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是如此,隻要妥協了一次,那就得無限次的妥協。
明白這個道理的長孫衝這才果斷的選擇了出兵。
一來是他們占著理,但這卻不是他敢出兵最大的底氣。
真正的底氣,是李承乾,是他們的雙重身份,這才是他敢果斷出兵的底氣。
而這也是李恪等人最尷尬的地方。
不管怎麽說,現在的結果,對他們極度不利。
“殿下,不管怎麽說,穩定長安才是如今的當務之急。”李孝恭見李恪猶豫不定,心中也是歎了口氣,這才說道,“長安要是真亂了,陛下縱使會詰問大明,可那時候也晚了不是?”
他也不想長安亂起來,真要如此,對他也沒什麽好處,沒辦法,他也隻能再次提醒了一句。
一旁,楊師道也是點了點頭,說道:“郡王說得在理,如今最關鍵的是穩定長安。”
他其實對穩定長安並沒有什麽意見,畢竟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說一千道一萬,不過是為了打擊李承乾的聲望,這才是他們的根本目的,至於其他的,其實都是順便施為罷了。
既然如今目的達到了,也的確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
而且,隻要長安穩定下來,大明的長明軍也沒理由繼續如此。
說到底,長明軍在長安執法,時間越長越是損害大唐的威嚴。
這要是處理不好,傳到李二耳朵裏,不說李二會如何處置,李恪的能力決計會遭到質疑,這可不是他們想要達到的效果。
“那便如此。”李恪也是點了點頭,這會兒,他其實也有些心亂如麻,他也沒想到,長孫衝這些家夥會這麽瘋。
不過事已至此,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想要對付長孫衝等人,也隻能從長計議。
而在長安市麵上,長明軍出現在了各個地方,有的在工坊外,有的在商鋪門前。
唯一的相同處,估計就是都在和一群百姓對峙。
要說起來,這些人裏麵,最倒黴的便是李景仁。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運氣不好,圍攻他所護佑商鋪的老百姓,那脾氣是暴躁異常,雖然說也有人在其中挑撥,但明顯這些百姓的脾氣更加暴躁一些,或者說更加憤慨一些。
沒多大功夫,雙方就演變成了肢體上的衝突。
該說不說,初唐時期的大唐百姓,那是真的有血性,可能是剛經曆了隋末的亂世,這些百姓是真的血勇。
而李景仁本身脾氣也還算好,一開始都還是好言好語,但最後發現好言好語說不通了,那也是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當然,哪怕到了這會兒,他還是極度克製的。
一直到右武侯將軍,梁建方的出現,事情突然就變得不受任何人控製起來。
梁建方這人呢,雖然其名不揚,但說起來,那也是妥妥的初唐名將,可還是那句話,初唐名將太多了,加上初唐名臣也是一個賽一個的,這他這位初唐名將著實沒排上號……
就這麽說吧,他高低也是封爵郡公,結果在史書上也就寥寥隻言片語。
若是把他放在兩宋,那在史書上高低不得寫個兩三頁?
隻能說,初唐之時,名將的競爭壓力也大!
作為一個將軍,出生在初唐,無疑也是一種悲哀。
但這家夥,雖然其名不揚,可也是個猛人。
作為右武侯將軍,在知曉長明軍在長安興兵之時,當下就帶著其麾下從軍營中殺了出來。
不管怎麽說,作為長安的守軍,豈能坐視異國軍隊在長安逞兇?
而他帶著兵馬剛出來,就看到了李景仁及其麾下和長安的百姓起了衝突。
大明都知道庇佑自家百姓,他這個長安守軍又如何不知道?
當下就加入了戰場,開始維護自家百姓。
而那些百姓見自家軍隊來了,甚至還有人綽起了家夥事兒下死手。
李景仁他們雖然克製,但前提是自身的安危不受到威脅,見大唐的百姓都開始抄家夥了,他們也不能坐以待斃不是?
而梁建方眼看著自家百姓被欺負了,那也是綽起家夥,就隨大軍殺了過去。
如此一來,李景仁等人就更氣了,對老百姓,老子們還能克製一二,可麵對你們這些家夥,老子們憑什麽克製?
