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裏之外,高州。
當許敬宗的奏章從長安轉到李世民手中的時候,李世民倒是樂了。
“等了這麽久,他們終於幹了一件正確的事。”
對於李二來說,劉樹義出兵大趙王庭是他早有預料的,唯一的遺憾就是拖到了今天,讓他頗為不滿。
大殿之下,長孫無忌也是笑道:“確實是做了一件正確的事兒,不過終究是有些優柔寡斷了,辱我大唐至此,作為邊軍守將,怎能如此坐視我大唐百姓被人辱沒至此?”
長孫無忌自然了解李二,知道李二其實對劉樹義等人的反應是極為不滿的。
若非是李二為了考校李承乾兄弟,這種事兒放在他身上,在得知大趙王庭驅逐大唐之初,李二便會兵出大趙,根本就不會和大趙多言。
李二也是點了點頭,道:“從這方麵來說,這劉樹義的確是有些優柔寡斷,若真是辱了我大唐天威,朕定饒不了他!”
對於李二來說,大唐的臉麵才是最重要的。
“不過這一次,劉樹義倒是把李君羨給坑慘了。”長孫無忌笑道,“李君羨本來不想這麽早站隊的,可劉樹義這麽一折騰,李君羨怕是沒有選擇了。”
說完,長孫無忌也在小心翼翼地看著李二,他也想知道李二對李君羨是個什麽態度。
對於李君羨,他還是很在意的,當初在洮河郡的時候,他和李君羨關係還過得去,如果這個時候能拉他一把,定當是雪中送炭。
李二聞言,意味深長地看了長孫無忌一眼,這才說道:“李君羨乳名叫五娘子是吧?”
一聽李二這麽問,長孫無忌也是迅速在腦海中迴憶,半晌之後,他終於想明白了其中的因由,當即就明白了。
這是因為當年的讖語,李二對李君羨有想法了。
此番沒有將李君羨調迴來估計就是為了借刀殺人。
早在幾年前,太白星屢屢現於白晝,當時便有史官夜觀天象,占卜得出結論,認為這是女皇登基的預兆。
不單單如此,民間又有傳聞,說唐朝三代以後,有女主武王取而代之,竊取李家王朝。
而比較巧合的是,當時的李君羨官職左武衛將軍、封爵武連縣公、封地武安。
如今再一想他乳名五娘子,長孫無忌豈能不明白李二的想法。
當下他便明白了,李君羨此番決計沒有好下場的。
李二這是想借李承乾的手,將有可能對大唐有威脅的李君羨給處理了。
還別說,這種操作還挺高明的。
畢竟李君羨本身而言並無大過,更是在大唐立國之初,李二玄武門之變時,都立下了赫赫戰功的。
如果隻是因為一段讖語就對李君羨動手,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寒人心的。
此番若是能借李承乾的手解決了李君羨,對李二來說,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想明白了這個道理,長孫無忌故作一臉疑惑地說道:“是嗎?想那李君羨也是一員猛將,如此乳名倒甚是讓人意外。”
他自然不會表現出早就知曉的樣子來,這種政治智慧他還是有的。
“是啊,堂堂好男兒,居然有如此乳名?朕初聽聞之時,也是頗為以為。”李二笑了笑,倒也沒多說什麽。
而長孫無忌聞言,也是明白了,李二這是不想在李君羨這人身上多費嘴舌,他自然也就不再提這茬兒。
當下,長孫無忌便轉移了話題,問道:“此番,劉樹義他們雖然出兵了,不過從許敬宗的奏章來看,大明的澆河軍叛出了大明,輔佐慕容順重建吐穀渾。
劉樹義麾下不過七個折衝府,就他們的兵力,怕是頂不住啊。”
他這話倒也不假。
洮河郡的兵力的確隻有這樣,若是劉樹義換做尉遲敬德,倒也有得一拚,畢竟尉遲敬德的個人能力不是劉樹義可以比擬的。
加之尉遲敬德在軍中的威信更不是劉樹義能比擬的。
李二聞言,也是點了點頭,道:“確實,相比其父,劉樹義的確相差甚遠,而洮河郡的兵力也決計不是澆河軍的對手,是該給他們想想辦法了。”
對於劉樹義的能力,李二還是有很清晰的認識,真要是有大才,他早就將此人提拔起來了。
豈會放任至今?
