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恪會有什麽反應,李二不在乎,之所以一直都有關注,也不過是因為帝王都有的近乎病態的控製欲罷了。
他的子嗣如此之多,死個一個兩個的,可能會傷心一陣,但也真就隻是一陣罷了。
相較於他,長孫無忌這些家夥其實更加關注長安還有大明的動態。
別看他們現在是堅定的忠君派,可那邊的勝負影響著大唐未來的走向,他們豈能不重視?
“齊國公,此番陛下南征,幾乎抽空了半個朝堂,長安那邊留下的幾乎都是蜀王一係的官員,真的不會出事兒麽?”長孫無忌的臨時公廨中,褚遂良一臉好奇地問道。
他倒不是擔憂,畢竟長孫無忌這些數得上號的聰明人都沒說什麽,那就說明此事無礙,可作為一個臣子,他又怎麽會願意對此一無所知?
長孫無忌哪裏不懂他的意思,當即也是笑道:“無礙,你沒見此番南征,那些皇室宗親陛下都留在長安了麽?
李孝恭、李道宗這些家夥留在長安就是為了製衡蜀王的,更重要的是皇後也在長安。
而且,在北邊還有郭孝恪和程咬金兩個老匹夫,如今北邊靖綏,你不會以為他們防著的真的是北方吧?
真要說起來,陛下還是偏心那位,或者說更想解決士族的問題。”
“陛下對士族已經厭惡至此了?”褚遂良有些意外。
長孫無忌搖了搖頭,道:“倒也不是厭惡士族,說起來,你我都是士族出生,朝堂上絕大多數的官員也是,就目前來看,朝堂上非士族出身,又能叫得出名字的也就馬周、孫伏枷這寥寥幾人,伱見陛下厭惡這些人了麽?
陛下厭惡的不過是一成不變的朝堂,是士家大族近乎壟斷的官場,是下不了鄉的皇權。
要怪就隻能怪他們太龐大,也太自傲了。
貞觀六年陛下命韋挺、芩文本、令狐德棻編撰的氏族誌還有印象麽?
他們怎麽敢啊!
居然將崔民幹列為一等!
這便是他們的取死之道……”
負責氏族誌的還有高士廉,不過這是他舅舅,為尊者諱,他倒是沒提起。
“確實是作死。”褚遂良聞言也點了點頭。
他其實聽明白了,自家這位陛下想要的可能比這更多。
而這一切,可能都是受了李承乾的影響。
李承乾在大明大搞一言堂,這讓李二羨慕得。
憑什麽自己兒子都能做到,他這個做老子的反而處處受限?
“那這麽說來的話,魏征其實是幫陛下解決了後顧之憂?”褚遂良突然說道。
長孫無忌搖了搖頭道:“這就不好說了,對於魏征,說實話,老夫也看不透了。
你說他是為了捅破這層窗戶紙,給蜀王施壓,讓其不敢妄動吧,也說得過去。
可問題是,到了這時候,是蜀王喊停就能停下來的麽?
不過這就是魏征的生存之道,作為隱太子嫡係,他要是不做個諍臣,和陛下上演一出相得益彰的戲碼來,他憑什麽矗立於朝堂之上?
說到底,什麽犯顏直諫,什麽虛心納諫,都隻是各取所需罷了。”
對於魏征,不管後世怎麽評價,他們這些人自有一套評價標準,更何況他們和魏征還曾是敵對陣營。
李二需要魏征,他們可不需要。
“也就是說,這是陛下和魏征的默契,合起來給我們演了一出戲?”褚遂良也是一臉無奈地歎息了一聲。
魏征啊,早年他不是沒崇拜過這位錚錚鐵骨,可隨著在官場上摸爬滾打的日子長了,他的心態也變了。
“魏征這人,不好說。”長孫無忌搖了搖頭,道,“有些時候老夫也覺得他就是一個投機謀存的佞臣,但有些時候又覺得他是一個心懷大唐而非皇權的諍臣,這麽多年過去,對於此人,老夫也是愈發地看不透了。
但要說此番他沒料到自己的結局,老夫是不信的。
能在那場大變革之後還活下來,並且身居高位的人,豈會是一個官場白癡?”
