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長安。
西域的動靜終究是沒能瞞過長安的這些老狐狸。
其實也瞞不了,不單單是朝廷,就連大唐各家勳貴在西域都有眼線。
家族大了就是如此,尤其是事關李承乾,各家都不會鬆懈的。
別看他們如今的立場擺得極其堅定,可不管怎麽說,李承乾終究是大唐的太子,不管未來如何,眼下的確沒有比其更好的選擇。
這會兒,戶部公廨內,溫彥博看著手裏的信函,搖了搖頭道:“大明終究還是對西域動手了啊。”
這不是他想看到的,但卻又不是他能阻止的。
戶部公廨內,眾人也都是搖頭不語,這事兒鬧得。
可站在他們的立場而言,這也並不是什麽壞事兒。
畢竟李承乾終歸是大唐太子,未來要是迴大唐登基,那大唐就真的是一個龐然大物了,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們還年輕,未來還有無限希望。
“你們姑且先忙著,本官去尋房仆射商議一番。”溫彥博說罷,便起身離去。
眾人自然沒有多言,隻是等溫彥博走後,一群人倒是聊了起來。
這一切溫彥博自然不會在意,這會兒他已經到了房玄齡的公廨之中,皺著眉頭倒是沒有吱聲。
房玄齡一見他這幅表情當即就知道是什麽情況了,笑道:“行了,這不是早就料到了的麽?
大明拿下吐蕃之後,如果還想擴張,也就隻有西域了。
畢竟他們圖謀西域這麽多年了,這會兒也是摘桃子的時候了。”
“話是這麽說,可如今大明愈發的強勢,對於我大唐而言,真就未必是什麽好事兒!畢竟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之際。”
溫彥博何嚐不明白房玄齡的意思,隻是房玄齡他們看得太長遠了,長遠到忽略了眼下的實際情況。
“你啊。”房玄齡搖頭笑道,“到了現在這一步,沒有人能改變什麽的,哪怕是陛下也無法抵住誘惑。
說到底,大明能給大唐來的利益太大了,要是真讓殿下徹底脫離了大唐,損失最大的還是我大唐。”
“你想說什麽?”聽房玄齡這麽說,溫彥博倒是遲疑了片刻,因為他也意識到了問題。
房玄齡說道:“到了這一步,其實不是老夫想說什麽,而是我們隻能這麽做。
有一個事實我們必須承認,大明如今哪怕不足以抗衡大唐,但我們其實已經無法限製大明。
雖然大明對我大唐構成的威脅一直都在,但相對來說,大明對我大唐的利益更大。
如果不用這種方式,想用武力的方式完成一統,不管對我大唐還是大明,都是一種損失。”
說到底,大唐還是舍棄不了大明。
沒辦法,正如房玄齡說的那般,大明能給大唐帶來的利益太大了,大到他們可以忽略掉很多東西。
“可你想沒想過。”溫彥博繼續說道,“如果未來那位迴大唐登臨大寶,他是有自己班底的。
說句難聽的,那位幾乎可以在瞬間用他自有班底換掉朝堂上的大部分人!”
說到這裏,溫彥博歎了口氣。
這才是他最擔心的。
房玄齡卻是笑了笑,道:“你啊,別說殿下會不會這麽做,就算會,那又如何?我大唐朝堂上這些人都是幹嘛的?真是說換就能換的。
再說了,你以為殿下為什麽要將大趙王廷橫亙在大明和大唐中間,不就是為了給兩國朝堂提供一個爭鋒的地方麽?
而且,就算殿下一意孤行又如何?
合並了大明之後,大唐的國土何其之大?你還擔心沒地方當官不成?
大不了去地方嘛,治理一州一府,不也是我們這些人的抱負麽,隻要大唐能蒸蒸日上,你我這些老東西,為了大唐舍棄這些權勢又能如何呢?”
該說不說,在這方麵房玄齡的覺悟還是很高的。
隻要大唐能好,他的確能舍棄很多東西。
當然,到了他這個位置,其實說這些也都是操蛋。
就算李承乾上位了又如何?
還能把他怎麽著不成?
再說了,他在這個位置也已經太久了,真要李承乾上位後,他估計早就急流勇退了,所以說起話來倒也輕鬆。
“你說得倒是輕鬆。”溫彥博聞言冷哼道,“就算你我能這麽想,但其他人呢?也會這麽想?
