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的趨勢,總會麵臨各種的問題。


    如今的大明便是如此。


    對內,基本沒有後顧之憂,能向外拓展,也就是天竺了。


    再向西,如今的大明不是說沒能力,而是沒必要。


    更關鍵的是,大唐其實一直虎視眈眈的。


    沒有走到那一步,誰都不敢打包票。


    李二怎麽想的,縱使是李承乾也不敢確定。


    再說了,就李承乾那淺薄的曆史知識也知道,李二其實沒幾年了。


    具體日子他可能記不太清楚,但最多也就十年的光景。


    別看十年很長,兩世為人的他其實明白,時間這個東西,真就轉瞬即逝。


    而且,十年啊,誰知道這十年會發生什麽?


    他要是沒記錯的話,自己這個倒黴的原身,貌似死得比李二都早!


    ……


    另一邊,普西偌的府邸之中。


    從王宮中出來後,他就將眾人帶到了自己府邸。


    雖然平日裏大家表麵上還是比較和睦的,但真要說起來,這些年其實也沒少明爭暗鬥,隻是很默契的將這一切隱藏在背後罷了。


    說起來,他們這些大明的重臣,有些日子沒有這麽私下聚過了。


    “老夫已經讓人安排了晚宴,趁著飯菜還沒上桌,大家閑聊幾句。”普西偌坐在主位之上笑道,“今天的情況,大家也都看到了,殿下的意思大家可能也都明白了,但說起來,這問題,其實是擺在我們麵前的,影響最大的也是我們這些人。”


    跟隨李承乾這麽多年下來,普西偌如今也成熟了許多。


    在一個位置時間長了,很多東西自然而然也就會了。


    坐在他旁邊的契苾何力聞言也是點了點頭,說道:“確實是這麽個道理,今後,大明和大唐一統,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正如殿下所言,大唐不可能放棄大明,如今的大明沃土千裏,誰都不願意割舍。


    但問題是,大唐會如何完成唐明一統?


    如果是平穩過渡,也許大唐的皇帝願意,但大唐的臣子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真要平穩過渡,大唐的那些臣子該如何自處?


    咱們明人不說暗話,老夫知道大家和大唐那邊都有接觸,老夫也不例外,但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必須認清自己的位置。”


    對於契苾何力這話,眾人倒是沒有辯解,有些事兒本來就是放在明麵上的,有什麽好辯解的?


    沒糾結這個問題,伊原峰問道:“按兩位仆射的意思是,大明和大唐的一統不會順利?”


    “怎麽可能順利?”一聽他這話,李勤儉立馬便起身說道,“大家都有自己的訴求,但班子就這麽一套,誰願意被人取而代之?


    真要說起來,如今大唐的那些官員未必就會阻止唐明的一統,他們阻止的,該是我們才是。


    畢竟能給他們造成威脅的不是殿下,是我等大明官員。


    朝堂上的位置就這麽多,到時候到底是由我大明係的官員出任還是由大唐係的官員出任?”


    他這話說得就清晰了許多,正所謂一個蘿卜一個坑。


    位置就那麽多位置,但盯著那些位置的人可不止一個兩個。


    “這麽來說的話,我大明還是吃虧一些的。”伊原錫聞言說道,“不可否認,在座的都是我大明的頂梁柱,但真要說到能力,和大唐那些官員比起來,還是有不少差距的。


    說句不該說的,大明除了軍方和工部能和大唐一較高下,也就剩下戶部能和大唐掰掰腕子了。


    而且,大明的儲備人才斷層嚴重,雖然我大明學堂如今是四麵開花,但指望他們成長起來,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這就是我們的劣勢。”普西偌聞言也是點了點頭,“大唐的那些官員其實不擔心我大明如今如何發展,真要一統的話,他們會用龐大的基數碾壓我等。


    屆時,哪怕我們能短時間因為殿下的信任站穩腳跟,但時間也不會太長。


    所以我大明,任重而道遠啊!”