對於魏征,長孫無忌是真地看不透了,不過好在於大局無礙,他也就不想再去琢磨此人,沒有意義,因為琢磨人是最累人的一件事兒。
……
行宮之中,李二倒是沒理會這些事宜,這會兒,他正看著孫思邈在忙碌著。
南征,最大的問題不是別的,而是南邊的瘴氣,而整個大唐,能解決這個問題的人,他思來想去隻有孫思邈一人。
當然,要讓孫思邈隨軍出征,他也是下了功夫的。
指望孫思邈當個軍醫,孫思邈肯定不會答應,倒不是說職位低微,主要是他認為醫術是為了懸壺濟世,而非其他。
最後李二隻得以瘴氣傷人甚久,還需孫思邈挽救黎民,孫思邈這才答應同行。
這會兒,孫思邈正在和高州的一眾郎中討論何為瘴氣。
了解瘴氣的,自然是高州本地郎中為甚。
“老道早年也來過嶺南,當時就聽人說,這瘴氣有兩種。
一種是有形的,一種是無形的。
有形的瘴如雲霞,如濃霧。無形的瘴或腥風四射,或異香襲人,實則都是瘴氣。
還有一種,初起的時候,但見叢林灌林之內燦燦然作金光,忽而從半空墜下來,小如彈丸漸漸飄散,大如車輪忽然迸裂,非虹非霞,五色遍野,香氣逼人。
人受著這股氣味,立刻就病,叫作瘴母,是最可怕的。
有些地方瘴氣氤氳,清早起來,咫尺之間人不相見,一定要到日中光景,霧散日來,方才能辨別物件,山中尤其厲害。
所以當地百姓曉起行路,必須飽食;或飲酒幾杯,方可抵抗瘴氣,否則觸之,定然生病。
是以當地百姓,縱使夏天甚熱,揮汗如雨,但是百姓終不敢解開衣裳,當風取涼,夜間就臥,必定密閉門戶,這些都是為防有瘴氣侵入的緣故。
早年鮑照在苦熱行中所言‘瘴氣晝熏體,菵露夜沾衣’。
如此種種,老道認為,所謂瘴氣,當是溫病,也是傷寒的一種。”
“孫道長言之有理。”聽孫思邈說完,高州本地一郎中當即說道,“這些年來,我們也是如此治愈的患者,常以《傷寒論》中的白虎湯、承氣湯為患者調養,但收效甚微。”
李二見眾人討論得正在緊要關頭,當下也就轉身離去,生怕打擾了這些人。
既然早就有了南征的想法,李二自然不會幹臨時抱佛腳的事兒,對於瘴氣,他早就有了解決之法,隻是也不完美,這才讓孫思邈一道同行,就看看他有沒有更完美的方法。
說到底,作為大唐的皇帝,對於百姓,他還是負責的。
當然,更重要的是,有孫思邈同行,他和他的一眾臣子也能在安全上更有保障一些不是?
“陛下,戎州都督府大都督、樊國公、段誌玄求見。”就在這時,有內侍來報。
李二聞言一喜,當即笑道:“宣。”
早在幾年前,李二便將段誌玄改遷至戎州都督府,可以說,第一個知曉李二定會南征的便是段誌玄。
不多時,四十出頭,正值壯年的段誌玄大步流星的便走了進來。
“老臣參見陛下。”
“愛卿免禮。”李二一臉笑意盈盈地說著,甚至還走過去扶了一把段誌玄。
段誌玄當即就是一臉受寵若驚的模樣,嘴上連連說道:“折煞老臣……”
李二倒是沒在意這些,當下笑道:“這幾年辛苦愛卿了。”
“為陛下盡忠,乃老臣的責任,何來辛苦一說?”段誌玄也是笑道,“而且,天下都督府何其多?官拜大都督的又有幾人?這可是老臣莫大的榮耀!”
“哈哈……”李二聞言,也是大笑道,“你這大都督,那是實至名歸,真就一個大字了得!”
段誌玄聞言,也是笑道:“那是自然,戎州都督府,下轄羈縻州五十有八,老臣要是想將下轄羈縻州巡視一番,一年都不夠用。”
他這話還真沒開玩笑。
後世人常言雲貴川渝乃西南f4,那是一家人。
這話放在段誌玄這兒,還真就沒啥毛病,因為的他的戎州都督府下轄的五十八個羈縻州就分布在雲貴川!
而宜賓也正是因此被稱之為西南半壁!
當然,段誌玄這迴這麽說,無非是在表功。
李二自然聽懂了,但也不介意。
確實,讓當朝國公治理數十個羈縻州,的確是辛苦人家了,這有什麽好說的?
