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王德全說的什麽大禮,房玄齡不在意。


    真不在意。


    真正讓他在意的是王德全這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手段。


    因為在不久之前,別說李二了,他都覺得這王德全該死,可就短短的時間,這種感覺居然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這讓他感覺到了危機感。


    一個久居長安遠離廟堂的使者,都有如此能耐的話,那大明其他的那些官員呢?


    若是今後,李承乾帶著這樣一群人,迴歸大唐,他們這些人不是不可取代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淵如此,李二如此,未來的李承乾也必定如此。


    而他們最好的下場,可能就是如同武士彠那等人一般了吧?


    念及此,房玄齡輕歎了一口氣。


    未來啊,有些曲折了。


    至於王德全,這會兒是真鬆了一口氣,正所謂好死不如賴活著,如果能不死,誰又不願意活著呢?


    之前隻是為了給大明或者說給他們王家爭取最大的利益,他賭了一把而已。


    “確實是大禮。”王德全笑道,“大唐和大明雖然是兩個不同的國家,但說到底也是同宗同源,為了加強大唐和大明之間的聯係,我家殿下決議,出資修建一條大明日月山直通大唐長安的馳道。


    一應支出,皆由我大明承擔。


    而且,此條馳道,將運用我大明最先進的技術!”


    馳道?


    李二一愣。


    長安距離日月山,千裏之遙。


    而且,這條馳道幾乎九成都在大唐的境內,說白了,就是李承乾出資幫大唐修了一條路,要說是大禮的話,倒也說得過去,可也就那樣了。


    “貴國倒是好深的算計。”房玄齡聞言,不屑地說道,“說是給大唐修的馳道,可隻怕是為了方便長明物流的吧?”


    “房仆射此言差矣。”王德全說道,“馳道修好後,誰人都可以走,怎麽說就是為了方便長明物流的呢?


    再說了,長明物流雖然是我家殿下開辦的,但實際歸屬卻是大唐皇後和大唐公主,與我大明有何關係?


    我家明王殿下,可是一點兒份額都沒留給自己。”


    說著,王德全好似這才想起來一般,從袖籠中拿出一份契約,道,“這是殿下派人送來的契約文書,本想親自轉交給大唐皇後的,不過外臣身份卑賤,這就交由大唐皇帝陛下,還請陛下幫其轉交給皇後。”


    說完,王德全便躬身將契約文書舉過頭頂。


    李二自然是知道這個的,長孫無忌的奏章上也提到過,當下就點了點頭,一內侍立馬就將這文書給取走了。


    “你……”房玄齡氣得夠嗆。


    長明物流雖然名義上是歸屬大唐皇後和長樂公主。


    可實際的控製人不還是李承乾?


    別說長樂公主人都不在大唐,哪怕是皇後,她還真會去主持長明物流不成?


    不過李二倒是饒有興趣地看了看那份契約文書,還別說,寫得蠻詳細,也蠻認真的。


    “這就是你大明的厚禮?”看完後,李二笑道。


    他自然知道這條所謂的馳道的確算得上一份極有誠意的大禮,也是李承乾的一個態度,但作為一個帝王,他豈會為了這麽一份厚禮而失態?尤其是當著外國使節的麵。


    “以我大明如今的實力,這的確算得上一份厚禮了。”王德全笑道,“畢竟,我大明國內,都還沒有如此大的馳道工程,倒是讓諸位見笑了。”


    “行了。”李二聞言,擺了擺手,道,“大明的厚禮,朕收下了,之後工部會和大明協商,你且退下吧。”


    王德全聞言,立馬躬身告退。


    當下就離開了兩儀殿,一直到出了皇宮,坐上自己的馬車後,才算鬆了一口氣,兩條腿還不由自主的在顫抖。


    太他媽刺激了!


    雖然現在想想也都有些後怕,但該說不說,那是真的爽!


    而在兩儀殿中,李二等人並沒有散去。


    看了看眾人,李二問道:“今日大明使節入宮,諸位怎麽看?”


    眾人也是皺著眉頭在琢磨,說實話,他們也想不明白王德全此番進宮到底有何目的。


    “陛下,這大明的目的,難道就是為了幫我大唐修條馳道?”溫彥博有些不解地說道,“可若是如此的話,不用這樣吧。”


    “幫我大唐修建馳道?”李二冷笑了一聲,“伱是真沒看出這條馳道到底能做什麽嗎?”