    “不單單是這方麵。”契苾何力也適時開口說道,“就如殿下所言,這一切都是在一切正常的前提下發展的,如果大唐那位突然不正常了?真想親手完成唐明一統,唐明之間未必就不會打起來。


    而且,殿下的那些兄弟,也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加之還有不少士族的支持,唐明一統的路,沒那麽容易的。”


    對於戰爭,契苾何力不怕,大明更是不懼。


    但不能不做準備不是。


    “真要打的話,我大明將士難道會怕了誰不是?”伊原峰聞言,也是一臉的無所謂。


    打了這麽多年的仗,別的學沒學會還真不好說,但逢戰必爭先的習慣那是真沒落下。


    “不是怕不怕的問題。”契苾何力聞言無奈地搖了搖頭,道,“真要是到了那時候,我大明的鐵蹄馬踏長安也不是做不到。


    縱使大唐如今也算是兵強馬壯,但真要說到和我大明相比,不說別的,在軍械上,還是有著很大差距的。


    但問題是,真要到了這一步,縱使是贏了,以我大明現在的底蘊來說,必然也是慘勝。


    大明如今發展到了什麽地步,我們是知道的,但大唐呢?


    這些年大唐難道就沒有一點兒進步,不要拿著陳舊的眼光去看別人,會吃虧的!


    而且,比起底蘊,我們是沒辦法和大唐相提並論的,別說我們,普天之下,真要和漢家王朝比底蘊的,一個都沒。


    要不然,你以為漢家王朝為什麽會興盛這麽多年而不衰落。”


    “說這麽多有什麽用?”伊原峰聞言,有些想不明白其中的彎彎繞繞,直截了當地說道,“咱就直說吧,接下來,我們要怎麽做?”


    他不是動腦子的人,加上在軍伍中混了這麽多年,腦子都用在行兵布陣上去了,腦子裏就轉不過哪根筋來。


    當然,這樣的性格也有好處。


    就比如這會兒,契苾何力聞言也不生氣,笑道:“大家這不在商量麽。”


    “商量來商量去,好歹拿出一個章程啊!”伊原峰有些無語。


    感情說了半天,都是屁話不是?


    “行了,你趕緊閉嘴吧。”普西偌也受不了這個家夥了,當即說道,“以老夫來看,就一句話,打鐵還需自身硬!


    隻有我們自己能力提升了,才能在未來占得一席之地。


    我們之間雖然沒有什麽齷齪,但真要說起來,我們私底下的明爭暗鬥也是不少的。


    在這裏,老夫就多說一句,以前大家為什麽爭,不重要,今後呢,老夫希望大家都搞明白自己的對手究竟是誰。


    在唐明一統之前,老夫希望諸位都收斂一些。


    別到時候,長安的那些家夥,我們沒鬥贏,自己內部先鬥了個天翻地覆,那時候,殿下估計就不用選擇了。


    當然,今日殿下所說的,大家也不介意。


    別看殿下扶持王仁祐看似是給我們製造了麻煩,但實際上,也是為了鞭策我等。


    這些年來,要不是有殿下的扶持,諸位覺得就以我們的能力,能走到今天?”


    不著痕跡地拍了一下李承乾的馬屁後,普西偌又看向了契苾何力,這才繼續說道,“契苾仆射不要介意,老夫可不是……”


    “普仆射說笑了。”都不等普西偌把話說完,契苾何力便插嘴道,“縱使是老夫,若是沒有殿下的扶持,也難有今天的成就。”


    他知道普西偌想說什麽,但這話怎麽能讓他說出來。


    當然,他也理解,普西偌並非有什麽壞心,隻是怕他介懷罷了。


    說起來,他們這群人裏麵,就他的出身最高。


    就整個大明而言,比他出身高的也沒幾個。


    其餘人聞言,也是立馬笑了起來。


    “那是自然,以前咱們其實也沒爭什麽,說到底,無非就是為了小輩罷了。可如今這情況可不一樣了。


    對付長安的那些家夥,要是我們還不團結起來,搞不好真會被那些家夥給坑死。


    讀書人,尤其是長安的那些讀書人,沒一個好東西!”