“如今戎州治理得如何?”李二當即問道。
段誌玄聞言,立馬正經起來,說道:“不負眾望,一切都按照陛下預想的那般在進行,此番陛下南征,我戎州可出五萬僰人大軍,另可再組織十五萬僰人民夫。”
李二滿意地點了點頭,這才問道:“愛卿覺得這些僰人好治理與否?”
“極好治理。”段誌玄當即說道,“老臣一直秘密派人去日月山學習殿下治理異族的手段,基本上沒做什麽太大的改變,完全照搬其對異族的治理理念,但對治下的僰人甚是好用。
不過這也不能說明什麽,僰人終究是異族之中,最為柔弱的一族。
如果換在突厥,高句麗身上,未必就有這麽好用了。”
他當然知道李二的意思。
當年,李二讓他治理戎州之初時,就給過他密旨,讓他效仿大明王廷對異族的處理手法,嚐試一番,看看李承乾的奇跡能否重現。
這一切當然不是為了複刻一個大明王廷,而是為了更好的治理異族。
當時他還不懂,但隨著高句麗滅國,他徹底明白了。
點了點頭,李二說道:“確實不可一概而論,不過這也為我們吸取了寶貴的經驗。”
“要我說,異族,殺了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留著作甚?憑白的浪費糧食。
若是將來我漢家示弱,如今這些異族必然會群起而攻之,留著他們,反而是給後人留下了禍患。
異族嘛,隻有死了的異族,才是最好、最合格、最可愛的異族。”
李二聞言,笑了笑,道:“話是這麽說,如今我們也有能力做到你說的這一切,殺光所有能看到的異族。
但你真以為那樣,我大唐的天下就高枕無憂了麽?”
“外敵都死完了,豈不是高枕無憂?”段誌玄有些疑惑。
“沒有外患必有內憂。”李二搖頭道,“異族,可滅其朝食,但不可滅其種族。原因嘛,有兩個。
一來你將所有異族都滅絕了,那麽漢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從哪裏來體現?
這種優越感,便是民族自信的一部分。
你也時常派人去日月山學習,那你發現沒,在民族自信這方麵,大明是全天下做的最好的。
不管他們以前是什麽民族,但現在,他們所有人都以大明自傲。
這種情況其實再堅持幾代、十幾代人,他們甚至會忘了自己本身是什麽民族,從而形成一個新的民族。
而這種民族自信,就是從其他異族身上體現出來的。
你看他們,先是征服了吐穀渾、又打下了吐蕃、蘇毗、西突厥還有西域數十國。
但他們做過滅絕對方種族的事麽?
一個都沒!
你看看大明那些人中,最自傲的都是哪些人?”
“最自傲的自然是一開始跟隨殿下的那些人,比如趙岩、普西偌、契苾何力這些人。”段誌玄想了想說道。
“然後呢?”李二繼續問道。
“然後是吐穀渾的那些鮮卑人。”
“其次呢?”
“那肯定就是蘇毗了……”說到這裏,段誌玄猛然一驚,道,“這居然還是一條鄙視鏈?先臣服的反而矗立在鄙視鏈的最高層?”
“他們都說高明厲害,其實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高明最厲害的地方在哪裏。”李二搖頭笑道,“你看吧,等高明拿下了五部天竺,哪怕是吐蕃還有西突厥,都會慢慢融合到所謂的大明一係,因為這會兒,他們也有了可以鄙視的人,那就是五部天竺。
甚至,在這五部天竺之間,也會存在鄙視鏈。
其實,這和我大唐何其相似?我唐人看不起高句麗人,看不起西域的胡人,更看不起倭國人,但唯獨看得上大明人。
真要把這些人都滅絕了,我唐人的自信從哪裏來?”
“老臣懂了。”段誌玄聞言,當即道,“這些異族隻能滅其朝食,但不能滅其族群。世上不能隻有我唐人。”
想到這裏,段誌玄的心裏猛然一驚!
那殿下這般行徑,所謀甚大啊!
李二笑而不語,話說到這份兒上,他已經無需多言了。
至於說李承乾在圖謀什麽,他其實不在意,到時候比拚的不過是硬實力罷了。
還是那句話,肉終究是爛在鍋裏的,他其實並不是太過於在意。
有一個強大的對手,總比猛虎下山隻為逮隻野雞要舒服多了。
猛虎的對手,不是熊豹,至少也得是匹狼!
