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一年,九月十七。


    大明王廷,日月山。


    從九月初開始,日月山就開始熱絡了起來。


    畢竟是明王大婚,李承乾可不單單是給大唐送去了請柬,也給周邊各國都遞了消息。


    不說西域諸國,就連倭國、高句麗、百濟等等諸國,李承乾都沒放過。


    當然,對這些國家,他倒也沒有打秋風的意思。


    說到底,大明王廷如今也算是一個獨立且健全的國家,在外交上也需要有所建樹。


    長安的那些人,有句話其實沒說錯,再強大的帝國,也需要周邊各國的襯托才能彰顯帝國的強大。


    而且,李承乾可不單單是為了讓各國來襯托大明的強大,他還有著更深層的意思。


    而大唐的使團就比較有意思了,本來李孝恭是做了安排的,不過因為秦瓊的原因,所以李二索性就讓秦瓊擔任出使大明的副使了。


    當然,主使這個位置,還得由李孝恭來勝任才行。


    畢竟是李承乾大婚,皇室總得有個代表人物。


    一開始,其實長孫也動過這個心思,隻是她思前想後,終究還是沒有過來,畢竟李二和李承乾這對父子之間已經有了隔閡,要是她離開長安,難免讓有心之人鑽了空子。


    她雖然沒有任何實權,但隻要她還活著,就能震懾不少宵小之輩。


    尤其是如今,李恪坐上了長安府尹的位置,這就讓她更加上心。


    雖然一個李恪掀不起多大的風浪,但李二的態度卻是讓她有些憂心。


    作為一個母親,她怎願意看到自己兒子和自己男人父子相爭?


    視線迴到日月山。


    大明醫院。


    秦瓊自到了日月山之後,就直接住進了大明醫院,當時與他一道而來的李孝恭也是不由地感慨著日月山的變化之大。


    李孝恭已經不是第一次出使大明了,但還是頗為震驚。


    畢竟,如今的日月山和他當初所見的日月山,的確有著天壤之別。


    如今的日月山,的確有了通都大邑的樣子。


    至於說大明醫院,更是讓一眾大唐的官員頗為震驚,該說不說,大明醫院比大唐太醫屬的規模都要龐大。


    尤其是在長安都千金難求的玻璃,在大明醫院幾乎成了標配。


    不過,最讓眾人震驚的是,大明醫院那麽多的患者中,居然以老百姓占據多數。


    這幾乎顛覆了他們以往的認識。


    按照他們的理解,大明醫院對標的是大唐太醫屬,可大唐太醫屬裏,什麽時候有普通老百姓來尋醫問藥的?


    這一天,李泰照常來大明醫院看望正在大明醫院養病的秦瓊,見秦瓊正在樹蔭下坐著搖椅小憩,當即就對侍候在一旁的秦懷道問道:“翼國公近日身體狀況可有好轉?”


    此番出使大明,李泰也來了。


    雖然單以身份而言,他比李孝恭還高一截,但畢竟是李承乾大婚,他這個作為胞弟的輩分可就不夠格了,所以他也就是一個副使的位置。


    嚴格說起來,這支使團中,正使雖然隻有一人,但副使卻是足足有三人。


    一個代表的是武將集團,一個代表的是文官集團,而李泰則是代表的李二夫婦。


    至於說正使李孝恭,他代表的自然是李家皇室。


    秦懷道聞言,搖頭道:“哪兒有那麽快就見成效,之前孫院長說過了,家父的病是因為經年累月的征戰遺留下來的病根兒,沒有根治之法,隻能慢慢的調養。”


    對於這一點兒,李泰倒也清楚。


    秦瓊這些年,每逢病時,常與人說:“我戎馬一生,曆經大小戰鬥二百餘陣,屢受重傷,前前後後流的血能都有幾斛多,怎會不生病?”


    而他的這說法,也得到了眾人的認可。


    哪怕是李二聞言都是頗為感慨,這也是李二願意讓秦瓊來大明求醫的原因。


    “本王迴頭就去找兄長,定叫兄長囑咐大明醫院,定當盡心盡力為翼國公調養身體。”李泰說道,“翼國公為我大唐立下過汗馬功勞,這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認的。”


    他倒不是想在秦瓊麵前刷存在感。


    該說不說,就秦瓊這一身的傷勢,的確讓每一個大唐人都為之感慨,這也是秦瓊為什麽受人敬仰的原因。


    其次嘛,他也需要一個理由,去找李承乾熱絡一番。


    他暫且確實沒有去和李承乾爭奪那個位置的想法,哪怕李恪心動了,他都沒有。


    倒不是說他沒有那個野心,主要原因吧,有兩個,一呢,李泰這人,還算孝順,尤其是對長孫皇後。


    如今他和李承乾相爭,最為難的人恐就是長孫了。


    二呢,也是他聰明,當然,這才是最主要的。


    他很清楚,以李承乾如今的權勢,他很難爭贏。


    別看長安朝堂上的那些官員各個都在提防大明,但這些家夥卻又不會輕易放棄大明。


    畢竟,未來要是李承乾能迴長安登臨大寶,大唐的實力會在瞬間膨脹到一個令人恐懼的地步。


    而且,不說侯君集這個兵部尚書,長安各家勳貴,又有幾家沒有子嗣在大明出仕?


