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一句賣茶人何在,有資格圍攏在李二陛下身邊的頭頭腦腦們都沉默了!
這些朝中大佬,是知道此事緣由的,賣茶人那廝提出了解決天花的辦法,而且這個辦法確實是行之有效的,今天要說論功行賞,賣茶人那廝就算不是首功,但他的功勞卻是無人能及的!
連醫術出神入化的孫思邈,在賣茶人之前也提不出這樣的辦法,所以說賣茶人有沒有功勞?
當然有了!
就算不是首功,起碼也當得上次一等的功臣!
這些朝中大佬就算捂著自己的良心說假話,也不敢說賣茶人對此事沒有任何功勞,因為這樣就太過於沒節操了,有過於媚上之嫌疑,無端惹人笑話……
那麽,為何在李二陛下論功行賞的今天,從頭到尾一字不提賣茶人?
根源在於李二陛下和賣茶人那廝的惡劣關係,李二陛下不爽賣茶人屢次頂撞他,沒有一點為人臣下的樣子,而賣茶人也很不服氣,此子頗有魏晉狂士之風範,那一天不僅主動要求滾蛋,還吃不了兜著走,順走了一隻雞……
這些事,朝中大佬們簡直曆曆在目,當時除了有限的幾個人試探過李二陛下的口風,其他人連句話都不敢說,就怕惹事上身。
因為這些人都知道,賣茶人這廝是生是死,是貴是賤,皆在李二陛下一念之間,而且這個狂徒和他們也並無瓜葛,自然高高掛起,想要等著事態清楚之後才做決定。
然而這段日子以來,李二陛下卻從來不在任何人麵前正式表過態,也沒有對賣茶人那廝有任何動作,隻是聽說他偶然會在宮裏罵幾句“妖豔賤貨”……
於是,這些經曆了風風雨雨仍然屹立不倒的朝中大佬們,便不知道李二陛下對賣茶人到底是何種態度,他們隻好作壁上觀直到今天,連孫思邈的疑問都沒人敢答,因為當事人之一李二陛下就在這裏。
不同於那些謹慎行事的朝中大佬,李世民可是霸王龍,他在很多時候做什麽事並不需要顧及其他人的感受,隻見李二陛下臉色一變,很不高興的道:
“賣茶人?無名之輩矣!”
一聽這話,朝中大佬們紛紛點頭,賣茶人確實是一個無名之輩嘛。
孫思邈卻較真了,道:
“陛下此言或許不妥,賣茶人之名,早已聞達於天下!各地販夫走卒乃至官員士子,皆異口同聲,稱頌賣茶人為……”
李二陛下的臉色更黑了,大袖一揮,喝道:
“夠了!”
不怪李二陛下如此生氣!
為什麽呢?
因為這條霸王龍現在做賊心虛了!
前些時候,李世民試圖極力淡化賣茶人在對抗天花一事上的作用,在各方麵大力強調他這個皇帝陛下還有朝廷的功勞,甚至還想直接竊據賣茶人之名,不過被魏征這個老匹夫勸阻了。
李世民遂退而求其次,私下裏要求朝廷所有重要官員不得在各個場合強調賣茶人……
按理說這樣下去,上書建言的賣茶人的名氣就該逐漸淡化下去,直到所有人忘記還有這麽一位人物。
然而,天下就沒有不透風的牆,不知從何時起,神秘的賣茶人在朝野之間聲名鵲起,那種野蠻到不講道理的膾炙人口,連李世民及其強力的統治機構也無力阻止。
這其中,還有孫思邈推波助瀾的作用!
孫思邈在對抗天花第一線的時候,經常把賣茶人關於天花的言論掛在嘴上,他親口向無數人說過賣茶人的功績,連他也自愧不如……
於是,黎民百姓乃至一般的官員士子,皆對賣茶人有口稱讚,稱其為茶仙,功德僅次於孫思邈這個活神仙。
事情接下來的發展更出人意料,賣茶人的好名聲間接帶動了聯合商號的綠茶更加火爆熱銷,因為小道消息說賣茶人賣的就是這種綠茶,樸素的人們希望通過這樣來表達自己對賣茶人的尊敬,同時也沾沾賣茶人的仙氣。
如此殘酷的現實,簡直把李二陛下的臉打得啪啪啪響!