就像馬周,雖然出身不高,但真的有能力,李二又豈會讓其無事可做?
“聽聞鄖國公如今也算是開枝散葉了,有假子五百,當真是光耀門楣了啊。”就在這時,李二突然說了這麽一句。
長孫無忌都聽傻眼了,這突然提到張亮是個什麽意思?
此番南下,李二也並沒有將張亮帶來,這突然提及此人,莫不是李二對張亮也有什麽想法了?
就在他疑惑的時候,李二卻是笑道:“如此家大業大的,朕都擔心他的俸祿養不起偌大的國公府了。
真要是鬧出鄖國公府因為子嗣太多,養不起的笑話來,朕臉上也無光啊。
這樣,下旨,任命鄖國公隴右道行軍大總管,讓其即刻上任,不管怎麽說,多一個職位也多一份俸祿不是?”
聽李二這麽說,長孫無忌的冷汗都流下來了。
他到現在才明白,李二為什麽放任李恪和李承乾的的爭鋒了,感情這是在借此清洗朝堂上一些不安因素了。
一個國公,假子五百,你張亮想幹嘛?
不過作為開國功臣,李二也不願意無憑無據的就對張亮下手,這下好了,將你丟到隴佑那個大漩渦之中去,作為隴佑的行軍大總管,大唐軍隊若是丟人了,那自然是有辦法拿捏你。
可若是你想捍衛大唐的榮耀,那必然會直麵李承乾的大軍,李承乾自然會想辦法解決你。
感情,他啥都沒做,這些不利於朝堂上的家夥,就都被他潛移默化的解決了。
還沒落得一個殘害忠良的名聲。
到了這一步,他也不得不服氣。
李二的手段,可比他要高明多了。
“陛下所言甚是,老臣這就擬旨。”長孫無忌當下也是笑道,“有鄖國公這個開國名將坐鎮隴佑,當是無懈可擊才是。”
說這話的時候,長孫無忌深感伴君如伴虎,但他和張亮又沒什麽交情,別說沒有交情,就算有,他也不會說什麽。
說到底,這些家夥的死活,跟他有什麽關係?
之前他還想拉李君羨一把,結果見李二是鐵了心要坑殺李君羨,他不也是屁都沒放一個?
這就是政治,政治從不講人情,隻講利益。
而此時,大趙王廷。
首戰失利的李君羨,這會兒正在被劉樹義斥責。
無他,萬俟璞的夜襲,讓李君羨軍中的火藥彈悉數被毀,這可比燒了他們的糧庫更讓人無奈。
畢竟糧食這個東西,他們暫且不缺,士族正在通過各個渠道將大量的糧食運送至洮河郡,加之這些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大唐還真不缺糧食。
可他們偏偏就缺火藥。
這玩意兒的配給,那都是有量的。
就像治下的折衝府,那是一絲都沒,洮河郡的火藥彈幾乎都在劉樹義直屬的大軍手上,結果被李君羨一戰給敗完了,怎能不讓他動怒?
李君羨也沒狡辯,這有什麽好狡辯的?
錯了就是錯了,這是事實。
“這是末將的失誤,不管將軍如何處置,末將絕無怨言,哪怕是就地革職,下獄待參,末將也欣然接受。”李君羨倒是很光棍,這對他來說,其實並不是什麽壞事兒。
如果能因此從這個漩渦中抽身出來,他是真的樂意。
可劉樹義聽到他這話,氣不打一處來,突然說道:“李將軍莫不是故意為之?若非李將軍突然率領大軍夜襲,萬俟璞怎能找準時機火燒大營?”
這一瞬間,他真是這麽想的。
太巧了。
若是李君羨沒有夜襲,隻要大軍在營,哪怕是萬俟璞夜襲,最多也就是人員上的傷亡,有大軍在營,還能讓萬俟璞火燒了大營,然後引爆了火藥庫,那就出鬼了。
關鍵是,火藥庫本身是不應該全部在大營裏的,而是大戰之初,李君羨特意將其帶來的,說是大明軍械之利,無火藥之威,難以抗衡。
當時劉樹義也覺得言之有理,便也就點頭同意了。
但誰知道,沒多久就傳來了萬俟璞夜襲大營,火藥庫被端了的消息。
那一刻,劉樹義是怎麽都想不明白,李君羨沒道理夜襲敵營啊!