    聽到這話,眾人當即也是大笑了起來。


    一時間,眾人仿佛又迴到了當初輔佐李承乾征伐西北時的場景。


    這其實也正常,當國內矛盾無法解決的時候,轉移到國外,那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無法為他們弄出一個共同的利益體,那就給他們製造一個共同的敵人,這也是李承乾此番的目的。


    大明和大唐之間會不會打一仗,李承乾不清楚,也不好說,但他不得不防啊。


    很快,眾人就未來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商議了起來,具體內容無人得知。


    但在第二天朝會的時候,普西偌卻是上了一道奏章。


    群英殿中,李承乾拿著奏章半晌無語,良久才說道:“出使大唐?以何名目?”


    對於昨晚上這群家夥的密會,李承乾是知情的,他也知道這些家夥經自己這麽一點撥之後,必然會做些什麽。


    隻是他怎麽也沒想到,這些家夥要做的第一件事兒便是出使長安。


    “迴殿下。”普西偌聞言當即出班說道,“唐明建交已有數年之久,雖每年我大明都會派出使團恭賀大唐皇帝及皇後的生辰,但卻從沒有正式出使過大唐。


    如今,我大明國富力強,雖未至盛世,但也離盛世不遠矣,是時候告訴世人,在西方,有一帝國,宛如夜空之繁星,冉冉升起。


    是時候昭告天下,大明來了!”


    他這番話,說得激情高昂,一開始李承乾還沒明白他的意圖,但隨著他話音落下,李承乾反應過來了。


    這群家夥想誇功。


    誇大明之功,也是誇李承乾之功,更是誇大明群臣之功。


    先聲奪人。


    不得不說,這是個策略,至少得讓大唐的那些人知道他們曾經做過什麽吧?到底有什麽實力有什麽底氣吧?


    “準奏。”點了點頭,李承乾說道,“既如此,此事便交由禮部全權處理。”


    “微臣領旨。”王玄策聞言,立馬站了出來。


    “啟稟殿下,微臣有本啟奏。”就在王玄策領完旨意後,兵部尚書伊原峰也站了出來。


    李承乾點了點頭,伊原峰這才說道:“啟稟殿下,我大明常年征戰,從大明立國以來,幾乎戰事不斷。


    縱然在百戰之中,鍛造出了我大明無雙鐵蹄,但也正是因為我大明戰事不斷,軍隊內部還是有些不足之處,微臣和契苾仆射商議過,欲在軍中謀求變革。”


    “變革?”李承乾倒是有些意外,他也沒想到,這些家夥居然還將主意打到了軍隊上麵。


    當然,如果這樣的變革對大明有利,他也不會拒絕。


    示意內侍將伊原峰的奏章接過來後,李承乾也是笑道:“諸位有這個心思便是我大明之福。”


    正說著,內侍已經將奏章遞了過來,李承乾接過看了兩眼,當下也是一陣的意外。


    還別說,這些家夥還真不是無的放矢。


    他們還真的琢磨出了一些有用的東西。


    尤其是完善了大明軍方一直不完整的軍功製度,隻能說,這些家夥是真的用心了。


    “主意倒是個不錯的主意。”李承乾點了點頭,說道,“不過真要做起來,可沒那麽容易,這樣,你們可以選一支軍隊作為試點,如果可行的話,再在全軍推廣。


    改革這個東西,沒那麽好做的。”


    對於這個,眾人其實都明白,自古以來,搞改革的都沒好下場。


    當然,伊原峰他們之所以敢這麽做,那還是環境不一樣,大明的確給很多人都開了一個先例。


    “微臣領旨。”伊原峰當即也是躬身行禮。


    有一個試點就不錯了。


    “啟稟殿下。”就在這時,李勤儉也站了出來說道,“微臣有本奏……自大明立國以來,我大明便以商業為主,時至今日,我大明商業已經囊括了朝廷近七成的稅收。


    臣等商議了一番,是時候就商業單獨另設一衙門了,單獨處理有關商業的一切事宜。”


    說白了,他們想開商部。


    聽到他這話,李承乾心中都樂開花了。


    這群家夥終於開竅了。


    商部啊!


    這個衙門一開,他們的優勢才顯現出來,同時,也是他們未來的退路。


    鬥爭嘛,那就得從自己最熟悉的位置開始。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無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赴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赴醉人並收藏貞觀無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