李二陛下想偷雞……不對,是借雞不成反倒蝕了把米,李二陛下可是知道現今火爆整個大唐的綠茶正是出自賣茶人李切之手,他的臉麵都丟得一幹二淨了,盡管沒人敢拿這點指責他……
這件事就成了朝堂上最新的禁忌,熟知內情的人都不敢提起一星半點,以免觸怒龍顏。
沒想到,出了孫思邈這個異數。
孫思邈可從來不關心朝堂之上,讓他欣喜若狂的是賣茶人公開了有效控製天花施虐的辦法,是李二陛下命他主持相關事務……
當然,孫思邈並不是一個對朝事一概不懂的人,畢竟他是從隋末走過來的主兒,見識過的人事不要太多,他知道自己一不小心觸怒了李二陛下。
問題是,孫思邈並不在乎,隻見他仍然直視李二陛下,片刻後拱手下拜,說道:
“陛下息怒,老臣愚鈍!”
“哼!華原候……咳,華原候不必自責,此事朕自有主張,無需多談!這樣吧,華原候勞苦功高,且陪朕痛飲三大杯如何?”
李世民剛開始還很生氣的,不過孫思邈都這麽給麵子承認錯誤了,而且兩人現在正應該是君臣兩得宜的關係,便好聲好氣起來。
孫思邈卻道:“陛下恕罪,按照您的要求,接下來就該是全麵鋪開種痘事宜的關鍵了,老臣這把老骨頭是閑不下來的……”
李二陛下不疑有他,還很高興,便道:“哈哈,你們看看!這就是朕的華原候!朕心甚慰……”
轉怒為喜的李二陛下當眾把孫思邈狠狠誇了一通,然後便放人了,讓孫思邈自行離去。
李二陛下以為孫思邈迴的是太醫署衙門,因為孫思邈現在掛的職銜就是太醫令,他沒想到的是,孫思邈隻是迴太醫署隨便逗留了一番,轉身脫掉道袍換上常服就悄悄一個人溜了。
帶著草帽穿著蓑衣的孫思邈直接跑到了房玄齡府上,也不問房府下人,就一個人靜靜的等待,這一等便來到了夜深之時,醉醺醺的房玄齡才迴到家門口。
孫思邈:“房公!”
房玄齡懵了片刻,發現是多年好友,便道:“老孫?你在這裏等什麽,多日未見,倒是和我生疏了?快快進門,我正要和你促膝長談……”
孫思邈:“玄齡不必了,我問你一句話便走!”
房玄齡楞了片刻,才苦笑道:“哎!一場故交,你何必為難我!”
孫思邈:“你就說你說不說罷!”
房玄齡:“……好好好!告訴你可以,不過你可別透露風聲啊,我……”
孫思邈:“玄齡!”
兩人形同做賊一般,房玄齡下了好大的決心才附在孫思邈嘀咕了幾句悄悄話。
這些朝中大佬,是知道此事緣由的,賣茶人那廝提出了解決天花的辦法,而且這個辦法確實是行之有效的,今天要說論功行賞,賣茶人那廝就算不是首功,但他的功勞卻是無人能及的!
連醫術出神入化的孫思邈,在賣茶人之前也提不出這樣的辦法,所以說賣茶人有沒有功勞?
當然有了!
就算不是首功,起碼也當得上次一等的功臣!
這些朝中大佬就算捂著自己的良心說假話,也不敢說賣茶人對此事沒有任何功勞,因為這樣就太過於沒節操了,有過於媚上之嫌疑,無端惹人笑話……
那麽,為何在李二陛下論功行賞的今天,從頭到尾一字不提賣茶人?
根源在於李二陛下和賣茶人那廝的惡劣關係,李二陛下不爽賣茶人屢次頂撞他,沒有一點為人臣下的樣子,而賣茶人也很不服氣,此子頗有魏晉狂士之風範,那一天不僅主動要求滾蛋,還吃不了兜著走,順走了一隻雞……
這些事,朝中大佬們簡直曆曆在目,當時除了有限的幾個人試探過李二陛下的口風,其他人連句話都不敢說,就怕惹事上身。
因為這些人都知道,賣茶人這廝是生是死,是貴是賤,皆在李二陛下一念之間,而且這個狂徒和他們也並無瓜葛,自然高高掛起,想要等著事態清楚之後才做決定。
然而這段日子以來,李二陛下卻從來不在任何人麵前正式表過態,也沒有對賣茶人那廝有任何動作,隻是聽說他偶然會在宮裏罵幾句“妖豔賤貨”……
於是,這些經曆了風風雨雨仍然屹立不倒的朝中大佬們,便不知道李二陛下對賣茶人到底是何種態度,他們隻好作壁上觀直到今天,連孫思邈的疑問都沒人敢答,因為當事人之一李二陛下就在這裏。
不同於那些謹慎行事的朝中大佬,李世民可是霸王龍,他在很多時候做什麽事並不需要顧及其他人的感受,隻見李二陛下臉色一變,很不高興的道:
“賣茶人?無名之輩矣!”