也正是如此,沒多久,雙方就從一開始的衝突,演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戰。
“他奶奶的,這梁建方欺我大明無人,快,速去求援!”交戰沒多久,因為本隻是為了震懾宵小,並沒帶多少人的李景仁頓時就落入了下風,當下便招唿了一句。
很快,本就距離他們並不是很遠的李德獎等人便帶人來馳援。
隨著他們的支援越來越多,梁建方也是有些吃力了,當下也派人迴去帶來了更多的人。
不過一個時辰的功夫,原本小規模的遭遇戰,居然發展成了數千大軍的交戰。
關鍵是,這是在長安城內!
事情發展到這裏,其實都不是最有意思的,最有意思的是,哪怕事態已經嚴重至此,但收到消息的長孫衝和李恪居然都默契的沒有任何反應。
這才是最有意思的。
按理說,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已經很嚴重了。
作為大明使節,大明軍隊在長安和大唐軍隊交手,李二甚至可以認為是大明舉兵伐唐,立馬就有出兵大明的借口了。
而作為臨時監國的李恪,出現這種事情,絕對是他的失職。
結果,這兩位居然都沒有去阻止。
這還不夠扯淡?
此時,東宮,長孫皇後正在她每日雷打不動的鍛煉。
而李泰卻是在一旁將長安市麵上發生的事兒慢慢為其講解。
一直到說完李景仁他們和梁建方在長安城交上手,李泰仔細地看了一眼自己的母後,見其真沒什麽太大的反應,這才問道:“母後,事情都鬧這麽大了,表哥什麽都不做,真的合適麽?”
他所說的表哥自然是長孫衝。
長孫皇後聞言,動作都沒停下來,很是平淡地說道:“這才是最合適的應對之策。”
“嗯?”李泰有些不解。
長孫皇後聞言卻是不答反問:“你可還記得,當年你安業舅舅為何會助李孝常圖謀不軌?”
聽長孫皇後這麽問,李泰也有些恍惚,我們說的是這個問題麽?不過當下還是迴道:“據悉是當年舅舅早年欺壓過母後,怕母後報複,所以這才助李孝常謀逆。”
聽他這麽說,長孫皇後笑了笑,道:“你啊,雖然博覽群書,但說起來,的確是欠缺了點兒政治智慧。
為娘和你那安業舅舅早在武德年間關係便緩和了許多,不敢說好到了什麽程度,但至少沒有仇視的地步,包括兄長也和你安業舅舅時有往來。
甚至就連他的監門將軍都是為娘的幫其謀求來的,他又豈會擔憂為娘的報複?”
這種密辛,他也是第一次聽,當下也是好奇道:“那定是有奸佞傳此謠言,欲要汙娘親的英明。”
“哪兒來什麽奸佞?”聽他這麽說,長孫皇後聽他這麽說,收起了動作,笑道,“這些話,就是娘親傳出去的。”
聽長孫這般說,李泰都愣住了。
“這是為何?”
長孫笑了笑,說道:“因為,你安業舅舅是你阿耶的人,他們是在幫你阿耶複辟啊?