“先去歇息吧。”李二擺了擺手,道,“明日,朕會召集百官商定南征的諸多事宜。”
……
另一邊,洮河郡。
王仁祐灰頭土臉的從大趙王廷迴來了。
一路上,他隻見那些唐人被萬俟璞不講道理的驅逐,膽敢有反抗者,萬俟璞就敢刀兵相向,可他卻是什麽都做不了。
因為趙王說了,這一切已經不是他能做主的了。
“怎麽樣,趙王怎麽說。”杜楚客的府邸中,劉樹義急切地問道。
他本來也是要去的,結果萬俟璞突然殺了過來,他也就半路趕了迴來。
“趙王說,按照當年他和慕容伏允的約定,如今大趙王廷的地界他已經交還給了慕容順。
下令驅逐唐人的便是這慕容順,而慕容順之所以這麽做,隻是為了權利交割之時,不出什麽意外。
換句話說,如今已經不能稱之為大趙王廷了,該稱之為吐穀渾。”
王仁祐也是一臉的無奈,李元景這話,他真沒法反駁,人間甚至拿出了當年他和慕容伏允簽訂的協議。
你讓他怎麽說,勸李元景不認這協議?
且不說他知道這是李元景說的屁話,就算不知道,這也不是他這個飽讀聖賢書的讀書人能堂而皇之說出來的話。
“放他媽的屁!”劉樹義終究是沒忍住,惡狠狠地罵道,“世人誰不知道慕容順就是那位的俘虜,他有屁的能力複國?你要說還給了慕容戈,老子都好想點兒,還給慕容順,那不就是臣服大明了麽?”
“道理是這個道理,大家也都懂。”杜楚客聞言,也是一臉的蛋疼,“可問題是人家這事兒做得沒毛病,有當年的協議為證,又有慕容順為憑,人家要是咬死了這麽說,你有什麽辦法?”
他們突然發現慕容順跟他媽個攪屎棍一樣,什麽惡心人的事兒都有他。
到這會兒,他們有些理解為什麽李承乾一直不殺慕容順了。
這家夥,能力有沒有暫且不論,但拿出來惡心人的本事,還真就是一絕。
“這麽看來,哪怕是權萬紀來了,也不頂屁用。”劉樹義聞言,有些悻悻然。
權萬紀要出使大趙王廷的消息,他們自然是聽說了,之前還覺得這老家夥來了,能起點兒作用,可如今看來,嗬嗬,李元景做不了主,慕容順又是李承乾的傀儡,這玩個屁?
“要不我們暗中殺了慕容順?”杜楚客說道,“老夫算是發現了,此人活著最大的意義就是為了惡心人的!”
“殺慕容順?”劉樹義聞言也是點了點頭,“這樣也好,隻要殺了慕容順,倒是可以順勢推慕容戈來繼承了。”
王仁祐聞言,搖了搖頭,道:“哪兒有那麽容易?老夫迴來的路上便聽說,叔孫海、慕容承君領著澆河軍兵進大趙王廷,擁戴慕容順複國,這會兒慕容順估摸著已經到了澆河軍大營。
你是準備殺進澆河軍大營麽?”
“見他媽的鬼!”劉樹義聞言,大怒道,“誰不知道慕容承君乃慕容孝雋的兒子,慕容孝雋和慕容順什麽關係早就人盡皆知了。
他的兒子擁護慕容順複國,這他媽比老母豬上樹都稀奇!
更不用說,這慕容承君的妹妹慕容婉秋還是大明王妃……”
“左右不過是一個借口罷了,可人家這借口有理有據,你還真找不出錯處來。”王仁祐也是無奈地搖了搖頭,他不知道什麽情況麽?
他知道,可沒辦法啊。
人家這借口,找得那叫一個恰如其分,你能說什麽?
“澆河軍來了?”杜楚客沒關心這些,而是問道,“這消息能確定麽?”
“能確定。”王仁祐點了點頭,道,“就在我迴來的路上,甚至看到澆河軍有支百人隊也參與到了驅逐我唐人的行徑之中,隻是他們比萬俟璞那瘋子要溫和一些,倒都是好言相勸。
老夫還聽了一嘴,說是什麽複國之初,國內動蕩,還請諸位高朋暫且迴避什麽的……
說起來,聽他們這般,老夫雞皮疙瘩都豎起來了,還不如萬俟璞那瘋子直截了當的讓人舒服。”
“看樣子大明已經做好準備,要和我硬碰硬的來上一場了。”杜楚客歎了口氣,道,“等等吧,等權萬紀來了,我們再行商量,此事,定不能善了!否則,我天朝上邦的顏麵都被我們丟完了!”