說到底,像你我這樣的人還是太少了。”
這個老不羞……
聽他這麽說,房玄齡在心中吐槽了一句,不過還是說道:“你是不是忘了,在長安的各家勳貴幾乎都有子嗣在大明,你以為為什麽到了這一步,他們都沒有將自家兒子召迴來,不就是為了以防萬一麽?
就算到時候我們這些老家夥都退了下來又如何?
各家不還是有人能頂上去。
至於那些沒有子嗣在大明的家族,他們又能掀起多大的風浪來?
而且,那樣的小家族,估計殿下也不會輕易去觸碰他們,所以啊,你還是想太多了。”
溫彥博聞言,還是有些無奈。
“話都是這麽說,可事情不能隻這麽看啊,未來到底是個什麽光景,誰也不知道。”溫彥博繼續道,“就看如今吧,蜀王不就很積極麽?
自從他上任長安府尹以後,頗有一副拉開架勢大幹一場的樣子,你別說你不知道他在想什麽?
而且,如今陛下的態度也是模棱兩可的,萬一陛下態度有變呢?
所以說,有些事兒,還是不得不防。”
“這是自然的。”房玄齡說道,“該做的我們還是得做,隻是不用太過緊張,你看看你,堂堂戶部尚書,不過是聽聞了消息,就馬不停蹄地跑了過來,著相了啊。”
聽他這麽說,溫彥博能氣得半死。
不過卻是一句反駁的話都沒法說。
他其實懂,房玄齡是不著急,畢竟房玄齡這麽大年紀了,等李承乾登基的時候,房玄齡估計墳頭草都丈高了,加之房遺愛如今在大明也得到了重用,未來不管怎麽講,他房家都不會沒落。
可他不行啊,各家的情況不一樣,態度自然也不一樣。
等溫彥博無奈離去後,房玄齡也是搖了搖頭,這才說道:“皇後召見本官,本官去去就迴。”
就在溫彥博來之前,長孫皇後已經派人請房玄齡及其妻子進宮飲宴,說是為了房遺愛的婚事。
可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長孫皇後宴請他們夫妻,還能有什麽事兒?
這也是房玄齡剛剛如此態度的原因。
對於房玄齡來說,長孫皇後對他是有恩情的,這世上,最難還的便是人情債,這話是真沒什麽毛病。
宴會上,長孫皇後和李二都在。
畢竟是宴請外朝重臣,長孫皇後自然不會單獨宴請房玄齡夫婦,倒不是說於理不合,關鍵是如今的局勢,容不得長孫有任何的偏差。
再說了,畢竟是兒女親家,李二這個做父皇在場也是情理之中。
“今日是家宴,就不用多禮了。”李二見房玄齡夫婦正準備施禮,隨即便擺了擺手。
長孫皇後也是笑道:“是極、是極,如今遺愛那孩子也大了,高陽也不小了,雖然早早就有了婚約,可一直不成婚也不行。
為人父母的,不管是什麽身份,終究還是盼著子女早日成家。
對了,遺愛那孩子近日可還好?
說起來,本宮也是有好多年沒見過這孩子了,也不知道他如今是不是比往日更加一表人才了。
說到這個,本宮還得好生感謝一下兩位,培養了一個好兒子啊,這些年,若是沒有他們在西北陪著高明,高明的日子怕是也難熬。
就是苦了兩位了。”
一聽長孫皇後這話,房玄齡心中也是長歎了一口氣,雖然話裏話外都沒什麽,但他又怎麽聽不出長孫皇後的弦外之音。
在場的,哪怕房氏都聽懂了,都是人精,話也不用說得太明白。
一旁,李二笑了笑,倒是沒有說什麽。
長孫想做什麽,他心裏門兒清,不過他也不介意。
房玄齡夫婦聞言,當即起身道:“皇後娘娘言重了,遺愛那孩子能有如此機會,也是他的造化,這些年,若非是跟著殿下,搞不好還在長安胡作非為呢。
真要說起來,是我們夫婦得感謝陛下和皇後娘娘才是。”
說罷,房玄齡還看了一眼李二。
隻是李二除了微微笑了笑,倒是沒有任何言語。
“都是一家人,就不用如此客氣了。”長孫皇後笑道,“還是說迴兩個孩子的婚事吧,如今兩個孩子也都大了,不知房仆射是怎麽想的?”