他又不是李恪的人,沒道理這麽賣命才是。
聽到劉樹義這話,李君羨頓時勃然大怒,當即就怒了:“將軍可以斥責末將無能,但如此汙蔑末將是何道理?
末將中了敵寇的奸計,這不假,可說末將故意為之,還請將軍說明白!”
他本身就不懼劉樹義。
除了在官職上,他略有不足以外,劉樹義還真沒法跟他比?
再說了,劉樹義不過是占了他爹的便宜,他自己又有多大個本事,能與其相比?
劉樹義這會兒倒也不慌,想了想,這才一臉歉意地說道:“是本將軍失言了,還望李將軍勿怪,說到底,也是因為此番的失利,對我大唐的影響太大了。”
聽他這麽說,李君羨倒是有些愣神,他沒想到劉樹義這麽好說話。
不過劉樹義的下一句話,就讓他傻眼了。
“不過如今大戰在即,李將軍的此番失利,倒是讓我大唐喪失了最好的戰機,至於追責,那是朝廷,是陛下的事兒。”劉樹義笑意盈盈地說道,“加之如今正是用人之際,還請李將軍以大局為重。
而且,此番失利,作為洮河郡行軍總管,本將軍有不可推脫的責任,李將軍也切莫掛懷。”
簡而言之,他打算把這事兒掀過去。
不管李君羨是不是故意的,他都不打算追究,說到底,這一戰,李君羨躲不了。
這讓李君羨頗為失望,他是想從這個漩渦中抽身,結果劉樹義壓根就不幹,作為軍人他卻是沒有任何拒絕的權利。
而與此同時。
大唐,崔盧鄭王這些士族也逐漸開始發力了。
他們利用自己龐大的勢力,開始將大趙王廷驅逐大唐一事大書特書,甚至添油加醋,說什麽在大趙,那些軍人根本就不把唐人當人,肆意的掠奪他們的財富,謀害他們的性命。
一時間,這個消息傳遍了大唐。
無數人談及大趙王廷,無不是談之色變。
更有無數讀書人,通過各種渠道,要求朝廷出兵。
當然,他們不知道,大唐其實已經出兵了。
不過,這都不是士家的真實原因,就在這事兒已經傳得沸沸揚揚的時候,又有一個消息傳了出來。
“你們聽說了沒?在大趙王廷行兇的那些家夥,都是大明的軍人,聽說還是那支當年一戰成名的怨軍。”長安街頭上,有人小聲地議論了起來。
“你這消息都過時了吧?”有人說道,“我家表兄的老丈人的連襟的大外甥的姑父就在大趙王廷做生意,聽他說,在大趙王廷行兇的何止是大明的怨軍,還是怨軍的萬俟璞?”
見眾人好似不知道萬俟璞這人,那人又說道,“就是當年代表大明出使大唐的那個怨軍將領,還和蘇定方大將軍大戰過一場。”
“好家夥,居然是他?”一聽到這話,眾人當即一愣,“這大明不是商賈的天堂麽?而且大明明王還是我大唐太子,豈能如此戕害我唐人?”
“這你就不懂了吧?”有人立馬接茬兒道,“大明王廷如今已經是一個不弱於我大唐的國家了,人家哪兒還看得上我大唐,加之其治下幾乎九成都是異族人,我們那個太子啊,迴不來了。”
“怎麽就迴不來了?”有人不解道。
“那位麾下,可都是異族人,漢人臣子就沒幾個,屆時那位迴來,滿朝堂都是異族人,你願意啊?”