那時候,正是你父皇登基之初,貞觀元年,你阿耶甚至都沒搬出皇宮。
複辟,便是天下人的事兒,但如果僅僅是你安業舅舅擔憂為娘的報複他,那便隻是家事。
所以,看待任何一件事兒,切莫隻看表麵。
就像如今,你看你表哥其實什麽都沒做,但其實他什麽都做了。
因為他不能後退一步,李景仁那些家夥,這會兒和梁建方的大戰,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大明的顏麵。
當然,這也是表麵的東西,更深一層的便是試探。
同樣的,恪兒這會兒其實也是在試探,他想謀奪大位,就必須有軍方的支持。
可如今,大唐的軍隊被你父皇牢牢的握在手中,他又豈會有機會染指。
而這次,梁建方和李景仁他們的交惡,便是他看到的機會。
別看梁建方算不得什麽人物,可他終究是軍方一脈,他如果有了選擇,軍方很多人估計都得重新思量一二。
不過他的打算終究是要落空了。
因為你父皇自始至終就沒想過將皇位傳給他,對於你父皇而言,誰最終繼承他的皇位其實並不重要,隻要能給大唐帶來最大的利益就好。
此番,說到底,也不過是對你兄長的一番考驗罷了。
哪怕是如今長安的局勢,搞不好都有你父皇在其中推波助瀾,別忘了,那可是你父皇。”
不得不說,長孫皇後的政治智慧在曆代皇後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不管是她當年應對長孫安業等人謀逆的一言定調,還是這會兒對李泰的耳提麵命,都彰顯著她不輸任何人的政治智慧。
李泰這會兒其實也懂了,自己母後之所以說這麽多,無非就是讓他斷了對那個位置不切實際的幻想。
長孫皇後說得很清楚,李二無所謂誰繼承他的皇位,他看重的是誰能給大唐帶來切實的利益。
這話其實並沒有毛病。
姑且不說李二作為一個父親合格與否,但作為一個帝王,李二決計是合格的。
所以,站在一個帝王的立場,首先考慮的便是大唐本身的利益,這一點兒也無可指摘。
換句話來說,真就是一點兒毛病都沒。
“娘親說的是。”點了點頭,李泰也就不再言語,從內心深處來說,他還是有些失望的。
因為這已經不是自己母後第一次敲打自己了。
同樣都是兒子,我就這麽不招你待見?
“無妨,索性此番的大戲與我們母子無關,就陪著母後靜靜地坐看雲卷雲舒,豈不美哉?”長孫笑了笑,也沒多言。
她如今努力的活著,就是害怕自己的幾個兒子步李二的後塵。
不過就從如今的情況來看,一切都還在可控範圍之內。
而此時,長安。
無數人都在關注著李景仁和梁建方之間的大戰。
嗯,打到如今,其實已經不單單是他們兩個人的交鋒了,甚至可以說是大唐和大明之間的交鋒。
至於李恪,他也沒閑著,趁著他們大戰的時候,李恪借著大戰的名義,拜訪了不少軍方的大佬。
別看李二帶走了不少人,但軍方大佬太多了……
是的,太多了。
光留在長安的軍方大佬,起碼都有一巴掌之數。
李二南征之所以沒帶他們,倒不是說不信任他們,一來是他帶走的人已經不少了。
二來,這些人也是他刻意留下來的,真要出了不可言之事,長安也有人能站出來,不說力挽狂瀾,至少能給他爭取時間。
你以為他真的會將自己的老巢交給別人?
怎麽可能!
當然,李恪的拜訪終究是無用功,能稱之為軍方大佬的,哪個不是人精?
莫說李二還活著,就算李二這會兒駕崩了,他們也得思量一下李恪是不是大明那位的對手。
反觀長孫衝,他倒是一步沒出東宮,對於市麵上的大戰看都沒去看一眼,隻是吩咐人一直盯著各個衙門和公侯府。
他也想看看,這些家夥,這會兒會怎麽應對又會怎麽選擇。
一直到傍晚的時候,大戰的雙方不得不因為人困馬乏,各自撤去。
為此,也給長安街市上,留下了一片狼藉,和一地的屍骸。
雙方,那是真的沒有留手,除了沒有動用火藥彈和燃燒彈這種容易殃及無辜的大殺器,那也是無所不用其極,雙方都有不小的傷亡。
就連李景仁這些家夥,多多少少都掛了點兒彩。
大戰一起,哪兒有完好無損的。
不過此番最倒黴的,當屬那些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百姓本來跟他們沒關係,結果最後死得恓惶,可能他們自己臨死前都沒明白,怎麽死得就是自己。
而此時,東宮。
迴到東宮的李景仁躺在病榻之上,任由隨行的醫官給他縫合傷口,一邊疼得哇哇叫,一邊還抽著間隙的功夫,嘴硬地說道:“也就是老子不想傷及無辜,要不是這個,老子一人一顆火藥彈,炸都能炸死這群王八蛋……
啊,你輕點兒,這他媽是人肉,不是你練手的死羊……”正說著,因為吃痛,李景仁又叫嚷了一句。
今天早點兒!