嗯?
一聽長孫這話,房玄齡當即就是一愣。
這話什麽意思?難道是說因為近來他針對大明引起了長孫皇後的不滿,這是想悔婚的節奏?
要真是被悔婚了,那他房家可就丟臉了。
“自然是聽皇後的意思。”房玄齡當即就將皮球踢了迴去。
畢竟是尚公主,聽長孫的意思倒也沒毛病。
長孫笑道:“房仆射誤會了,本宮是覺得啊,兩個孩子也到了成婚的年齡,可說到底遺愛這孩子如今是在大明出仕,不知道房仆射是要讓遺愛迴長安成婚,還是將高陽送到大明去成婚。
這不得拿出個章程來才行?”
一聽她說完,就連李二都不動聲色地瞅了長孫皇後一眼。
這話就有意思了啊。
如果說之前那句話隻是下馬威的話,那這句話就是在讓房玄齡做出選擇了。
就連李二都微微有些不悅了。
房玄齡更是沉吟了良久,沒有吱聲,似在思考,其實是在等李二,心道,陛下,你要是再不開口,老夫可就不知該怎麽辦了啊。
李二見房玄齡這般,當即也就笑道:“這事兒不急,畢竟兩個孩子都還不大,再等等也是行的。”
他也意識到了問題,如果房玄齡把房遺愛喊迴來成婚,那就是斷了房遺愛的前程,可如果送高陽去日月山,那房玄齡的立場頓時就明顯了,這也不是李二想看到的。
“怎麽不急?”長孫皇後當即說道,“高陽都要成大姑娘了,還不著急?
再說了,遺愛那孩子如今一個人在日月山,要是鬧出個長子非嫡出,可就鬧笑話了。”
她也是難得如此強勢,不過她也沒指望一次就有結果,她今天鬧這麽一出,不過是想將自己的態度擺出來而已。
她其實很清楚,在現階段,房玄齡不可能擺明車馬炮的去支持李承乾,但她需要的不是房玄齡支持啊,隻要房玄齡不針對李承乾就行了。
老話說得好,女人嘛,為母則剛。
觸碰了她兒子的切身利益,長孫皇後也不是好相予的。
“長樂就已經送去大明了,再把高陽也送去?”李二不悅道,“這麽說起來,在大明的那群猴崽子,不知道有婚約在身的,怎麽,把朕的那些公主都送去大明不成?”
他是越來越來氣,當然,這也是做給長孫看的。
不過他這話也真沒說錯,日月山的那群家夥,還真有不少人有婚約在身,李承乾身邊,幾乎囊括了他至少一半的妹夫。
比如杜荷、程處亮、房遺愛這不都是他的妹夫?就連長孫衝也都是他的妹夫!
“就陛下舍不得自己的寶貴閨女,人家房仆射連兒子都舍得,咋就沒見人家像陛下這般?”長孫皇後當即打趣道。
李二聞言,立馬說道:“兒子能和閨女比?”
“陛下說的在理。”房玄齡也是當即說道,“閨女確實要比兒子可人一些,以前遺愛那孩子還在長安的時候,老臣可是沒少為他操碎了心,不過如今也好了,總算是懂事了一些,這些年雖然沒在長安,但隔三差五總有一封書信送迴來。
倒是比當年在長安的時候,要懂事多了。
隻是吧,這孩子每次送信迴來,前麵的內容都還能看,就是最後麵,不是缺這就是缺那,這幾年,老臣可是沒少幫他在長安折騰。”
說完,房玄齡自己都笑了。
當然,長孫皇後也笑了。
這是房玄齡在表態,意思很明顯,老臣這些年為了大明還是做了一些東西的。
李二聞言也笑了,他的這些臣子為了日月山的那些家夥做了什麽,他其實都清楚,不過單從這一點兒來說,他是能理解的。
總的來說,一頓晚宴吃得波瀾不驚。
等出宮後,房氏才無奈地說道:“如此一來,遺愛的婚事真就要耽誤了。這次能等等,但真要一直等著?”