    “嗯?”溫彥博有些不解。


    一旁,李靖聽李二這麽一說,疑惑道:“陛下莫不是覺得這條馳道可用來運兵?”


    “你以為呢?”李二笑道,“這就是那小子高明的地方,據悉,大明境內今年在大肆修建馳道,並且運用了一種稱之為水泥的東西,異常堅固,用來築城修牆,都可不做二選。


    可這小子,卻並沒有如此,而是用其修建馳道。


    平時可以通商,戰時可以運兵,不過朕倒也想看看,他這馳道究竟會怎麽修。”


    “那殿下為我大唐修建馳道,豈不是一種示弱的表現?”溫彥博聞言說道,“畢竟長安到日月山的馳道,九成都在我大唐境內,今後若有不可言之事發生,我大唐能迅速集結大軍,兵臨邊境!”


    “你是這麽想的?”李二不屑地說到,說著,還看了看其餘人等,問道,“難道說,你們都是這麽想的?


    嗬,你們還以為他是當年的那個高明不成?


    他今日,就是來向朕示威的!


    他既然敢在大唐境內修建這樣的馳道,你真以為他是為了我大唐能迅速兵臨日月山下麽?


    為什麽你們就不能反過來想想,他是自信能以最快的速度,兵臨我長安呢!”


    李二是越講越興奮。


    他不畏懼戰爭,不管是和自己的老子兄弟還是兒子,他誰都不懼!


    他這個人,就怕生活沒有激情,沒有對手,沒有挑戰!隻要有,碾碎之!哪怕那個人是他的兒子。


    群臣聞言,都不敢吱聲,他們有些人猜到了,但不敢說。


    沒想到這一層的,這會兒也是呆住了。


    一時之間,大殿之上鴉雀無聲。


    過了片刻,眾人才敢小心翼翼地看看李二的反應,見他沒有勃然動怒,倒也都鬆了口氣。


    “陛下,那這條馳道還修麽?”就在這時,房玄齡出言問道。


    “修!為什麽不修?”李二笑道,“既然他有自信,朕又何懼之?若是他真有能耐兵臨長安,朕等著!”


    每一個皇帝都有被迫害妄想症,這話是一點兒沒錯。


    李承乾不過是修條路,李二就能聯想到接下來的大戰,說他是被迫害妄想症都算輕的了。


    不過到了他這個位置,居安思危是必然的。


    而且,這兩年李承乾給他的壓力太大了,加之如今的李承乾兵強馬壯,他不敢不往這方麵想,尤其是他自己就是這麽上位的。


    說句不該說的,就李承乾的那一套班子,真的可以完全覆蓋大唐朝堂。


    不說所有人,至少一大半都可以直接頂替掉現有的朝堂官員,包括他這個皇帝。


    沒辦法,大明的朝廷構架和大唐不敢說一模一樣,隻能說一點區別都沒有,所有官員配置都高度重合。


    換句話說,如今大唐朝堂包括他這個皇帝,突然都掛了,李承乾都能直接帶著他的班子接管大唐。


    關鍵是,還真他媽就子承父業……


    不過房玄齡聞言,倒是鬆了口氣。


    他也感覺到了壓力,李二有這個態度,那接下來他就好做了許多。


    “陛下,那我們是不是也做一個類似長明物流的產業出來?”房玄齡問道。


    他這就是和大明打擂台,而且是明麵上的。


    李二點了點頭,道:“確實可以效仿大明做一個類似的產業,雖然這物流看似利潤不高,但背後的意義卻是不容小覷。”


    對於物流這個東西,李二在第一次聽聞之後,就沒小覷過。


    他怎麽可能不知道物流最大的意義在於什麽?


