間,不見虧蝕。但好景不長,這日忽然接到母親托人自成都帶來的書信,告之父親身亡之事。心中悲痛欲絕,關閉所有生意,終日披麻戴孝於家中喝酒,期待母親與妹妹快些迴到京城。
親朋好友聽到這個消息,紛紛前來安慰,看到張綿酩酊大醉的樣子,不禁搖頭歎息。如此過了十餘日,張綿仍是意誌消沉,提不起精神去重新經營生意。張員外生前斂財有道,留下的財產,即便揮霍三世,亦是綽綽有餘。
這日大醉方醒,已近晌午,仆人忽然來報,當朝參知政事王欽若的義子王桂生前來拜訪。堂堂副相的義子親自登門,張綿自然不敢怠慢,況且作為巨賈之子,平時與這些達官本有來往,便慌忙出門迎接。
兩人坐定,王桂生一臉沉痛,大談張員外生前好處,並說義父與張員外乃無話不談摯友,驚悉噩耗,本想親自來安慰故友之子,奈何公事繁忙,一時無法脫身。張綿心中感激,卻越聽越是難過,竟當場嚎啕大哭起來。
王桂生見他哭得傷心,亦跟著流淚。因意氣相投,張綿便留他在家中飲酒。王桂生卻站了起來,說道:“張兄悲傷過度,容易傷身,在下早有意與兄痛飲,以言語慰解。奈何此時張兄守孝,實在不宜於家中飲酒,以免驚擾張員外亡靈。若張兄非要以酒解愁,在下倒有一去處,便是城內的煙月瓦,不知意下如何?”
張綿被他撩起傷心往事,悲痛欲絕,又見他處處為自己著想,心中更是感激,便不加考慮,換了套新裝,跟著去了煙月瓦。
王桂生善解人意,避開人山人海的勾欄場子,找了間僻靜廂房,吩咐拿上最好的酒,與張綿對飲起來。兩人越談越是投機,酒至酣處,王桂生突然提出要與張綿結為異姓兄弟。
這當然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在京城,王欽若幾乎已是一手遮天,不知有多少商賈想要巴結,如今他的義子提出結為兄弟,張綿自然是不會拒絕,感激得又再流下眼淚。
王桂生三十歲,年長為兄,對這個新結義弟似乎甚為喜歡,不斷誇他為人忠厚,是京城富家子弟中難得一見的孝順兒子。張綿在父親的管束之下,涉世不深,對這個飛來兄長的奉承,照單全收,悲痛之情,減輕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