明白這個道理的長孫衝這才果斷的選擇了出兵。
一來是他們占著理,但這卻不是他敢出兵最大的底氣。
真正的底氣,是李承乾,是他們的雙重身份,這才是他敢果斷出兵的底氣。
而這也是李恪等人最尷尬的地方。
不管怎麽說,現在的結果,對他們極度不利。
“殿下,不管怎麽說,穩定長安才是如今的當務之急。”李孝恭見李恪猶豫不定,心中也是歎了口氣,這才說道,“長安要是真亂了,陛下縱使會詰問大明,可那時候也晚了不是?”
他也不想長安亂起來,真要如此,對他也沒什麽好處,沒辦法,他也隻能再次提醒了一句。
一旁,楊師道也是點了點頭,說道:“郡王說得在理,如今最關鍵的是穩定長安。”
他其實對穩定長安並沒有什麽意見,畢竟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說一千道一萬,不過是為了打擊李承乾的聲望,這才是他們的根本目的,至於其他的,其實都是順便施為罷了。
既然如今目的達到了,也的確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
而且,隻要長安穩定下來,大明的長明軍也沒理由繼續如此。
說到底,長明軍在長安執法,時間越長越是損害大唐的威嚴。
這要是處理不好,傳到李二耳朵裏,不說李二會如何處置,李恪的能力決計會遭到質疑,這可不是他們想要達到的效果。
“那便如此。”李恪也是點了點頭,這會兒,他其實也有些心亂如麻,他也沒想到,長孫衝這些家夥會這麽瘋。
不過事已至此,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想要對付長孫衝等人,也隻能從長計議。
而在長安市麵上,長明軍出現在了各個地方,有的在工坊外,有的在商鋪門前。
唯一的相同處,估計就是都在和一群百姓對峙。
要說起來,這些人裏麵,最倒黴的便是李景仁。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運氣不好,圍攻他所護佑商鋪的老百姓,那脾氣是暴躁異常,雖然說也有人在其中挑撥,但明顯這些百姓的脾氣更加暴躁一些,或者說更加憤慨一些。
沒多大功夫,雙方就演變成了肢體上的衝突。
該說不說,初唐時期的大唐百姓,那是真的有血性,可能是剛經曆了隋末的亂世,這些百姓是真的血勇。
而李景仁本身脾氣也還算好,一開始都還是好言好語,但最後發現好言好語說不通了,那也是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當然,哪怕到了這會兒,他還是極度克製的。
一直到右武侯將軍,梁建方的出現,事情突然就變得不受任何人控製起來。
梁建方這人呢,雖然其名不揚,但說起來,那也是妥妥的初唐名將,可還是那句話,初唐名將太多了,加上初唐名臣也是一個賽一個的,這他這位初唐名將著實沒排上號……
就這麽說吧,他高低也是封爵郡公,結果在史書上也就寥寥隻言片語。
若是把他放在兩宋,那在史書上高低不得寫個兩三頁?
隻能說,初唐之時,名將的競爭壓力也大!
作為一個將軍,出生在初唐,無疑也是一種悲哀。
但這家夥,雖然其名不揚,可也是個猛人。
作為右武侯將軍,在知曉長明軍在長安興兵之時,當下就帶著其麾下從軍營中殺了出來。
不管怎麽說,作為長安的守軍,豈能坐視異國軍隊在長安逞兇?
而他帶著兵馬剛出來,就看到了李景仁及其麾下和長安的百姓起了衝突。
大明都知道庇佑自家百姓,他這個長安守軍又如何不知道?
當下就加入了戰場,開始維護自家百姓。
而那些百姓見自家軍隊來了,甚至還有人綽起了家夥事兒下死手。
李景仁他們雖然克製,但前提是自身的安危不受到威脅,見大唐的百姓都開始抄家夥了,他們也不能坐以待斃不是?
而梁建方眼看著自家百姓被欺負了,那也是綽起家夥,就隨大軍殺了過去。
如此一來,李景仁等人就更氣了,對老百姓,老子們還能克製一二,可麵對你們這些家夥,老子們憑什麽克製?
