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麽樣,李切還是不想主動招惹麻煩的,所以直接打消了李泰莫名其妙的念頭。
當然李切也不會浪費這個免費的勞力,所以再次提出賭局把李泰弄了進來。
李切之所以把曲轅犁的推廣工作甩給李泰,其實是因為他很看好這個胖子。
李泰並不是那種死讀書的呆子,相反李切發現是他一個很有衝勁的人,雖然這個胖子才九歲,就算按虛歲計也才是十一歲,但不要忽視他所擁有的資源和人脈。
李泰可是李二陛下最寵愛的嫡次子,衝著這一點,早就有無數腦瓜子靈活的人通過各種渠道向越王殿下示好了!
李切相信,李泰應該能做好這個工作的,甚至他隻需要動動嘴皮子,就有無數人哭著喊著要給他出錢出力辦好這件事。
再不行,李泰也還有絕對有效的招數,那就是直接找他老爹,一道聖旨下來啥事解決不了?
而這一切的前提,其實在於曲轅犁!
這曲轅犁說實話算不上有多少技術含量,但它仍然是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工具,它的誕生必然會為大唐增加不可計數的糧食產量。
不過李切可沒那麽笨,看似必輸的局他才不會作繭自縛!
這件事唯一的難點,就在於如何賺取高額利潤。
曲轅犁這種工具重點在於設計思路,想要仿製別談有多容易了,光這一點就決定了李泰不可能輕易地通過壟斷手段來獲取高額利潤。
於是更別談李二陛下會不會因為寵愛胖兒子而腦袋抽風,下旨不許任何人仿製曲轅犁了,這種壟斷對於李二陛下來說是有害無益的——貞觀初年,一切統治以恢複生產為前提。
那麽,李泰就沒辦法了麽?
李切才懶得管這些事情,李泰能操作曲轅犁賺取大量利潤,這筆錢可是要進聯合城公賬的,對李切來說可沒毛病。至於三萬貫,他打算分一百年加利息還給李泰。
李泰一毛錢賺不到也沒關係,隻要曲轅犁順利推廣到整個大唐,李切便已經有贏無輸了,既能為大唐帶來曲轅犁,又能白賺這傻胖子的三萬貫……
想到這裏,李切就忍不住笑了。
幾個學生不知道自己的師父為何發笑,但他們被李切的好心情所感染,便也紛紛笑起來,師徒七人開始了枯燥而有趣的上課模式。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直到炎炎夏季即將過去……
這段時間李切基本屬於家和學院兩點一線,中間偶爾來點波瀾,跑長安城裏和長孫渙那些人渣去尋一些點到即止的樂子。
這樣的日子既平淡又有趣,李切可謂是樂在其中。
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李切一人主持的農學院,新增加了二十多名學生,這些學生都是李切臨時安排進來的。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李切在農學院的辦公室都被一水的商人踏破了門檻。
這些商人都是很豪爽的主兒,也很懂事,來到農學院也不談別的,隻是想讓自己的子弟拜入李切門牆之下,明言哪怕是天價束脩也心甘情願。
李切開始還是有點懵的,甚至認為是自己的個人魅力和能力都已經征服了整個長安城的商人家庭……
直到某次喝酒的時候,長孫渙這個人渣一言道出了真相,這些商人並不是認為李切教書育人的本事有多厲害,而是希望和李切搭上關係。
再準確一點來說,無利不起早的商人們是想和聯合商號產生業務關係,拜師啥的都是接觸李切的套路而已……
李切還記得長孫人渣的原話,是這樣說的:
“嗬嗬!李切你還好意思跟兄弟夥們裝逼,你以為人家是看上你的農學院了?扯淡!他們早就打聽清楚了,聯合城那邊是聯合商號名下的產業,你知道現在聯合商號的茶葉有多……”
李切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在這些人渣麵前裝逼不成,讓李切感到很沒麵子,迴去學院就定下了規矩,進學可以,每生每年需交一千貫讚助費,各方麵等同他的正式學生……
讓李切意想不到的是,如此高額的讚助費,仍然沒有嚇退這些腰纏萬貫的主兒,紛紛慷概解囊,花了大價錢把自己家裏不成器的子弟送進了農學院。
對此,李切統統來者不拒,笑納了兩萬多貫真金白銀,把他們的子弟安排得妥妥當當的,和陳大丫他們一起上課。
說實話,聯合城搞這麽大攤子,李切現在都有點後悔了,光一個農學院就已經花去了十萬貫左右,人員方麵的支出還是小數,大頭是搞研究啊,任何方麵的研究都是花錢如流水的!