一聽這話,朝中大佬們紛紛點頭,賣茶人確實是一個無名之輩嘛。
孫思邈卻較真了,道:
“陛下此言或許不妥,賣茶人之名,早已聞達於天下!各地販夫走卒乃至官員士子,皆異口同聲,稱頌賣茶人為……”
李二陛下的臉色更黑了,大袖一揮,喝道:
“夠了!”
不怪李二陛下如此生氣!
為什麽呢?
因為這條霸王龍現在做賊心虛了!
前些時候,李世民試圖極力淡化賣茶人在對抗天花一事上的作用,在各方麵大力強調他這個皇帝陛下還有朝廷的功勞,甚至還想直接竊據賣茶人之名,不過被魏征這個老匹夫勸阻了。
李世民遂退而求其次,私下裏要求朝廷所有重要官員不得在各個場合強調賣茶人……
按理說這樣下去,上書建言的賣茶人的名氣就該逐漸淡化下去,直到所有人忘記還有這麽一位人物。
然而,天下就沒有不透風的牆,不知從何時起,神秘的賣茶人在朝野之間聲名鵲起,那種野蠻到不講道理的膾炙人口,連李世民及其強力的統治機構也無力阻止。
這其中,還有孫思邈推波助瀾的作用!
孫思邈在對抗天花第一線的時候,經常把賣茶人關於天花的言論掛在嘴上,他親口向無數人說過賣茶人的功績,連他也自愧不如……
於是,黎民百姓乃至一般的官員士子,皆對賣茶人有口稱讚,稱其為茶仙,功德僅次於孫思邈這個活神仙。
事情接下來的發展更出人意料,賣茶人的好名聲間接帶動了聯合商號的綠茶更加火爆熱銷,因為小道消息說賣茶人賣的就是這種綠茶,樸素的人們希望通過這樣來表達自己對賣茶人的尊敬,同時也沾沾賣茶人的仙氣。
如此殘酷的現實,簡直把李二陛下的臉打得啪啪啪響!
李二陛下想偷雞……不對,是借雞不成反倒蝕了把米,李二陛下可是知道現今火爆整個大唐的綠茶正是出自賣茶人李切之手,他的臉麵都丟得一幹二淨了,盡管沒人敢拿這點指責他……
這件事就成了朝堂上最新的禁忌,熟知內情的人都不敢提起一星半點,以免觸怒龍顏。
沒想到,出了孫思邈這個異數。
孫思邈可從來不關心朝堂之上,讓他欣喜若狂的是賣茶人公開了有效控製天花施虐的辦法,是李二陛下命他主持相關事務……
當然,孫思邈並不是一個對朝事一概不懂的人,畢竟他是從隋末走過來的主兒,見識過的人事不要太多,他知道自己一不小心觸怒了李二陛下。
問題是,孫思邈並不在乎,隻見他仍然直視李二陛下,片刻後拱手下拜,說道:
“陛下息怒,老臣愚鈍!”
“哼!華原候……咳,華原候不必自責,此事朕自有主張,無需多談!這樣吧,華原候勞苦功高,且陪朕痛飲三大杯如何?”
李世民剛開始還很生氣的,不過孫思邈都這麽給麵子承認錯誤了,而且兩人現在正應該是君臣兩得宜的關係,便好聲好氣起來。
孫思邈卻道:“陛下恕罪,按照您的要求,接下來就該是全麵鋪開種痘事宜的關鍵了,老臣這把老骨頭是閑不下來的……”
李二陛下不疑有他,還很高興,便道:“哈哈,你們看看!這就是朕的華原候!朕心甚慰……”
轉怒為喜的李二陛下當眾把孫思邈狠狠誇了一通,然後便放人了,讓孫思邈自行離去。
李二陛下以為孫思邈迴的是太醫署衙門,因為孫思邈現在掛的職銜就是太醫令,他沒想到的是,孫思邈隻是迴太醫署隨便逗留了一番,轉身脫掉道袍換上常服就悄悄一個人溜了。
帶著草帽穿著蓑衣的孫思邈直接跑到了房玄齡府上,也不問房府下人,就一個人靜靜的等待,這一等便來到了夜深之時,醉醺醺的房玄齡才迴到家門口。
孫思邈:“房公!”
房玄齡懵了片刻,發現是多年好友,便道:“老孫?你在這裏等什麽,多日未見,倒是和我生疏了?快快進門,我正要和你促膝長談……”
孫思邈:“玄齡不必了,我問你一句話便走!”
房玄齡楞了片刻,才苦笑道:“哎!一場故交,你何必為難我!”
孫思邈:“你就說你說不說罷!”
房玄齡:“……好好好!告訴你可以,不過你可別透露風聲啊,我……”
孫思邈:“玄齡!”
兩人形同做賊一般,房玄齡下了好大的決心才附在孫思邈嘀咕了幾句悄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