以後盡量不陰間時間了。嗯,求月票,雙倍額!
(本章完)
他的子嗣如此之多,死個一個兩個的,可能會傷心一陣,但也真就隻是一陣罷了。
相較於他,長孫無忌這些家夥其實更加關注長安還有大明的動態。
別看他們現在是堅定的忠君派,可那邊的勝負影響著大唐未來的走向,他們豈能不重視?
“齊國公,此番陛下南征,幾乎抽空了半個朝堂,長安那邊留下的幾乎都是蜀王一係的官員,真的不會出事兒麽?”長孫無忌的臨時公廨中,褚遂良一臉好奇地問道。
他倒不是擔憂,畢竟長孫無忌這些數得上號的聰明人都沒說什麽,那就說明此事無礙,可作為一個臣子,他又怎麽會願意對此一無所知?
長孫無忌哪裏不懂他的意思,當即也是笑道:“無礙,你沒見此番南征,那些皇室宗親陛下都留在長安了麽?
李孝恭、李道宗這些家夥留在長安就是為了製衡蜀王的,更重要的是皇後也在長安。
而且,在北邊還有郭孝恪和程咬金兩個老匹夫,如今北邊靖綏,你不會以為他們防著的真的是北方吧?
真要說起來,陛下還是偏心那位,或者說更想解決士族的問題。”
“陛下對士族已經厭惡至此了?”褚遂良有些意外。
長孫無忌搖了搖頭,道:“倒也不是厭惡士族,說起來,你我都是士族出生,朝堂上絕大多數的官員也是,就目前來看,朝堂上非士族出身,又能叫得出名字的也就馬周、孫伏枷這寥寥幾人,伱見陛下厭惡這些人了麽?
陛下厭惡的不過是一成不變的朝堂,是士家大族近乎壟斷的官場,是下不了鄉的皇權。
要怪就隻能怪他們太龐大,也太自傲了。
貞觀六年陛下命韋挺、芩文本、令狐德棻編撰的氏族誌還有印象麽?
他們怎麽敢啊!
居然將崔民幹列為一等!
這便是他們的取死之道……”
負責氏族誌的還有高士廉,不過這是他舅舅,為尊者諱,他倒是沒提起。
“確實是作死。”褚遂良聞言也點了點頭。
他其實聽明白了,自家這位陛下想要的可能比這更多。
而這一切,可能都是受了李承乾的影響。
李承乾在大明大搞一言堂,這讓李二羨慕得。
憑什麽自己兒子都能做到,他這個做老子的反而處處受限?
“那這麽說來的話,魏征其實是幫陛下解決了後顧之憂?”褚遂良突然說道。
長孫無忌搖了搖頭道:“這就不好說了,對於魏征,說實話,老夫也看不透了。
你說他是為了捅破這層窗戶紙,給蜀王施壓,讓其不敢妄動吧,也說得過去。
可問題是,到了這時候,是蜀王喊停就能停下來的麽?
不過這就是魏征的生存之道,作為隱太子嫡係,他要是不做個諍臣,和陛下上演一出相得益彰的戲碼來,他憑什麽矗立於朝堂之上?
說到底,什麽犯顏直諫,什麽虛心納諫,都隻是各取所需罷了。”
對於魏征,不管後世怎麽評價,他們這些人自有一套評價標準,更何況他們和魏征還曾是敵對陣營。
李二需要魏征,他們可不需要。
“也就是說,這是陛下和魏征的默契,合起來給我們演了一出戲?”褚遂良也是一臉無奈地歎息了一聲。
魏征啊,早年他不是沒崇拜過這位錚錚鐵骨,可隨著在官場上摸爬滾打的日子長了,他的心態也變了。
“魏征這人,不好說。”長孫無忌搖了搖頭,道,“有些時候老夫也覺得他就是一個投機謀存的佞臣,但有些時候又覺得他是一個心懷大唐而非皇權的諍臣,這麽多年過去,對於此人,老夫也是愈發地看不透了。
但要說此番他沒料到自己的結局,老夫是不信的。
能在那場大變革之後還活下來,並且身居高位的人,豈會是一個官場白癡?”