    他們如今真正防著的人,其實不是李承乾,而是大明朝堂上的那群人。


    真正對他們構成威脅的人,是這群家夥!


    將這麽多的信息綜合到一起,他幾乎沒有一丁點兒的勝算,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在這個時候去和李承乾鬥呢?


    至於李恪,李恪倒也不是想不通這點兒,可李恪也沒辦法,他又不是隻有他一個人,他背後還有一群前隋舊臣。


    正如當初李二一般,雖說當時李二也想那麽幹,但若是沒有秦王府的人推動,他就是想也是白想。


    “那就有勞殿下了。”秦懷道立馬躬身說道。


    他倒也還算客氣,但不算熱絡。


    李泰打的什麽主意,他不打算去分析,也不想去摻和,他現在隻希望秦瓊的身體能早日養好。


    這才是他秦家的幸事。


    至於未來誰登臨那個位置,還別說,他真不關心。


    來之前,他們兩父子就商議過,在這件事兒上,秦家不站任何一方。


    李泰聞言,笑了笑也就走了。


    而他一走,一直微閉著眼睛的秦瓊突然睜開了眼睛,笑道:“越王倒是越來越聰明了。


    也好,如此一來,倒也省得我爺倆多費口舌了。”


    他就是擔心李泰提出一些過分的東西來,所以才一直假寐,這樣雖然有些失禮,但也挑不出太大的毛病。


    摻和過一次玄武門之變後,他是真不想再摻和到皇位之爭中去了。


    “阿耶,這日月山當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啊。”秦懷道笑道,“來之前,孩兒怎麽也沒想到,在這西北苦寒之地,能有如此輝煌的一座通都大邑,這直接顛覆了孩兒對西北的印象。”


    秦瓊聞言笑道:“這就是殿下厲害的地方了。”


    他這裏說的殿下,自然是指的李承乾。


    “短短數年時間,大明已經足以比肩大唐了,這是何等的豐功偉績。”秦瓊繼續說道,“當年為父追隨陛下平定天下,也沒有如此輕易。


    殿下啊,已經成長到了一個我們極其陌生的地步。


    對了,如果你今後遇到了殿下,切莫再像以往一般,今時今日的殿下,你完全可以當做陛下來看待。”


    他們來日月山也有一段時間了,不過李承乾的影子他們都還沒見著。


    當然,如今李承乾正在忙著大婚的事宜,這點兒眾人倒也能理解。


    秦懷道聞言點了點頭,道:“那是自然,雖然殿下還是殿下,但其實就差了一個典禮而已,以如今殿下的威勢,其實真就未必還將大唐的那個位置看在眼裏,因為殿下隨時都可以自己坐上那個位置。”


    “話是這麽說,不過殿下卻是不會那麽幹,至少短時間內不會。”秦瓊笑道,“若是殿下在大明登基稱帝,雖然不管從哪方麵都說得過去,可一旦如此,殿下想再迴大唐繼承大寶,幾乎就沒了這個可能性。


    除非……”


    他沒再多言。


    自古以來,哪兒有皇帝繼位皇帝的?


    所以,縱使大明如今的確有了帝國的雛形,李承乾始終沒有登基稱帝,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當然,李承乾自身的話,可不單單是因為這個原因。


    “喲,翼國公今日倒是精神不錯啊,看來這大明醫院果然是名不虛傳。”就在這時,李孝恭也尋了過來。


    看到秦瓊滿臉紅光的模樣,當即就調侃了一句。


    秦瓊笑道:“王爺倒是說得不錯,這大明醫院的確是名不虛傳,尤其是那孫院長,也的確當得上一句名醫,老夫這身體啊,總算是好轉了不少。”


    好轉不好轉,哪是短短幾天就能見成效的。


    不過既然在人家的地盤上,多少稱讚幾句也是應該的。


    端上碗吃飯,放下碗罵人的事兒可幹不得。


    “那就好。”李孝恭也是笑道,“翼國公要是身體能好轉起來,那也是我大唐的幸事啊!”


    他此行的目的就很簡單了,還真就是來看看秦瓊的身體狀況的。


    畢竟到了他們這個年紀,生個小病也是常有之事,如果大明真能治好秦瓊的病根兒,他們未來不也多了一個希望?


