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且不論李二是如何的憤怒。


    不過幾天時間,大明三文錢一本的各類書籍便在大唐各地掀起了軒然大波。


    就這價格,放在後世那都屬於買迴去放在公共廁所都不虧的那種。


    要知道,年前的新糧還六文錢呢!


    而在博陵、清河、範陽、滎陽……這些地方,形勢更加嚴峻。


    大明對他們是格外的照顧,甚至在這幾個地方,不管你買什麽書,都附送一本三字經。


    換言之,在這幾個地方,李承乾所著的三字經,免費!


    他們將此次事件,稱之為,士族之劫!


    這不,士族的那些老家夥,再次齊聚一堂。


    “那位,是想刨我們的根啊!”盧家的老人,一臉憤慨地說道,“如今,我範陽一地,近乎人手捧著一本三字經。


    就連那些鬥大的字不識一筐的販夫走卒,亦是如此。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他那個氣啊,心中有萬千怨言,卻又無處施為。


    “我們難道不是一樣?”鄭家老人無奈道,“如今,總得想個應對之策才是,再這麽下去,士族危矣!”


    “豈止是危矣?”崔家老人說道,“如此下去,我等士族都快成笑話了。”


    一時間,眾人也是抱怨不已。


    “其實也沒那麽嚴重。”恰在這時,隴西李氏的老人說道,“我士族之所以傳承千年不倒,依仗的其實並非是族裏積累的那些書籍。


    說到底,書籍本身終究隻是死物,我們最大的依仗,是一代又一代人,從不間斷的去鑽研、去體悟先賢的思想和智慧。


    你讓那些販夫走卒拿著一本書,姑且不說他們識字與否,你們覺得他們是能理解先賢所說的‘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熟之過?’


    還是能理解‘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與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之道,使民之義也,愛之而已矣。’


    他們理解不了。”老人搖了搖頭,繼續道,“而這,才是我們的依仗。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早晚也會慢慢的理解這些先賢之經義,但和我們無數代人的積累相比,他們的底蘊何其淺薄?


    隻要保證永遠都走在他們前麵哪怕一步,我士族豈會衰敗?”


    這就是李承乾嘴中的聰明人,他其實一早就知道,這些書籍,至少在暫時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因為這個老人說得沒錯,士族的底蘊,都在他們腦子裏。


    不是說李承乾將那些以前眾人視若珍寶的書籍,廉價賣遍大唐,那些買書的人就能馬上成為飽學之士。


    不可能的,這需要一個極其漫長的時間,才能質變引起量變。


    但至少在短時間內,李承乾的這招,其實隻能惡心人。


    隻要士族願意沉下心來,繼續在學問一道上繼續探索,他們終究還是天下士子的引路人。


    “話是這麽說,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數代人之後,我們今日的優勢,將蕩然無存。”


    有人憂心忡忡地說道。


    道理大家都懂,可隱患始終是存在的。


    學問確實晦澀難明,可這麽多人都去鑽研,終究是能得出答案的。


    這就是人性,哪怕你現在還沒從我手中奪走什麽,但你將來會從我子孫手中奪走,那也不行!


    “現在說這些沒用。”鄭家老人說道,“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該如何應對。


    大明此舉,不單單是在刨我士族的根,也是在挑釁我等!


    若是無動於衷,我士族終將被人看輕,長此以往,誰還敬我士族?


    而且,此番,使得那位名聲暴漲,街頭巷尾無不是稱讚那位之賢明,對我士族,嗤之以鼻。


    別忘了,我們如今正在做什麽。”


    這才是問題的根本,士族,說白了,活的就是一個名。


    沒有了名望的士族,也就是個詩書傳家罷了。


    聞言,眾人皆是閉嘴了。


    要是知道怎麽辦,他們早就去做了,不就是因為沒有解決之法,眾人這才齊聚一堂麽?


    一時間,頓時就安靜了下來,見半晌都沒人說話,隴西李氏的老人卻是站起來說道:“老夫有一法,可破此局,不知道諸位願不願意嚐試一番。”


    “我等都不知如何破局,怎麽嚐試?”頓時便有人說道。


    老人倒也不急,似乎在組織言語,半晌才說道:“其實老夫之策很簡單,就兩個字,放手!”