聽他這麽說,眾人也是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雖然他們頭上一直都有一些官老爺,可如果這些官老爺是唐人,他們還是能接受的,偶爾有那麽一兩個異族老爺,也不是不可以。
可若是這些異族的老爺比太多了,那他們可就不願意了。
當然,這不過是輿論的引導罷了。
該說不說,輿論戰這個東西,曆史太過於悠久了一些,在華夏幾年前的文明中,更是屢見不鮮。
隻能說,古人落後的從來都隻是科技,但是在智慧層麵,古人從未落下過。
當許敬宗的奏章從長安轉到李世民手中的時候,李世民倒是樂了。
“等了這麽久,他們終於幹了一件正確的事。”
對於李二來說,劉樹義出兵大趙王庭是他早有預料的,唯一的遺憾就是拖到了今天,讓他頗為不滿。
大殿之下,長孫無忌也是笑道:“確實是做了一件正確的事兒,不過終究是有些優柔寡斷了,辱我大唐至此,作為邊軍守將,怎能如此坐視我大唐百姓被人辱沒至此?”
長孫無忌自然了解李二,知道李二其實對劉樹義等人的反應是極為不滿的。
若非是李二為了考校李承乾兄弟,這種事兒放在他身上,在得知大趙王庭驅逐大唐之初,李二便會兵出大趙,根本就不會和大趙多言。
李二也是點了點頭,道:“從這方麵來說,這劉樹義的確是有些優柔寡斷,若真是辱了我大唐天威,朕定饒不了他!”
對於李二來說,大唐的臉麵才是最重要的。
“不過這一次,劉樹義倒是把李君羨給坑慘了。”長孫無忌笑道,“李君羨本來不想這麽早站隊的,可劉樹義這麽一折騰,李君羨怕是沒有選擇了。”
說完,長孫無忌也在小心翼翼地看著李二,他也想知道李二對李君羨是個什麽態度。
對於李君羨,他還是很在意的,當初在洮河郡的時候,他和李君羨關係還過得去,如果這個時候能拉他一把,定當是雪中送炭。
李二聞言,意味深長地看了長孫無忌一眼,這才說道:“李君羨乳名叫五娘子是吧?”
一聽李二這麽問,長孫無忌也是迅速在腦海中迴憶,半晌之後,他終於想明白了其中的因由,當即就明白了。
這是因為當年的讖語,李二對李君羨有想法了。
此番沒有將李君羨調迴來估計就是為了借刀殺人。
早在幾年前,太白星屢屢現於白晝,當時便有史官夜觀天象,占卜得出結論,認為這是女皇登基的預兆。
不單單如此,民間又有傳聞,說唐朝三代以後,有女主武王取而代之,竊取李家王朝。
而比較巧合的是,當時的李君羨官職左武衛將軍、封爵武連縣公、封地武安。
如今再一想他乳名五娘子,長孫無忌豈能不明白李二的想法。
當下他便明白了,李君羨此番決計沒有好下場的。
李二這是想借李承乾的手,將有可能對大唐有威脅的李君羨給處理了。
還別說,這種操作還挺高明的。
畢竟李君羨本身而言並無大過,更是在大唐立國之初,李二玄武門之變時,都立下了赫赫戰功的。
如果隻是因為一段讖語就對李君羨動手,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寒人心的。
此番若是能借李承乾的手解決了李君羨,對李二來說,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想明白了這個道理,長孫無忌故作一臉疑惑地說道:“是嗎?想那李君羨也是一員猛將,如此乳名倒甚是讓人意外。”
他自然不會表現出早就知曉的樣子來,這種政治智慧他還是有的。
“是啊,堂堂好男兒,居然有如此乳名?朕初聽聞之時,也是頗為以為。”李二笑了笑,倒也沒多說什麽。
而長孫無忌聞言,也是明白了,李二這是不想在李君羨這人身上多費嘴舌,他自然也就不再提這茬兒。
當下,長孫無忌便轉移了話題,問道:“此番,劉樹義他們雖然出兵了,不過從許敬宗的奏章來看,大明的澆河軍叛出了大明,輔佐慕容順重建吐穀渾。
劉樹義麾下不過七個折衝府,就他們的兵力,怕是頂不住啊。”
他這話倒也不假。
洮河郡的兵力的確隻有這樣,若是劉樹義換做尉遲敬德,倒也有得一拚,畢竟尉遲敬德的個人能力不是劉樹義可以比擬的。
加之尉遲敬德在軍中的威信更不是劉樹義能比擬的。
李二聞言,也是點了點頭,道:“確實,相比其父,劉樹義的確相差甚遠,而洮河郡的兵力也決計不是澆河軍的對手,是該給他們想想辦法了。”
對於劉樹義的能力,李二還是有很清晰的認識,真要是有大才,他早就將此人提拔起來了。
豈會放任至今?