對於魏征,長孫無忌是真地看不透了,不過好在於大局無礙,他也就不想再去琢磨此人,沒有意義,因為琢磨人是最累人的一件事兒。
……
行宮之中,李二倒是沒理會這些事宜,這會兒,他正看著孫思邈在忙碌著。
南征,最大的問題不是別的,而是南邊的瘴氣,而整個大唐,能解決這個問題的人,他思來想去隻有孫思邈一人。
當然,要讓孫思邈隨軍出征,他也是下了功夫的。
指望孫思邈當個軍醫,孫思邈肯定不會答應,倒不是說職位低微,主要是他認為醫術是為了懸壺濟世,而非其他。
最後李二隻得以瘴氣傷人甚久,還需孫思邈挽救黎民,孫思邈這才答應同行。
這會兒,孫思邈正在和高州的一眾郎中討論何為瘴氣。
了解瘴氣的,自然是高州本地郎中為甚。
“老道早年也來過嶺南,當時就聽人說,這瘴氣有兩種。
一種是有形的,一種是無形的。
有形的瘴如雲霞,如濃霧。無形的瘴或腥風四射,或異香襲人,實則都是瘴氣。
還有一種,初起的時候,但見叢林灌林之內燦燦然作金光,忽而從半空墜下來,小如彈丸漸漸飄散,大如車輪忽然迸裂,非虹非霞,五色遍野,香氣逼人。
人受著這股氣味,立刻就病,叫作瘴母,是最可怕的。
有些地方瘴氣氤氳,清早起來,咫尺之間人不相見,一定要到日中光景,霧散日來,方才能辨別物件,山中尤其厲害。
所以當地百姓曉起行路,必須飽食;或飲酒幾杯,方可抵抗瘴氣,否則觸之,定然生病。
是以當地百姓,縱使夏天甚熱,揮汗如雨,但是百姓終不敢解開衣裳,當風取涼,夜間就臥,必定密閉門戶,這些都是為防有瘴氣侵入的緣故。
早年鮑照在苦熱行中所言‘瘴氣晝熏體,菵露夜沾衣’。
如此種種,老道認為,所謂瘴氣,當是溫病,也是傷寒的一種。”
“孫道長言之有理。”聽孫思邈說完,高州本地一郎中當即說道,“這些年來,我們也是如此治愈的患者,常以《傷寒論》中的白虎湯、承氣湯為患者調養,但收效甚微。”
李二見眾人討論得正在緊要關頭,當下也就轉身離去,生怕打擾了這些人。
既然早就有了南征的想法,李二自然不會幹臨時抱佛腳的事兒,對於瘴氣,他早就有了解決之法,隻是也不完美,這才讓孫思邈一道同行,就看看他有沒有更完美的方法。
說到底,作為大唐的皇帝,對於百姓,他還是負責的。
當然,更重要的是,有孫思邈同行,他和他的一眾臣子也能在安全上更有保障一些不是?
“陛下,戎州都督府大都督、樊國公、段誌玄求見。”就在這時,有內侍來報。
李二聞言一喜,當即笑道:“宣。”
早在幾年前,李二便將段誌玄改遷至戎州都督府,可以說,第一個知曉李二定會南征的便是段誌玄。
不多時,四十出頭,正值壯年的段誌玄大步流星的便走了進來。
“老臣參見陛下。”
“愛卿免禮。”李二一臉笑意盈盈地說著,甚至還走過去扶了一把段誌玄。
段誌玄當即就是一臉受寵若驚的模樣,嘴上連連說道:“折煞老臣……”
李二倒是沒在意這些,當下笑道:“這幾年辛苦愛卿了。”
“為陛下盡忠,乃老臣的責任,何來辛苦一說?”段誌玄也是笑道,“而且,天下都督府何其多?官拜大都督的又有幾人?這可是老臣莫大的榮耀!”
“哈哈……”李二聞言,也是大笑道,“你這大都督,那是實至名歸,真就一個大字了得!”
段誌玄聞言,也是笑道:“那是自然,戎州都督府,下轄羈縻州五十有八,老臣要是想將下轄羈縻州巡視一番,一年都不夠用。”
他這話還真沒開玩笑。
後世人常言雲貴川渝乃西南f4,那是一家人。
這話放在段誌玄這兒,還真就沒啥毛病,因為的他的戎州都督府下轄的五十八個羈縻州就分布在雲貴川!
而宜賓也正是因此被稱之為西南半壁!
當然,段誌玄這迴這麽說,無非是在表功。
李二自然聽懂了,但也不介意。
確實,讓當朝國公治理數十個羈縻州,的確是辛苦人家了,這有什麽好說的?