房玄齡聞言也是歎了口氣,他其實知道,這個抉擇,總是要做的,不單單是他,各家幾乎都一樣。
隻是現在大家能拖就拖唄。
當然,長孫皇後既然開口了,他自然也會收斂一二,至少暫時會收斂一二。
至於後麵,那就再看。
未來的事兒,誰也說不清楚的。
(本章完)
西域的動靜終究是沒能瞞過長安的這些老狐狸。
其實也瞞不了,不單單是朝廷,就連大唐各家勳貴在西域都有眼線。
家族大了就是如此,尤其是事關李承乾,各家都不會鬆懈的。
別看他們如今的立場擺得極其堅定,可不管怎麽說,李承乾終究是大唐的太子,不管未來如何,眼下的確沒有比其更好的選擇。
這會兒,戶部公廨內,溫彥博看著手裏的信函,搖了搖頭道:“大明終究還是對西域動手了啊。”
這不是他想看到的,但卻又不是他能阻止的。
戶部公廨內,眾人也都是搖頭不語,這事兒鬧得。
可站在他們的立場而言,這也並不是什麽壞事兒。
畢竟李承乾終歸是大唐太子,未來要是迴大唐登基,那大唐就真的是一個龐然大物了,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們還年輕,未來還有無限希望。
“你們姑且先忙著,本官去尋房仆射商議一番。”溫彥博說罷,便起身離去。
眾人自然沒有多言,隻是等溫彥博走後,一群人倒是聊了起來。
這一切溫彥博自然不會在意,這會兒他已經到了房玄齡的公廨之中,皺著眉頭倒是沒有吱聲。
房玄齡一見他這幅表情當即就知道是什麽情況了,笑道:“行了,這不是早就料到了的麽?
大明拿下吐蕃之後,如果還想擴張,也就隻有西域了。
畢竟他們圖謀西域這麽多年了,這會兒也是摘桃子的時候了。”
“話是這麽說,可如今大明愈發的強勢,對於我大唐而言,真就未必是什麽好事兒!畢竟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之際。”
溫彥博何嚐不明白房玄齡的意思,隻是房玄齡他們看得太長遠了,長遠到忽略了眼下的實際情況。
“你啊。”房玄齡搖頭笑道,“到了現在這一步,沒有人能改變什麽的,哪怕是陛下也無法抵住誘惑。
說到底,大明能給大唐來的利益太大了,要是真讓殿下徹底脫離了大唐,損失最大的還是我大唐。”
“你想說什麽?”聽房玄齡這麽說,溫彥博倒是遲疑了片刻,因為他也意識到了問題。
房玄齡說道:“到了這一步,其實不是老夫想說什麽,而是我們隻能這麽做。
有一個事實我們必須承認,大明如今哪怕不足以抗衡大唐,但我們其實已經無法限製大明。
雖然大明對我大唐構成的威脅一直都在,但相對來說,大明對我大唐的利益更大。
如果不用這種方式,想用武力的方式完成一統,不管對我大唐還是大明,都是一種損失。”
說到底,大唐還是舍棄不了大明。
沒辦法,正如房玄齡說的那般,大明能給大唐帶來的利益太大了,大到他們可以忽略掉很多東西。
“可你想沒想過。”溫彥博繼續說道,“如果未來那位迴大唐登臨大寶,他是有自己班底的。
說句難聽的,那位幾乎可以在瞬間用他自有班底換掉朝堂上的大部分人!”
說到這裏,溫彥博歎了口氣。
這才是他最擔心的。
房玄齡卻是笑了笑,道:“你啊,別說殿下會不會這麽做,就算會,那又如何?我大唐朝堂上這些人都是幹嘛的?真是說換就能換的。
再說了,你以為殿下為什麽要將大趙王廷橫亙在大明和大唐中間,不就是為了給兩國朝堂提供一個爭鋒的地方麽?
而且,就算殿下一意孤行又如何?
合並了大明之後,大唐的國土何其之大?你還擔心沒地方當官不成?
大不了去地方嘛,治理一州一府,不也是我們這些人的抱負麽,隻要大唐能蒸蒸日上,你我這些老東西,為了大唐舍棄這些權勢又能如何呢?”
該說不說,在這方麵房玄齡的覺悟還是很高的。
隻要大唐能好,他的確能舍棄很多東西。
當然,到了他這個位置,其實說這些也都是操蛋。
就算李承乾上位了又如何?
還能把他怎麽著不成?
再說了,他在這個位置也已經太久了,真要李承乾上位後,他估計早就急流勇退了,所以說起話來倒也輕鬆。
“你說得倒是輕鬆。”溫彥博聞言冷哼道,“就算你我能這麽想,但其他人呢?也會這麽想?