李切早就想為農學院弄點新的資金來源了,倒是沒想到這些家裏有礦的學生送上門來。
反正這些學生的家長在乎的不是自己的子弟能學到什麽,而是通過這樣的渠道來接觸到李切,繼而一迴生兩迴熟……
不過,李切可不會主動跟這些商人談起什麽生意,他早就說過不會管聯合商號的事務,怎麽可能為了區區讚助費而食言。
當然,李切還是很有節操的,對新來的讚助生一視同仁,能不能讓他們成大器不敢說,至少管教得嚴格,而不是放羊一般任憑他們自生自滅。
在農學院蒸蒸日上連李切都忍不住時而哼著咱今天真高興的時候,此時的大唐朝堂一樣是歡聲笑語。
李二陛下剛剛出現在殿中,底下正各自交談甚歡的大臣們連忙齊刷刷的看向了龍行虎步的李二陛下。
李世民今天真的很高興,今年開年的時候各地的壞消息便陸續傳來,這裏水災那裏瘟疫的,搞得他都吃不下飯了,不過大唐君臣經過多番努力,今天總算得到了一個稱得上差強人意的答卷。
各種天災人禍基本平息,各地傷亡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尤其重要的是,天花之禍有史以來得到了有效的控製!
具體過程不必多說,總之大唐朝堂上至三省,下至具體的辦事人員,皆有功勞!
所以,李二陛下老懷大慰,覺得自己應該大方一次,便道:
“諸愛卿!朕心甚慰啊!這真是天大的喜事啊!賞!有功者必須賞!孫老神仙,且出班來!”
當然李切也不會浪費這個免費的勞力,所以再次提出賭局把李泰弄了進來。
李切之所以把曲轅犁的推廣工作甩給李泰,其實是因為他很看好這個胖子。
李泰並不是那種死讀書的呆子,相反李切發現是他一個很有衝勁的人,雖然這個胖子才九歲,就算按虛歲計也才是十一歲,但不要忽視他所擁有的資源和人脈。
李泰可是李二陛下最寵愛的嫡次子,衝著這一點,早就有無數腦瓜子靈活的人通過各種渠道向越王殿下示好了!
李切相信,李泰應該能做好這個工作的,甚至他隻需要動動嘴皮子,就有無數人哭著喊著要給他出錢出力辦好這件事。
再不行,李泰也還有絕對有效的招數,那就是直接找他老爹,一道聖旨下來啥事解決不了?
而這一切的前提,其實在於曲轅犁!
這曲轅犁說實話算不上有多少技術含量,但它仍然是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工具,它的誕生必然會為大唐增加不可計數的糧食產量。
不過李切可沒那麽笨,看似必輸的局他才不會作繭自縛!
這件事唯一的難點,就在於如何賺取高額利潤。
曲轅犁這種工具重點在於設計思路,想要仿製別談有多容易了,光這一點就決定了李泰不可能輕易地通過壟斷手段來獲取高額利潤。
於是更別談李二陛下會不會因為寵愛胖兒子而腦袋抽風,下旨不許任何人仿製曲轅犁了,這種壟斷對於李二陛下來說是有害無益的——貞觀初年,一切統治以恢複生產為前提。
那麽,李泰就沒辦法了麽?