    有些時候倒不是說他們這些人怕死,隻是他們多活一天,就能多庇佑自家一天。


    這才是他們這些人為什麽願意苟延殘喘的原因。


    否則,就以他們戎馬一生的榮光,豈會願意讓旁人看到自己孱弱的模樣?


    “這大明醫院的確了不得。”李孝恭又說道,“剛剛老夫在醫院裏轉了一下,當真是不小,而且分門別類好多科室,真要說起來,這確實是病人的天堂。


    不管什麽病,都有專業的大夫問診,就這一點兒,比我大唐的太醫屬可要強太多了。”


    他們哪兒見識過這樣的醫院,可以說,大明醫院在屢次的刷新他們的認知。


    “是啊。”秦瓊也是感慨道,“大明醫院的確對得起那一句醫者仁心,尤其是他們針對老百姓,也無二樣,就這一點兒來說,就比我大唐的太醫屬強了不要太多。


    雖然我大唐的太醫屬也會去給老百姓問診,但那也不過是偶爾為之,哪兒像大明醫院,不管是誰,隻要身體略有不適,十二時辰都有大夫為你問診開藥,病情稍微嚴重點兒,甚至還能住在醫院,有專門的護士,不分晝夜的觀測你的病情。


    醫院醫院,他們是真對得起這兩個字!”


    這段時間,秦瓊住在大明醫院可不是白住的。


    不過越是了解,就越是佩服。


    的確,這大明醫院對老百姓而言,的確是有夠友好的。


    當然,他不知道,大明醫院為了做到這一點兒,在過去三年投入了多少時間和精力。


    李孝恭也是點了點頭,道:“誰說不是呢。如今,不單單隻有日月山。


    整個大明在各郡各府都興建了大明醫院,隻是醫療條件的話,的確趕不上日月山。


    不過這也在進一步的發展,畢竟想要覆蓋整個大明,大明醫院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至少,人家邁出了第一步,這就是我大唐無法比擬的。”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秦瓊搖頭道,“國情不一樣,大明的情況和大唐不能一概而論。


    大明能做到這點兒,那是因為殿下有著絕對的權勢,在大明,不管任何事兒,殿下一言可決之。


    這就是開國君主的無上權威。


    反觀大唐,勢力盤根錯節,大家都有自己的訴求,陛下也難以施為。”


    “也是。”李孝恭也笑道,“大明終究是從無到有,仿佛一張白紙一般,任由殿下施為。


    而殿下也抓住了時機,在大明各方勢力還沒形成氣候之前,先行做到了這一步,與之相比,大唐就難為多了。”


    說到這裏,兩人都是歎了口氣。


    大明說起來雖然是在吐穀渾的基礎上重建的,但李承乾是真的打破了原有的一切,近乎破而後立一般的建立了大明。


    而大唐卻不是如此,哪怕是大唐建國,也有各方勢力的影子,這就使得李二的權利不像李承乾這般。


    當然,這也未必就是壞事。


    畢竟,誰也不敢保證皇帝就一定是對的,所以遏製皇權,自古以來就成了慣例。


    “對了,翼國公,後日殿下就要大婚了。屆時還需要翼國公一道出席殿下的大婚。”李孝恭沒再提這茬兒,而是換了個話題。


    秦瓊聞言,當即也是笑著點了點頭。


    李承乾大婚,他自然是要出席的。


    ……


    同一時間,大明宮中。


    因為後日就是李承乾大婚的日子,是以整個大明宮中都是頗為的忙碌。


    作為大明宮的內侍之首,袁公公更是忙得腳不沾地。


    而在幾位王妃的寢宮中,眾人也是在做著最後的準備。


    不過說起來,為了這一遭,她們也是足足準備了幾年。


    這會兒,蘇氏用手輕輕地撫摸著自己的嫁衣,臉上盡是溫柔。


    說起來,她來大明也有些年頭了,但終究還是和李承乾有些格格不入。


    她和武媚、侯氏,哪怕是契苾琳娜還有慕容婉秋都不同。


    這個不同說的是性格上的,因為出生書香世家,從小受到的也是儒家的教育,性格要溫婉一些。


    可這種溫婉的性格也使得她融入不了李承乾的世界。


    其他幾人偶爾還會找李承乾撒撒嬌什麽的,但她卻從未有過。


    這種事兒也不可能發生在她的身上。


    至於像慕容婉秋那麽大膽,直接去李承乾的寢宮裏打算上演逆伐而上的戲碼,那更是想都不用想。


    而李承乾因為事物繁忙,幾乎也很少主動來過她的寢宮。


    當然,其他人的寢宮,李承乾也很少去。


    不過那幾個家夥,卻是經常在李承乾跟前晃蕩,但蘇氏是個例外。


    她覺得打擾李承乾處理政務,不是一個賢妻該有的表現。


    這也讓旁人覺得李承乾不待見她,加之她在大明沒有人支持,是以這幾年的日子雖不說過得煎熬,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憋屈的。