說到底,像你我這樣的人還是太少了。”
這個老不羞……
聽他這麽說,房玄齡在心中吐槽了一句,不過還是說道:“你是不是忘了,在長安的各家勳貴幾乎都有子嗣在大明,你以為為什麽到了這一步,他們都沒有將自家兒子召迴來,不就是為了以防萬一麽?
就算到時候我們這些老家夥都退了下來又如何?
各家不還是有人能頂上去。
至於那些沒有子嗣在大明的家族,他們又能掀起多大的風浪來?
而且,那樣的小家族,估計殿下也不會輕易去觸碰他們,所以啊,你還是想太多了。”
溫彥博聞言,還是有些無奈。
“話都是這麽說,可事情不能隻這麽看啊,未來到底是個什麽光景,誰也不知道。”溫彥博繼續道,“就看如今吧,蜀王不就很積極麽?
自從他上任長安府尹以後,頗有一副拉開架勢大幹一場的樣子,你別說你不知道他在想什麽?
而且,如今陛下的態度也是模棱兩可的,萬一陛下態度有變呢?
所以說,有些事兒,還是不得不防。”
“這是自然的。”房玄齡說道,“該做的我們還是得做,隻是不用太過緊張,你看看你,堂堂戶部尚書,不過是聽聞了消息,就馬不停蹄地跑了過來,著相了啊。”
聽他這麽說,溫彥博能氣得半死。
不過卻是一句反駁的話都沒法說。
他其實懂,房玄齡是不著急,畢竟房玄齡這麽大年紀了,等李承乾登基的時候,房玄齡估計墳頭草都丈高了,加之房遺愛如今在大明也得到了重用,未來不管怎麽講,他房家都不會沒落。
可他不行啊,各家的情況不一樣,態度自然也不一樣。
等溫彥博無奈離去後,房玄齡也是搖了搖頭,這才說道:“皇後召見本官,本官去去就迴。”
就在溫彥博來之前,長孫皇後已經派人請房玄齡及其妻子進宮飲宴,說是為了房遺愛的婚事。
可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長孫皇後宴請他們夫妻,還能有什麽事兒?
這也是房玄齡剛剛如此態度的原因。
對於房玄齡來說,長孫皇後對他是有恩情的,這世上,最難還的便是人情債,這話是真沒什麽毛病。
宴會上,長孫皇後和李二都在。
畢竟是宴請外朝重臣,長孫皇後自然不會單獨宴請房玄齡夫婦,倒不是說於理不合,關鍵是如今的局勢,容不得長孫有任何的偏差。
再說了,畢竟是兒女親家,李二這個做父皇在場也是情理之中。
“今日是家宴,就不用多禮了。”李二見房玄齡夫婦正準備施禮,隨即便擺了擺手。
長孫皇後也是笑道:“是極、是極,如今遺愛那孩子也大了,高陽也不小了,雖然早早就有了婚約,可一直不成婚也不行。
為人父母的,不管是什麽身份,終究還是盼著子女早日成家。
對了,遺愛那孩子近日可還好?
說起來,本宮也是有好多年沒見過這孩子了,也不知道他如今是不是比往日更加一表人才了。
說到這個,本宮還得好生感謝一下兩位,培養了一個好兒子啊,這些年,若是沒有他們在西北陪著高明,高明的日子怕是也難熬。
就是苦了兩位了。”
一聽長孫皇後這話,房玄齡心中也是長歎了一口氣,雖然話裏話外都沒什麽,但他又怎麽聽不出長孫皇後的弦外之音。
在場的,哪怕房氏都聽懂了,都是人精,話也不用說得太明白。
一旁,李二笑了笑,倒是沒有說什麽。
長孫想做什麽,他心裏門兒清,不過他也不介意。
房玄齡夫婦聞言,當即起身道:“皇後娘娘言重了,遺愛那孩子能有如此機會,也是他的造化,這些年,若非是跟著殿下,搞不好還在長安胡作非為呢。
真要說起來,是我們夫婦得感謝陛下和皇後娘娘才是。”
說罷,房玄齡還看了一眼李二。
隻是李二除了微微笑了笑,倒是沒有任何言語。
“都是一家人,就不用如此客氣了。”長孫皇後笑道,“還是說迴兩個孩子的婚事吧,如今兩個孩子也都大了,不知房仆射是怎麽想的?”