也正是如此,沒多久,雙方就從一開始的衝突,演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戰。
“他奶奶的,這梁建方欺我大明無人,快,速去求援!”交戰沒多久,因為本隻是為了震懾宵小,並沒帶多少人的李景仁頓時就落入了下風,當下便招唿了一句。
很快,本就距離他們並不是很遠的李德獎等人便帶人來馳援。
隨著他們的支援越來越多,梁建方也是有些吃力了,當下也派人迴去帶來了更多的人。
不過一個時辰的功夫,原本小規模的遭遇戰,居然發展成了數千大軍的交戰。
關鍵是,這是在長安城內!
事情發展到這裏,其實都不是最有意思的,最有意思的是,哪怕事態已經嚴重至此,但收到消息的長孫衝和李恪居然都默契的沒有任何反應。
這才是最有意思的。
按理說,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已經很嚴重了。
作為大明使節,大明軍隊在長安和大唐軍隊交手,李二甚至可以認為是大明舉兵伐唐,立馬就有出兵大明的借口了。
而作為臨時監國的李恪,出現這種事情,絕對是他的失職。
結果,這兩位居然都沒有去阻止。
這還不夠扯淡?
此時,東宮,長孫皇後正在她每日雷打不動的鍛煉。
而李泰卻是在一旁將長安市麵上發生的事兒慢慢為其講解。
一直到說完李景仁他們和梁建方在長安城交上手,李泰仔細地看了一眼自己的母後,見其真沒什麽太大的反應,這才問道:“母後,事情都鬧這麽大了,表哥什麽都不做,真的合適麽?”
他所說的表哥自然是長孫衝。
長孫皇後聞言,動作都沒停下來,很是平淡地說道:“這才是最合適的應對之策。”
“嗯?”李泰有些不解。
長孫皇後聞言卻是不答反問:“你可還記得,當年你安業舅舅為何會助李孝常圖謀不軌?”
聽長孫皇後這麽問,李泰也有些恍惚,我們說的是這個問題麽?不過當下還是迴道:“據悉是當年舅舅早年欺壓過母後,怕母後報複,所以這才助李孝常謀逆。”
聽他這麽說,長孫皇後笑了笑,道:“你啊,雖然博覽群書,但說起來,的確是欠缺了點兒政治智慧。
為娘和你那安業舅舅早在武德年間關係便緩和了許多,不敢說好到了什麽程度,但至少沒有仇視的地步,包括兄長也和你安業舅舅時有往來。
甚至就連他的監門將軍都是為娘的幫其謀求來的,他又豈會擔憂為娘的報複?”
這種密辛,他也是第一次聽,當下也是好奇道:“那定是有奸佞傳此謠言,欲要汙娘親的英明。”
“哪兒來什麽奸佞?”聽他這麽說,長孫皇後聽他這麽說,收起了動作,笑道,“這些話,就是娘親傳出去的。”
聽長孫這般說,李泰都愣住了。
“這是為何?”
長孫笑了笑,說道:“因為,你安業舅舅是你阿耶的人,他們是在幫你阿耶複辟啊?