就像馬周,雖然出身不高,但真的有能力,李二又豈會讓其無事可做?
“聽聞鄖國公如今也算是開枝散葉了,有假子五百,當真是光耀門楣了啊。”就在這時,李二突然說了這麽一句。
長孫無忌都聽傻眼了,這突然提到張亮是個什麽意思?
此番南下,李二也並沒有將張亮帶來,這突然提及此人,莫不是李二對張亮也有什麽想法了?
就在他疑惑的時候,李二卻是笑道:“如此家大業大的,朕都擔心他的俸祿養不起偌大的國公府了。
真要是鬧出鄖國公府因為子嗣太多,養不起的笑話來,朕臉上也無光啊。
這樣,下旨,任命鄖國公隴右道行軍大總管,讓其即刻上任,不管怎麽說,多一個職位也多一份俸祿不是?”
聽李二這麽說,長孫無忌的冷汗都流下來了。
他到現在才明白,李二為什麽放任李恪和李承乾的的爭鋒了,感情這是在借此清洗朝堂上一些不安因素了。
一個國公,假子五百,你張亮想幹嘛?
不過作為開國功臣,李二也不願意無憑無據的就對張亮下手,這下好了,將你丟到隴佑那個大漩渦之中去,作為隴佑的行軍大總管,大唐軍隊若是丟人了,那自然是有辦法拿捏你。
可若是你想捍衛大唐的榮耀,那必然會直麵李承乾的大軍,李承乾自然會想辦法解決你。
感情,他啥都沒做,這些不利於朝堂上的家夥,就都被他潛移默化的解決了。
還沒落得一個殘害忠良的名聲。
到了這一步,他也不得不服氣。
李二的手段,可比他要高明多了。
“陛下所言甚是,老臣這就擬旨。”長孫無忌當下也是笑道,“有鄖國公這個開國名將坐鎮隴佑,當是無懈可擊才是。”
說這話的時候,長孫無忌深感伴君如伴虎,但他和張亮又沒什麽交情,別說沒有交情,就算有,他也不會說什麽。
說到底,這些家夥的死活,跟他有什麽關係?
之前他還想拉李君羨一把,結果見李二是鐵了心要坑殺李君羨,他不也是屁都沒放一個?
這就是政治,政治從不講人情,隻講利益。
而此時,大趙王廷。
首戰失利的李君羨,這會兒正在被劉樹義斥責。
無他,萬俟璞的夜襲,讓李君羨軍中的火藥彈悉數被毀,這可比燒了他們的糧庫更讓人無奈。
畢竟糧食這個東西,他們暫且不缺,士族正在通過各個渠道將大量的糧食運送至洮河郡,加之這些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大唐還真不缺糧食。
可他們偏偏就缺火藥。
這玩意兒的配給,那都是有量的。
就像治下的折衝府,那是一絲都沒,洮河郡的火藥彈幾乎都在劉樹義直屬的大軍手上,結果被李君羨一戰給敗完了,怎能不讓他動怒?
李君羨也沒狡辯,這有什麽好狡辯的?
錯了就是錯了,這是事實。
“這是末將的失誤,不管將軍如何處置,末將絕無怨言,哪怕是就地革職,下獄待參,末將也欣然接受。”李君羨倒是很光棍,這對他來說,其實並不是什麽壞事兒。
如果能因此從這個漩渦中抽身出來,他是真的樂意。
可劉樹義聽到他這話,氣不打一處來,突然說道:“李將軍莫不是故意為之?若非李將軍突然率領大軍夜襲,萬俟璞怎能找準時機火燒大營?”
這一瞬間,他真是這麽想的。
太巧了。
若是李君羨沒有夜襲,隻要大軍在營,哪怕是萬俟璞夜襲,最多也就是人員上的傷亡,有大軍在營,還能讓萬俟璞火燒了大營,然後引爆了火藥庫,那就出鬼了。
關鍵是,火藥庫本身是不應該全部在大營裏的,而是大戰之初,李君羨特意將其帶來的,說是大明軍械之利,無火藥之威,難以抗衡。
當時劉樹義也覺得言之有理,便也就點頭同意了。
但誰知道,沒多久就傳來了萬俟璞夜襲大營,火藥庫被端了的消息。
那一刻,劉樹義是怎麽都想不明白,李君羨沒道理夜襲敵營啊!