嗯?
一聽長孫這話,房玄齡當即就是一愣。
這話什麽意思?難道是說因為近來他針對大明引起了長孫皇後的不滿,這是想悔婚的節奏?
要真是被悔婚了,那他房家可就丟臉了。
“自然是聽皇後的意思。”房玄齡當即就將皮球踢了迴去。
畢竟是尚公主,聽長孫的意思倒也沒毛病。
長孫笑道:“房仆射誤會了,本宮是覺得啊,兩個孩子也到了成婚的年齡,可說到底遺愛這孩子如今是在大明出仕,不知道房仆射是要讓遺愛迴長安成婚,還是將高陽送到大明去成婚。
這不得拿出個章程來才行?”
一聽她說完,就連李二都不動聲色地瞅了長孫皇後一眼。
這話就有意思了啊。
如果說之前那句話隻是下馬威的話,那這句話就是在讓房玄齡做出選擇了。
就連李二都微微有些不悅了。
房玄齡更是沉吟了良久,沒有吱聲,似在思考,其實是在等李二,心道,陛下,你要是再不開口,老夫可就不知該怎麽辦了啊。
李二見房玄齡這般,當即也就笑道:“這事兒不急,畢竟兩個孩子都還不大,再等等也是行的。”
他也意識到了問題,如果房玄齡把房遺愛喊迴來成婚,那就是斷了房遺愛的前程,可如果送高陽去日月山,那房玄齡的立場頓時就明顯了,這也不是李二想看到的。
“怎麽不急?”長孫皇後當即說道,“高陽都要成大姑娘了,還不著急?
再說了,遺愛那孩子如今一個人在日月山,要是鬧出個長子非嫡出,可就鬧笑話了。”
她也是難得如此強勢,不過她也沒指望一次就有結果,她今天鬧這麽一出,不過是想將自己的態度擺出來而已。
她其實很清楚,在現階段,房玄齡不可能擺明車馬炮的去支持李承乾,但她需要的不是房玄齡支持啊,隻要房玄齡不針對李承乾就行了。
老話說得好,女人嘛,為母則剛。
觸碰了她兒子的切身利益,長孫皇後也不是好相予的。
“長樂就已經送去大明了,再把高陽也送去?”李二不悅道,“這麽說起來,在大明的那群猴崽子,不知道有婚約在身的,怎麽,把朕的那些公主都送去大明不成?”
他是越來越來氣,當然,這也是做給長孫看的。
不過他這話也真沒說錯,日月山的那群家夥,還真有不少人有婚約在身,李承乾身邊,幾乎囊括了他至少一半的妹夫。
比如杜荷、程處亮、房遺愛這不都是他的妹夫?就連長孫衝也都是他的妹夫!
“就陛下舍不得自己的寶貴閨女,人家房仆射連兒子都舍得,咋就沒見人家像陛下這般?”長孫皇後當即打趣道。
李二聞言,立馬說道:“兒子能和閨女比?”
“陛下說的在理。”房玄齡也是當即說道,“閨女確實要比兒子可人一些,以前遺愛那孩子還在長安的時候,老臣可是沒少為他操碎了心,不過如今也好了,總算是懂事了一些,這些年雖然沒在長安,但隔三差五總有一封書信送迴來。
倒是比當年在長安的時候,要懂事多了。
隻是吧,這孩子每次送信迴來,前麵的內容都還能看,就是最後麵,不是缺這就是缺那,這幾年,老臣可是沒少幫他在長安折騰。”
說完,房玄齡自己都笑了。
當然,長孫皇後也笑了。
這是房玄齡在表態,意思很明顯,老臣這些年為了大明還是做了一些東西的。
李二聞言也笑了,他的這些臣子為了日月山的那些家夥做了什麽,他其實都清楚,不過單從這一點兒來說,他是能理解的。
總的來說,一頓晚宴吃得波瀾不驚。
等出宮後,房氏才無奈地說道:“如此一來,遺愛的婚事真就要耽誤了。這次能等等,但真要一直等著?”
房玄齡聞言也是歎了口氣,他其實知道,這個抉擇,總是要做的,不單單是他,各家幾乎都一樣。
隻是現在大家能拖就拖唄。
當然,長孫皇後既然開口了,他自然也會收斂一二,至少暫時會收斂一二。
至於後麵,那就再看。
未來的事兒,誰也說不清楚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