李切才懶得管這些事情,李泰能操作曲轅犁賺取大量利潤,這筆錢可是要進聯合城公賬的,對李切來說可沒毛病。至於三萬貫,他打算分一百年加利息還給李泰。
李泰一毛錢賺不到也沒關係,隻要曲轅犁順利推廣到整個大唐,李切便已經有贏無輸了,既能為大唐帶來曲轅犁,又能白賺這傻胖子的三萬貫……
想到這裏,李切就忍不住笑了。
幾個學生不知道自己的師父為何發笑,但他們被李切的好心情所感染,便也紛紛笑起來,師徒七人開始了枯燥而有趣的上課模式。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直到炎炎夏季即將過去……
這段時間李切基本屬於家和學院兩點一線,中間偶爾來點波瀾,跑長安城裏和長孫渙那些人渣去尋一些點到即止的樂子。
這樣的日子既平淡又有趣,李切可謂是樂在其中。
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李切一人主持的農學院,新增加了二十多名學生,這些學生都是李切臨時安排進來的。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李切在農學院的辦公室都被一水的商人踏破了門檻。
這些商人都是很豪爽的主兒,也很懂事,來到農學院也不談別的,隻是想讓自己的子弟拜入李切門牆之下,明言哪怕是天價束脩也心甘情願。
李切開始還是有點懵的,甚至認為是自己的個人魅力和能力都已經征服了整個長安城的商人家庭……
直到某次喝酒的時候,長孫渙這個人渣一言道出了真相,這些商人並不是認為李切教書育人的本事有多厲害,而是希望和李切搭上關係。
再準確一點來說,無利不起早的商人們是想和聯合商號產生業務關係,拜師啥的都是接觸李切的套路而已……
李切還記得長孫人渣的原話,是這樣說的:
“嗬嗬!李切你還好意思跟兄弟夥們裝逼,你以為人家是看上你的農學院了?扯淡!他們早就打聽清楚了,聯合城那邊是聯合商號名下的產業,你知道現在聯合商號的茶葉有多……”
李切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在這些人渣麵前裝逼不成,讓李切感到很沒麵子,迴去學院就定下了規矩,進學可以,每生每年需交一千貫讚助費,各方麵等同他的正式學生……
讓李切意想不到的是,如此高額的讚助費,仍然沒有嚇退這些腰纏萬貫的主兒,紛紛慷概解囊,花了大價錢把自己家裏不成器的子弟送進了農學院。
對此,李切統統來者不拒,笑納了兩萬多貫真金白銀,把他們的子弟安排得妥妥當當的,和陳大丫他們一起上課。
說實話,聯合城搞這麽大攤子,李切現在都有點後悔了,光一個農學院就已經花去了十萬貫左右,人員方麵的支出還是小數,大頭是搞研究啊,任何方麵的研究都是花錢如流水的!
李切早就想為農學院弄點新的資金來源了,倒是沒想到這些家裏有礦的學生送上門來。
反正這些學生的家長在乎的不是自己的子弟能學到什麽,而是通過這樣的渠道來接觸到李切,繼而一迴生兩迴熟……
不過,李切可不會主動跟這些商人談起什麽生意,他早就說過不會管聯合商號的事務,怎麽可能為了區區讚助費而食言。
當然,李切還是很有節操的,對新來的讚助生一視同仁,能不能讓他們成大器不敢說,至少管教得嚴格,而不是放羊一般任憑他們自生自滅。
在農學院蒸蒸日上連李切都忍不住時而哼著咱今天真高興的時候,此時的大唐朝堂一樣是歡聲笑語。
李二陛下剛剛出現在殿中,底下正各自交談甚歡的大臣們連忙齊刷刷的看向了龍行虎步的李二陛下。
李世民今天真的很高興,今年開年的時候各地的壞消息便陸續傳來,這裏水災那裏瘟疫的,搞得他都吃不下飯了,不過大唐君臣經過多番努力,今天總算得到了一個稱得上差強人意的答卷。
各種天災人禍基本平息,各地傷亡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尤其重要的是,天花之禍有史以來得到了有效的控製!
具體過程不必多說,總之大唐朝堂上至三省,下至具體的辦事人員,皆有功勞!
所以,李二陛下老懷大慰,覺得自己應該大方一次,便道:
“諸愛卿!朕心甚慰啊!這真是天大的喜事啊!賞!有功者必須賞!孫老神仙,且出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