他又不是李恪的人,沒道理這麽賣命才是。
聽到劉樹義這話,李君羨頓時勃然大怒,當即就怒了:“將軍可以斥責末將無能,但如此汙蔑末將是何道理?
末將中了敵寇的奸計,這不假,可說末將故意為之,還請將軍說明白!”
他本身就不懼劉樹義。
除了在官職上,他略有不足以外,劉樹義還真沒法跟他比?
再說了,劉樹義不過是占了他爹的便宜,他自己又有多大個本事,能與其相比?
劉樹義這會兒倒也不慌,想了想,這才一臉歉意地說道:“是本將軍失言了,還望李將軍勿怪,說到底,也是因為此番的失利,對我大唐的影響太大了。”
聽他這麽說,李君羨倒是有些愣神,他沒想到劉樹義這麽好說話。
不過劉樹義的下一句話,就讓他傻眼了。
“不過如今大戰在即,李將軍的此番失利,倒是讓我大唐喪失了最好的戰機,至於追責,那是朝廷,是陛下的事兒。”劉樹義笑意盈盈地說道,“加之如今正是用人之際,還請李將軍以大局為重。
而且,此番失利,作為洮河郡行軍總管,本將軍有不可推脫的責任,李將軍也切莫掛懷。”
簡而言之,他打算把這事兒掀過去。
不管李君羨是不是故意的,他都不打算追究,說到底,這一戰,李君羨躲不了。
這讓李君羨頗為失望,他是想從這個漩渦中抽身,結果劉樹義壓根就不幹,作為軍人他卻是沒有任何拒絕的權利。
而與此同時。
大唐,崔盧鄭王這些士族也逐漸開始發力了。
他們利用自己龐大的勢力,開始將大趙王廷驅逐大唐一事大書特書,甚至添油加醋,說什麽在大趙,那些軍人根本就不把唐人當人,肆意的掠奪他們的財富,謀害他們的性命。
一時間,這個消息傳遍了大唐。
無數人談及大趙王廷,無不是談之色變。
更有無數讀書人,通過各種渠道,要求朝廷出兵。
當然,他們不知道,大唐其實已經出兵了。
不過,這都不是士家的真實原因,就在這事兒已經傳得沸沸揚揚的時候,又有一個消息傳了出來。
“你們聽說了沒?在大趙王廷行兇的那些家夥,都是大明的軍人,聽說還是那支當年一戰成名的怨軍。”長安街頭上,有人小聲地議論了起來。
“你這消息都過時了吧?”有人說道,“我家表兄的老丈人的連襟的大外甥的姑父就在大趙王廷做生意,聽他說,在大趙王廷行兇的何止是大明的怨軍,還是怨軍的萬俟璞?”
見眾人好似不知道萬俟璞這人,那人又說道,“就是當年代表大明出使大唐的那個怨軍將領,還和蘇定方大將軍大戰過一場。”
“好家夥,居然是他?”一聽到這話,眾人當即一愣,“這大明不是商賈的天堂麽?而且大明明王還是我大唐太子,豈能如此戕害我唐人?”
“這你就不懂了吧?”有人立馬接茬兒道,“大明王廷如今已經是一個不弱於我大唐的國家了,人家哪兒還看得上我大唐,加之其治下幾乎九成都是異族人,我們那個太子啊,迴不來了。”
“怎麽就迴不來了?”有人不解道。
“那位麾下,可都是異族人,漢人臣子就沒幾個,屆時那位迴來,滿朝堂都是異族人,你願意啊?”
聽他這麽說,眾人也是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雖然他們頭上一直都有一些官老爺,可如果這些官老爺是唐人,他們還是能接受的,偶爾有那麽一兩個異族老爺,也不是不可以。
可若是這些異族的老爺比太多了,那他們可就不願意了。
當然,這不過是輿論的引導罷了。
該說不說,輿論戰這個東西,曆史太過於悠久了一些,在華夏幾年前的文明中,更是屢見不鮮。
隻能說,古人落後的從來都隻是科技,但是在智慧層麵,古人從未落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