“如今戎州治理得如何?”李二當即問道。
段誌玄聞言,立馬正經起來,說道:“不負眾望,一切都按照陛下預想的那般在進行,此番陛下南征,我戎州可出五萬僰人大軍,另可再組織十五萬僰人民夫。”
李二滿意地點了點頭,這才問道:“愛卿覺得這些僰人好治理與否?”
“極好治理。”段誌玄當即說道,“老臣一直秘密派人去日月山學習殿下治理異族的手段,基本上沒做什麽太大的改變,完全照搬其對異族的治理理念,但對治下的僰人甚是好用。
不過這也不能說明什麽,僰人終究是異族之中,最為柔弱的一族。
如果換在突厥,高句麗身上,未必就有這麽好用了。”
他當然知道李二的意思。
當年,李二讓他治理戎州之初時,就給過他密旨,讓他效仿大明王廷對異族的處理手法,嚐試一番,看看李承乾的奇跡能否重現。
這一切當然不是為了複刻一個大明王廷,而是為了更好的治理異族。
當時他還不懂,但隨著高句麗滅國,他徹底明白了。
點了點頭,李二說道:“確實不可一概而論,不過這也為我們吸取了寶貴的經驗。”
“要我說,異族,殺了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留著作甚?憑白的浪費糧食。
若是將來我漢家示弱,如今這些異族必然會群起而攻之,留著他們,反而是給後人留下了禍患。
異族嘛,隻有死了的異族,才是最好、最合格、最可愛的異族。”
李二聞言,笑了笑,道:“話是這麽說,如今我們也有能力做到你說的這一切,殺光所有能看到的異族。
但你真以為那樣,我大唐的天下就高枕無憂了麽?”
“外敵都死完了,豈不是高枕無憂?”段誌玄有些疑惑。
“沒有外患必有內憂。”李二搖頭道,“異族,可滅其朝食,但不可滅其種族。原因嘛,有兩個。
一來你將所有異族都滅絕了,那麽漢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從哪裏來體現?
這種優越感,便是民族自信的一部分。
你也時常派人去日月山學習,那你發現沒,在民族自信這方麵,大明是全天下做的最好的。
不管他們以前是什麽民族,但現在,他們所有人都以大明自傲。
這種情況其實再堅持幾代、十幾代人,他們甚至會忘了自己本身是什麽民族,從而形成一個新的民族。
而這種民族自信,就是從其他異族身上體現出來的。
你看他們,先是征服了吐穀渾、又打下了吐蕃、蘇毗、西突厥還有西域數十國。
但他們做過滅絕對方種族的事麽?
一個都沒!
你看看大明那些人中,最自傲的都是哪些人?”
“最自傲的自然是一開始跟隨殿下的那些人,比如趙岩、普西偌、契苾何力這些人。”段誌玄想了想說道。
“然後呢?”李二繼續問道。
“然後是吐穀渾的那些鮮卑人。”
“其次呢?”
“那肯定就是蘇毗了……”說到這裏,段誌玄猛然一驚,道,“這居然還是一條鄙視鏈?先臣服的反而矗立在鄙視鏈的最高層?”
“他們都說高明厲害,其實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高明最厲害的地方在哪裏。”李二搖頭笑道,“你看吧,等高明拿下了五部天竺,哪怕是吐蕃還有西突厥,都會慢慢融合到所謂的大明一係,因為這會兒,他們也有了可以鄙視的人,那就是五部天竺。
甚至,在這五部天竺之間,也會存在鄙視鏈。
其實,這和我大唐何其相似?我唐人看不起高句麗人,看不起西域的胡人,更看不起倭國人,但唯獨看得上大明人。
真要把這些人都滅絕了,我唐人的自信從哪裏來?”
“老臣懂了。”段誌玄聞言,當即道,“這些異族隻能滅其朝食,但不能滅其族群。世上不能隻有我唐人。”
想到這裏,段誌玄的心裏猛然一驚!
那殿下這般行徑,所謀甚大啊!
李二笑而不語,話說到這份兒上,他已經無需多言了。
至於說李承乾在圖謀什麽,他其實不在意,到時候比拚的不過是硬實力罷了。
還是那句話,肉終究是爛在鍋裏的,他其實並不是太過於在意。
有一個強大的對手,總比猛虎下山隻為逮隻野雞要舒服多了。
猛虎的對手,不是熊豹,至少也得是匹狼!