    “嗯?”眾人有些不解。


    “老夫的意思是,放棄對學問的把持。”老人說道,“傳道天下,廣開學堂,大興文教……”


    “什麽?”都不等李家老人將話說完,便有人站了起來,說道,“你是在消遣吾等不是?之前你說的倒也在理,但你明知,我士族的依仗是什麽,反過來你就讓我們放棄最後的依仗!


    真當李氏皇族和你隴西李氏是一家了?”


    說這話的是崔氏老人,崔民幹!


    早些年,就是李氏奪了他崔民幹的士族第一等。


    雖然他知道這是李二故意惡心人的行徑,但有些時候,他對這隴西李氏還是抱有一絲怨氣的。


    這會兒,他更是沒忍住。


    而其他人,也是紛紛點頭。


    “李公不可。”有人應承道,“此舉,無疑是自掘墳墓之舉,豈能做得?


    正如李公之前所言,對學問的理解和明悟,才是我等士族最大的依仗,豈能輕賤?”


    聽到他們的話,李家老人有些無奈。


    沉吟了良久,他才繼續說道:“世道不一樣了。


    對於如今的我們,隻有徹底放手,才是我們的最優解!


    否則,我士族再無名聲可言!


    而且,你們隻看到了弊端,但沒有看到益處,若是我們處理得當,真正的獲益的,還將是我士族!”


    一聽他這麽說,當即便有人問道:“此言怎講?”


    “此舉處理得當,當為天下師!”李家老人沉聲道,“就如今的局勢而言,我們無力阻止大明將各類書籍賣遍天下,這是大勢,誰也阻止不了。


    而且,陛下一旦知曉,更是會大力支持!


    別說那位是不是在邀名,陛下隻看利益!


    既然我們無法阻止,那為什麽不順勢而為?


    那位不是邀名麽?


    我們要是傳道天下,廣開學堂,這名,難道我們就邀不得?


    屆時,天下不論士子還是販夫走卒,誰不得說一句,士族高義!


    哪怕是從中真走出幾個了不得的驚世大才,難道他們還能不念我士族的好?


    別人問其師承何處,他得不得說一句,晚輩師承隴西李氏?


    今後,這些人哪怕成了一代大儒,成為了新的名門望族,他得不得謹記這授道解惑之情?


    如今,我們既然不能把持文華,那就開枝散葉,讓天下士子,皆出我士家高門!


    哪怕到時候,我們喪失了在朝堂上的權柄,那也是天下一等一的清貴士家,屆時,我們還何懼之有?”


    聽他說完,眾人都給幹沉默了,一個二個都是一臉的欣喜。


    這話有毛病麽?


    沒,一點兒毛病都沒!


    哪怕是崔民幹,這會兒也覺得這話有道理!


    大勢不可逆,那就順勢而為!


    有些時候,你不得不承認,士族這些家夥,是真的有些東西的。


    更不能小覷古人的智慧。


    他們隻是眼界興許窄了那麽一些,但腦子,真就不一定是一個後世人能比的。


    飽讀詩書的他們,不敢說他們都從先賢的巨著中學會了多少治國之道。


    但一肚子的壞水,怕是沒少憋……


    “老夫也覺得此法甚好!”崔民幹這會兒也不反對了,當即說道,“的確,大勢之下,既然不能反抗,那就好好享受這大勢帶來的便利。”


    他說完,眾人也都沒有反對。


    很快,眾人便著手開始商議具體方案。


    有了決計,士族的效率還是很高的。


    第二天,士族廣開學堂,授道解惑的消息便開始傳了出去。


    然而,這還隻是開始。


    要知道,這些士族最龐大的便是他們遍布半個大唐的分支!


    而此番,廣開學堂,這些分支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既然要傳道天下,當然是渠道越廣越好!


    而這些分支,便成了他們天然的渠道。


    一時間,四方震動,石破天驚!


    ……


    這天,高州。


    房玄齡主持完高州的府試,正準備去高州的藏書閣看看。


    作為昔日的當朝宰輔,他還是很願意在市麵上多走動走動的。


    不管是體察民情,還是什麽,總之,他樂意。


    這會兒,他剛好鑽進了一家糧鋪,用手抓了一把糧食問道:“掌櫃的,如今這糧食是什麽價?”