    所以,當房玄齡提到這個的時候,他還是很認可的。


    ……


    同一時間,大明王廷。


    日月山,大明宮。


    李承乾迴來已經有幾天了,對於大唐的反應,他也有所猜想。


    其實不難,他認識的李二這個人,如果曆史沒有出現太大的誤差,李二決計是一個十分強勢的人。


    他此番,其實也是在冒險。


    當然,他提議修建長安到日月山的馳道,其實李二想的並不差。


    怎麽說呢,這不能說隻是他的野心。


    單單從野心來講,其實不足以說明問題。


    他之所以這麽做,其實隻是為了一個態度。


    那就是大明和大唐關係上的一個態度。


    這個態度很重要。


    沒有這個態度,大明的官員就缺了上進的心思。


    “兄長,此番之後,大唐怕是必有反應,甚至,王掌櫃會搭上自己的命。”魏叔玉有些憂心忡忡地說道。


    正在神遊外物的李承乾聞言,笑道:“你想多了,若是王德全按照為兄的話去做,此番,他無虞。”


    對於這一點兒,李承乾很自信。


    李二是個什麽人,他太清楚了。


    就李二的性格,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把控的。


    雖然李二有過弑子的前科,但那也是李二晚年的時候了,在他早年的時候,還是很看重自己臉麵的。


    早年的李二,和漢武帝不無二處,英明神武自不用多說,但晚年的李二,和漢武帝也是不無二處,眷戀權勢幾乎大同小異。


    而且,如今長孫皇後還在世,李二其實能對他做的並不多。


    說句不該說的,隻要長孫皇後在世,李二哪怕想廢掉李承乾都難。


    這可不是瞎說,要知道,長孫皇後要是發句話,房玄齡都得恭恭敬敬地聽著。


    無他,房玄齡如今這個位置,那就是當初長孫皇後給他謀的,不然,這個位置上坐著的人應該是長孫無忌。


    不是說長孫皇後有多大的權勢,而是真的有很多人都受過她的恩惠。


    這不是吹捧長孫皇後,哪怕是按照原本的曆史進程來看,房玄齡支持的人也一直都是長孫皇後的子嗣。


    而且在長孫皇後離世之前,他都沒有任何動作。


    而這滿大唐的朝臣之中,受過長孫皇後恩惠的人,何止一二?


    說句不該說的,若是長孫皇後沒有那麽好的人緣,她怎麽可能被史書寫成一代賢後?


    要知道,長孫皇後才活了多少年,當皇後才當了多少年?


    哪怕是長孫皇後死了之後,李二打算立後不知凡幾,可為何沒有一個成功的?哪怕是深受李二寵愛的楊妃,不也連個名分都沒留下?


    嗯,這個楊妃還不是李恪的母妃,而是李元吉王妃的那個楊妃,當時為了這件事兒,李二可沒少折騰,最終又如何呢?不還是不了了之……


    所以說,長孫皇後不死,李承乾的位置,那真就是鐵板上的釘子,沒人能撼動!


    當然,李承乾依仗的自然不止這些,他真正的依仗的是李二的性格。


    李二這個人雖然有諸多的問題,哪怕拿到後世來講,問題也是大得一批。


    但真要說起來,在李二早起,還是很愛惜自己羽毛的。


    尤其是這些年,他登基時間不長,不好做太過分的事情。


    準確的來說,應該是在李淵死之前,他不敢!


    是真不敢……


    隻要李淵沒死,李二是真不敢對自己的兒子做什麽的。


    畢竟逼父殺兄的名聲已經傳出去了,加之他還沒有徹底的掌控大唐,在這個期間,他是真不敢再對自己的兒子做什麽。


    哪怕是李二殺李佑的時候,那也是李淵離世多年,他徹底掌控了大唐之後才敢做的事兒。


    這也是李承乾有恃無恐的原因。


    當然,這些魏叔玉卻是知之甚少,聽李承乾這麽說,頗為疑惑地問道:“可如此一來,大唐朝堂之上,必會有一些急功近利又或者投其所好的家夥,會向陛下進獻讒言,這對我大明終究不是什麽好事兒!”


    李承乾笑道:“你啊,還是太年輕了,不管那些官員怎麽進獻讒言,終究逃不過一個人的決議!


    而且,大明和大唐之間的爭鬥,本就很深了,就算沒有那些人,這個矛盾也無從解決!


    說到底,大明和大唐之間,如今其實就是一個競爭關係,誰來都沒用。


    不管是本王,還是別的誰,都阻止不了這一切……”


    他倒是很清醒,是真的清醒,他知道一切到底是為什麽……


    ps:本來的存稿這會兒直接全刪了……沒辦法,確實是個毒點,狗作者之前沒注意,還準備五一爆更……這哈推翻了大綱,又得重新搞一下了,諸位見諒一下……


    最後。月票搞起來……刺激一下我重新做大綱嘛!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無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赴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赴醉人並收藏貞觀無太子最新章節