“先去歇息吧。”李二擺了擺手,道,“明日,朕會召集百官商定南征的諸多事宜。”
……
另一邊,洮河郡。
王仁祐灰頭土臉的從大趙王廷迴來了。
一路上,他隻見那些唐人被萬俟璞不講道理的驅逐,膽敢有反抗者,萬俟璞就敢刀兵相向,可他卻是什麽都做不了。
因為趙王說了,這一切已經不是他能做主的了。
“怎麽樣,趙王怎麽說。”杜楚客的府邸中,劉樹義急切地問道。
他本來也是要去的,結果萬俟璞突然殺了過來,他也就半路趕了迴來。
“趙王說,按照當年他和慕容伏允的約定,如今大趙王廷的地界他已經交還給了慕容順。
下令驅逐唐人的便是這慕容順,而慕容順之所以這麽做,隻是為了權利交割之時,不出什麽意外。
換句話說,如今已經不能稱之為大趙王廷了,該稱之為吐穀渾。”
王仁祐也是一臉的無奈,李元景這話,他真沒法反駁,人間甚至拿出了當年他和慕容伏允簽訂的協議。
你讓他怎麽說,勸李元景不認這協議?
且不說他知道這是李元景說的屁話,就算不知道,這也不是他這個飽讀聖賢書的讀書人能堂而皇之說出來的話。
“放他媽的屁!”劉樹義終究是沒忍住,惡狠狠地罵道,“世人誰不知道慕容順就是那位的俘虜,他有屁的能力複國?你要說還給了慕容戈,老子都好想點兒,還給慕容順,那不就是臣服大明了麽?”
“道理是這個道理,大家也都懂。”杜楚客聞言,也是一臉的蛋疼,“可問題是人家這事兒做得沒毛病,有當年的協議為證,又有慕容順為憑,人家要是咬死了這麽說,你有什麽辦法?”
他們突然發現慕容順跟他媽個攪屎棍一樣,什麽惡心人的事兒都有他。
到這會兒,他們有些理解為什麽李承乾一直不殺慕容順了。
這家夥,能力有沒有暫且不論,但拿出來惡心人的本事,還真就是一絕。
“這麽看來,哪怕是權萬紀來了,也不頂屁用。”劉樹義聞言,有些悻悻然。
權萬紀要出使大趙王廷的消息,他們自然是聽說了,之前還覺得這老家夥來了,能起點兒作用,可如今看來,嗬嗬,李元景做不了主,慕容順又是李承乾的傀儡,這玩個屁?
“要不我們暗中殺了慕容順?”杜楚客說道,“老夫算是發現了,此人活著最大的意義就是為了惡心人的!”
“殺慕容順?”劉樹義聞言也是點了點頭,“這樣也好,隻要殺了慕容順,倒是可以順勢推慕容戈來繼承了。”
王仁祐聞言,搖了搖頭,道:“哪兒有那麽容易?老夫迴來的路上便聽說,叔孫海、慕容承君領著澆河軍兵進大趙王廷,擁戴慕容順複國,這會兒慕容順估摸著已經到了澆河軍大營。
你是準備殺進澆河軍大營麽?”
“見他媽的鬼!”劉樹義聞言,大怒道,“誰不知道慕容承君乃慕容孝雋的兒子,慕容孝雋和慕容順什麽關係早就人盡皆知了。
他的兒子擁護慕容順複國,這他媽比老母豬上樹都稀奇!
更不用說,這慕容承君的妹妹慕容婉秋還是大明王妃……”
“左右不過是一個借口罷了,可人家這借口有理有據,你還真找不出錯處來。”王仁祐也是無奈地搖了搖頭,他不知道什麽情況麽?
他知道,可沒辦法啊。
人家這借口,找得那叫一個恰如其分,你能說什麽?
“澆河軍來了?”杜楚客沒關心這些,而是問道,“這消息能確定麽?”
“能確定。”王仁祐點了點頭,道,“就在我迴來的路上,甚至看到澆河軍有支百人隊也參與到了驅逐我唐人的行徑之中,隻是他們比萬俟璞那瘋子要溫和一些,倒都是好言相勸。
老夫還聽了一嘴,說是什麽複國之初,國內動蕩,還請諸位高朋暫且迴避什麽的……
說起來,聽他們這般,老夫雞皮疙瘩都豎起來了,還不如萬俟璞那瘋子直截了當的讓人舒服。”
“看樣子大明已經做好準備,要和我硬碰硬的來上一場了。”杜楚客歎了口氣,道,“等等吧,等權萬紀來了,我們再行商量,此事,定不能善了!否則,我天朝上邦的顏麵都被我們丟完了!”
以後盡量不陰間時間了。嗯,求月票,雙倍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