    “客官手裏那是年前的新糧,八文錢。”掌櫃的見來了生意,當即也就湊了上來。


    房玄齡聞言眉頭微微皺了一下,道:“長安城的糧食才六文,同樣是年前的新糧,為何高州就要八文?”


    別看兩文錢並沒有貴上多少,但多少百姓家,就是被這兩文錢給壓塌了脊梁。


    “客官想必也知道,如今陛下來了,又在用兵,這糧食自然是漲了些許。


    當然,若是客官覺得貴,小店還有前年的糧食,七文。


    如今剛剛開年,前年的糧食都算不得陳糧。


    當然,還有更便宜的,大前年的糧食才五文半,雖然成色是差了點兒,但果腹沒問題。


    像小老兒這等糙人,家裏也是吃的這糧食。”


    房玄齡聞言,點了點頭,他擔心的就是因為朝廷用兵,影響百姓的生計。


    “將那陳糧給老夫裝上一……”


    “掌櫃的,喜事啊!”就在房玄齡話都沒說完之際,一夥計便急急忙忙地跑了進來,說道,“長明商號在賣書了,三文錢一本!不管是什麽書都隻要三文!


    你家公子不是快要蒙學了麽,趕緊去買幾本啊!”


    一聽這話,掌櫃的當即就嚷嚷道:“對對對,老夫這就去,鋪子裏你就先看著了。”


    說罷,掌櫃的扔下手上的夥計就往門外跑去,跑到門口的時候,可能是想到了什麽,這才停下來對房玄齡說道:“客官,抱歉,貴客要什麽隻管跟我夥計說就是。”


    “罷了,迴頭再說,這三文錢一本的書籍,老夫也沒見過,這就和掌櫃的一道去看看。”房玄齡其實也被驚住了。


    三文錢?


    什麽時候書籍都便宜到這個份兒上了?


    長明商號?


    他當即就想到了什麽。


    “也罷,咱們一道去!”掌櫃的也沒矯情。


    很快,兩人便一道直奔長明商號而去。


    而這會兒,不知道多少人都直奔長明商號而去,等房玄齡等人趕到的時候,長明商號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龍。


    不管家裏有沒有讀書人,這三文錢一本的書籍,哪怕是節衣縮食也要買上幾本。


    不是說萬一有天就用上了,關鍵是,誰不想自家孩子未來有出息?


    房玄齡他們算來得早的,收到消息就來了,就這,也排了將近半個時辰。


    房玄齡一向都是個極為守規矩的人,雖然他知道,隻要自己自爆身份,他決計不用排隊,但他卻是沒這麽做。


    等排到他的時候,房玄齡問道:“老夫能先看看都有哪些書麽?”


    夥計聞言,當下也是笑道:“我們店裏的書籍,應有盡有,若是貴客有什麽要求也可以跟小的提。”


    “有啟蒙的書沒?”旁邊有人問道。


    “要說啟蒙的話,當是三字經最為合適了。”說罷,夥計就從櫃台上挑出了幾本書,道,“這幾本書都極為適合啟蒙。”


    “那這幾本書讀完了呢?”那人又問道。


    他想趁著現在便宜,都給準備好。


    未來,誰知道還有沒有這麽便宜的書籍了。


    “客官倒是不用著急,我長明商號的書籍,都是這個價。


    我家殿下說了,這是惠民之策,永不漲價,所以現在倒是不用著急。


    最重要的是,這些書籍,我長明商號每年印刷不下百萬冊。


    未來,你家貴公子,斷然不會少了書讀。”


    一聽這話,眾人都震驚了。


    一年印刷百萬冊?


    “都是三文錢?”有人不敢置信地問道。


    “那是自然,我家殿下還說了,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該是牟利的工具!


    隻有這天下人,人人都知理、明理,這天下才會長久的太平。”


    “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房玄齡輕聲呢喃了一句,半晌才說道:“把每種書都給我拿一本。”


    “一樣一本的話,那著實不少。”夥計聞言,當即從一旁拿出了一個冊子和一支炭筆,“這樣,貴客將地址填上,迴頭小店派人給貴客送上府,到時候一並結賬就是。”


    房玄齡點了點頭,他知道,這是利國之大事,也著急向李二迴稟。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無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赴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赴醉人並收藏貞觀無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