    “王妃,後天就要大婚了,這嫁衣穿在王妃身上,定然漂亮極了。”身旁,一貼身丫鬟笑道。


    蘇氏聞言,卻是擺了擺手:“誰是王妃還說不準呢。”


    她們雖然都被稱之王妃,那是因為之前沒有正式大婚,大家都這麽叫著,但一旦大婚,到底誰是王妃,可就真難說了。


    而且,她在大明勢單力薄的,未必就爭得過。


    不說別人,哪怕是侯氏,還有長安那些勳貴家的小公子支持。


    至於慕容婉秋和契苾琳娜就更狠了,身後站著的是兩個龐然大物。


    她有什麽?


    哪怕是武媚,雖然也是孤身一人,但問題是,她和長樂的關係好啊!在這日月山,隻要有長樂的支持,別的不說,至少無人敢小覷。


    “王妃多慮了,這王妃必然不會是別人的。”丫鬟笑道。


    蘇氏搖了搖頭,道:“無所謂了,隻要能嫁給他就知足了,畢竟沒有身份,連吃醋都要掌握好分寸。”


    這話可謂是透盡了她的無奈。


    而在另外幾個寢宮裏,那可就歡脫多了。


    她們幾個的性格本就跳脫些,倒是沒有蘇氏那麽多的多愁善感。


    當然,除了武媚以外,其餘人的支持者,這會兒也在外麵緊鑼密鼓的為她們活動。


    誰都想將來登臨那個位置的人,是自己支持的那一個。


    說到底,他們圖謀的不是那個位置,而是未來的儲君。


    這也使得最近的日月山,見天的就能看到大明的各部官員三三倆倆的聚在一起小酌兩杯,哪怕是各國的使團找他們拉攏關係,表示親切,他們也都沒怎麽搭理。


    而大唐此番出使的副使虞世南也沒閑著,也在四處遊說不少人支持蘇氏。


    說起來,李承乾結個婚,感情所有人都比他忙。


    當然,李承乾倒是沒忙這個事兒。


    他對這個事兒真不怎麽上心,對他而言,結婚不過是政治任務,用來消弭大唐的敵意。


    他這會兒,在處理大趙王廷的事宜。


    如今,李淵的喪事也結束了,剩下的就是如何順利接手清水川的事宜了。


    之前他對李元景說過,要用土地和其交換,但李元景也是個狠人,直接表示不用,他願意將整個清水川都送給李承乾,若是李承乾不方便,他還可以名義上幫李承乾盯著點兒。


    不過這對李承乾而言,可不是最好的結果。


    他本來就不是貪戀那麽一塊土地,畢竟如今的大明王廷,已經足夠大了。他要的是和大唐有一個緩衝帶。


    所以,李元景這一手,倒是讓他有些為難了。


    “殿下,要不直接拿下清水川好了。”劉三啥都不懂,當即就在那裏瞎咧咧。


    李承乾看了他一眼,也不說話。


    如今拿下清水川,對他而言不過是雞肋罷了。


    琢磨了良久,李承乾終究還是擺了擺手,道:“罷了罷了,告訴趙王,此事等本王大婚之後再議。”


    李元景的態度太堅決了,他還真有種狗咬刺蝟的感覺。


    而這會兒,李元景其實也在日月山,不過此番他是帶著他的林州、顧建章這些親信一起來的。


    畢竟是李承乾大婚嘛,他總是要來恭祝一番的。


    至於清水川,嗬嗬,他很清楚,沒有他的清水川,更安分……


    這會兒,林州不解地問道:“殿下,我們為什麽要將清水川拱手奉上啊?”


    “拱手奉上?”李元景搖了搖頭,道,“你以為本王願意?”


    “那大明不是說和我們交換土地麽?換就換唄?”林州還是不解。


    李元景歎了口氣,道:“換?換了好成為他們父子相爭的活靶子?你是能抗衡大唐,還是能擊退大明?


    說到底,還是我們沒用,大趙沒有實力抗衡任何一方,隻會成為他們雙方的棋子,與其如此,還不如放棄清水川,如此一來,我們好歹能落個安穩。


    真等他們雙方在我們大趙鬥了起來,你以為真正遭殃的人會是誰?”


    他也不是傻子,從李承乾當初提出這個條件之後,他就明白了是怎麽迴事兒。


    隻是他當時別無選擇罷了。


    至於說如今他將整個清水川奉上,嗬嗬,那也是以退為進的一步棋罷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無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赴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赴醉人並收藏貞觀無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