那時候,正是你父皇登基之初,貞觀元年,你阿耶甚至都沒搬出皇宮。
複辟,便是天下人的事兒,但如果僅僅是你安業舅舅擔憂為娘的報複他,那便隻是家事。
所以,看待任何一件事兒,切莫隻看表麵。
就像如今,你看你表哥其實什麽都沒做,但其實他什麽都做了。
因為他不能後退一步,李景仁那些家夥,這會兒和梁建方的大戰,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大明的顏麵。
當然,這也是表麵的東西,更深一層的便是試探。
同樣的,恪兒這會兒其實也是在試探,他想謀奪大位,就必須有軍方的支持。
可如今,大唐的軍隊被你父皇牢牢的握在手中,他又豈會有機會染指。
而這次,梁建方和李景仁他們的交惡,便是他看到的機會。
別看梁建方算不得什麽人物,可他終究是軍方一脈,他如果有了選擇,軍方很多人估計都得重新思量一二。
不過他的打算終究是要落空了。
因為你父皇自始至終就沒想過將皇位傳給他,對於你父皇而言,誰最終繼承他的皇位其實並不重要,隻要能給大唐帶來最大的利益就好。
此番,說到底,也不過是對你兄長的一番考驗罷了。
哪怕是如今長安的局勢,搞不好都有你父皇在其中推波助瀾,別忘了,那可是你父皇。”
不得不說,長孫皇後的政治智慧在曆代皇後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不管是她當年應對長孫安業等人謀逆的一言定調,還是這會兒對李泰的耳提麵命,都彰顯著她不輸任何人的政治智慧。
李泰這會兒其實也懂了,自己母後之所以說這麽多,無非就是讓他斷了對那個位置不切實際的幻想。
長孫皇後說得很清楚,李二無所謂誰繼承他的皇位,他看重的是誰能給大唐帶來切實的利益。
這話其實並沒有毛病。
姑且不說李二作為一個父親合格與否,但作為一個帝王,李二決計是合格的。
所以,站在一個帝王的立場,首先考慮的便是大唐本身的利益,這一點兒也無可指摘。
換句話來說,真就是一點兒毛病都沒。
“娘親說的是。”點了點頭,李泰也就不再言語,從內心深處來說,他還是有些失望的。
因為這已經不是自己母後第一次敲打自己了。
同樣都是兒子,我就這麽不招你待見?
“無妨,索性此番的大戲與我們母子無關,就陪著母後靜靜地坐看雲卷雲舒,豈不美哉?”長孫笑了笑,也沒多言。
她如今努力的活著,就是害怕自己的幾個兒子步李二的後塵。
不過就從如今的情況來看,一切都還在可控範圍之內。
而此時,長安。
無數人都在關注著李景仁和梁建方之間的大戰。
嗯,打到如今,其實已經不單單是他們兩個人的交鋒了,甚至可以說是大唐和大明之間的交鋒。
至於李恪,他也沒閑著,趁著他們大戰的時候,李恪借著大戰的名義,拜訪了不少軍方的大佬。
別看李二帶走了不少人,但軍方大佬太多了……
是的,太多了。
光留在長安的軍方大佬,起碼都有一巴掌之數。
李二南征之所以沒帶他們,倒不是說不信任他們,一來是他帶走的人已經不少了。
二來,這些人也是他刻意留下來的,真要出了不可言之事,長安也有人能站出來,不說力挽狂瀾,至少能給他爭取時間。
你以為他真的會將自己的老巢交給別人?
怎麽可能!
當然,李恪的拜訪終究是無用功,能稱之為軍方大佬的,哪個不是人精?
莫說李二還活著,就算李二這會兒駕崩了,他們也得思量一下李恪是不是大明那位的對手。
反觀長孫衝,他倒是一步沒出東宮,對於市麵上的大戰看都沒去看一眼,隻是吩咐人一直盯著各個衙門和公侯府。
他也想看看,這些家夥,這會兒會怎麽應對又會怎麽選擇。
一直到傍晚的時候,大戰的雙方不得不因為人困馬乏,各自撤去。
為此,也給長安街市上,留下了一片狼藉,和一地的屍骸。
雙方,那是真的沒有留手,除了沒有動用火藥彈和燃燒彈這種容易殃及無辜的大殺器,那也是無所不用其極,雙方都有不小的傷亡。
就連李景仁這些家夥,多多少少都掛了點兒彩。
大戰一起,哪兒有完好無損的。
不過此番最倒黴的,當屬那些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百姓本來跟他們沒關係,結果最後死得恓惶,可能他們自己臨死前都沒明白,怎麽死得就是自己。
而此時,東宮。
迴到東宮的李景仁躺在病榻之上,任由隨行的醫官給他縫合傷口,一邊疼得哇哇叫,一邊還抽著間隙的功夫,嘴硬地說道:“也就是老子不想傷及無辜,要不是這個,老子一人一顆火藥彈,炸都能炸死這群王八蛋……
啊,你輕點兒,這他媽是人肉,不是你練手的死羊……”正說著,因為吃痛,李景仁又叫嚷了一句。
今天早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